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漳州東山陳炎盛:堅守木雕技藝 傳承工匠精神

中國的雕刻藝術博大精深, 有木雕、石雕、玉雕、根雕等諸多種類, 其中最為盛名當屬木雕藝術了。 一塊普普通通的木料, 在木雕藝人的手中,

變成了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這些藝術品不僅鐫刻出了獨具魅力的傳統技藝, 更折射出一種工匠精神。

在漳州東山沙生植物園裡, 有一尊三米高的關公像特別引人注目, 館長林財平告訴記者, 這原本是一根爛木頭, 其貌不揚, 沒想到經過陳炎盛老師傅的手,

竟變成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它把關公的丹鳳眼、臥蠶眉、重棗臉雕刻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技藝讓人嘖嘖稱讚。

在一家木雕店裡, 我們見到了陳炎盛, 他正專注雕刻他的關公像, 滿屋的木雕工藝品琳琅滿目, 有關公像、觀世音像、彌勒佛像, 更有各種各樣的山水花樹、鳥獸蟲魚等雕刻。 陳炎盛告訴記者, 40多年來經他手雕刻的作品已有數萬件, 種類數不勝數, 其中雕刻最多的當屬東山盛行的關帝神像。 從12歲開始, 陳炎盛就跟在父親後面邊讀書邊學木工, 從磨工具、敲、刨等基本功學起,

手被砸傷割破都是家常便飯, 可是, 拿起工具, 一敲一刨間, 看著普通的木頭在自己手上變了模樣, 什麼苦一瞬間全忘記了。 因為熱愛這門藝術, 他悉心學習, 苦心鑽研, 很快就成了父親的好幫手, 甚至能賺錢貼補家用。

可是, 陳炎盛不滿現狀, 他在父親的木工技藝基礎上,

自己研究木雕。 手工雕刻是方寸之間揮刀如筆, 刀到手到, 心到眼到, 需數年如一日地不斷修煉和經驗積累, 手起刀落, 容不得絲毫差錯, 這是木雕這門手藝的精髓, 它需要一種持久的耐力, 吃苦的勁頭, 以及對藝術的堅守, 陳炎盛做到了, 而且已經堅守了46年。

陳炎盛:

做這種藝術,說來說去就是圖快樂。現在就想一直做下去,做到不會做為止,估計還可以再做30年。

從陳炎盛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老藝人永恆不滅的工匠精神,也正是這種工匠精神,我們才能看到中華傳統木雕的藝術魅力,也才能留住傳統技藝和文化根脈。

陳炎盛:

做這種藝術,說來說去就是圖快樂。現在就想一直做下去,做到不會做為止,估計還可以再做30年。

從陳炎盛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老藝人永恆不滅的工匠精神,也正是這種工匠精神,我們才能看到中華傳統木雕的藝術魅力,也才能留住傳統技藝和文化根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