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春伊通河上有個東北最大潛流人工濕地 明年6月主體完工

在長春市伊通河中段水生態治理工程中, 有一處占地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永甯路人工濕地, 這裡, 也是整個伊通河中段十分重要的試驗段。 吉網、吉刻APP記者瞭解到, 之所以設置“試驗段”, 是因為人工濕地這類的水生態治理技術在我國東北應用還較少。 為充分確定其實際可行性, 要經過一個冬季的檢驗, 確定達到預期效果後, 將全面推進所有水生態治理工程。

會“呼吸”的人工濕地

永甯路人工濕地的總占地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 之所以能夠改善、提升水質, 是因為設計有一套水處理措施。

伊通河中段水生態治理工程項目部技術負責人許慶飛介紹說, 伊通河水先經過沉澱池的沉澱處理, 再進入潛流濕地, 通過植物、濾層等物理、化學、生物的複合協同作用來加以淨化, 並強化微生物對污染物的去除, 實現水質改善和提升。 這裡面起主要作用的環節,

就是“潛流濕地”。

“所謂潛流濕地, 是利用附近興華閘在閘前、閘後的水位高差所產生的重力流, 讓伊通河水自然流淌到濕地系統裡。 然後, 在濕地上層種植有挺水植物, 下層是各種具有過濾、淨化功能的濾料。 河水的來水通過管道引流到濕地裡, 這個管道是類似‘魚刺狀’分佈, 它把河水分別引流到各個小的區格, 在水由上到下的過程中進行過濾、淨化、生態處理。 ”許慶飛說, 最下層也設有管道, 帶有孔洞, 會把河水再引流, 然後排放到主河道裡。

人工濕地還有啥作用?

“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濕地, 實現淨化水質的目的, 塑造一個四季可賞的濕地景觀風貌, 打造一個可休閒健身、可文化教育的綜合型人工濕地樣板。 ”許慶飛說, 根據此前的研究和測算,

為保證伊通河中段水質達標的總體目標, 在水生態治理方面, 共在河道沿岸設計有13處生態措施, 包含了旁側迴圈接觸氧化工程、氧化塘工程、人工濕地工程三類工程, 永甯路人工濕地就是最後一種。

“永甯路人工濕地的設計淨化處理水量為15000立方米每天。

在處理的水質標準方面, 它的進水是劣五類水質, 處理後的出水水質可以提升到地表四類水的標準。 ”許慶飛說。

據該人工濕地設計建設單位北京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來看, 該人工濕地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潛水區人工濕地。

伊通河水生態治理工程分三大工程

據伊通河專案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伊通河改造的水生態治理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調蓄池工程, 全線共建有9座調蓄池, 總調蓄規模71.5萬噸, 有效解決合流污水向河道直排問題。 其中福山路調蓄池是亞洲最大的調蓄池, 位於中段工程最北端, 能夠調蓄28萬噸水體, 相當於108個標準游泳池水量。

其次截汙納管工程, 建設在衛星路與自由大路之間, 伊通河東岸綠化帶內。 主要解決臨河街污水無法正常排放的問題。 協力廠商面是水生態工程。 主要包括水生態構建工程和水體生態淨化工程。 水生態構建工程包括8個旁側迴圈接觸氧化工程、1個氧化塘工程、2個原位水動力改善工程, 以及中段6處黑臭水體治理工程;水體生態淨化工程共包括4個人工濕地系統工程。

吉網 吉刻APP記者 李志明 文/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