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現金貸:“帶血”的盛宴,終將落幕!這個“禍害”眾多中國人的行業終於“面臨制裁”……

終於, 子彈飛停了, 監管部門出手!

11月21日晚, 《每日經濟新聞》、澎湃新聞、網易財經等媒體報導,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於21日下發了特急檔, 要求立即暫停批設網路小貸公司。

(圖片來自網路)

十分巧合的是, 在《通知》出來之前, 也就是11月21日白天, 螞蟻金服已對部分等觸碰紅線的公司動手。

螞蟻金服官方表示, 近日在排查中發現個別商戶存在超過法定保護利率以上的各類費用, 不當催收, 沒有按照協定履約等問題, 我們與之暫停了合作;芝麻信用對合作夥伴有明確的准入規則, 還會持續排查商戶的資質、產品和服務情況;後續, 如發現類似問題, 也會立即停止合作。

從《通知》、螞蟻金服目前的舉動來看, 可以說是現金貸整治風暴以停批網路小貸牌照的方式開始了首輪“壓力測試”。

而監管部門大大的舉動可能還在後面, 可以預見,

現金貸行業或將迎來一波清理、整頓的生死大考。

在11月21日美股當日盤前, 趣店股價下跌超過三成, 憑藉管理層緊急宣佈的1億美元股票回購計畫護盤, 才能以下跌10%開盤, 拍拍貸也以超過12%的暴跌開盤。 截至收盤, 宜人貸、趣店、拍拍貸分別下跌1.29%、4.48%和14.01%。

那麼, 現金貸真有那麼可惡嗎?(請保持理性看完本文剩餘部分)

毫無疑問, 現金貸交易是買賣雙方都出於自願的情況下建立的。

傳統意義上看是, 你沒錢了有人給錢你花, 給錢你的人會從中向你收取利息, 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各自滿足。

但很多東西, 做著做著就變味了。 從而, 簡單的各取所需, 各自滿足, 由於“貪婪”, 變成了一方手頭無措, 另一方多多益善。

而反觀, 借貸者的現實狀況, 對他們而言:財富、資訊、機會的普遍匱乏,

使他們不自覺地專注於當前最急迫的財務危機, 而忽略了所有其他事物——比如高昂的利息。

但這期間, 可能不會想到:下個月除了還墊付的錢外, 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支出。

這也是大多數人的一個通病——即:喜歡近在眼前的滿足感。

就像經濟學家所說, 借貸者在把當下的收益或成本與未來做比較時, 預測能力的欠缺, 他們往往高估當期的收益而低估未來的成本。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理查•塞勒將這種現象稱為“現時偏見”:一個家裡屋頂漏雨卻從不修理的農民就是最好的注腳:“下雨的時候, 他無法讓屋頂不漏雨;而天晴的時候, 屋頂根本不漏雨。 ”

毫無疑問, 正是這種普遍的“現實偏見”和窮人的短視,

讓現金貸充滿了誘惑。 因為現金貸可以滿足他們暫時的需求。

也正是因為窮人在借款時, 遠不是市場所設想的“理性人”, 他們自願簽署的合同最終與其真正的利益背道而馳, 而借貸公司一般都是半黑半白。

換句話說:我們之前看到的令我們忍不住痛駡“高利貸”的悲劇, 其實也含藏了一絲你情我願。

而只有當一件事情, 真真由此鬧大的時候, 法律不得不出場, 以防範當事人落入無法自拔的財務泥淖。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借貸年利率超過24%的不受法律保護, 超過36%的無效。 正是在這些前提下來的...

然而, 只限制利率是不夠的。 當事人為現金貸所付出的不只是利息, 還包括了名目繁多的服務費、手續費、違約金。 獵豹全球智庫研究發現, 宜人貸、信而富、趣店、和信貸、拍拍貸的主要收入來源均來自服務費。

其中, 趣店號稱"中國最大的線上小額借款平臺", 今年第三季度實現淨收入6.507億人民幣(合9780萬美元), 同比增321.8%。 83.3%的利潤來源於向客戶收取的金融服務費。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服務費,據媒體統計,目前市面上78家知名的現金貸平臺中,借款人的名義年化利率平均是158%,最高可達到598%。

而規定是超過36%的無效,這樣來看可以說這個行業比高利貸還高利貸!相信,這是我們所有人都痛恨“現金貸”的一個主要原因...

