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噴“館閣體”之前,先看看它“祖師爺”的書法

有書友提問:“館閣體”為什麼被詆毀得一塌糊塗?

明太宗時期, 朝廷裡有很多金版玉冊、重要制誥, 都出自當時的大書法家沈度之手。 因此被皇帝稱之為“我朝羲之”, 備受推崇。 時人於是風而習之, 成為普遍學習的書法範本, 人稱“台閣體”或“館閣體”。 “台閣”原指尚書, 後為官府代稱, 因其為皇帝所賞識, 而獲得很大發展, 遂成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形式。

沈度畫像

不過, 慢慢地, 對“館閣體”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批評與詆毀日漸增多, 直到今日, 被人調笑說是“官府印刷機”。

沈度, 因此也就被後世扣上了一頂“館閣體祖師爺”的帽子, 甚至被詆毀、低估得一塌糊塗。

然而, 館閣體真的就一文不值嗎?尤其在醜書橫行的當下, 嚴謹規範的館閣體是否也還存在殷鑒的意義呢?

| 沈度書法 |

沈度擅篆、隸、楷、行等書體, 藏于秘府, 被稱為“館閣體”, 為明代台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

事實上, 我們認真研讀下面這幅作品,

不得不承認, 沈度的書法水準是超一流的。

沈度, 隸書《歸去來辭》

(臺北故宮藏, 圖片來自@GiaVincent)

我們應該承認, 這是法度嚴謹的字, 效仿漢唐古意, 方正而渾厚。

沈度《敬齋箴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乃永樂十六年沈度52歲時書。 結字端正嚴謹, 筆筆工致穩健, 體態珠圓玉潤, 表現出精湛的功力, 是“台閣體”的經典之作。

我們當代的書家, 一提起皆嗤之以鼻, 以為僵化、呆板, 是字匠, 沒有藝術性可言……不過, 明末書法大宗師董其昌卻不這麼認為, 他說:“文(徵明)、祝(允明)二家, 一時之標, 然欲突過二沈(沈度、沈粲),

未能也。 ”此論迥異于常人。

事實上, 明代也是一個書法大家輩出的時代。 初期的宋克、沈度等人, 中期的文徵明、王寵、祝允明等人, 晚期的董其昌、徐渭、張瑞圖、王鐸等人, 真可謂英雄輩出。 但沈度被指摘為“俗書”, 於是變黯然消失於歷史迷霧中了。

不過, 大家也要知道, 趙孟頫曾經也被認為是台閣體之列, 被斥之為“俗書”的源頭。 但其實趙書精妙絕倫, 上承魏晉, 下啟明清, 開啟百代書風, 時至今日, 能得其神髓的, 有嗎?

| 沈藻書法 |

我們再來看看沈度之子, 沈藻的書法。 在當時, 也是以書聞名。 書史記曰:真、行、草並佳, 有父風。

明 沈藻 《楷書橘頌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款署“華亭沈藻書”。 鈐“黃門給事”一印。 鑒藏印有“儀周鑒賞”、“潘厚審定”、“顧崧”、“伍元蕙儷荃甫評書讀畫之印”、“張珩私印”等共計14方。

《桔頌》是屈原的傳世名篇。 沈藻此作點劃圓潤平正, 風格婉美端秀, 為典型的“台閣體”。

沈藻 楷書 黃州竹樓記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結語 |

館閣體對於今天還具有多大的意義?我們沒法給出答案,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不過,在當下,雖然很多的書友對“醜書”的抨擊日益明顯,但也有很多的書法言論在為“醜書”爭辯、正名,其投名狀就是極端的詆毀、抨擊“台閣體”。社會思潮往往不會以教育大綱為轉移,人群的集體無意識選擇才會決定書法的最終出路。

中國書法,是以記文載道、傳情達意為依歸,還是以彰顯個性向藝術狂飆?

在飛速發展變化的時代,我們是要保持對書法敬畏的姿態,堅守書法最本質的傳統?還是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成為某一個歷史階段的藝術符號?

沈藻 楷書 黃州竹樓記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結語 |

館閣體對於今天還具有多大的意義?我們沒法給出答案,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不過,在當下,雖然很多的書友對“醜書”的抨擊日益明顯,但也有很多的書法言論在為“醜書”爭辯、正名,其投名狀就是極端的詆毀、抨擊“台閣體”。社會思潮往往不會以教育大綱為轉移,人群的集體無意識選擇才會決定書法的最終出路。

中國書法,是以記文載道、傳情達意為依歸,還是以彰顯個性向藝術狂飆?

在飛速發展變化的時代,我們是要保持對書法敬畏的姿態,堅守書法最本質的傳統?還是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成為某一個歷史階段的藝術符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