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在鴻門宴不殺劉邦是大智慧,只是後來選擇太白癡

——劉邦為何能從鴻門宴上逃脫, 並非因為項羽婦人之仁?

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 經過秦亡前後兩三年的紛亂, 天下的格局變成了兩極格局, 楚漢兩個超級大國東西對峙, 另有齊、魏、燕、趙、九江等一幫強國強勢圍觀。

(插圖, 楚漢對峙圖)

最終劉邦擊敗項羽, 成為了唯一的超級大國, 漢帝國由此建立。 項羽則被迫自刎于烏江, 國滅身死。

烏江自刎

但是項羽卻曾經有一次機會, 除掉劉邦,

那就是楚漢戰爭之前的鴻門宴。

鴻門宴發生在劉邦打進關中之後。 與巨鹿之戰同時, 劉邦率軍從碭郡西進, 從武關攻入關中, 秦王子嬰投降。 劉邦認為, 按照楚懷王的約定, 先入關中者可以做關中的王, 於是封鎖了函谷關。

項伯, 也就是項羽的叔叔, 他是一個不一般的人,

動搖了霸王想在鴻門宴上解決劉邦的想法。

鴻門宴還沒有開端的時分, 項伯悄悄的約會劉邦的老婆呂雛的時分, 呂雛問了項伯一個疑問:“假如有一天劉邦跟項羽兩軍對陣, 劉邦不敵, 項羽要殺劉邦時你幫哪個?”項伯聽了後一把將呂雛抱在懷中柔聲說:“我哪裡捨得下佳人西去, 我必保劉邦躲過這大難!”呂雛再次問項伯:“項羽但是你的親侄兒, 你捨得這麼做嗎?”項伯聽了後再次對呂雛說:“項羽跟佳人哪能比呢!再說項羽又不是我親兒子, 我當然幫佳人了。 ”呂雛聽後就叫項伯發誓守這個只要她倆人才知道的隱秘, 項伯照做不誤。

在鴻門宴上, 當項羽要殺劉邦時項伯拉住項羽持劍的手勸說:“你要是在這宴席上殺掉劉邦,

傳出去後不怕全國英雄譏笑你失信於他人嗎?你應該在戰場大將劉邦殺掉, 這才是上上策。 ”項羽聽項伯這麼一說也覺得對, 以為只要在戰場大將劉邦殺掉才會被人稱譽有英雄氣概。 所以, 項羽摒退左右讓出一條路放劉邦回去。

假如不是呂雉勾結項伯, 單憑樊噲, 蕭何, 張良, 彭越, 英布等這隨行的幾人是無法從項羽手裡救下劉邦的, 要知道項羽英勇全國無雙, 樊噲, 英布, 彭越這幾員武將在項羽的手下走不出三招。 所以, 劉邦這一回是全憑呂雉給力, 項伯叛變才使得劉邦撿回一命回去。

如此危險的鴻門宴, 劉邦為什麼要去呢, 他究竟是不怕死還是有必勝的把握?這就要從當時的軍事力量來說了, 項羽擁有軍隊40萬駐紮在新豐鴻門, 而劉邦僅有軍隊10萬駐在霸上, 如果劉邦不去鴻門宴無疑是暴露了他的不臣之心, 根據軍隊力量的巨大差距, 項王殺死劉邦就像踩死一隻螞蟻那樣簡單。 所以, 不去必死無疑, 去了還有機會死裡逃生。

那麼劉邦是怎樣全身而退的呢?他順利逃生的過程中哪些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呢?

第一:項伯的信義

項伯在鴻門宴的作用可謂是巨大的,由於張良此前對項伯有過救命之恩,此時項伯知道項王要殺劉邦,而跟隨在劉邦身邊的張良肯定也不能脫身。在信義面前,項伯選擇夜入沛公軍私見張良並告知鴻門宴真相。在宴會上又阻止項莊對劉邦伸出的暗劍用身體掩護劉邦,讓項莊的舞劍刺殺計畫落空。

