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很多人相信斯巴達300勇士卻不信中國的十三將士歸玉門?

很多人對西方的英雄如列奧尼達、屋大維、查士丁尼等張口就來, 卻對中國的英雄一問三不知, 筆者曾看過一個外國媒體對中國路人的採訪, 很多人不知道甲午戰爭是哪一年, 甚至不知道鄧世昌為什麼為稱為民族英雄, 這才100多年而已。 近期筆者有碰到一件鬧心的事, 在上一篇文章中, 介紹了大漢版本的拯救大兵瑞恩, 卻遭來無端指責和非議, 說我是胡編亂造。

十三將士歸玉門

很鬧心, 數百大漢將士不懼上萬匈奴兵, 死守西域孤城疏勒一年有餘, 最後只剩13人, 多好的題材啊。 西元75年, 大漢玉門關外,

一隊看起來非常疲憊的漢軍緩緩行進, 守關的漢軍議論紛紛, 但不久他們都將肅然起敬, 因為這隊漢軍就是4個月前派出去拯救疏勒城士兵的漢軍。 他們不辱使命, 將疏勒城中倖存的13名漢軍帶回來了。 史載, 當時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鄭眾, 見到這13名勇士歸來, 感動不已, 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 並給皇帝上疏為13勇士請功:“恭以單兵守孤城, 當匈奴數萬之眾, 連月逾年, 心力困盡, 鑿山為井, 煮弩為糧, 出於萬死, 無一生之望。 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 卒全忠勇, 不為大漢恥。 ”永不為大漢恥, 這就是大漢的脊樑!

西元74年, 漢朝重新設立西域都護, 任命耿恭和關寵為戊已校尉, 駐紮在疏勒城。 次年, 北匈奴單于派兵進攻車師, 殺死車師王后, 轉而攻打耿恭駐地, 將其圍入城中。 戰爭持續了一年, 數萬匈奴軍隊輪番進攻小小的疏勒城, 城中的數百大漢將士誓死血戰, 絕不後退, 沒有糧食了就把鎧甲中的獸皮煮了吃, 沒有水喝就從馬糞中榨水喝, 誓死不投降。 4000裡外的洛陽宮內, 百官爭執不下, 要不要救他們, 因為可能等援兵趕到後, 他們早已屍骨無存, 但是血性的漢章帝下令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7000人, 不顧一切代價, 火速救援疏勒城還在拼死抵抗的漢軍。 最後他們被救回來了, 史書記載他們“衣屨穿決, 形容枯槁”, 傷痕累累,

但目光如炬, 死死攥著手裡的武器。 漢章帝大為感動, 將這13人全部授予騎都尉的官職, 他們是偉大的勝利者。

西方也發生過一次類似的壯烈事件。 西元前480年, 波斯帝國集結50萬大軍水路進攻希臘, 史稱第二次希波戰爭, 希臘派出300斯巴達勇士在溫泉關抵抗敵人的先頭部隊,

這支部隊雖然知道自己的對手何其強大, 但他們仍然義無反顧踏上戰場。 希臘軍隊在這個狹小的關隘依託優勢地形, 拼死抵抗了3天, 阻擋了在數量上幾十倍于自己的波斯軍隊, 但是波斯軍隊人數眾多, 在殺了近2萬人的波斯軍隊後, 300名勇士全部犧牲, 心胸狹窄而又殘暴的薛西斯下令割下戰死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的首級, 並且把屍體釘到十字架上, 由此可見戰役的慘烈, 溫泉關大戰最終為希臘人最後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可能是由於電影《斯巴達300勇士》的宣傳而《十三將士歸玉門》卻遲遲不見被搬上銀幕,很多人對溫泉關的戰役和傷亡比深信不疑,卻質疑我大漢數百士兵英勇抵抗數萬匈奴攻城,最後僅13人回歸大漢的英雄事蹟是人為誇大,甚至自以為是地作所謂分析,不知這是種什麼心態,可能這就是書上所說的歷史虛無主義吧。

可能是由於電影《斯巴達300勇士》的宣傳而《十三將士歸玉門》卻遲遲不見被搬上銀幕,很多人對溫泉關的戰役和傷亡比深信不疑,卻質疑我大漢數百士兵英勇抵抗數萬匈奴攻城,最後僅13人回歸大漢的英雄事蹟是人為誇大,甚至自以為是地作所謂分析,不知這是種什麼心態,可能這就是書上所說的歷史虛無主義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