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人民的名義》國內霸屏海外圈粉,只因它戳中了這個社會的痛點!

小幫有話說

你是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粉絲嗎?如果10天前問這個問題, 恐怕你會一頭霧水, 最近幾天小幫發現大家好像都在追這部大尺度反腐國產劇, 用“全民追劇”來形容已毫不為過。 地鐵公車上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捧著手機津津有味的看, 街頭巷尾大家都在談論劇情, 為了跟上潮流小幫我也開始熬夜追這部劇了, 不看倒好, 一看便停不下來。 這還真是一部良心劇, 不僅劇情引人入勝, 反腐查案的老戲骨們吸粉速度也來勢兇猛。

“外籍情人、特警出動和鈔票鋪就的床——這些元素若放在美國政治劇《紙牌屋》中,

一點都不會有突兀感。 但讓人驚訝的可能是, 該劇主角是一名中國的政府官員。 ”這是美國CNBC新聞網對於近期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評價。

該劇自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排在第一, 豆瓣評分一度高達9.1。 而4月4日的資料顯示, 《人民的名義》市場佔有率達到近21%。

“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劇 獲年輕人追捧

毫無疑問, 這是清明小長假期間最熱的一部電視劇, 其在網上的火爆程度, 恐怕只有“雄安新區”話題可與之媲美。

從網友評論可以看出, 該劇男女老少通吃, 引發全民瘋狂追逐熱潮。

小幫追這部劇的時候, 可以說看得觸目驚心。 尤其是關於暴力拆遷、官商勾結、貪官外逃, 這些過去可能只存在于坊間傳聞的橋段, 如今都“正大光明”地被搬上了電視。

開篇就出現了貪官要外逃。

出境時使用的護照是藍色的美國護照。

護照上的名字是“湯姆丁”, 這場出逃早就是預謀好的。

由於乘坐的是美國航空公司飛機, 中美之間沒有引渡協議, 飛出中國領空後, 大魚漏網……

另一個貪官的豪華別墅被發現, 在別墅裡還有滿屋子的鈔票。

這些金額加起來,將近2.4億,裝了滿滿一堵牆+一張床+一個冰箱。檢方為了點清現金上演了花式點鈔法:

貪腐引起群體性事件

工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廠子,堆起了澆上汽油的火牆

而拆遷隊穿了警服偽裝成員警強行拆遷

雙方的衝突過程還被手機直播,po上了網

這時,網監處希望在場的員警能幫忙阻止群眾拍攝

因為“帖子刪不過來了”

說外媒也知道了。

緊接著即將接近真相的反貪局長就直接出車禍了……

這些情節有些是把新聞直接演出來的。貪官外逃的新聞每年都有。

劇中的人物也是有原型的,藏滿屋子現金的貪官對應的是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衣著樸素,騎著自行車上班。

受賄金額超過了兩億

專門買了一套房藏錢

還有十多名銀行工作人員,以及點鈔機現場工作的場景。簡直高度還原!

其實,《人民的名義》不僅在中國的電視螢屏上火起來。在海外也成了很多網友熱議的話題。

美媒:“中國反腐出現在你身邊的螢幕上”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部“神劇”?

“這可能是當代劇中最宏闊的一部戲。”早在2016年拍攝期間,該劇總製片人、導演李路就曾如是向媒體闡釋道。

《人民的名義》劇照

目前正在播出的部分,小幫追到現在,可以說看得觸目驚心。尤其是關於暴力拆遷、官商勾結、腐敗分子臺上一套台下一套的做法,這些過去可能只存在于坊間傳聞的橋段,如今都“光明正大”地被搬上了電視。

難怪CNBC在報導時稱,“中國反腐可能出現在你身邊的螢幕上。”

外國網友:“中國的紙牌屋,真敢拍啊”

