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頤和園還在,然而卻早就不存在了

最近在北京遊蕩, 今天閑來無事, 去逛了頤和園。

進了門後, 幾米高的壽星石映入眼簾。 後面的仁壽殿, 靜靜地沉睡在那裡, 不言, 不語。

再往前踏, 便是昆明湖。 偌大的昆明湖像一隻沒人的明眸, 閃爍著迷人的光。 遠處的佛香閣, 倚在山丘的臂彎, 輕輕望著遊客的接踵摩肩。

我是很喜歡這些古建築的, 也是很喜歡我們的傳統文化的, 所以才對歷史如此著迷。

那些古建築, 橫臥在繁華城市的建築群中, 是那麼美麗。 我一邊走, 一邊慶倖著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文化的結晶。

然後我突然想, 為什麼我們再也沒有這樣的傳統建築再修築起來呢?

從幾十年前開始, 我們逐漸與世界接軌。 房子越來越高, 一層一層, 摩天斷雲, 好不雄偉!從那時候開始, 也幾乎再也沒有傳統建築被修建了。

為什麼呢?

有人說, 那些傳統建築已經過時了, 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我不這麼認為。

誠然, 任何事物都會過時, 但任何事物都可以與時俱進, 只在於是否有人幫助它與時俱進罷了。

有一段時間, 我們都以為相聲死掉了。 如今, 不論你是否喜歡, 但是數不清的人開始看郭德綱的相聲——他與時俱進了。

而建築, 卻沒人為它與時俱進,

於是, 傳統建築就這麼死了。

我們老祖宗講究中庸, 然而, 我們最最不擅長的, 恰恰也是中庸之道。 沒有人懂得調和西方文化和傳統文化, 導致有些人死抓著傳統不放, 有的人飽受著西方文化薰陶而忘了傳統。

耶誕節、情人節, 無數人歡天喜地, 慶祝一年一度的美好日子;端午節、清明節, 卻變成了一個單純的放假休息。

現在, 不論商業活動, 還是面試開會, 凡是商務場合, 總要西裝革履;而唐裝, 別說穿, 什麼樣的衣服算是唐裝, 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們太過執著于改變和進步, 卻忘了本。 這是無數人都沒有避免的錯誤。

過猶不及, 就是這個意思。

因此, 我們老祖宗發明的木屐, 成了日本人的代表;我們豔羨著日本人穿上和服的端莊淑雅, 卻忘了那是效仿我們老祖宗的衣服設計出來的;我們老祖宗留下的端午節, 被韓國人拿去申遺(需要說明的是, 韓國人申遺的是韓國特色的端午節, 中國的端午節也已經獨立申遺, 不過比韓國的晚了4年);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建築, 如今被西方建築所包圍。

而當有些人突然發現, 我們的傳統已經消失殆盡時, 開始喊出了拒絕洋節、抵制洋貨的口號。 他們秉持著優良的傳統, 不參與任何與西方相關的事。 傲然獨立, 不入俗流。

矯枉過正, 此之謂也。

我們犯的錯, 就在於我們在矯枉過正和過猶不及這兩點徘徊, 卻不知道二者之間,還有一個中庸。

我是那麼地熱愛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也希望致全生精力於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但是,我也不摒棄西方文化。我希望,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結合西方文化,卻不失本,進化成屬於我們自己的新的文化。

否則,頤和園雖然還在那裡,實際上,卻早就死了!

(以上圖片都是小生自己拍攝,水準有限,還望大家不要太嫌棄)

卻不知道二者之間,還有一個中庸。

我是那麼地熱愛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也希望致全生精力於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但是,我也不摒棄西方文化。我希望,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結合西方文化,卻不失本,進化成屬於我們自己的新的文化。

否則,頤和園雖然還在那裡,實際上,卻早就死了!

(以上圖片都是小生自己拍攝,水準有限,還望大家不要太嫌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