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歷史名人之孔子:年少艱苦,志在向學

孔子(前551-前479), 儒家學派創始人,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中國的“千古聖人”。

上一節我們聊了孔子的貴族出身,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孔子的早年經歷。

孔子生下來, 父親母親都很疼愛他, 但是好景不長, 孔子3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 孔子的母親因出身貧寒, 其與叔梁紇“野合”而生的孔子又得不到孔氏家族承認, 被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 於是顏征在便帶著孔子和離開陬邑, 前去國都曲阜闕裡居住, 當時家境相當苦, 過著清貧的生活。

母子兩人為糊口奔忙, 為生活所迫, 孔子曾做過牧童, 替季氏管理過糧草, 做過吹鼓手, 孔丘之所以名丘, 因為頭上骨骼如同高低不平的丘陵, 從醫學的角度看, 這是自小營養不良, 嚴重缺鈣的結果。

《論語·子罕》

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 又多能也。 ”子聞之, 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 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

後來, 孔子回憶這段早年生活說:“小的時候很窮, 所以很多粗活都能做。 ”

顏征在的娘家是魯都的大姓, 大家對於這位丈夫早死的本族姑娘是會照顧的, 更主要的還因為曲阜是魯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典籍豐富, 名師眾多, 對於兒子日後成長能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為兒嬉戲, 常陳俎豆, 設禮容。 ”

兒時的孔子, 喜歡和小夥伴們擺上俎、豆等禮器, 模仿大人們演習禮儀之類的遊戲。 這雖然是小孩子的遊戲之舉, 但學習禮、演習禮, 在春秋時期是作為一個士族子弟必修的一門課程。 幼年的孔子用禮器作玩具, 開始一步一步走上人生的正途, 從模仿到參與, 在繁複的人際關係、緊密的人際往來中,

將傳統的禮儀, 濡染成民族的文化基因。

孔子十五歲時, 已經明確的知道自己的志向在於做學問。

十七歲時, 其母顏征在去逝, 終年不過三十五歲。

母親去世後, 孔子想以禮合葬其父母, 但由於父親去世時, 孔子尚年幼, 故不知道父親的墓葬在哪。

於是孔子先將母親的棺槨“殯于五父之衢”。 “人之見之者, 皆以為葬也。 其慎也, 蓋殯也。 問于鄒曼父之母, 然後得合葬於防。 ”孔子先是將母親淺葬于五父之衢, 後問清楚父親埋葬之處, 才將父母合葬。

孔母顏征在是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 雖沒有像“孟母三遷”、“斷機教子”這樣的經典案例, 但是作為一個年輕守寡的女人, 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 能夠擇良而居、親臨授教、外傅佳堂, 將孔子培養成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學聞名的英才, 還成就了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 人常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 必定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 ”我想說:“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 必定有一個偉大的母親。

守孝期間, 還有件事對他影響至深, 當時在魯國掌權的季氏, 邀請“士”赴宴, 以收攬人心, 而孔子的身份也是“士”, 於是也去了, 但卻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大辱, 大庭廣眾之下被季氏家臣陽虎擋在門外。 無權無勢的孔子只能默默把這一切咽下, 他十五歲時便已志於學, 深知想要改變命運,只有通過才學出仕一途,於是回去後除謀生之外,更加發憤學習,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書法、數學、詩歌、尚書、周易、歷史……能學的,他都不落下,終於在二十多歲時因博學知禮名揚魯國。

十九歲,孔子迎娶了宋國人丌(qí )官氏之女為妻,為的是能夠經常回到祖籍地宋國祭拜祖先。

關於孔子的早年經歷,我們就聊到這裡,從歷史記載來看,孔子的童年生活並不是多麼富裕,甚至說有些艱苦,但是他明確的知道自己的志向在於做學問,成為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學聞名的英才,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

關於孔子的少年經歷,今天就聊到這裡,欲知孔子仕途經歷,且聽下回分解。

深知想要改變命運,只有通過才學出仕一途,於是回去後除謀生之外,更加發憤學習,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書法、數學、詩歌、尚書、周易、歷史……能學的,他都不落下,終於在二十多歲時因博學知禮名揚魯國。

十九歲,孔子迎娶了宋國人丌(qí )官氏之女為妻,為的是能夠經常回到祖籍地宋國祭拜祖先。

關於孔子的早年經歷,我們就聊到這裡,從歷史記載來看,孔子的童年生活並不是多麼富裕,甚至說有些艱苦,但是他明確的知道自己的志向在於做學問,成為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學聞名的英才,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

關於孔子的少年經歷,今天就聊到這裡,欲知孔子仕途經歷,且聽下回分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