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2.03億的“宣德碗之王”將改寫哪些紀錄?

4月5日上午10:15分, 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神品級的宣德大碗, 在香港蘇富比正式開槌, 以6500萬港元起拍, 經數輪爭奪競價, 最終以229,037,500港元成交,

約合人民幣2.03億元。 高價直逼當今青花瓷器的記錄保持者——2005年英國佳士得以2.3億人民幣天價成交的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大罐。 這一天價的誕生, 改寫了近年來青花瓷拍賣成交記錄, 骨董時光微講堂將為您梳理——最新版:那些天價成交的青花瓷top10。 (資料範圍包括蘇富比、佳士得、邦瀚斯)

NO.1: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2005年倫敦佳士得)約2.3億元

榜首位置依然由大名鼎鼎的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佔據。 在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 此罐以1400萬英鎊拍出, 加傭金1568.8萬英鎊, 當時折合人民幣約2.3億, 由英國知名古董商埃斯肯納齊先生拍得。 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這也可以算是第一次, 不僅限於藏界, 而是讓國人、大眾都感受到元代青花瓷的價值與魅力。

孫瀛洲先生曾說:“元代瓷器‘精者頗精’”。 元青花瓷器則屬於奇貨可居。 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 繪有人物故事題材的更是鳳毛麟角, 目前所知傳世者僅有8件,稱之為“元青花八大罐”。

即:日本出光美術館藏“昭君出塞”罐、裴格瑟斯基金會藏“三顧茅廬”罐、安宅美術館舊藏“周亞夫屯細柳營”罐、美國波士頓館藏“尉遲恭救主”罐、亞洲一私人收藏家藏的“西廂記焚香”罐、萬野美術館藏“百花亭”罐, 外加臺灣王定乾先生拍得的“錦香亭”罐和這只“鬼穀子下山”罐。

元青花“昭君出塞”罐 日本出光美術館

元青花“尉遲恭救主”罐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元青花“三顧茅廬”罐 裴格瑟斯基金會

NO.2 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盌(2017香港蘇富比)約2.03億元

明清景德鎮禦窯廠內,專業畫師們所繪官瓷紋飾雖妙筆生花,卻受宮規所限,為龍紋、鳳紋,或其他象徵皇權紋飾多見,格式拘謹莊重,少了筆意趣味。而獨有一類少數派,以新式瓷器紋飾為主題,寓意喜慶且不受制式所限,作為非正式場合之用。在此類作品之上,畫師似乎更能將其嫺熟筆法和畫功底蘊,揮灑地酣暢淋漓,造就獨具魅力、靈動迷人的別樣禦瓷風貌,這件魚藻紋大碗就當屬此類。

此碗無論紋樣、畫工、器型、尺寸,舉世無能出其右者,連館藏者也難於媲美,誠然神品。如今問世國際藝術市場,難能可貴。在劉益謙以2.4億元拍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之後,此器也以2.03億的數位,成為明代瓷器中的第二高價者。(關於此件大碗更多評述,可見于骨董時光微講堂《這只碗為何被稱為“宣德碗之王”》一文)

NO.3 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2011年香港蘇富比)約1.83億元

永樂折枝花果紋梅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宣德魚藻紋大碗問世之前,此件梅瓶一直是明代青花瓷器價格的最高記錄。梅瓶中繪折枝果紋的,以明永樂年間最為出名。梅瓶高36.5釐米,瓶身巨大,上飾十組折枝瑞果紋樣,細膩柔美,形制比例得當,是一件難得的永樂瓷器傑作。早在明代,這類造型的花瓶通常是成對或一組四件呈現的,與此相同形式和設計的,可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館,但就品相而言,蘇富比的這只不乏為其中最成功的作品。

永樂折枝花果紋梅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

梅瓶出自玫茵堂珍藏。玫茵堂由出生在菲律賓的瑞士收藏家斯蒂芬·裕利和其胞弟,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等人的協助下,歷經50餘年而成就。收藏囊括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各時期的2000餘件作品,被認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中國瓷器收藏之一,是世界上最精煉的私人禦制瓷器收藏之一。許多市場中的天價名品都出自其中。

