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沒漲到900反跌去100塊!任性調高茅臺目標價背後藏隱秘利益鏈,個別分析師謀取三重好處

第129期—程大爺論市:

民生銀行特約欄目

天氣突然變冷了。 有廣州的朋友發資訊給我, 說是穿上厚厚的秋褲還是覺得很冷, 有什麼禦寒的好招沒有?

我心想, 北方人過冬靠暖氣, 南方人過冬從來就靠一身正氣!

如果說還有什麼好招, 那就是, 抖腿呀!

朋友說, 大爺, 我都試過, 抖腿、搓手、捏耳朵, 不管用呀。

毛病出在哪?

原來是因為聽信了某分析師的話, 認定貴州茅臺這只一輩子只能遇見一回的超級大牛股會漲到900, 於是, 在719.96勇敢買進, 然後, 眼睜地看著它一路跌回600附近了, 差不多不見了100啊。

“沒買時天天漲, 急!買進後天天跌, 氣!”韭菜魔咒再次顯靈, 所以, 心裡拔涼拔涼的呀。

身冷可以抖腿, 心冷無藥可醫。 那沒招了!

朋友說, 大爺, 此刻你就是給我喝雲南白藥也治不好心裡的創傷。 除非, 你能給我灌一整瓶的53度飛天茅臺。

分析師薦股的三大絕活

從春天到冬天, 從餐桌到股市,

今年的貴州茅臺, 超越了一瓶酒的內涵, 已然成為了一個社會現象。

自八項規定出臺以來, 不僅公款大吃大喝被嚴厲制止, 民間胡吃海喝之風也日漸凋敝。 這其中, 既有官員不敢吃喝導致“勾兌”消費需求減少的因素, 也有人民群眾更加追求健康長壽的生活方式使然。

長期以來, 關於烈性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一直爭議不斷, 就算對身體無害, 也沒有什麼證據表明高端白酒有健脾、補腎、固精、益氣、補血、明目等神奇功效吧?

然而, 今時不同往日, 當茅臺股價一飛沖天之後, 人們不僅對茅臺酒的認識發生了昇華, 對白酒文化的熱愛也越來越有“品位”。

可見, 價位決定品位!一根股價的大陽線, 改變的不只是股民的信仰。

還有賣方分析師的價值觀。

在茅臺股價與酒價的火爆帶動之下, 在一眾賣方分析師的研究報告中, 白酒行業這個原本產能過剩的夕陽行業, 奇跡般的成了消費升級的新機遇, 先進製造的新方向, 一言以蔽之, 就是變成成長行業了。

不僅在關於茅臺股價的研報中如此,

在每一隻大牛股的炒作過程中, 我們都可以欣賞到分析師推薦股票的三大傳統絕活:

第一, 大漲大推, 小漲小推, 不漲不推。

在分析師的眼中, 一家上市公司有沒有價值, 並不取決於盈利能力和成長性, 而是取決於股價走勢!

所以, 股價上漲了, 才是一家上市公司被分析師推薦的主要理由。

在他們看來, 去挖掘價值窪地是件吃虧不討好的活兒, 而追逐趨勢、高舉高打、火上澆油卻可以達到四兩撥千金之奇效。

第二, 眼前解釋不了的, 就說十年後。

我發現, 賣方分析師最喜歡的一個詞是“長期”, 因為“短期”實在太殘酷, 太不好玩了, 它會把你的預測與判斷快速驗證, 要命的是, 股市中的預測大多經不起驗證。

而未來是一團煙霧,

可以把有些人的愚蠢與心機很好地掩蓋起來。

所以, 預測的竅門就是說很遙遠的未來, 如果很快驗證了, 就可以聲明自己的預測提前兌現了, 如果說錯了, 就把檢驗預測的時間無限延長。 反正十年後, 除了他老婆(或老公), 也沒有人會記得他曾經說過的話。

你要是問一個分析師, 未來有多遠?他會告訴你, 如果一定要給一個對未來的預測加上期限, 他希望是一萬年。

有人甚至預測未來茅臺股價會與每瓶酒的價格(目前有的超市賣到1980元一瓶了)劃上等號, 茅臺市值可達2萬億。

不過, 他們很高明, 說5~10年後會見到。

假如三年後就到了, 他們准會說, 你看看, 我三年前就預測到了。

如果五年後茅臺股價跌了, 那又可以解釋, 我說的是十年後嘛!