但,公允的說:現金貸沒罪,有罪的是某些人。

理性看待的話,你會發現現金貸為正規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人群提供了便捷的借貸服務,彌補了傳統金融市場的不足,是有一定存在意義的。

只是,金融的便捷與利益有難解的矛盾。在企業生存的壓力下,現金貸公司大多會選擇後者。

而正是過高的利息加重了借款人負擔,從而引發了非法催收和暴力催收,也違背了向更多人提供更廣泛服務的長遠目的。

水能載舟,高利率給現金貸公司帶來了巨額利潤。亦能覆舟,高利率背後那些悲劇必然會引發社會對現金貸公司的仇視,然後讓其瞬間崩塌。

目前,國家已經下達了初步《通知》,相信不久國家有關部門會制定針對現金貸的監管細則,相信不久的將來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貸款欺詐和在數個網路平臺多頭借貸的行為得以防範;通過大資料征信,借款人的信用評估、風險定價和信貸決策可以迅速完成;通過區塊鏈技術,還款安排、貸後管理和違約處置能夠自動進行。

而對於金融公司管理者,說到底也就一句話:資本主義需要適度,而不是過分、不是小聰明、不是貪婪。否則,必然活不長久。想長遠,必然是方便需要幫助的人的同時,勿觸碰道德底線!(正文完)

輕鬆一刻:20日,在雲南省宣威市,一家高利貸公司雇傭了一幫社會人員手持棍棒並用大卡車和小車堵住一家煤礦大門想要討債,卻不想被煤礦工人開著裝載機把大車小車接連推下高臺,剩下的社會人員見狀落荒而逃。(看下圖)

體型龐大的卡車最先被煤礦工人的裝載機盯上。結果被毫無費力地推下高臺。

卡車被幹掉後,裝載機慢慢轉向角落裡的的兩輛小車。在大鏟車面前兩輛小車毫無還手之力,裝載機輕鬆加愉快地把它們推了下去。

這一切被一旁的幾十名社會人員看在眼裡,雖然他們都手持棍棒,但眼前的情形只會凸顯棍棒的無力。最後,裝載機高舉鏟鬥向社會人員沖過去,這幫人見狀立刻落荒而逃。

如果覺得內容可以,一定記得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點贊哦!!!

採訪了幾位大頭,讓他們說說現金貸的幾宗罪。對於步步緊逼的監管政策,大頭們也各執己見。有的認為必須得監管!也有的認為,如果是為了監管而監管必將後患無窮。不妨,來看看他們的觀點。

余豐慧經濟學家

經濟金融評論家

金融監管政策遏制創新

為監管而監管後患無窮

現金貸確實在普惠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說大學生、個體商販等人群,在過去國有金融體系裡,想貸款根本貸不下來,即使能貸款還得折騰上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時間。

而現金貸用移動互聯網的方式,將金融普惠到更多的人群,但高利率是個大問題。這反過來說明,正規管道金融在供給方面存在嚴重問題,要麼是資訊不暢通,要麼是市場效率出現問題,對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貸款需求沒有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或者是國有現行體制下的金融,對這塊需求根本就沒有照顧到,才讓現金貸的利率走高。

一般來說,36%的年利率甚至是100%的年利率,只出現在以往的過橋貸中,這種貸款用來解決一時的資金緊張。而現金貸是長時間的高利率,這是很多貸款者所承受不了的。

但是,如果現在行政手段對此過多干預的話,必然造成價格的扭曲。因為行政干預徹底切斷了供給,那麼僅剩下的一些貸款平臺的高利貸性質永遠不可能結束。

目前市場上現有的現金貸牌照價格已經被炒到幾千萬甚至上億,如果停止審批牌照,那麼審批制的惡果就會凸顯。

所以,監管絕不能跑在創新前面。過度強調監管,“管”字當頭,鼓勵創新不足,金融創新調子不高,是出臺的一系列金融監管政策的最大缺陷與遺憾。

捉摸不定的金融監管才是最大風險。金融監管政策想出就出,隨意出臺,沒有一個可預期的監管政策環境與穩定的監管政策預期,已經成為中國金融的另一種不該有的風險。

要通過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讓民間金融包括高利貸走向透明、陽光、公開的網上,無論從風險識別,還是風險監管控制,甚至對中國整個金融業都百利而無一害。

