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民國時期在趵突泉邊演出的梨花大鼓藝人

清末民初, 趵突泉泉池東邊的望鶴亭, 成為藝人賣唱的地方。 原先藝人們只是在亭旁空地上演唱, 後來亭子經過重修擴建為茶社,

辟為書場。 到了民國年間, 趵突泉書場益盛, 不僅是望鶴亭, 連同觀瀾亭、四面亭內都成為藝人賣唱之處, 來此品茗聽書者甚多。 梨花大鼓藝人“白菜心”, 謝、李、趙、孫“四大玉”, 河南墜子演員喬清秀、喬利元, 以及杜大桂、白大玉、鹿巧玲等都曾在此演出。

當年在趵突泉各書場演出的藝人中, 最負盛名的當屬享有“鼓界皇后”譽稱的梨花大鼓藝人鹿巧玲和謝、李、趙、孫“四大玉”之一的李大玉。

據1937年4月16日《申報》特寫《豔歌婉轉弦索齊鳴 雜談濟南娛樂場的歌女》中記載:“濟南的梨花大鼓, 黑姑娘、白姑娘之後, 首數趵突泉觀瀾亭的姬家姑娘, 如姬素英、姬佩蘭等, 到如今仍為一般人所稱道。 姬素英於民國20年羅敷有夫後, 濟南梨花大鼓中, 便又出現了一個鼓界皇后鹿巧玲……”

鹿巧玲, 原名鹿小玲, 山東夏津縣人, 出生於一個梨花大鼓世家, 為舊時濰縣著名梨花大鼓女演員鹿小巧之妹。 自幼隨父母學藝, 12歲時即登臺演唱。 於1930年前後來濟獻藝, 曾先後在趵突泉的觀瀾亭、大觀園共和廳鼓書場、經二路新市場對過的青蓮閣、經三路小緯六路翠賣場茶園等地一展歌喉。

據說鹿巧玲用她那“鐵嗓鋼喉”演唱梨花大鼓時, 連上海、南京等地的聽眾都特地趕來聽她演唱。 由於她姿容俏麗, 嗓音甜美, 曲調婉轉, 聲情動人, 故而得到“鐵嗓鋼喉, 鳴金戛玉”的讚譽, 並榮膺“大鼓皇后”之美名。 對於鹿巧玲濟南封後的來龍去脈, 當年的《申報》曾記述道:“梨花大鼓皇后鹿巧玲, 是濟南晚報所賜予的。 當時, 《濟南晚報》社長、經理郭伯洲、郭仲泉兩兄弟, 曾發起濟南菊選。 那時, 鹿巧玲正演出於趵突泉的觀瀾亭。 鹿的藝術確也超群, 所以當選為皇后。 直到現在, 在濟南言梨花大鼓, 仍推鹿巧玲為上乘, 她的拿手好戲為《黑驢段》、《鴻雁捎書》……”據當年曾看過鹿巧玲演出的老濟南們回憶說,
她演唱《黑驢段》時, 節奏全是快板, 而且一句快過一句, 節奏雖快, 但卻能字字清晰, 句句入耳, 足見其吐字功夫非同尋常。 演唱《拴娃娃》時, 或愁悶委婉, 或喜悅高亢, 把一個婦人盼子心切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1917年4月18日, 開封出版的《嵩岳日報》曾刊載了一首題為《贈大鼓李大玉書史》的長詩。

在這首長詩中, 詩作者將“大鼓書史”這一美稱獻給了梨花大鼓著名藝人李大玉。 詩中吟道:“大鼓咚咚震大樑, 十家姐妹競爭長。 謝楊徐杜嬌嬈甚, 第一丰姿讓李娘。 ”“雪膚花貌玉精神, 婉轉珠喉字字真。 唱到紅樓動情處, 曲中人是夢中人。 當年蜀主贅江東, 譜入銅琶鐵板中。 唱到淋漓激昂處, 居然兒女亦英雄。 ”

李大玉(1902~1929), 曆城(今濟南市)王舍人莊人, 從七歲起便師從平陰人李泰祥習唱大鼓。 民國元年(1912年)即在濟南趵突泉初登曲壇, 四年之後又赴河南開封演出, 引起轟動。 大玉天賦麗質, 聰慧過人, 又兼有腔圓韻足的演唱功力和美妙動聽的金嗓, 故而很快就紅遍濟南、開封、洛陽、大連、天津、北京等地。 李大玉最為擅長的是取材於古典名著《紅樓夢》、《西廂記》的抒情唱段,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中國百代公司為其灌制過《王二姐摔鏡架》、《火燒成都》等唱片。當時,開封《豫言》報上登載過一首讚頌李大玉的《飛大樑書場竹枝詞》,這首竹枝詞盛讚李大玉高超的演唱技藝,同時也顯示出當年她在北方各大城市曲藝舞臺上產生的巨大影響。詩中詠道:“歌壇花樣屢翻新,溫厚和平盛世音,冰雪聰明鸚鵡舌,清才不愧謫仙人。”

李大玉年齡不大就與她的師傅李泰祥結婚,後生一女一子。其女李豔秋亦為著名的大鼓藝人,在北京、天津演出多年,1934年出版的《濟南大觀》(羅騰霄編)曾讚譽李豔秋“豔於桃李,秋山如妝;清歌妙曲,犁鏵大王”。

趵突泉書場能請到鹿巧玲、李大玉這樣譽滿濟南曲壇的角兒來演唱,可見那時的趵突泉畔遊藝場所的火爆。可惜的是,趵突泉的這幾家書場到了20世紀30年代之後漸趨衰落。1934年底,現代著名作家艾蕪到濟南遊覽了趵突泉後,曾撰寫了《趵突泉》一文,真實地記述了那時趵突泉茶社之冷落,文中寫道:茶社(即書場)“懸著唱梨花大鼓的招牌,揭開軟的厚布簾看,內中放置舒適的籐椅,和白布罩面的小茶桌。座客不多,大都是中年以上的人。”

李大玉最為擅長的是取材於古典名著《紅樓夢》、《西廂記》的抒情唱段,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中國百代公司為其灌制過《王二姐摔鏡架》、《火燒成都》等唱片。當時,開封《豫言》報上登載過一首讚頌李大玉的《飛大樑書場竹枝詞》,這首竹枝詞盛讚李大玉高超的演唱技藝,同時也顯示出當年她在北方各大城市曲藝舞臺上產生的巨大影響。詩中詠道:“歌壇花樣屢翻新,溫厚和平盛世音,冰雪聰明鸚鵡舌,清才不愧謫仙人。”

李大玉年齡不大就與她的師傅李泰祥結婚,後生一女一子。其女李豔秋亦為著名的大鼓藝人,在北京、天津演出多年,1934年出版的《濟南大觀》(羅騰霄編)曾讚譽李豔秋“豔於桃李,秋山如妝;清歌妙曲,犁鏵大王”。

趵突泉書場能請到鹿巧玲、李大玉這樣譽滿濟南曲壇的角兒來演唱,可見那時的趵突泉畔遊藝場所的火爆。可惜的是,趵突泉的這幾家書場到了20世紀30年代之後漸趨衰落。1934年底,現代著名作家艾蕪到濟南遊覽了趵突泉後,曾撰寫了《趵突泉》一文,真實地記述了那時趵突泉茶社之冷落,文中寫道:茶社(即書場)“懸著唱梨花大鼓的招牌,揭開軟的厚布簾看,內中放置舒適的籐椅,和白布罩面的小茶桌。座客不多,大都是中年以上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