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吉農線上”上線 我省新農民的“掌上課堂”

吉林省作為全國知名農業大省、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 加強農業與資訊技術融合、提高農業資訊化水準一直是當前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吉網、吉刻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為營造農村創業創新良好環境, 解決東北地區農技培訓資源匱乏、農民系統學習困難等問題, 吉林農業大學師生自主研發搭建的集培訓、諮詢、推介為一體的農業科技服務雲平臺——“吉農線上”上線, 為我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了新動能。

多省區開啟“互聯網+農業”脫貧新模式

今年起, 農業部全面實施資訊進村入戶工程。 據農業部相關資料顯示, 截至6月底, 全國共建成運營6.9萬個益農資訊社, 累計培訓村級資訊員38.5萬人次, 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28億元。 安徽、江西、內蒙古、貴州、廣東、江蘇、河南等省區紛紛結合當地特色農業經濟特點, 展開新農民創新創業培訓, 開啟了“互聯網+農業”的脫貧新模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加強農村基層工作, 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在我省, 雖然也有部分運用新思維實現增產增收的優秀事例, 但數量極為有限, 受惠面積太小, 整體體系均還不夠成熟完善。 人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 深入推進我省新農民創新創業新思維就必須開展農民培訓工作, 為新農民“充電”, 使我省“互聯網+”農業發展的“盆景”逐步轉化為“風景”。

深入調研 構建全方位的農業資訊服務平臺

吉林農業大學資訊技術學院于合龍教授在多年以來對農業資訊化領域的學習研究中發現, 要想推進農業資訊化進程, 就必須傳播現代農業科技,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急需對現有農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儘快搭建全方位的農業資訊服務平臺。 只有積極利用互聯網時代的新工具, 以互聯網思維思考“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產品怎麼賣出去”“如何賣好價”這些問題, 將新技術、新理念帶入實際生產運作中, 才能使新農業更有奔頭, 新農民更有幹勁, 新農村更有活力。 於是, 于合龍和他的團隊, 擔負起了這項重任。 他們深入吉林省各地區開展調研, 對吉林省主要作物種植情況、農業合作社運營、農村經濟結構、農民日常生活習性等各方面做全方位的分析總結, 並與吉林省農委、吉林省農科院多次洽談搭建農業資訊服務雲平臺的相關事宜。 平臺的初步構建也有了一定設想。

“吉農線上”平臺上線取得喜人成績

2016年3月, “吉農線上”第一版PC端完成, 與此同時“吉農線上”平臺在吉林省內建立3個合作示範區, 初步推廣應用。 2016年8月, “吉農線上”陸續推出移動端APP和微信公眾號;2016年10月, 結合示範區用戶回饋, “吉農線上”整體進行重新改版;2017年7月, “吉農線上”二期上線。 新版“吉農線上”加入了專家坐堂、智慧推送、時事提示等全新功能, 能因時因地因人推薦相關內容, 為農民使用者提供更系統更全面的個性化服務。 平臺從提出構想到上線, 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項目連續三年獲得“吉林省農業資訊集成推廣應用專案”政府專項補助資金共80萬元, 登記三項軟體著作權, 獲評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吉林省金獎項目。

線上線下結合 培養新時代職業農民

該平臺依託吉林農業大學豐富的農業專家優勢, 引進慕課的學習思想, 將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成可線上學習的短小課程, 免費提供系統、科學、有效的農技培訓資源。 有效解決了傳統培訓中存在的資源匱乏、時間空間制約較大等難題, 使得用戶可以“免費學, 自由問”。

該平臺分六大模組, “公開課”是對最新農技的推廣培訓, “科教片”是對農作物的農事科普, “專家坐堂”是對農業難題的線上解答, “微訪談”是對專家及優秀農戶的經驗採訪, “精品課程”是對典型成功案例的公開展示, “農村書屋”是對農業政策及合作社運營管理的相關動態的彙集。 “吉農線上”平臺不僅直接服務于農民、村幹部、科技人員, 而且還能調動基層工作者的積極性,使其真正地紮根農村,成為“三農”工作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保證平臺的可持續性發展,“吉農線上”項目與吉林農業大學“綠野”青年志願者聯合會協作,動員全校師生投入到農業資訊化平臺的建設中來。結合每年的大學生暑期下鄉實踐活動,有機銜接“吉農線上”線上平臺,讓學生走進農村開展線下新農民創新創業培訓。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業培訓的師資、場地、時效和資金等方面的困難,填補了我省農技培訓的空白,促進了鄉村振興,打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公里”。

吉網吉刻APP記者 巨集文

而且還能調動基層工作者的積極性,使其真正地紮根農村,成為“三農”工作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保證平臺的可持續性發展,“吉農線上”項目與吉林農業大學“綠野”青年志願者聯合會協作,動員全校師生投入到農業資訊化平臺的建設中來。結合每年的大學生暑期下鄉實踐活動,有機銜接“吉農線上”線上平臺,讓學生走進農村開展線下新農民創新創業培訓。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業培訓的師資、場地、時效和資金等方面的困難,填補了我省農技培訓的空白,促進了鄉村振興,打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公里”。

吉網吉刻APP記者 巨集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