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消費金融的發展與創新

2015年,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 放開市場准入, 審批權下放, 鼓勵符合條件民間資本、國內外銀行業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並將原16個城市開展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至全國範圍。 與此同時, 互聯網企業也強勢進入消費金融的藍海。 市場需求擴張與參與機構的多元化, 帶來了消費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 至2016年底, 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住戶部門的短期消費貸款餘額達到5.3萬億元, 再加上非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平臺約3000億-5000億的貸款餘額, 我國當前消費金融市場規模(不含房貸)約6萬億元,

如果按照30%的增速預估, 我國消費信貸(不含房貸)的規模到2018年將超過10萬億元。

一、消費金融產業鏈

傳統消費金融產業鏈通常只存在三個核心主體, 消費場景、消費金融企業以及用戶。 近年來, 隨著金融創新與資訊技術的深度結合, 消費金融的產業鏈日漸完整, 參與的主體也越來越豐富, 包括消費金融平臺、消費場景支持、保險支援、垂直搜尋引擎、風控服務、催收服務方等不同類型的機構和組織。

其中, 消費金融平臺包括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垂直產業生產方或零售方、互聯網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消費場景支持方主要有日常購物、購房、購車、裝修、租房、旅遊、醫療美容、教育、婚慶等行業的傳統或線上公司;消費金融垂直搜尋引擎是整合市場上的消費金融產品,

根據使用者貸款申請條件, 為用戶返回滿足條件的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產品, 並附有比價功能的平臺;風控輔助機構為消費金融平臺提供專業化的外部風控支援, 提供產品涉及貸前反欺詐、貸中風控流程構建、提供風控工具等;催收服務機構則為消費金融平臺提供協力廠商催收服務, 等等。

目前, 消費金融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吸引了眾多的參與者, 並產生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 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預計消費金融產業鏈將更趨完善, 消費金融平臺以外的協力廠商服務機構將更趨豐富和專業化, 並進一步提升消費金融的客戶體驗和運行效率。

二、消費金融市場結構

從機構上分, 目前市場上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機構可大致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商業銀行;第二類是銀監會批准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 擁有消費金融合法牌照;第三類是電商平臺;第四類互聯網分期平臺(含P2P)。 一般而言, 第三類和第四類都被稱為統稱為互聯網消費金融, 但其發展模式和未來趨勢有著非常大的差異。

1、銀行消費金融

作為國內最早發展消費金融業務的機構, 商業銀行消費金融業務自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 產品種類已從早期的裝房按揭貸款、汽車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旅遊貸款、助學貸款與信用卡等發展出了更加細化繁多的消費金融產品種類。 此外,

商業銀行的心態也日益開放, 主動牽手互聯網企業, 推出各種“互聯網+”信用卡產品, 例如民生信用卡牽手京東金融推出“民生白條聯名卡”、工商銀行在“百度錢包”手機APP推出信用卡線上辦理服務、建設銀行與騰訊推出“龍卡騰訊遊戲信用卡”, 等等。

2、消費金融公司

消費金融公司是經銀監會批准, 定位於不吸收公眾存款, 以小額、分散為原則, 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包括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及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等。 消費金融公司的市場定位為傳統銀行的補充, 主要針對中低收入群體和新興客戶群, 通過提供寬泛而靈活的信貸產品、廣泛的地區覆蓋和快速的市場將納入提供金融服務,

與銀行相比, 消費金融公司由於其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等特點而具有獨到的優勢。

截至2016年12月底, 已有20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或開業(其中有17家是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 另有7家在擬申請籌備階段。 消費金融公司商業模式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以線下管道為主的消費金融公司, 如錦程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等;一類是主打O2O模式的消費金融公司, 如海爾消費金融、蘇甯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還有一類將自身定位為互聯網金融公司, 如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等。 目前, 消費金融公司通過與商戶合作的方式基本覆蓋了網上零售、家裝、租房、婚慶、教育、旅遊、助業等消費領域。

3、電商平臺

電商模式具有獨特的比較優勢。首先,其擁有已經成型的消費場景——即電商平臺,與消費金融產品可以形成互通互補之勢;其次,其擁有電商平臺上已經積累的客戶資源,可以以較低成本獲得明顯的流量優勢;不僅如此,其還掌握有海量的客戶資料資源,對消費金融產品設計以及信用風險管控都具有極大的幫助。此外,較之傳統的商業銀行以及消費金融公司,其申請實現全線上流程,審批、放款速度快於其他模式的消費金融機構,極大地方便了客戶。