第三, 常識解釋不了的,就拉上國家戰略說事。

有分析師稱茅臺不僅僅是藍籌股,而且還極具成長性,但是,茅臺的未來成長性一定需要通過不斷提價並侵蝕別的高端白酒的市場份額來換取。

但是,這個趨勢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嗎?

從國際烈性酒的消費趨勢來看,經濟增長速度與烈性酒的需求呈負相關關係。未來中國經濟會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高端白酒的消費會越來越多地受到年輕群體消費習慣改變的影響。

常識告訴我們,高端白酒作為面子酒主要還是用於勾兌關係,現在各地紛紛出臺公務接待禁酒,自帶酒水也不允許,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有多少人會沒事花2000元買瓶茅臺躲在家裡獨自買醉?

而所謂的收藏價值,看看當年的普洱茶收藏熱現在這麼樣了,也就可以猜到這一陣風刮過後,人們會怎樣重新認識茅臺酒的投資價值了。

再說,誰能保證中國的年輕一代會像他們的長輩一樣貪杯?

為了提升茅臺的估值水準,分析師們會竭力拿國家戰略說事。

吸睛效果顯著的熱詞是:高端製造、消費升級、文化遺產、稀缺資源、酒中瑰寶、工匠精神等等。

分析師提升目標價的三大依據

分析師依據什麼來調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目標價呢?

比如,貴州茅臺,最近3個月企業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深刻的變化,只是股價與酒價相互推動,互為因果,都漲了不少。

結果有上100篇賣方研究報告競相調升其目標價,而且調幅驚人,從400到600,從700到900,你幾乎看不到有一篇研報認為隨著股價翻倍,短期存在調整風險的提示。

那麼,不斷調升目標價的依據何在呢?

第一, 短期漲幅。漲得越凶調得越快越高。

水漲船高式調升目標價,說到底,跟基本面關係不大。

有的分析師辯稱,以往一般會按照20倍PE來預測貴州茅臺的目標價格,比如說這個目標價是400元。

但是,當投資者的熱情高漲,很快就幹到400了,那麼,調升目標價至600的依據就是30倍PE,比原預測調高的這10倍PE換算一下,就是200元的股價,於是,600元的目標價就是用這麼簡單的“估值模型”算出來的。

同理,當600元轉眼就到了之後,那麼,就要給“投資者熱情”再加10倍PE,目標價就調到了800。

或許是擔心800目標很快又到,乾脆一勞永逸,再打點提前量,另外給多“投資者熱情”5-10倍PE,經過“估值模型”複雜運算,茅臺目標價就非常“科學”地被提升到900-1000了。

第二, 機構倉位元決定研報目標價的調升幅度。

一般來說,分析師不大會平白無故地調升某一檔股票之前的預測目標價位。

問題在於,到底是出於客觀審慎的獨立思考與判斷,還是被市場情緒所裹挾,抑或是為了不可告人的利益糾葛而調整所薦股票的目標價?

個別無良分析師,將調高目標價作為牟取私利的工具。當自己的老鼠倉建倉完畢,或者自己平時勾兌到位的基金經理重倉買入了某檔股票,那他就使出渾身解數,把目標價往天上調。

第三,機構抱團取暖的股票。

籌碼越集中,持有的機構數量越多,看漲研報就越是討喜,調升目標價得到的“打賞”越多。

這次貴州茅臺的狂炒,怎麼感覺都像是2007年炒作普洱茶的老班底重出江湖。

不同的是,茅臺的炒作採取了現貨與股票雙線佈局,給散戶下套。

其操作路線是:

一養。推動股價,然後調高酒價,製造稀缺效應,製造漲價預期。

二吹。賣方分析師密集推出買入評級的研究報告,敲邊鼓呐喊助陣。

三套。酒價與股價螺旋式上升,吸引散戶追高接盤。

四殺。最後機構暗度陳倉,高位派發,散戶深信不疑,成為堅定的接盤俠,並且執迷不悔地在山頂上站崗。

每波瘋狂的炒作,到最後,繁華落盡,曲終人散,一地雞毛,暮然回首,驚覺新故事裡,用的無非還是老橋段。

分析師使勁吆喝的三重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中國有句諺語:無利不起早。急吼吼地強烈推薦也好,任性調升目標價也好,他們到底圖個啥呢?