第二:張良的忠誠

在項伯告知項羽要殺劉邦時,張良沒有跟隨項伯走,而是將真相告訴劉邦,共同商量死裡逃生的計策。

在鴻門宴上,他先是陪同劉邦一起進入危險重重的營帳,而後又找機會溜出營帳告知樊噲裡面的情形,讓樊噲前來解圍,阻止想要暗殺劉邦的範增,最後在劉邦不辭而別逃回自己的營帳時留下來幫劉邦開脫,以免激怒項羽,同時也為劉邦的安全出逃爭取了更多的時間。

第三:劉邦的隱忍

當張良告訴劉邦項伯來營中的原因時,劉邦沒有直接抓項伯以要脅項羽,而是以禮相待,並以結親來表示自己的友善之意,還解釋自己把守函谷關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最後還表達出自己日夜等待項王的到來,毫無半點背叛之意,這才讓項伯相信他的誠意。

第二天見項王的時候,劉邦表現的卑躬屈膝,一再誇獎項王的才華的膽識,並說自己先到達關中完全是靠運氣,二十來歲的項羽聽到五十歲劉邦的誇獎難免有些得意,而後劉邦才有機會逃回自己的軍營。

那麼,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呢?難道他不知道此時的劉邦對自己的威脅有多大嗎?非也!我們只要稍加分析就可知道,他之所以不殺劉邦,並不是不想殺,而是不敢殺。

你想想,當時劉邦明明從項伯口中得知,範增要項羽將其置於死地,居然還敢只帶100餘人馬,親自到項羽的大軍駐地——鴻門赴宴,如果沒有絕對把握,叢然不敢冒這個險吧。

而能夠保證劉邦百分之百安全的人唯有項羽。那麼,劉邦為何這麼有把握相信項羽不會殺害自己呢?因為他握有項羽留給他的一紙保命符。

據野史記載,鴻門宴之前的一次滅秦大戰中,項羽率部大敗秦軍,項羽殺得甚歡。殺紅眼了的項羽獨自一人追敵數十裡,不料歸途中落入獵人陷阱,被劉邦部將抓獲送至劉邦處。於是,項羽與劉邦密談,為能脫身,被迫寫下了感恩承諾書。意思是說,承蒙劉邦救命之恩,今生今世定以命相還,任何情況下均不得加害劉邦。

這就是項羽留在劉邦手裡的比命還重要的把柄,也就是劉邦鴻門宴上的保命符。

此前項羽痛殺宋義是有范增和全軍將士的幫助,而抗秦之所以成功也是因多路諸侯軍相助。但是倘若他要殺劉邦各路諸侯不一定會幫他,弄不好還會適得其反被群起而攻之,因為當時項羽和劉邦還都是懷王的手下,他們之間的矛盾只是沒有公開的內部矛盾。而且項羽還非常的年輕,戰場上雖然驍勇但在政治上卻是非常的稚嫩。

當劉邦親自前來謝罪之時將絲毫沒有搶功的意思,依舊成項羽為王,就此劉邦在道德方面就已經佔據了優勢。因為懷王有約在先,先入關中者為王,而劉邦沒有那樣做,依舊低調的稱自己是在為項羽打前陣,而且他入關中以後沒有據守咸陽,這也證明了他無意稱王關中的欲望。劉邦在項羽面前表現的滴水不漏,如果真是項羽貿然的殺掉劉邦,那麼一定會失去各路諸侯的信任,項羽的威望也會因此受損。

再者如果殺掉劉邦,劉邦的勢力一定會反抗,那麼這種情況下各路諸侯如果作壁上觀的話,項劉大軍火拼,即使項羽獲勝也必將元氣大傷。項羽知道就算是他殺掉了劉邦,自己與不可能兼併有很多秦人的劉邦的軍隊,而項羽也不能因為懷疑降卒的忠心而坑殺了二十萬的秦人。因此對項羽來說最重要並不是殺掉劉邦,而是抓住利用自己在巨鹿之戰中建立起來的威勢凝聚人心建立霸業。