其實,《人民的名義》不僅出現在了中國的電視螢屏上。在海外社交媒體臉書、推特、YouTube等平臺,《人民的名義》也成了很多網友熱議的話題,其中YouTube幾乎是在與湖南衛視同步更新。

4月5日下午,在YouTube上看到,第一集《人民的名義》已有27.1萬人次觀看,680多人點贊。而4日晚上播出的第12集,從5日淩晨起也已經可以在該網站觀看。

YouTube播放清單截圖

超強的關注度,也體現在上述海外社交平臺上網友們的評論中。有意思的是,網友們一樣腦洞大開,有人驚歎尺度之大:“中國的紙牌屋,真敢拍啊。”

而與國內網友不同,海外網友從這部劇中卻看出了其他門道。尤其是對中國反腐機構和反貪局人員、官銜的認知上,《人民的名義》無形中起到了普及知識的作用。

比如就有海外網友對看不懂劇中的官銜表示“捉急”:“怎麼辦,我有點看不太懂,既不認識誰是誰,也不太懂內地的官銜名稱。”

不少海外華人或出國旅遊的同胞也在海外網上開始追劇,紛紛表示“不能落伍”。

通過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國反貪總局也成為部分外國網友第一次聽說的部門。

一位新加坡網友看了片花後就在臉書上表示,“新加坡有貪污調查局,香港有廉政公署,中國大陸有反貪污賄賂局。”

還有一位華人網友強烈推薦學習漢語的外國人看這部電視劇。而臺灣一位名為“查太元”的網友則肯定了這部反貪主旋律電視劇製作的用心,並建議臺灣防務部門“好好學習一下”。

記者注意到,在外國人追看中國劇的平臺viki.com上,英文版《人民的名義》雖然還未上線,但已經有了150多位粉絲。一些國外網友留言說,感謝該網站為此劇設立了頻道。

目前,“viki”還需要徵集一定數量的網友申請才能讓《人民的名義》在該平臺上播出。“我會盡可能頻繁的向viki提交申請的。”一位劇迷用英文這樣寫道。

還有不少網友給老戲骨們起了很潮的英文名。

編劇:“反腐形勢那麼嚴峻,你能這麼輕描淡寫嗎?”

“過去(中國)政府可能認為反腐題材電視劇是一種負面的東西。但現在不同了,因為腐敗是應當直面的問題,它不會因為你閉上眼睛就不存在。”《人民的名義》3月28日開播當天,英國《泰晤士報》網站援引編劇周梅森的話報導說。

文章還寫道:“在中國政府做出的‘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承諾下,過去幾年來,不少官員在反腐行動中鋃鐺入獄,而共產黨一直認為反腐行動是一場關係到生死存亡的鬥爭。”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報導標題:“(中國)反腐鬥爭被拍成電視”。

前文提到的CNBC新聞網站在該劇剛剛播出兩天后即報導稱,“迄今中國觀眾對該劇的反應是正面的。據報導,在視頻網站試播的一集觀看次數達750萬,各平臺累計觀看次數3.5億次。”

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劇,尺度究竟有多大?

編劇周梅森接受採訪時提的一個細節很說明問題:

他坦言,自己寫劇本中途時還在考慮,情節到底觸及到怎樣的程度還最合適?結果卻得到了這樣的鼓勵:“反腐形勢那麼嚴峻,你能這麼輕描淡寫嗎?

看看下面這幾組劇照,或許你能對尺度之大略感一二。

前幾集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貪官趙德

《人民的名義》霸屏,只因戳中社會的痛點

《人民的名義》電視劇的火爆,當然與人們對反腐的關注是分不開的。在很多人眼裡,反腐本身就像看電視劇,隨著“劇情”展開,更高級別的官員會出場,更高一級的人落馬,其中各路貪官的表演、抗拒、決心、智慧,恐怕比電視劇更精彩。

無意間,編劇給我們展現了一種既讓人心涼又讓人觸動的社會現實。從舉著火把、打著條幅、喊著口號的工人,到腳踩“黑白兩道”的拆遷隊,從拼命加班的基層公務員到省、市領導……我們每個人似乎都能從這部劇中看到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電視劇裡有現實人生的清晰位置。別去找什麼原型,我們自己何嘗不是劇中人物的原型?