不要扮豬吃老虎,說是為人民服務,只圖個樂哦!

那麼,分析師為機構投資者服務,都能得到什麼好處?

第一, 機構通過派點分倉來打賞他們,直接獲取分倉收入提成。

這個是賣方分析師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每家賣方機構獲取分倉收入後的提成比例不同。越是小券商,分倉收入的個人提成比例越高。

所以,分析師一旦在大券商混出點名堂來了,就都喜歡往小券商奔。人家還真不是奔著更高的位置去的,而是奔高比例提成去的。

研報出爐後,機構投資者會在第一時間看到,等機構據此操作完畢後,散戶才有機會看到,等散戶據此操作時,“老鼠倉”和機構投資者就會把散戶當作對手盤來對待。

某種意義上說,賣方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往往會起到為機構召集接盤俠的作用。

第二, 分析師評選活動給投選票。

對於幫助了自己的分析師,買方機構一般會優先接待路演,給予好臉色,看你講得口吐白沫,沒准還會用一次性紙杯倒杯咖啡給你潤喉。

對自己言聽計從的分析師,後面會把前三的評選票投一張給你。

目前分析師評選上榜與否對分析師的“錢途”影響巨大。

一旦進入某榜的前三,升職、加薪、跳槽、擇偶,分析師可以間接獲取“名利雙收”的好處。

所以,選票不是錢,有時候它簡直就是“命”。

第三, 搶帽子賺把快錢。

個人老鼠倉或者有利益關係的大資金通過推薦或者調高目標價的時間差可以進行短線套利,俗稱“搶帽子”。

據說個別無良分析師,不僅自己在老鼠倉先行買入,然後公開推研報誘騙散戶跟風接盤,他們甚至還會打著路演的幌子去忽悠基金經理,喝人家免費咖啡,還讓這些有頭有臉有顏值的金融俊傑們為“賊”接盤,真是情何以堪?

過往的賣方研究機構中,德才兼備的優秀分析師比比皆是,只可惜,越是優秀的人,流失得越快,奔私的不在少數。

現有的賣方分析師群體,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很多從校門出來沒幾年,還沒經歷過一輪完整的牛熊週期。往往激情有餘,理性與定力不足,個別禁不住浮名與金錢的誘惑,做人做事守不住底線。

對於賣方研究這個行業,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是其生命力的表現。

為了博出位,以獲取個人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一味迎合機構客戶需求,在瘋狂的市場情緒中不僅不提示風險,反而不顧職業操守與道德,推波助瀾,煽風點火,鼓動起散戶更大的瘋狂,這樣的分析師,無論拿多少個金牌頭銜,最終都會被投資者所唾棄,被市場淘汰。

寫到這裡,大爺我也感到冷了。

是因為關於茅臺股價的十年預測,越發覺得是個冷笑話?

還是因為廣州的氣溫徒然下降了10度,很好地配合了上周我大A的腳步?

我順手給那個“心裡拔涼拔涼”的朋友回了條微信:貴州茅臺酒我倒是有一瓶,只是真假難辨,可以分你半瓶!

其實,今夜的我既非身冷也非心冷,而是,心灰“意冷”,所以,另外半瓶得留給自己。

看來,今年冬天的禦寒高招不是抖腿了,而是,喝酒!

詩雲:

醉裡看盤乾坤大,壺中取暖日月長。

每天喝杯茅臺酒,寒潮見了繞路走。

百萬用戶都在看

證券時報攜手民生銀行上線空中營業廳,基於民生直銷銀行為讀者提供線上投資理財服務,銀行帳戶、資金安全、穩健理財。

餘額理財類產品如意寶個人持有額無上限,最高可以即時贖回500萬元,收益更好,額度更高!