宋清輝經濟學家

加強持牌監管

是終結現金貸亂象的主要辦法之一

各類現金貸平臺覆蓋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借款群體,解決了他們的融資問題。但畸高的借款利率、收費資訊披露不明、誘導續貸等行為,讓部分處在灰色地帶賺取高額利潤的現金貸公司備受質疑,讓借貸者背上沉重負擔。

現金貸暴露出三個巨大的風險:

① 高得離譜的借款利率,帶來巨大的道德風險。如趣店等一些現金貸公司整體上拉低了金融行業的道德水準;

②流動性風險。現金貸的本質是一種互聯網次級貸款生意,其獲得利潤主要來源於一群消費水準超出了自身消費能力的低收入群體;

③ 政策上的風險。若任由現金貸野蠻生長,可能會對金融穩定進而對社會穩定產生較大衝擊。

近年來,中國各類從事P2P、眾籌、消費金融、汽車金融等業務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不斷湧現。在這些互聯網金融公司發展的過程中,不少公司都借助打擦邊球的形式開展各類業務,如平臺自融、大額標的拆分、非直接銀行存管等。

作為其中最典型的一員,現金貸亦是亂象頻發,畸高利率、暴力催收、濫用個人資訊等問題不斷。同時,還把各種名目的手續費、帳戶管理費等強加到借貸者身上,其綜合年利率甚至高達600%,遠遠超過了國家對民間借貸年利率不超過36%的規定。

當前,市場上面有相當一部分互聯網科技公司,實際上並未獲取支付牌照,但卻仍舊提供信貸、支付服務和出售保險產品等消費金融產品,若監管方對此置之不理,無疑將會帶來行業競爭問題以及金融穩定風險等嚴重問題。所以,加強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持牌監管勢在必行,這也是終結現金貸亂象的主要辦法之一。

一旦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持牌監管加強,一部分未獲得支付牌照的公司,其消費金融之路可能會變成生死考驗。但這卻是行業合規發展的必然之路。

薛洪言

蘇甯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

借貸的需求是永恆的

這個行業或許會一直處在風口之巔

現金貸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

① 借款人層面,主要的問題是畸高利率加重借款人負擔、非法催收影響借款人人身財產安全且擾亂社會秩序、多頭借貸大幅提高借款人杠杆率等;

② 金融體系安全性層面,主要的問題是資金來源管道有待規範、業務發展缺乏實質杠杆率監管、潛在不良風險突出、風險可能經由助貸模式轉移至持牌機構等等。

從風險的潛在影響看,行業層面的影響和問題更為嚴峻,也成為監管層加強監管與整頓的觸發點。

當前現金貸行業被廣為詬病的一些問題,對於持牌機構,監管已經做了相對完備的規定,相當多的現金貸平臺沒有放貸資質,不受監管約束,上述問題才會顯現並愈演愈烈。

在我看來,可參照P2P整改方式,先出臺整體的框架性監管檔(如互聯網版的放貸人條例),明確利率、催收、資金來源、杠杆率、撥備甚至監管備案等政策要求,然後在特定期限內進行集中整改,整改結束後,不合規的再行關停。

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政策的靈活性。考慮到現金貸業務在促進普惠金融發展中的積極意義和借款人本身的高風險特徵,在限定條件下應該包容特定業務品種的高利率定價模式,一刀切的政策必要性並不大。

借貸的需求是永恆的,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普惠借款都是難題。所以,這個行業,或許會一直處在風口之巔。從這個角度看,現金貸並非下一個P2P。

83.3%的利潤來源於向客戶收取的金融服務費。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服務費,據媒體統計,目前市面上78家知名的現金貸平臺中,借款人的名義年化利率平均是158%,最高可達到598%。

而規定是超過36%的無效,這樣來看可以說這個行業比高利貸還高利貸!相信,這是我們所有人都痛恨“現金貸”的一個主要原因...

