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人要像水一樣,想不成功都難

聖人如水

老子繼續講水的特性

“居善地”

水特別能適應環境, 你不管把它倒進什麼地方, 它都會選擇自己的位置, 選擇自己的形式。 比如, 你把它潑到沙子裡, 它就滲進沙子裡去, 你把它放到低處, 它就成水窪;你把它放入大海, 它就變成大海;你在水邊挖一條溝, 它就流入溝裡, 變成小溪。 水就是這樣, 你把它放到哪裡, 它都覺得最適合自己。 做什麼事, 他都全然接受, 毫不爭辯。

佛教中有“全然接受”的說法, 就是目前你遇到的, 都是最好的:你遇到的人是最好的, 全然接受;甚至你得的病, 也是最好的, 也全然接受,

不要有任何的怨言, 你該得就會得, 得了也沒有什麼。 在《大漠祭》中, 老順就專門講過:“老天能給, 老子就能受。 ”他的身上就有這種東西。

古希臘有個神話:有個英雄叫西西弗斯, 因為觸怒了宙斯, 他遭到了懲罰, 每天都必須推著一塊巨大的石頭上山, 到山頂時, 英雄力盡, 石頭會滾下山去, 於是英雄再下山, 再一次推石上山, 就這樣周而復始……這對人的精神是巨大的摧殘, 但西西弗斯全然接受。 這接受, 就是一種尊嚴。

佛教的傳播也是這樣, 每到一個時候, 都會遭遇一些毀滅性的災難, 暴力有時會毀了文化, 但傳播還在繼續。 比如, 你把佛教放到東南亞, 它就是南傳佛教;你把佛教放到藏地, 它就是藏傳佛教;你把佛教放到漢地, 它就是漢傳佛教;它遇上慧能,

就是禪宗;遇上廬山的慧遠, 就變成淨土宗;還有律宗、華嚴宗、法相宗……佛教也像水一樣, 任何地方它都能待, 任何眾生它都能度, 眾生喜歡什麼宗, 它就是什麼宗, 完全是與時俱進, 恒順眾生。

密乘中一些佛像的頭髮是分開的, 上半部分紮成髮髻, 象徵佛教的根本智慧不動搖;下半部分散開, 代表恒順眾生, 隨緣順世。 修道也是這樣。 有個根本的東西不變, 其他的可以隨順世界。

所以, 你如果老是埋怨環境, 你就不是真修道者。 真修道者接受一切, 隨緣應世。 雖然因為因緣, 他可能會選擇地方, 但他不會被任何地方影響他的快樂。 這就是“居善地”。 他所在的地方, 永遠都是最適合他的地方。

“心善淵”

心要像深深的潭水,

無論多深、多麼豐富, 水面都很平靜。 它不是淺碟子。 聖人的心就像潭水, 深不見底。 “桃花潭水深千尺”, 但水面卻很平靜。 他的深不可測, 不是想算計什麼東西, 而是不張牙舞爪地賣弄。 就是說, 聖人的心是豐富、博大、深刻的, 他不是膚淺、浮躁的。

“與善仁”

和人打交道時, 聖人總抱著一顆仁義之心, 就像你只要把水貢獻給別人, 別人就能得到益處:你給口渴的人, 他就能解渴;你給洗衣服的人, 他就能洗衣服;你給花農, 他就能澆花;你給種樹者, 他就能給小樹澆水;你給老天爺, 老天爺就下一場及時雨, 讓地球上的萬物受益。 水就是這樣, 它有無窮的妙用。 聖人能像水一樣善巧任運, 冬天結成冰, 春天融為水, 夏天蒸發了變成水蒸氣, 雨季一來,

水蒸氣又變成了雨。

“言善信”

說話要有誠信。

“政善治”

這一般指面對世界的態度, 它說的仍然是聖人。 有人理解為善於統治、善於管理, 但是對聖人來說, 也是善於處理日常事務。 因為, 聖人是無求、無欲、無為的, 他心裡沒有私利性的東西, 所以也無爭。 在這種情況下, 反而會有很多很多的人幫助他。 所以, 聖人無為而無不為。 表面看來, 他什麼都不做, 或者說不執著, 既做, 又不執著, 實際上他能做很多事情, 因為聖人有大智慧。 老子和莊子都是這樣, 所以他們才能影響世界。

“事善能”

做事容易成功。 面對任何事, 他都明白要變通, 但他不是見人說人話, 見鬼說鬼話, 而是他知道這個事情該怎麼做。 他就像水一樣, 進了圓杯子, 就是圓的;進了方杯子,

就是方的;進了塑膠袋, 就是塑膠袋的形狀;被鍋盛著架在火上, 又會變成開水;溫度到了一定的程度, 就會蒸發;蒸發到天上, 就變成雲彩;如果放到城市的噴泉裡, 它又會變成噴泉。 它是千變萬化的, 你需要什麼, 它就變成什麼;你用什麼裝它, 它就變成什麼, 什麼容器都能容納它。

君子和聖人就是這樣, 在任何環境之中, 他都是最好的。 為什麼?因為他不管環境, 只管做最好的自己。 當他做最好的自己時, 就沒有任何的矛盾, 沒有任何的爭鬥, 也沒有任何的衝突了。 因為, 世界總會接納只想奉獻的人。 哪怕世界這時候不理解他, 把他釘在十字架上, 但到了最後, 世界仍然會接受他。 耶穌就是這樣, 他沒有任何利己的目的, 只想奉獻。老子也是這樣,道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大,沒有道家文化,中國的本土文化就沒有超越的部分。

“動善時”

“動”就是行動,知道什麼時候該怎麼辦。

“夫唯不爭,故無尤。”

“爭”是一種對立,有爭就必然有二元對立。正因為聖人不去和別人爭名奪利,所以他跟別人不是對立的,別人也不會埋怨他。“尤”,就是埋怨,或者是罪過、過失的意思。

還有一種意思,就是你不跟別人爭,別人也不會跟你爭。江湖上的很多紛爭,多是名利之爭和江湖仇殺。所以,缺乏仁愛之心的人,老是跟別人鬧矛盾,老是想用暴力解決問題,自己也不會快樂。除非他後來改變了心性,像我在講大手印時說的“大善鑄心,命由心造”,在大善的熏修下,一天一天化解心中的暴戾,讓心趨於平淡祥和,命運才會改變。所以,很多爭強好勝的人之所以命運不好,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因為心不好。

作者|雪漠

選文|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只想奉獻。老子也是這樣,道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大,沒有道家文化,中國的本土文化就沒有超越的部分。

“動善時”

“動”就是行動,知道什麼時候該怎麼辦。

“夫唯不爭,故無尤。”

“爭”是一種對立,有爭就必然有二元對立。正因為聖人不去和別人爭名奪利,所以他跟別人不是對立的,別人也不會埋怨他。“尤”,就是埋怨,或者是罪過、過失的意思。

還有一種意思,就是你不跟別人爭,別人也不會跟你爭。江湖上的很多紛爭,多是名利之爭和江湖仇殺。所以,缺乏仁愛之心的人,老是跟別人鬧矛盾,老是想用暴力解決問題,自己也不會快樂。除非他後來改變了心性,像我在講大手印時說的“大善鑄心,命由心造”,在大善的熏修下,一天一天化解心中的暴戾,讓心趨於平淡祥和,命運才會改變。所以,很多爭強好勝的人之所以命運不好,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因為心不好。

作者|雪漠

選文|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