為回饋讀者,民生銀行1,000,000份黃金直接送,立即掃碼搶黃金!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我說的是十年後嘛!

第三, 常識解釋不了的,就拉上國家戰略說事。

有分析師稱茅臺不僅僅是藍籌股,而且還極具成長性,但是,茅臺的未來成長性一定需要通過不斷提價並侵蝕別的高端白酒的市場份額來換取。

但是,這個趨勢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嗎?

從國際烈性酒的消費趨勢來看,經濟增長速度與烈性酒的需求呈負相關關係。未來中國經濟會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高端白酒的消費會越來越多地受到年輕群體消費習慣改變的影響。

常識告訴我們,高端白酒作為面子酒主要還是用於勾兌關係,現在各地紛紛出臺公務接待禁酒,自帶酒水也不允許,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有多少人會沒事花2000元買瓶茅臺躲在家裡獨自買醉?

而所謂的收藏價值,看看當年的普洱茶收藏熱現在這麼樣了,也就可以猜到這一陣風刮過後,人們會怎樣重新認識茅臺酒的投資價值了。

再說,誰能保證中國的年輕一代會像他們的長輩一樣貪杯?

為了提升茅臺的估值水準,分析師們會竭力拿國家戰略說事。

吸睛效果顯著的熱詞是:高端製造、消費升級、文化遺產、稀缺資源、酒中瑰寶、工匠精神等等。

分析師提升目標價的三大依據

分析師依據什麼來調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目標價呢?

比如,貴州茅臺,最近3個月企業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深刻的變化,只是股價與酒價相互推動,互為因果,都漲了不少。

結果有上100篇賣方研究報告競相調升其目標價,而且調幅驚人,從400到600,從700到900,你幾乎看不到有一篇研報認為隨著股價翻倍,短期存在調整風險的提示。

那麼,不斷調升目標價的依據何在呢?

第一, 短期漲幅。漲得越凶調得越快越高。

水漲船高式調升目標價,說到底,跟基本面關係不大。

有的分析師辯稱,以往一般會按照20倍PE來預測貴州茅臺的目標價格,比如說這個目標價是400元。

但是,當投資者的熱情高漲,很快就幹到400了,那麼,調升目標價至600的依據就是30倍PE,比原預測調高的這10倍PE換算一下,就是200元的股價,於是,600元的目標價就是用這麼簡單的“估值模型”算出來的。

同理,當600元轉眼就到了之後,那麼,就要給“投資者熱情”再加10倍PE,目標價就調到了800。

或許是擔心800目標很快又到,乾脆一勞永逸,再打點提前量,另外給多“投資者熱情”5-10倍PE,經過“估值模型”複雜運算,茅臺目標價就非常“科學”地被提升到900-1000了。

第二, 機構倉位元決定研報目標價的調升幅度。

一般來說,分析師不大會平白無故地調升某一檔股票之前的預測目標價位。

問題在於,到底是出於客觀審慎的獨立思考與判斷,還是被市場情緒所裹挾,抑或是為了不可告人的利益糾葛而調整所薦股票的目標價?

個別無良分析師,將調高目標價作為牟取私利的工具。當自己的老鼠倉建倉完畢,或者自己平時勾兌到位的基金經理重倉買入了某檔股票,那他就使出渾身解數,把目標價往天上調。

第三,機構抱團取暖的股票。

籌碼越集中,持有的機構數量越多,看漲研報就越是討喜,調升目標價得到的“打賞”越多。

這次貴州茅臺的狂炒,怎麼感覺都像是2007年炒作普洱茶的老班底重出江湖。

不同的是,茅臺的炒作採取了現貨與股票雙線佈局,給散戶下套。

其操作路線是:

一養。推動股價,然後調高酒價,製造稀缺效應,製造漲價預期。

二吹。賣方分析師密集推出買入評級的研究報告,敲邊鼓呐喊助陣。

三套。酒價與股價螺旋式上升,吸引散戶追高接盤。

四殺。最後機構暗度陳倉,高位派發,散戶深信不疑,成為堅定的接盤俠,並且執迷不悔地在山頂上站崗。

每波瘋狂的炒作,到最後,繁華落盡,曲終人散,一地雞毛,暮然回首,驚覺新故事裡,用的無非還是老橋段。

分析師使勁吆喝的三重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中國有句諺語:無利不起早。急吼吼地強烈推薦也好,任性調升目標價也好,他們到底圖個啥呢?