但,公允的說:現金貸沒罪,有罪的是某些人。

理性看待的話,你會發現現金貸為正規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人群提供了便捷的借貸服務,彌補了傳統金融市場的不足,是有一定存在意義的。

只是,金融的便捷與利益有難解的矛盾。在企業生存的壓力下,現金貸公司大多會選擇後者。

而正是過高的利息加重了借款人負擔,從而引發了非法催收和暴力催收,也違背了向更多人提供更廣泛服務的長遠目的。

水能載舟,高利率給現金貸公司帶來了巨額利潤。亦能覆舟,高利率背後那些悲劇必然會引發社會對現金貸公司的仇視,然後讓其瞬間崩塌。

目前,國家已經下達了初步《通知》,相信不久國家有關部門會制定針對現金貸的監管細則,相信不久的將來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貸款欺詐和在數個網路平臺多頭借貸的行為得以防範;通過大資料征信,借款人的信用評估、風險定價和信貸決策可以迅速完成;通過區塊鏈技術,還款安排、貸後管理和違約處置能夠自動進行。

而對於金融公司管理者,說到底也就一句話:資本主義需要適度,而不是過分、不是小聰明、不是貪婪。否則,必然活不長久。想長遠,必然是方便需要幫助的人的同時,勿觸碰道德底線!(正文完)

輕鬆一刻:20日,在雲南省宣威市,一家高利貸公司雇傭了一幫社會人員手持棍棒並用大卡車和小車堵住一家煤礦大門想要討債,卻不想被煤礦工人開著裝載機把大車小車接連推下高臺,剩下的社會人員見狀落荒而逃。(看下圖)

體型龐大的卡車最先被煤礦工人的裝載機盯上。結果被毫無費力地推下高臺。

卡車被幹掉後,裝載機慢慢轉向角落裡的的兩輛小車。在大鏟車面前兩輛小車毫無還手之力,裝載機輕鬆加愉快地把它們推了下去。

這一切被一旁的幾十名社會人員看在眼裡,雖然他們都手持棍棒,但眼前的情形只會凸顯棍棒的無力。最後,裝載機高舉鏟鬥向社會人員沖過去,這幫人見狀立刻落荒而逃。

如果覺得內容可以,一定記得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點贊哦!!!

採訪了幾位大頭,讓他們說說現金貸的幾宗罪。對於步步緊逼的監管政策,大頭們也各執己見。有的認為必須得監管!也有的認為,如果是為了監管而監管必將後患無窮。不妨,來看看他們的觀點。

余豐慧經濟學家

經濟金融評論家

金融監管政策遏制創新

為監管而監管後患無窮

現金貸確實在普惠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說大學生、個體商販等人群,在過去國有金融體系裡,想貸款根本貸不下來,即使能貸款還得折騰上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時間。

而現金貸用移動互聯網的方式,將金融普惠到更多的人群,但高利率是個大問題。這反過來說明,正規管道金融在供給方面存在嚴重問題,要麼是資訊不暢通,要麼是市場效率出現問題,對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貸款需求沒有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或者是國有現行體制下的金融,對這塊需求根本就沒有照顧到,才讓現金貸的利率走高。

一般來說,36%的年利率甚至是100%的年利率,只出現在以往的過橋貸中,這種貸款用來解決一時的資金緊張。而現金貸是長時間的高利率,這是很多貸款者所承受不了的。

但是,如果現在行政手段對此過多干預的話,必然造成價格的扭曲。因為行政干預徹底切斷了供給,那麼僅剩下的一些貸款平臺的高利貸性質永遠不可能結束。

目前市場上現有的現金貸牌照價格已經被炒到幾千萬甚至上億,如果停止審批牌照,那麼審批制的惡果就會凸顯。

所以,監管絕不能跑在創新前面。過度強調監管,“管”字當頭,鼓勵創新不足,金融創新調子不高,是出臺的一系列金融監管政策的最大缺陷與遺憾。

捉摸不定的金融監管才是最大風險。金融監管政策想出就出,隨意出臺,沒有一個可預期的監管政策環境與穩定的監管政策預期,已經成為中國金融的另一種不該有的風險。

要通過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讓民間金融包括高利貸走向透明、陽光、公開的網上,無論從風險識別,還是風險監管控制,甚至對中國整個金融業都百利而無一害。