2011年10月5日當天的拍賣會上,不少買家圍繞這件梅瓶展開激烈競逐,叫價高達29輪,最終由蘇富比中國藝術品部主管仇國仕所代表的一位元電話買家競得。

NO.4 明宣德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2016年香港佳士得)約1.32億元

榜首位置依然由大名鼎鼎的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佔據。在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此罐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1568.8萬英鎊,當時折合人民幣約2.3億,由英國知名古董商埃斯肯納齊先生拍得。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這也可以算是第一次,不僅限於藏界,而是讓國人、大眾都感受到元代青花瓷的價值與魅力。

孫瀛洲先生曾說:“元代瓷器‘精者頗精’”。元青花瓷器則屬於奇貨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繪有人物故事題材的更是鳳毛麟角,目前所知傳世者僅有8件,稱之為“元青花八大罐”。即:日本出光美術館藏“昭君出塞”罐、裴格瑟斯基金會藏“三顧茅廬”罐、安宅美術館舊藏“周亞夫屯細柳營”罐、美國波士頓館藏“尉遲恭救主”罐、亞洲一私人收藏家藏的“西廂記焚香”罐、萬野美術館藏“百花亭”罐,外加臺灣王定乾先生拍得的“錦香亭”罐和這只“鬼穀子下山”罐。

骨董時光微講堂群主劉越與宣德大龍罐

NO.5 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2013年香港蘇富比)約1.11億元

成化的青花宮碗傳世品題材多樣,有繪秋葵、癩瓜等瓜果;也有梔子花、纏枝蓮等花卉。多數宮碗內壁全白,僅在外壁用青花勾勒。此件外壁巧繪秋葵連枝,蜿蜒迂回,四美競妍,柔瓣散舒,幽芳怒綻。碗心團花框雙圈,葵瓣旋卷而發,內壁環飾連枝秋葵,與外壁類同,裡外兼繪,可想見價值不菲。成化瓷以娟秀典雅聞名,但就青花一類,還以永宣青花最為稱道。

NO.6 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龍圖高足杯(2012年香港蘇富比)約9159萬元

高足杯,又稱高足碗或馬上杯,始見於元代。明初永樂宣德時期比較多,後來就很少見了。高足杯是一種帶有明顯蒙古族特色的瓷器。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騎在馬上喝酒,這種有高足的杯子(漢人稱之為碗),很適合在騎馬時使用,所以又稱馬上杯。因為這種“頭重腳輕”的設計本就容易導致破損,所以存世的明代高足杯極少。鑒於此類作品工藝精湛及其特有的紋飾題材,應是皇家禦瓷。

NO.7 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2016年蘇富比) 約9272萬元

其壺形仿金屬器,製作極難。中國瓷匠習慣橫向分段,逐段拉坯塑形,之後組合拼接成器。壺身紋飾繁複,同樣帶來了更高難度,因為六角星形構圖,是以同心圓格局層層遞進,必需精密計算安排。西方多以筆、尺繪製,還需反復測量所有角度並保證線條的平直,而這些輔助繪圖工具在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通常是不採用的。明代工匠取此紋飾,僅以毛筆直接繪畫於圓拱器腹,紋飾比例精准、瑰麗華美。從明代流傳至今,這樣精美稀少的古代藝術品也被歷代藏家珍視並妥善保存,歷經百年依然老器如新。品相如此完美的扁壺已經很多年沒有在拍賣市場上出現了,尤其是永樂早期的扁壺,以葫蘆綬帶形制最為常見,此種則存世較少,同時24.5cm的小尺寸著實精巧難得。

琵金頓是典型戰後的富二代,熱衷於我們熟知的英國老紳士象徵:體育、郵票、昆蟲標本,當然還有藝術品收藏。從琵金頓的收藏記錄可知,他的藏品幾乎全部購自於當時倫敦中國藝術古董商翹楚Bluett&Sons。