不要扮豬吃老虎,說是為人民服務,只圖個樂哦!

那麼,分析師為機構投資者服務,都能得到什麼好處?

第一, 機構通過派點分倉來打賞他們,直接獲取分倉收入提成。

這個是賣方分析師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每家賣方機構獲取分倉收入後的提成比例不同。越是小券商,分倉收入的個人提成比例越高。

所以,分析師一旦在大券商混出點名堂來了,就都喜歡往小券商奔。人家還真不是奔著更高的位置去的,而是奔高比例提成去的。

研報出爐後,機構投資者會在第一時間看到,等機構據此操作完畢後,散戶才有機會看到,等散戶據此操作時,“老鼠倉”和機構投資者就會把散戶當作對手盤來對待。

某種意義上說,賣方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往往會起到為機構召集接盤俠的作用。

第二, 分析師評選活動給投選票。

對於幫助了自己的分析師,買方機構一般會優先接待路演,給予好臉色,看你講得口吐白沫,沒准還會用一次性紙杯倒杯咖啡給你潤喉。

對自己言聽計從的分析師,後面會把前三的評選票投一張給你。

目前分析師評選上榜與否對分析師的“錢途”影響巨大。

一旦進入某榜的前三,升職、加薪、跳槽、擇偶,分析師可以間接獲取“名利雙收”的好處。

所以,選票不是錢,有時候它簡直就是“命”。

第三, 搶帽子賺把快錢。

個人老鼠倉或者有利益關係的大資金通過推薦或者調高目標價的時間差可以進行短線套利,俗稱“搶帽子”。

據說個別無良分析師,不僅自己在老鼠倉先行買入,然後公開推研報誘騙散戶跟風接盤,他們甚至還會打著路演的幌子去忽悠基金經理,喝人家免費咖啡,還讓這些有頭有臉有顏值的金融俊傑們為“賊”接盤,真是情何以堪?

過往的賣方研究機構中,德才兼備的優秀分析師比比皆是,只可惜,越是優秀的人,流失得越快,奔私的不在少數。

現有的賣方分析師群體,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很多從校門出來沒幾年,還沒經歷過一輪完整的牛熊週期。往往激情有餘,理性與定力不足,個別禁不住浮名與金錢的誘惑,做人做事守不住底線。

對於賣方研究這個行業,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是其生命力的表現。

為了博出位,以獲取個人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一味迎合機構客戶需求,在瘋狂的市場情緒中不僅不提示風險,反而不顧職業操守與道德,推波助瀾,煽風點火,鼓動起散戶更大的瘋狂,這樣的分析師,無論拿多少個金牌頭銜,最終都會被投資者所唾棄,被市場淘汰。

寫到這裡,大爺我也感到冷了。

是因為關於茅臺股價的十年預測,越發覺得是個冷笑話?

還是因為廣州的氣溫徒然下降了10度,很好地配合了上周我大A的腳步?

我順手給那個“心裡拔涼拔涼”的朋友回了條微信:貴州茅臺酒我倒是有一瓶,只是真假難辨,可以分你半瓶!

其實,今夜的我既非身冷也非心冷,而是,心灰“意冷”,所以,另外半瓶得留給自己。

看來,今年冬天的禦寒高招不是抖腿了,而是,喝酒!

詩雲:

醉裡看盤乾坤大,壺中取暖日月長。

每天喝杯茅臺酒,寒潮見了繞路走。

百萬用戶都在看

證券時報攜手民生銀行上線空中營業廳,基於民生直銷銀行為讀者提供線上投資理財服務,銀行帳戶、資金安全、穩健理財。

餘額理財類產品如意寶個人持有額無上限,最高可以即時贖回500萬元,收益更好,額度更高!

為回饋讀者,民生銀行1,000,000份黃金直接送,立即掃碼搶黃金!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