另外在劉邦親自向項羽謝罪之前,項羽就已經被項伯說服,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再秦始皇時期項伯殺了人,曾受張良相助後結為好友,當他知道張良是劉備的軍師的時候,連夜密會張良意欲張良與自己一同離開。但是張良銘記劉邦的知遇之恩,不願棄劉邦而去,於是便將此告訴了劉邦,劉邦得知之後便從項伯處下手,憑著劉邦都三寸不爛之舌巧妙地解釋了產生誤會的事情,並且明確表示沒有稱王之心也沒有駐軍於霸上,就是等著項羽的大軍都到來。

再來他對項伯許下承諾,結為兒女親家。此時的項伯被對方的甜言蜜語所惑,完全相信了劉邦的忠誠,願意擔任再項羽和劉邦之間的中間人,來調節期間的誤會的,並提出讓劉邦親自到鴻門向項羽道歉。

然而,接下來的項羽卻接二連三地犯錯,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後來沒及時除掉劉邦。

項羽稱霸後,能與其爭雄的只有劉邦和田榮兩人了。當時劉邦本已是項羽刀俎下的魚肉,完全可以很輕鬆就將其幹掉,但他偏偏封劉邦在漢中,天高皇帝遠,放虎歸山,再想殺劉邦就沒那麼容易了。後來項羽和田榮激戰之時,劉邦乘虛而入,殺進了中原。

此外項羽還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一是攻破咸陽後,獨佔寶物,並且還全部帶回了彭城,這就成為日後眾多諸侯偷襲彭城的一個誘因,劉邦答應他們,破城之後,寶物平分。

二是稱霸後亂封諸侯,如同兒戲一般,各國舊王族都被擠走了,取而代之的都是項羽的戰友和親信,這是後來大起戰端的直接原因。

所以說項羽自刎烏江的真正原因,並非是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而是其一生所犯的諸多錯誤導致的。

鴻門宴上沒殺掉劉邦恰恰是其政治決策中的閃光點,不然的話,有沒有後來的西楚霸王都很難說。

第一:項伯的信義

項伯在鴻門宴的作用可謂是巨大的,由於張良此前對項伯有過救命之恩,此時項伯知道項王要殺劉邦,而跟隨在劉邦身邊的張良肯定也不能脫身。在信義面前,項伯選擇夜入沛公軍私見張良並告知鴻門宴真相。在宴會上又阻止項莊對劉邦伸出的暗劍用身體掩護劉邦,讓項莊的舞劍刺殺計畫落空。

第二:張良的忠誠

在項伯告知項羽要殺劉邦時,張良沒有跟隨項伯走,而是將真相告訴劉邦,共同商量死裡逃生的計策。

在鴻門宴上,他先是陪同劉邦一起進入危險重重的營帳,而後又找機會溜出營帳告知樊噲裡面的情形,讓樊噲前來解圍,阻止想要暗殺劉邦的範增,最後在劉邦不辭而別逃回自己的營帳時留下來幫劉邦開脫,以免激怒項羽,同時也為劉邦的安全出逃爭取了更多的時間。

第三:劉邦的隱忍

當張良告訴劉邦項伯來營中的原因時,劉邦沒有直接抓項伯以要脅項羽,而是以禮相待,並以結親來表示自己的友善之意,還解釋自己把守函谷關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最後還表達出自己日夜等待項王的到來,毫無半點背叛之意,這才讓項伯相信他的誠意。

第二天見項王的時候,劉邦表現的卑躬屈膝,一再誇獎項王的才華的膽識,並說自己先到達關中完全是靠運氣,二十來歲的項羽聽到五十歲劉邦的誇獎難免有些得意,而後劉邦才有機會逃回自己的軍營。

那麼,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呢?難道他不知道此時的劉邦對自己的威脅有多大嗎?非也!我們只要稍加分析就可知道,他之所以不殺劉邦,並不是不想殺,而是不敢殺。

你想想,當時劉邦明明從項伯口中得知,範增要項羽將其置於死地,居然還敢只帶100餘人馬,親自到項羽的大軍駐地——鴻門赴宴,如果沒有絕對把握,叢然不敢冒這個險吧。

而能夠保證劉邦百分之百安全的人唯有項羽。那麼,劉邦為何這麼有把握相信項羽不會殺害自己呢?因為他握有項羽留給他的一紙保命符。

據野史記載,鴻門宴之前的一次滅秦大戰中,項羽率部大敗秦軍,項羽殺得甚歡。殺紅眼了的項羽獨自一人追敵數十裡,不料歸途中落入獵人陷阱,被劉邦部將抓獲送至劉邦處。於是,項羽與劉邦密談,為能脫身,被迫寫下了感恩承諾書。意思是說,承蒙劉邦救命之恩,今生今世定以命相還,任何情況下均不得加害劉邦。