NO.8 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紋淨水瓶(2016年蘇富比)約8333萬元

淨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而是深藏宮廷之中,僅作禮器之用,只可見於少數重大祭典場合。塑造如此獨特器型,窄頸寬腹,細流纖長筆挺,需匠人巧心熟技。然燒造成功者,為數極少。此器型包含此瓶已知僅三例存世,均為永樂青花禦瓷,其一為清宮舊藏,現存北京故宮,另一例曾為趙從衍珍藏,如今也不知下落。

覽盡明代御賜之風貌,榜單位於9、10位元的天價拍品則來自于清雍正朝。

NO.9 清雍正青花花鳥圖八方扁壺(2010年佳士得)約6799萬元

器呈八方形,通體青花紋飾。器腹圓形開光內飾花鳥畫,一面繪一鴨回首站立於花草間,與飛舞于半空的同伴遙遙對望;一面繪一對鵪鶉,體態豐圓,一隻舉首,聆聽風聲,另一隻低頭,端視地上無名的草葉;開光外邊繪八組折枝菊花紋,秋意蕩漾。

器高48.5cm,尺寸之大不多見于雍正朝瓷器,如此呈八方的器形更為珍罕。八方扁壺在明朝器中未有所見,應為清朝所創的新品種。此類造型的瓷器製作工藝較圓形器複雜,不能直接拉坯而成。“亦須手撚而成,最難完整,供禦大率十不能一二,餘皆置之無用。”此器乃唯一一件藏私人手中。

和一般清宮皇室偏愛的圖案化的紋飾風格不同,畫面宛若田間池塘,草長鶯飛之間,一片野趣天然。與中國傳統花鳥繪畫一脈相承,獨具畫意。

NO.10 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紋蒜頭大瓶(2014年邦瀚斯)約6018萬元

此種蒜頭瓶為雍正官窯新創器形,傳世稀少,彌足珍貴。迄今為止相似之例僅見于清宮舊藏一件雍正蒜頭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雍正一朝雖僅十三年,但制瓷工藝卻不斷推陳出新,使其得到空前發展。雍正朝青花瓷器又以仿製明代永樂、宣德最為精美。此蒜頭瓶形制亦可能是受到明代永宣時期官窯所燒造的不同瓷器而啟發,再加之用青料鐘筆點染以刻意仿製出永宣青花瓷中的鐵銹斑點,從而創燒出如此氣勢恢宏卻又清新淡雅的仿古佳器。

此件為阪井米夫先生舊藏,他曾是早年日本倍受尊重的駐外記者之一。拍賣當日,“蒜頭大瓶”在拍賣會中段登場,一開始現場及電話競投者積極出價,各不相讓,經過一輪激烈競投後,最終由一位中國私人收藏家奪得。最終以高於估值 (600-800萬港幣) 超過12倍的高價拍出,當時亦是邦瀚斯香港歷年來最高價的拍賣品。

明清景德鎮禦窯廠內,專業畫師們所繪官瓷紋飾雖妙筆生花,卻受宮規所限,為龍紋、鳳紋,或其他象徵皇權紋飾多見,格式拘謹莊重,少了筆意趣味。而獨有一類少數派,以新式瓷器紋飾為主題,寓意喜慶且不受制式所限,作為非正式場合之用。在此類作品之上,畫師似乎更能將其嫺熟筆法和畫功底蘊,揮灑地酣暢淋漓,造就獨具魅力、靈動迷人的別樣禦瓷風貌,這件魚藻紋大碗就當屬此類。

此碗無論紋樣、畫工、器型、尺寸,舉世無能出其右者,連館藏者也難於媲美,誠然神品。如今問世國際藝術市場,難能可貴。在劉益謙以2.4億元拍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之後,此器也以2.03億的數位,成為明代瓷器中的第二高價者。(關於此件大碗更多評述,可見于骨董時光微講堂《這只碗為何被稱為“宣德碗之王”》一文)