然而,電商模式的消費金融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通過對客戶消費資料的分析與挖掘獲取信用資訊並非易事。理論上,大資料雖然可以帶來許多説明,但能否適應我國的現實並產生真正的效果,目前來看,還需要繼續探索。其次,各電商對於消費金融產品的風控能力也參差不齊。以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為代表的電商巨頭由於其多元金融的業務佈局以及對風控的多重佈局,具備中小電商不可比擬的風控能力。

4、互聯網分期平臺

互聯網分期平臺模式通過細分客戶群體來針對某一類客戶群體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從而牢牢掌握某一類客戶群體。按客戶類型劃分,有校園分期平臺、藍領消費分期平臺、農村消費分期平臺等幾類。按場景化分,則有旅遊分期、租房分期以及其他生活服務消費分期等等。目前,在以上細分市場上,均已出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企業,如校園分期領域的分期樂、趣分期、人人分期等;藍領分期領域的買單俠、即有分期、拍分期等;旅遊分期領域的首付出發、拿去花、小驢分期等等。

三、消費金融發展趨勢

展望中國消費金融未來的創新,有以下幾個趨勢值得關注:

1、消費金融互聯網化

線上消費金融產品規模持續高增長,將成為消費金融發展的新機遇。主要原因有:1)線上和移動終端的電商新消費模式因其獨特的便利、快捷,將激發更多大眾消費需求,對應的消費金融需求也就越大。2)移動互聯網能夠讓原先未被傳統金融覆蓋的三四五線城市,也被納入消費金融的市場。

消費金融的互聯網化,極大地拓寬了用戶群體的邊界。互聯網不僅是消費金融的一個銷售管道,更重要的是基於傳統金融與互聯網場景的結合,可以構建閉環的線上消費場景以及用戶群體,可以帶來更多的信貸業務以及用戶粘性。互聯網“無邊界、便捷”的特點,使得互聯網消費金融以較低的成本覆蓋海量的用戶群體成為可能,並基於此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創新的消費金融產品。

2、消費場景小額化、分散化

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資料征信的創新帶來的風控模式創新,未來消費金融場景將繼續從傳統的高客單價/低頻次的房、車等消費場景,逐漸向低客單價/高頻次場景拓展。其原因在於:一是新型非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的出現,通過提供無抵押、低授信額度、快速審核的消費信貸產品,開始逐漸對耐用消費品和中型消費場景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二是大資料征信創新帶來的風控模式創新,通過累計的多維使用者資料進行使用者征信模型的創建,來篩選並審核用戶的借貸申請,風控的創新直接變革了傳統的借貸審核模式,為分散、小額、海量的借貸提供了可能;三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發展,為碎片化場景的整合創造了條件,進而有助於創新消費金融信貸模式的推廣,如移動電商購物環境的發展為低客單價/高頻次的日常購物消費貸款提供了絕佳的消費信貸場景。

3、科技驅動愈發明顯

消費金融的場景複雜多樣,分期或貸款服務小額、分散,業務特徵使得對技術提出較高要求,而且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新型平臺與傳統機構差異化競爭或互補的關鍵,未來消費金融的發展,技術驅動的特徵會愈發明顯,新型機構與傳統機構之間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多。

在消費金融領域,技術驅動將貫穿從資產獲取到資金對接,乃至用戶體驗的全過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運用大資料技術和生物技術建立用戶畫像和關係圖譜,精准識別用戶並定價;二是運用自動化技術自動生成貸後管理方案並自動實施;三是運用自動化技術自動匹配相關資金提供方,快速提供最合適的資金管道;四是運用先進交互技術,給予用戶平滑順暢的使用體驗,並提供個性化方案和擴展方案,等等。最終推動消費金融模式的創新與變革。

技術正在成為驅動消費金融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大資料、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人臉識別、智慧設備等新技術的應用將越來越普遍。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引入並實施新的技術,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路徑。一種路徑是獨立協力廠商進行技術輸出。目前國內專門的大資料征信、信貸技術服務商已出現,為消費金融平臺提供金融雲平臺、大資料征信、智慧信貸等全方位的科技支持;另一種路徑則是電商平臺的風控技術擴展與輸出。目前,互聯網公司尤其電商平臺在消費資料積累和大資料應用方面,較獨立協力廠商公司擁有天然優勢。預計在未來,電商平臺的金融科技開發除了服務自有消費場景外,大概率也會成為科技輸出領域的主導。目前部分電商平臺也已經把科技輸出、開放合作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4、監管趨嚴