該劇只不過是一種腐敗問題的呈現方式,是對腐敗行為的一種態度宣示,重申了本就該明確的三觀。最關鍵的,還是要有制度建設。比如,一切照規定和規矩來辦事的檢察院,為什麼偏偏放走了丁義珍?電視劇將這個問題展現出來了,線下的人,該反思。

就網上的反應來看,這部劇的火爆程度很有可能已經超過了《琅琊榜》。很多人留言,這是10年甚至20年內第一次認真追的國產電視劇。

這樣的劇還不安利,

小幫想不出還能安利什麼了……

移民幫綜合整理,部分內容摘自中國網,中國僑網,參考消息 新京報 人民網,環球網,搜狐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別墅裡還有滿屋子的鈔票。

這些金額加起來,將近2.4億,裝了滿滿一堵牆+一張床+一個冰箱。檢方為了點清現金上演了花式點鈔法:

貪腐引起群體性事件

工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廠子,堆起了澆上汽油的火牆

而拆遷隊穿了警服偽裝成員警強行拆遷

雙方的衝突過程還被手機直播,po上了網

這時,網監處希望在場的員警能幫忙阻止群眾拍攝

因為“帖子刪不過來了”

說外媒也知道了。

緊接著即將接近真相的反貪局長就直接出車禍了……

這些情節有些是把新聞直接演出來的。貪官外逃的新聞每年都有。

劇中的人物也是有原型的,藏滿屋子現金的貪官對應的是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衣著樸素,騎著自行車上班。

受賄金額超過了兩億

專門買了一套房藏錢

還有十多名銀行工作人員,以及點鈔機現場工作的場景。簡直高度還原!

其實,《人民的名義》不僅在中國的電視螢屏上火起來。在海外也成了很多網友熱議的話題。

美媒:“中國反腐出現在你身邊的螢幕上”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部“神劇”?

“這可能是當代劇中最宏闊的一部戲。”早在2016年拍攝期間,該劇總製片人、導演李路就曾如是向媒體闡釋道。

《人民的名義》劇照

目前正在播出的部分,小幫追到現在,可以說看得觸目驚心。尤其是關於暴力拆遷、官商勾結、腐敗分子臺上一套台下一套的做法,這些過去可能只存在于坊間傳聞的橋段,如今都“光明正大”地被搬上了電視。

難怪CNBC在報導時稱,“中國反腐可能出現在你身邊的螢幕上。”

外國網友:“中國的紙牌屋,真敢拍啊”

其實,《人民的名義》不僅出現在了中國的電視螢屏上。在海外社交媒體臉書、推特、YouTube等平臺,《人民的名義》也成了很多網友熱議的話題,其中YouTube幾乎是在與湖南衛視同步更新。

4月5日下午,在YouTube上看到,第一集《人民的名義》已有27.1萬人次觀看,680多人點贊。而4日晚上播出的第12集,從5日淩晨起也已經可以在該網站觀看。

YouTube播放清單截圖

超強的關注度,也體現在上述海外社交平臺上網友們的評論中。有意思的是,網友們一樣腦洞大開,有人驚歎尺度之大:“中國的紙牌屋,真敢拍啊。”

而與國內網友不同,海外網友從這部劇中卻看出了其他門道。尤其是對中國反腐機構和反貪局人員、官銜的認知上,《人民的名義》無形中起到了普及知識的作用。

比如就有海外網友對看不懂劇中的官銜表示“捉急”:“怎麼辦,我有點看不太懂,既不認識誰是誰,也不太懂內地的官銜名稱。”