NO.3 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2011年香港蘇富比)約1.83億元

永樂折枝花果紋梅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宣德魚藻紋大碗問世之前,此件梅瓶一直是明代青花瓷器價格的最高記錄。梅瓶中繪折枝果紋的,以明永樂年間最為出名。梅瓶高36.5釐米,瓶身巨大,上飾十組折枝瑞果紋樣,細膩柔美,形制比例得當,是一件難得的永樂瓷器傑作。早在明代,這類造型的花瓶通常是成對或一組四件呈現的,與此相同形式和設計的,可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館,但就品相而言,蘇富比的這只不乏為其中最成功的作品。

永樂折枝花果紋梅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

梅瓶出自玫茵堂珍藏。玫茵堂由出生在菲律賓的瑞士收藏家斯蒂芬·裕利和其胞弟,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等人的協助下,歷經50餘年而成就。收藏囊括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各時期的2000餘件作品,被認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中國瓷器收藏之一,是世界上最精煉的私人禦制瓷器收藏之一。許多市場中的天價名品都出自其中。

2011年10月5日當天的拍賣會上,不少買家圍繞這件梅瓶展開激烈競逐,叫價高達29輪,最終由蘇富比中國藝術品部主管仇國仕所代表的一位元電話買家競得。

NO.4 明宣德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2016年香港佳士得)約1.32億元

榜首位置依然由大名鼎鼎的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佔據。在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此罐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1568.8萬英鎊,當時折合人民幣約2.3億,由英國知名古董商埃斯肯納齊先生拍得。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這也可以算是第一次,不僅限於藏界,而是讓國人、大眾都感受到元代青花瓷的價值與魅力。

孫瀛洲先生曾說:“元代瓷器‘精者頗精’”。元青花瓷器則屬於奇貨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繪有人物故事題材的更是鳳毛麟角,目前所知傳世者僅有8件,稱之為“元青花八大罐”。即:日本出光美術館藏“昭君出塞”罐、裴格瑟斯基金會藏“三顧茅廬”罐、安宅美術館舊藏“周亞夫屯細柳營”罐、美國波士頓館藏“尉遲恭救主”罐、亞洲一私人收藏家藏的“西廂記焚香”罐、萬野美術館藏“百花亭”罐,外加臺灣王定乾先生拍得的“錦香亭”罐和這只“鬼穀子下山”罐。

骨董時光微講堂群主劉越與宣德大龍罐

NO.5 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2013年香港蘇富比)約1.11億元

成化的青花宮碗傳世品題材多樣,有繪秋葵、癩瓜等瓜果;也有梔子花、纏枝蓮等花卉。多數宮碗內壁全白,僅在外壁用青花勾勒。此件外壁巧繪秋葵連枝,蜿蜒迂回,四美競妍,柔瓣散舒,幽芳怒綻。碗心團花框雙圈,葵瓣旋卷而發,內壁環飾連枝秋葵,與外壁類同,裡外兼繪,可想見價值不菲。成化瓷以娟秀典雅聞名,但就青花一類,還以永宣青花最為稱道。

NO.6 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龍圖高足杯(2012年香港蘇富比)約9159萬元

高足杯,又稱高足碗或馬上杯,始見於元代。明初永樂宣德時期比較多,後來就很少見了。高足杯是一種帶有明顯蒙古族特色的瓷器。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騎在馬上喝酒,這種有高足的杯子(漢人稱之為碗),很適合在騎馬時使用,所以又稱馬上杯。因為這種“頭重腳輕”的設計本就容易導致破損,所以存世的明代高足杯極少。鑒於此類作品工藝精湛及其特有的紋飾題材,應是皇家禦瓷。