在消費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潛在風險也在不斷積聚。尤其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由於大量非持牌金融機構參與,其業務基本游離在現有的金融監管框架之外。監管真空之下,部分消費金融的野蠻發展,對借款人、金融服務機構以及金融市場穩定都可能形成不利的衝擊。

在當下“控風險、去杠杆”的政策背景下,預計對消費金融行業,尤其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監管將日趨嚴格,相當部分不合規的企業將可能會退出市場。這對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而言,有著相當積極的意義。預計監管的重點可能會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對非持牌行為的限制。實踐中,部分消費金融機構(有的是因為沒有金融牌照,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參與業務;有的具備相應資質,但出於效率和成本方面的考慮,不願意採用正常路徑)廣泛開展一些未得到金融許可的業務(2016年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私募ABS就是其中的代表)。這種業務,突破了現有的法律和金融監管規則的要求,游離於監管框架之外,部分產品還出現了風險暴露,造成了較大的負面社會影響。預計這些業務將會受到較為嚴格的清理和約束。

二是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過去幾年中,為快速佔領市場,許多消費金融機構採取了較為激進的市場拓展手段,比如勸誘客戶申請貸款、進行掠奪性貸放,等等,導致借款人出現過度消費和負債,大學生借貸領域出現惡性事件也就源於此。此外,暴力催收、個人資訊洩露等事件也時有發生。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將是消費金融領域監管的重點,具體可能包括:建立合格借款人標準;加強消費信貸產品資訊的透明化、規範化披露;嚴格禁止勸誘性宣傳;嚴格禁止掠奪性放貸;建立消費者資訊保護制度,等等。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預計大型平臺和持牌機構的優勢將愈發明顯。在市場規模繼續快速擴張的同時,市場集中度可能會逐步提高。大型消費流通類企業的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金融牌照(包括銀行、直銷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等)的價值也繼續水漲船高。這一方面可能導致一些牌照缺失的企業,更加積極地加入牌照申請或收購行列;另一方面則會導致更加開放、融合的行業發展模式,即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加入到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中。

3、電商平臺

電商模式具有獨特的比較優勢。首先,其擁有已經成型的消費場景——即電商平臺,與消費金融產品可以形成互通互補之勢;其次,其擁有電商平臺上已經積累的客戶資源,可以以較低成本獲得明顯的流量優勢;不僅如此,其還掌握有海量的客戶資料資源,對消費金融產品設計以及信用風險管控都具有極大的幫助。此外,較之傳統的商業銀行以及消費金融公司,其申請實現全線上流程,審批、放款速度快於其他模式的消費金融機構,極大地方便了客戶。

然而,電商模式的消費金融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通過對客戶消費資料的分析與挖掘獲取信用資訊並非易事。理論上,大資料雖然可以帶來許多説明,但能否適應我國的現實並產生真正的效果,目前來看,還需要繼續探索。其次,各電商對於消費金融產品的風控能力也參差不齊。以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為代表的電商巨頭由於其多元金融的業務佈局以及對風控的多重佈局,具備中小電商不可比擬的風控能力。

4、互聯網分期平臺

互聯網分期平臺模式通過細分客戶群體來針對某一類客戶群體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從而牢牢掌握某一類客戶群體。按客戶類型劃分,有校園分期平臺、藍領消費分期平臺、農村消費分期平臺等幾類。按場景化分,則有旅遊分期、租房分期以及其他生活服務消費分期等等。目前,在以上細分市場上,均已出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企業,如校園分期領域的分期樂、趣分期、人人分期等;藍領分期領域的買單俠、即有分期、拍分期等;旅遊分期領域的首付出發、拿去花、小驢分期等等。

三、消費金融發展趨勢

展望中國消費金融未來的創新,有以下幾個趨勢值得關注:

1、消費金融互聯網化

線上消費金融產品規模持續高增長,將成為消費金融發展的新機遇。主要原因有:1)線上和移動終端的電商新消費模式因其獨特的便利、快捷,將激發更多大眾消費需求,對應的消費金融需求也就越大。2)移動互聯網能夠讓原先未被傳統金融覆蓋的三四五線城市,也被納入消費金融的市場。

消費金融的互聯網化,極大地拓寬了用戶群體的邊界。互聯網不僅是消費金融的一個銷售管道,更重要的是基於傳統金融與互聯網場景的結合,可以構建閉環的線上消費場景以及用戶群體,可以帶來更多的信貸業務以及用戶粘性。互聯網“無邊界、便捷”的特點,使得互聯網消費金融以較低的成本覆蓋海量的用戶群體成為可能,並基於此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創新的消費金融產品。

