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腎陽虛衰的臨床治療「389期」

今日練習

李某, 男, 43歲。

患者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 自覺兩下肢寒冷, 並逐漸向上發展至腰部, 向下至足心, 寒冷透骨, 伴有下肢麻木,

如蟲行皮中。

後寒冷進一步發展至兩脅之間。 伴有陽痿不舉, 小便淋漓。 多方治療無效, 故來就診。

刻診:上半身汗出, 下肢厥冷麻木, 陽痿, 小便淋瀝, 心煩失眠, 多夢, 雙目有神, 面色紅潤, 舌質紅絳, 脈弱略數。

處方:__湯。

服藥3劑後, 下肢寒冷麻木明顯減緩, 心煩汗出等證也大有好轉。 再以上方加味而愈。

答案下期公佈

上期答案:麻黃附子細辛湯

注:答案非唯一, 僅供參考

上一期:營衛不和、水飲內停醫案【388期】

上期原醫案

張某, 男, 25歲。 1985年10月5日診。

患者昏沉嗜睡, 每日早晨不起床, 呼之不易醒, 伴有畏寒蜷臥, 腰冷身重, 脛膝發涼, 頭暈腦漲, 精神不振, 小便清長。 舌胖質淡, 苔薄白, 脈沉細。

先後曾服用養心開竅、活血化瘀等藥物均罔效而來我院就診。

揆度脈症, 系“陽虛陰盛”之嗜睡證。 擬麻黃附子細辛湯治之。

處方:麻黃6克, 制附子9克, 細辛3克。 水煎服, 3劑。

二診(10月8日):服藥3劑後精神振作, 頭目清爽, 嗜睡、腰冷肢涼等症均見明顯好轉, 藥既中病, 宗上方續服5劑, 諸症悉愈。

按語

本證實為腎陽虛衰所致。 《類證治裁》謂:“多寐者, 陽虛陰盛之病。 ”《傷寒論》少陰病有“但欲寐”之候, 從陽虛論治, 故本證投以張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取效。

麻黃附子細辛湯是張仲景名方之一。 該方組方嚴謹, 配伍奧妙, 功能溫經解表, 主治太少兩感為病, 亦可用於雜病。

其辨證要點為陽虛(特別為腎陽虛), 抗病力低, 感受外邪後最易感少陰而致“太少兩感”之證。

雖有感冒惡寒發熱, 頭痛無汗等表證, 同時亦見神疲蜷臥或肢冷等少陰裡證,

和脈沉、舌淡、苔薄白等均為本方的主要表現。

但臨床上應舌、脈、症全面考慮, 不能單憑某症狀、脈、舌之象決定取捨。

總之不論是傷寒或雜病, 只要有“陰盛陽虛”之候, 應大膽使用, 均能收到異病同治的卓效。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301條:少陰病, 始得之, 反發熱, 脈沉者, 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各家論述

《注解傷寒論》:麻黃之甘以解少陰之寒, 細辛、附子之辛以溫少陰之經。

《醫方集解》:以附子溫少陰之經, 以麻黃散太陽之寒而發汗, 以細辛腎經表藥聯屬其間, 是汗劑之重者。

《古方選注》:用麻黃發太陽之表汗, 細辛散少陰之浮熱, 相須為用。 欲其引麻黃入于少陰, 以出太陽陷入之邪, 尤借熟附合表裡以溫經, 外護太陽之剛氣, 內固少陰之腎根,

則津液內守, 而微陽不致外亡, 此從裡達表, 由陰出陽之劑也。

——END——

推薦閱讀

如何治療中醫學中的苔膩不渴、上熱中虛?【244期】

陰虛濕熱、小便不利如何調理【246期】

溢飲的臨床治療【247期】

驚恐失語、飲食不進、精神呆滯一副就解決【245期】

消渴病的症狀與治療方法秘笈【243期】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版權, 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tougao@yichengyoudao.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