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中國“官車”典範:一汽奧迪

中國領導人用車, 經歷了東歐轎車時代, 豐田日產, 到現在的奧迪。 當一個汽車品牌被選為政府用車後地位也會隨之改變, 只要它本身不是太差。 雖然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很快, 自主品牌有了很大進步, 但是作為政府高級公務車稍顯檔次不夠。

八十年代中期, 中國對轎車的需求急劇增加, 國內轎車產量不足、產品單一的問題逐漸加劇。 當時一汽的想法是, 重新規劃轎車生產, 中國的汽車工業不能閉門造車, 要掌握中高級轎車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必須引進吸收國外先進的高檔車技術。

1988年5月17日一汽與奧迪簽署“關於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合同”, 開始組裝生產奧迪100車型。  雙方確定合作後, 緊鑼密鼓得商定了詳細的合作計畫, 一汽以許可證和CKD組裝方式生產奧迪100, 期限為6年。 對大眾汽車而言, 他們也需要完成奧迪品牌的復興。

從1988年到1997年, 一汽共生產奧迪100和基於奧迪100的小紅旗轎車123294輛, 10年間銷售收入達到311億元, 實現利稅66億元;同時還為奧迪100 CKD進口零部件上繳關稅70億元人民幣, 也為中高級轎車的進口替代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在當時極為寶貴的外匯資源。

從1993年開始, 中德雙方就在合資生產奧迪的問題進行談判, 雙方有分歧。 最後, 雙方最高層達成了協定, 奧迪加入一汽大眾, 生產全新一代奧迪A6 C5。 1995年11月13日, 一汽和大眾汽車公司及奧迪公司三方在北京共同草簽了有關奧迪轎車納入一汽大眾生產的合同。 一個月後, 三方共同修改了合資合同, 將股比結構改為:一汽60%, 大眾30%, 奧迪10%。

奧迪A6 C5的國產化過程中, 中德雙方又產生分歧。 矛盾的焦點集中在要不要加長上。 當時, 一汽明確提出, 國產奧迪A6必須要“加長”, 軸距要加長, 整車也要加長。  最終一汽方面說服了德國人。 加長開發工作基本按照一個新專案的流程進行, 歷時三年。 幾乎所有的工作都要做, 為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加長對車輛性能和外觀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自此之後的每一款奧迪車裡,本土化研發體現在方方面面,國產新一代奧迪A6L C6也比全球版車型加長了100毫米,中外雙方不僅再沒有為此出現任何爭執,而且成為合作開發的共識。2010年10月20日,“一汽-大眾奧迪銷售百萬輛”慶典活動在長春隆重舉行。經過22年不斷開拓進取,奧迪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第一個累積銷售100萬輛的高檔汽車品牌。

自此之後的每一款奧迪車裡,本土化研發體現在方方面面,國產新一代奧迪A6L C6也比全球版車型加長了100毫米,中外雙方不僅再沒有為此出現任何爭執,而且成為合作開發的共識。2010年10月20日,“一汽-大眾奧迪銷售百萬輛”慶典活動在長春隆重舉行。經過22年不斷開拓進取,奧迪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第一個累積銷售100萬輛的高檔汽車品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