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資管時代公平統一監管 銀行理財出路何在?

金投理財網(https://licai.cngold.org/)11月24日訊, 11月17日,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出臺, 過渡期到2019年6月30日。 其中, 打破剛兌、淨值管理、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等規定均涉及到銀行理財業務。

相比較于其他資管產品, 商業銀行以國家信用為背書, 銀行理財產品具有“隱形兌付”的特徵。 那麼, 在打破剛兌之後, 銀行理財產品對於普通投資來說是否還具有吸引力?實行淨值管理後, 銀行理財模式更向公募模式靠攏, 其競爭優勢又體現在哪裡?

在統一監管背景下, 銀行理財又該如何突出重圍?

隱形兌付優勢被打破 銀行理財規模將下降

手頭上閒錢超過5萬元, 短期內對流動性要求不太高, 還希望有較穩定收益, 銀行理財絕對是不少普通投資者的首選。 默認預期收益為到期收益——這是很多普通投資者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首要考慮。

商業銀行以國家信用為背書, 天然具有“隱形兌付”的特徵, 銀行也因此在資管行業中佔據先天優勢。

“我們現在的銀行往往在預期收益產品上有了虧損的時候, 拿自己的利潤在進行彌補, 從而達到預期收益。 一旦這個產品超出預期收益, 銀行又會把超出預期收益的那些作為銀行的利潤計入自己的賬中。 ”

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今年曾公開表示, 銀行理財的不保本產品又保預期收益,

是對市場紀律的扭曲。

新規之下, 銀行的保預期收益做法將逐漸退出市場。

根據《指導意見》, 金融機構應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 打破剛性兌付。 如果發現金融機構存在剛性兌付行為的, 應當及時報告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

不難推測, 資管新規實行後銀行理財整體規模增速將放緩。

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潘東對新浪財經表示:“鑒於之前銀行理財的規模擴張均是建立在預期收益率的基礎上, 如果打破剛兌則銀行理財原有模式產品的規模擴張必然將受到影響, 規模將逐步下降。 ”

那麼, 如何打破資管產品的剛性兌付?

淨值化管理是出路。

《指導意見》要求, 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

淨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 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 讓投資者明晰風險。 儘管銀監會尚未出臺具體細則, 但銀行理財業務無疑是在向公募模式靠攏。

銀行理財將與公募基金“短兵相接”

“一旦剛性兌付打破, 銀行理財對投資者吸引力將大大下降, 部分資金有望轉向公募基金。 ”浙商證券分析師孫付在一份研報中指出。 打破剛兌、從預期收益率產品轉向淨值型產品, 銀行理財業務的模式實質上是在向公募基金靠攏。

潘東表示, 對於銀行理財轉型的淨值型產品, 參考公募基金的發展歷程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

“如果轉向淨值型產品, 客戶將要承擔淨值波動的風險, 需要改變客戶對產品的認知,

這也是對客戶逆向選擇的過程, 部分不能承擔風險的客戶將轉向風險更低的產品, 意味著部分客戶可能會流失。 ”

在資管新規實施後, 資管行業將統一規制、公平競爭, 各類資管機構將在同一跑道開展競爭, 銀行將面對各類資管機構的直接競爭。

“鑒於銀行理財轉向的淨值型產品和公募基金產品類似, 意味著銀行理財將與公募基金‘短兵相接’, 將與公募基金同台競技。 但這也是銀行理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

潘東指出, 銀行理財必須利用銀行的宏觀研究、債券投資以及管道優勢, 找到差異化的競爭之路, 提升內功的同時加強與公募基金等外部管理人的合作, 通過優勢互補, 推動銀行理財轉型與發展。

打破剛兌時代 銀行理財出路何在?

在大資管時代, 監管趨向統一公平。 銀行理財喪失了“隱形兌付”的優勢, 未來將如何與其他資管產品在同一起跑線競技?

“《指導意見》是綱領性檔, 為資管行業明確了大的發展方向。 具體到銀行理財業務, 還得等銀監會出臺針對理財的監管細則。 ”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剛表示:“新規之後有望推動銀行資管子公司的落地。 ”

華創證券銀行研究團隊也分析指出, 受影響最大的是銀行的非保本理財業務。

“銀行理財的大發展與2010年的限貸令有直接的關係, 外部需求的旺盛與監管的嚴格約束催生了通過預期收益類理財產品規避監管的業務模式, 具有濃厚的監管套利色彩。”

與此同時,華創還指出,新規的嚴格落實對現存的理財模式是顛覆性的,尤其是對公眾發行的產品,由於剛性兌付打破、向上穿透投資者,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所以檔給予了長達1年半的緩衝期,銀行的資管部門(未來子公司化)如何尋找新的市場定位會是一個重要課題。”

早在2014年7月,銀監會就出臺35號文,要求銀行設立專門的理財業務部門。根據此次新規要求,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業務經營部門開展業務。

業內人士推測,新規之後銀行資管子公司有望加速落地。

(本文作者:未知,侵權聯繫:webmaster@cngold.org)

理財專題推薦 工行理財產品怎麼選 工行理財產品實際收入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可信嗎 工商銀行現在有什麼理財產品 中國建設銀行有哪些理財產品 有買建行理財產品虧本的嗎 農業銀行有什麼保本的理財 農業銀行理財收益如何 農行理財有風險嗎 建行理財產品哪個好 建行保本理財產品怎麼樣 建行理財產品多少起買

關注手機金投理財(http://m.cngold.org/licai/),理財最新動態隨時看。

具有濃厚的監管套利色彩。”

與此同時,華創還指出,新規的嚴格落實對現存的理財模式是顛覆性的,尤其是對公眾發行的產品,由於剛性兌付打破、向上穿透投資者,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所以檔給予了長達1年半的緩衝期,銀行的資管部門(未來子公司化)如何尋找新的市場定位會是一個重要課題。”

早在2014年7月,銀監會就出臺35號文,要求銀行設立專門的理財業務部門。根據此次新規要求,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業務經營部門開展業務。

業內人士推測,新規之後銀行資管子公司有望加速落地。

(本文作者:未知,侵權聯繫:webmaster@cngold.org)

理財專題推薦 工行理財產品怎麼選 工行理財產品實際收入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可信嗎 工商銀行現在有什麼理財產品 中國建設銀行有哪些理財產品 有買建行理財產品虧本的嗎 農業銀行有什麼保本的理財 農業銀行理財收益如何 農行理財有風險嗎 建行理財產品哪個好 建行保本理財產品怎麼樣 建行理財產品多少起買

關注手機金投理財(http://m.cngold.org/licai/),理財最新動態隨時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