宋清輝經濟學家

加強持牌監管

是終結現金貸亂象的主要辦法之一

各類現金貸平臺覆蓋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借款群體,解決了他們的融資問題。但畸高的借款利率、收費資訊披露不明、誘導續貸等行為,讓部分處在灰色地帶賺取高額利潤的現金貸公司備受質疑,讓借貸者背上沉重負擔。

現金貸暴露出三個巨大的風險:

① 高得離譜的借款利率,帶來巨大的道德風險。如趣店等一些現金貸公司整體上拉低了金融行業的道德水準;

②流動性風險。現金貸的本質是一種互聯網次級貸款生意,其獲得利潤主要來源於一群消費水準超出了自身消費能力的低收入群體;

③ 政策上的風險。若任由現金貸野蠻生長,可能會對金融穩定進而對社會穩定產生較大衝擊。

近年來,中國各類從事P2P、眾籌、消費金融、汽車金融等業務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不斷湧現。在這些互聯網金融公司發展的過程中,不少公司都借助打擦邊球的形式開展各類業務,如平臺自融、大額標的拆分、非直接銀行存管等。

作為其中最典型的一員,現金貸亦是亂象頻發,畸高利率、暴力催收、濫用個人資訊等問題不斷。同時,還把各種名目的手續費、帳戶管理費等強加到借貸者身上,其綜合年利率甚至高達600%,遠遠超過了國家對民間借貸年利率不超過36%的規定。

當前,市場上面有相當一部分互聯網科技公司,實際上並未獲取支付牌照,但卻仍舊提供信貸、支付服務和出售保險產品等消費金融產品,若監管方對此置之不理,無疑將會帶來行業競爭問題以及金融穩定風險等嚴重問題。所以,加強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持牌監管勢在必行,這也是終結現金貸亂象的主要辦法之一。

一旦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持牌監管加強,一部分未獲得支付牌照的公司,其消費金融之路可能會變成生死考驗。但這卻是行業合規發展的必然之路。

薛洪言

蘇甯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

借貸的需求是永恆的

這個行業或許會一直處在風口之巔

現金貸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

① 借款人層面,主要的問題是畸高利率加重借款人負擔、非法催收影響借款人人身財產安全且擾亂社會秩序、多頭借貸大幅提高借款人杠杆率等;

② 金融體系安全性層面,主要的問題是資金來源管道有待規範、業務發展缺乏實質杠杆率監管、潛在不良風險突出、風險可能經由助貸模式轉移至持牌機構等等。

從風險的潛在影響看,行業層面的影響和問題更為嚴峻,也成為監管層加強監管與整頓的觸發點。

當前現金貸行業被廣為詬病的一些問題,對於持牌機構,監管已經做了相對完備的規定,相當多的現金貸平臺沒有放貸資質,不受監管約束,上述問題才會顯現並愈演愈烈。

在我看來,可參照P2P整改方式,先出臺整體的框架性監管檔(如互聯網版的放貸人條例),明確利率、催收、資金來源、杠杆率、撥備甚至監管備案等政策要求,然後在特定期限內進行集中整改,整改結束後,不合規的再行關停。

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政策的靈活性。考慮到現金貸業務在促進普惠金融發展中的積極意義和借款人本身的高風險特徵,在限定條件下應該包容特定業務品種的高利率定價模式,一刀切的政策必要性並不大。

借貸的需求是永恆的,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普惠借款都是難題。所以,這個行業,或許會一直處在風口之巔。從這個角度看,現金貸並非下一個P2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