不少海外華人或出國旅遊的同胞也在海外網上開始追劇,紛紛表示“不能落伍”。

通過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國反貪總局也成為部分外國網友第一次聽說的部門。

一位新加坡網友看了片花後就在臉書上表示,“新加坡有貪污調查局,香港有廉政公署,中國大陸有反貪污賄賂局。”

還有一位華人網友強烈推薦學習漢語的外國人看這部電視劇。而臺灣一位名為“查太元”的網友則肯定了這部反貪主旋律電視劇製作的用心,並建議臺灣防務部門“好好學習一下”。

記者注意到,在外國人追看中國劇的平臺viki.com上,英文版《人民的名義》雖然還未上線,但已經有了150多位粉絲。一些國外網友留言說,感謝該網站為此劇設立了頻道。

目前,“viki”還需要徵集一定數量的網友申請才能讓《人民的名義》在該平臺上播出。“我會盡可能頻繁的向viki提交申請的。”一位劇迷用英文這樣寫道。

還有不少網友給老戲骨們起了很潮的英文名。

編劇:“反腐形勢那麼嚴峻,你能這麼輕描淡寫嗎?”

“過去(中國)政府可能認為反腐題材電視劇是一種負面的東西。但現在不同了,因為腐敗是應當直面的問題,它不會因為你閉上眼睛就不存在。”《人民的名義》3月28日開播當天,英國《泰晤士報》網站援引編劇周梅森的話報導說。

文章還寫道:“在中國政府做出的‘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承諾下,過去幾年來,不少官員在反腐行動中鋃鐺入獄,而共產黨一直認為反腐行動是一場關係到生死存亡的鬥爭。”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報導標題:“(中國)反腐鬥爭被拍成電視”。

前文提到的CNBC新聞網站在該劇剛剛播出兩天后即報導稱,“迄今中國觀眾對該劇的反應是正面的。據報導,在視頻網站試播的一集觀看次數達750萬,各平臺累計觀看次數3.5億次。”

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劇,尺度究竟有多大?

編劇周梅森接受採訪時提的一個細節很說明問題:

他坦言,自己寫劇本中途時還在考慮,情節到底觸及到怎樣的程度還最合適?結果卻得到了這樣的鼓勵:“反腐形勢那麼嚴峻,你能這麼輕描淡寫嗎?

看看下面這幾組劇照,或許你能對尺度之大略感一二。

前幾集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貪官趙德

《人民的名義》霸屏,只因戳中社會的痛點

《人民的名義》電視劇的火爆,當然與人們對反腐的關注是分不開的。在很多人眼裡,反腐本身就像看電視劇,隨著“劇情”展開,更高級別的官員會出場,更高一級的人落馬,其中各路貪官的表演、抗拒、決心、智慧,恐怕比電視劇更精彩。

無意間,編劇給我們展現了一種既讓人心涼又讓人觸動的社會現實。從舉著火把、打著條幅、喊著口號的工人,到腳踩“黑白兩道”的拆遷隊,從拼命加班的基層公務員到省、市領導……我們每個人似乎都能從這部劇中看到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電視劇裡有現實人生的清晰位置。別去找什麼原型,我們自己何嘗不是劇中人物的原型?

該劇只不過是一種腐敗問題的呈現方式,是對腐敗行為的一種態度宣示,重申了本就該明確的三觀。最關鍵的,還是要有制度建設。比如,一切照規定和規矩來辦事的檢察院,為什麼偏偏放走了丁義珍?電視劇將這個問題展現出來了,線下的人,該反思。

就網上的反應來看,這部劇的火爆程度很有可能已經超過了《琅琊榜》。很多人留言,這是10年甚至20年內第一次認真追的國產電視劇。

這樣的劇還不安利,

小幫想不出還能安利什麼了……

移民幫綜合整理,部分內容摘自中國網,中國僑網,參考消息 新京報 人民網,環球網,搜狐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