2、消費場景小額化、分散化

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資料征信的創新帶來的風控模式創新,未來消費金融場景將繼續從傳統的高客單價/低頻次的房、車等消費場景,逐漸向低客單價/高頻次場景拓展。其原因在於:一是新型非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的出現,通過提供無抵押、低授信額度、快速審核的消費信貸產品,開始逐漸對耐用消費品和中型消費場景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二是大資料征信創新帶來的風控模式創新,通過累計的多維使用者資料進行使用者征信模型的創建,來篩選並審核用戶的借貸申請,風控的創新直接變革了傳統的借貸審核模式,為分散、小額、海量的借貸提供了可能;三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發展,為碎片化場景的整合創造了條件,進而有助於創新消費金融信貸模式的推廣,如移動電商購物環境的發展為低客單價/高頻次的日常購物消費貸款提供了絕佳的消費信貸場景。

3、科技驅動愈發明顯

消費金融的場景複雜多樣,分期或貸款服務小額、分散,業務特徵使得對技術提出較高要求,而且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新型平臺與傳統機構差異化競爭或互補的關鍵,未來消費金融的發展,技術驅動的特徵會愈發明顯,新型機構與傳統機構之間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多。

在消費金融領域,技術驅動將貫穿從資產獲取到資金對接,乃至用戶體驗的全過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運用大資料技術和生物技術建立用戶畫像和關係圖譜,精准識別用戶並定價;二是運用自動化技術自動生成貸後管理方案並自動實施;三是運用自動化技術自動匹配相關資金提供方,快速提供最合適的資金管道;四是運用先進交互技術,給予用戶平滑順暢的使用體驗,並提供個性化方案和擴展方案,等等。最終推動消費金融模式的創新與變革。

技術正在成為驅動消費金融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大資料、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人臉識別、智慧設備等新技術的應用將越來越普遍。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引入並實施新的技術,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路徑。一種路徑是獨立協力廠商進行技術輸出。目前國內專門的大資料征信、信貸技術服務商已出現,為消費金融平臺提供金融雲平臺、大資料征信、智慧信貸等全方位的科技支持;另一種路徑則是電商平臺的風控技術擴展與輸出。目前,互聯網公司尤其電商平臺在消費資料積累和大資料應用方面,較獨立協力廠商公司擁有天然優勢。預計在未來,電商平臺的金融科技開發除了服務自有消費場景外,大概率也會成為科技輸出領域的主導。目前部分電商平臺也已經把科技輸出、開放合作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4、監管趨嚴

在消費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潛在風險也在不斷積聚。尤其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由於大量非持牌金融機構參與,其業務基本游離在現有的金融監管框架之外。監管真空之下,部分消費金融的野蠻發展,對借款人、金融服務機構以及金融市場穩定都可能形成不利的衝擊。

在當下“控風險、去杠杆”的政策背景下,預計對消費金融行業,尤其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監管將日趨嚴格,相當部分不合規的企業將可能會退出市場。這對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而言,有著相當積極的意義。預計監管的重點可能會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對非持牌行為的限制。實踐中,部分消費金融機構(有的是因為沒有金融牌照,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參與業務;有的具備相應資質,但出於效率和成本方面的考慮,不願意採用正常路徑)廣泛開展一些未得到金融許可的業務(2016年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私募ABS就是其中的代表)。這種業務,突破了現有的法律和金融監管規則的要求,游離於監管框架之外,部分產品還出現了風險暴露,造成了較大的負面社會影響。預計這些業務將會受到較為嚴格的清理和約束。

二是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過去幾年中,為快速佔領市場,許多消費金融機構採取了較為激進的市場拓展手段,比如勸誘客戶申請貸款、進行掠奪性貸放,等等,導致借款人出現過度消費和負債,大學生借貸領域出現惡性事件也就源於此。此外,暴力催收、個人資訊洩露等事件也時有發生。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將是消費金融領域監管的重點,具體可能包括:建立合格借款人標準;加強消費信貸產品資訊的透明化、規範化披露;嚴格禁止勸誘性宣傳;嚴格禁止掠奪性放貸;建立消費者資訊保護制度,等等。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預計大型平臺和持牌機構的優勢將愈發明顯。在市場規模繼續快速擴張的同時,市場集中度可能會逐步提高。大型消費流通類企業的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金融牌照(包括銀行、直銷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等)的價值也繼續水漲船高。這一方面可能導致一些牌照缺失的企業,更加積極地加入牌照申請或收購行列;另一方面則會導致更加開放、融合的行業發展模式,即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加入到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