這就是項羽留在劉邦手裡的比命還重要的把柄,也就是劉邦鴻門宴上的保命符。

此前項羽痛殺宋義是有范增和全軍將士的幫助,而抗秦之所以成功也是因多路諸侯軍相助。但是倘若他要殺劉邦各路諸侯不一定會幫他,弄不好還會適得其反被群起而攻之,因為當時項羽和劉邦還都是懷王的手下,他們之間的矛盾只是沒有公開的內部矛盾。而且項羽還非常的年輕,戰場上雖然驍勇但在政治上卻是非常的稚嫩。

當劉邦親自前來謝罪之時將絲毫沒有搶功的意思,依舊成項羽為王,就此劉邦在道德方面就已經佔據了優勢。因為懷王有約在先,先入關中者為王,而劉邦沒有那樣做,依舊低調的稱自己是在為項羽打前陣,而且他入關中以後沒有據守咸陽,這也證明了他無意稱王關中的欲望。劉邦在項羽面前表現的滴水不漏,如果真是項羽貿然的殺掉劉邦,那麼一定會失去各路諸侯的信任,項羽的威望也會因此受損。

再者如果殺掉劉邦,劉邦的勢力一定會反抗,那麼這種情況下各路諸侯如果作壁上觀的話,項劉大軍火拼,即使項羽獲勝也必將元氣大傷。項羽知道就算是他殺掉了劉邦,自己與不可能兼併有很多秦人的劉邦的軍隊,而項羽也不能因為懷疑降卒的忠心而坑殺了二十萬的秦人。因此對項羽來說最重要並不是殺掉劉邦,而是抓住利用自己在巨鹿之戰中建立起來的威勢凝聚人心建立霸業。

另外在劉邦親自向項羽謝罪之前,項羽就已經被項伯說服,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再秦始皇時期項伯殺了人,曾受張良相助後結為好友,當他知道張良是劉備的軍師的時候,連夜密會張良意欲張良與自己一同離開。但是張良銘記劉邦的知遇之恩,不願棄劉邦而去,於是便將此告訴了劉邦,劉邦得知之後便從項伯處下手,憑著劉邦都三寸不爛之舌巧妙地解釋了產生誤會的事情,並且明確表示沒有稱王之心也沒有駐軍於霸上,就是等著項羽的大軍都到來。

再來他對項伯許下承諾,結為兒女親家。此時的項伯被對方的甜言蜜語所惑,完全相信了劉邦的忠誠,願意擔任再項羽和劉邦之間的中間人,來調節期間的誤會的,並提出讓劉邦親自到鴻門向項羽道歉。

然而,接下來的項羽卻接二連三地犯錯,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後來沒及時除掉劉邦。

項羽稱霸後,能與其爭雄的只有劉邦和田榮兩人了。當時劉邦本已是項羽刀俎下的魚肉,完全可以很輕鬆就將其幹掉,但他偏偏封劉邦在漢中,天高皇帝遠,放虎歸山,再想殺劉邦就沒那麼容易了。後來項羽和田榮激戰之時,劉邦乘虛而入,殺進了中原。

此外項羽還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一是攻破咸陽後,獨佔寶物,並且還全部帶回了彭城,這就成為日後眾多諸侯偷襲彭城的一個誘因,劉邦答應他們,破城之後,寶物平分。

二是稱霸後亂封諸侯,如同兒戲一般,各國舊王族都被擠走了,取而代之的都是項羽的戰友和親信,這是後來大起戰端的直接原因。

所以說項羽自刎烏江的真正原因,並非是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而是其一生所犯的諸多錯誤導致的。

鴻門宴上沒殺掉劉邦恰恰是其政治決策中的閃光點,不然的話,有沒有後來的西楚霸王都很難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