NO.7 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2016年蘇富比) 約9272萬元

其壺形仿金屬器,製作極難。中國瓷匠習慣橫向分段,逐段拉坯塑形,之後組合拼接成器。壺身紋飾繁複,同樣帶來了更高難度,因為六角星形構圖,是以同心圓格局層層遞進,必需精密計算安排。西方多以筆、尺繪製,還需反復測量所有角度並保證線條的平直,而這些輔助繪圖工具在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通常是不採用的。明代工匠取此紋飾,僅以毛筆直接繪畫於圓拱器腹,紋飾比例精准、瑰麗華美。從明代流傳至今,這樣精美稀少的古代藝術品也被歷代藏家珍視並妥善保存,歷經百年依然老器如新。品相如此完美的扁壺已經很多年沒有在拍賣市場上出現了,尤其是永樂早期的扁壺,以葫蘆綬帶形制最為常見,此種則存世較少,同時24.5cm的小尺寸著實精巧難得。

琵金頓是典型戰後的富二代,熱衷於我們熟知的英國老紳士象徵:體育、郵票、昆蟲標本,當然還有藝術品收藏。從琵金頓的收藏記錄可知,他的藏品幾乎全部購自於當時倫敦中國藝術古董商翹楚Bluett&Sons。

NO.8 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紋淨水瓶(2016年蘇富比)約8333萬元

淨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而是深藏宮廷之中,僅作禮器之用,只可見於少數重大祭典場合。塑造如此獨特器型,窄頸寬腹,細流纖長筆挺,需匠人巧心熟技。然燒造成功者,為數極少。此器型包含此瓶已知僅三例存世,均為永樂青花禦瓷,其一為清宮舊藏,現存北京故宮,另一例曾為趙從衍珍藏,如今也不知下落。

覽盡明代御賜之風貌,榜單位於9、10位元的天價拍品則來自于清雍正朝。

NO.9 清雍正青花花鳥圖八方扁壺(2010年佳士得)約6799萬元

器呈八方形,通體青花紋飾。器腹圓形開光內飾花鳥畫,一面繪一鴨回首站立於花草間,與飛舞于半空的同伴遙遙對望;一面繪一對鵪鶉,體態豐圓,一隻舉首,聆聽風聲,另一隻低頭,端視地上無名的草葉;開光外邊繪八組折枝菊花紋,秋意蕩漾。

器高48.5cm,尺寸之大不多見于雍正朝瓷器,如此呈八方的器形更為珍罕。八方扁壺在明朝器中未有所見,應為清朝所創的新品種。此類造型的瓷器製作工藝較圓形器複雜,不能直接拉坯而成。“亦須手撚而成,最難完整,供禦大率十不能一二,餘皆置之無用。”此器乃唯一一件藏私人手中。

和一般清宮皇室偏愛的圖案化的紋飾風格不同,畫面宛若田間池塘,草長鶯飛之間,一片野趣天然。與中國傳統花鳥繪畫一脈相承,獨具畫意。

NO.10 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紋蒜頭大瓶(2014年邦瀚斯)約6018萬元

此種蒜頭瓶為雍正官窯新創器形,傳世稀少,彌足珍貴。迄今為止相似之例僅見于清宮舊藏一件雍正蒜頭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雍正一朝雖僅十三年,但制瓷工藝卻不斷推陳出新,使其得到空前發展。雍正朝青花瓷器又以仿製明代永樂、宣德最為精美。此蒜頭瓶形制亦可能是受到明代永宣時期官窯所燒造的不同瓷器而啟發,再加之用青料鐘筆點染以刻意仿製出永宣青花瓷中的鐵銹斑點,從而創燒出如此氣勢恢宏卻又清新淡雅的仿古佳器。

此件為阪井米夫先生舊藏,他曾是早年日本倍受尊重的駐外記者之一。拍賣當日,“蒜頭大瓶”在拍賣會中段登場,一開始現場及電話競投者積極出價,各不相讓,經過一輪激烈競投後,最終由一位中國私人收藏家奪得。最終以高於估值 (600-800萬港幣) 超過12倍的高價拍出,當時亦是邦瀚斯香港歷年來最高價的拍賣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