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民間老股民唯一堅持17年的交易鐵律 連私募大佬都自歎不如

很多散戶都不太喜歡的交易紀律問題。 散戶之所以稱之為散戶, 除了無法在行動上達成一致外, 更主要的問題是像散兵游勇一般,

懶散交易, 毫無紀律。

無論是按照原計劃, 還是從交易本身來講, 該知道的還是早知道為好。

首先, 根據我的經驗, 介入一支股票, 短時間內暴漲, 暴跌都屬於少數。 大多數震盪調整居多。 為此我設立一個單一價格完全止損為-3%。 同時為了避免時間陷阱, 凡是個股三個交易日之內沒有讓股價擺脫我的成本, 我也會擇機離場。 這叫“時間安全墊”, 因為我不希望自己介入到一隻個股, 搖搖晃晃10個交易日, 最後還是-3%離場。 我自己的三日安全墊是5%。 也就是如果三個交易日, 我的盈利不足5%, 那麼不管是盈利3%、2%, 還是虧損1%、2%我都會選擇主動放棄。

其次, 經過多年的交易磨礪, 選股水準及分時盤口意識, 我介入的絕大多數個股短線都是安全,

但也絕對會有買錯的。 一旦介入的個股回落至-1.5%, 我都會主動放棄一半倉位元, 剩下的一半會在-3%毫不猶豫的離場。 很多時候主力會洗我, 當我在-1.5%離場一半之後, 遲遲不破-3%, 最後一騎絕塵。 但是更多的時候, 僅僅是短期反彈。 總之我會保定原有的-3%離場不變。 如果個股大牛, 只有當我的成本在該股的13日均線附近時, 我才會考慮是否加倉。 80%的個股不會到加倉水準, 就會觸及平衡離場價。

最後, 就是平衡離場價與止盈位。 平衡離場價是針對短線離場, 用的頻率最多, 但又算不上止盈。 設置起來很簡單, 入場價10元, 收盤10.4元, 平衡離場價位就是10.2元。 假如次日10.8收盤, 則變為10.4元。 一旦價位觸及, 還是離場一半。 剩下的一半可跌到入場價離場, 如果三個交易日震盪無法刷新近期最高價,

剩下的一半也會選擇主動放棄。

以上方法為最簡單的方式, 朋友們會發現設置的很細緻, 並且一旦介入幾乎是無感情的操作。 因為對於每一個正常的交易者, 沒有一個充分的看好理由, 誰也不會介入一支股票。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 主觀因素很多。 那麼怎樣才能降低由主觀判斷造成的不利影響?只有靠交易紀律。

這些紀律是用一筆筆虧損的錢“買來的”。 我很希望當年能有人提醒我, 而不至於我付出高昂的學費。 但是由於人性的原因, 我相信就是別人跟我說了, 我也不會全盤接受, 有些東西不“斷胳膊, 斷腿”無法體會。 正如現在看本文的一些朋友。

補充第一原則, 少交易原則。 有了嚴格的交易紀律,

就怕頻繁的止損。 我曾經苦口婆心的說過很多遍, 十本交易書籍中會有八九本強調千千萬萬不能頻繁交易。 這點我都懶得再多說道理, 我就說一句, 誰再頻繁的刺激你多交易你就問候他八輩祖宗就好了。 請牢記“所有的機會都是陷阱, 盈利不過是跨過陷阱後的獎勵”。 這點特別針對可以天天看盤的股民。

補充第二原則, 可重倉原則。 這一點有點“離經叛道”, 很多人都聽過“別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這句話說的沒有錯, 但要理解這句話的本質。 分散風險, 指的是不同的市場, 或者不同的交易品種, 比如可以由股票、期貨、債券、存款、保險、甚至以後A股也會的期權交易構成。 但絕不是買三支股票就算分散風險,

即便不同行業, 不同的趨勢, 不同流通盤, 對於A股而言也是同一個“籃子”。 並且從準確率來講, 仔細研判一支比研判多支的要好。 加上老股民都知道的“去弱留強”, 大家也都是集中往優秀的個股裡跑, 因此在有足夠的選股能力, 和嚴格紀律保護下, 就可以重倉啦!對於大多數本金在10萬左右及以下的散戶, 一次1/3倉位就挺好。 按照之前“鐵律”博文, 即便以最高虧損3%離場, 對於整體倉位而言僅損失了1%。 我想大家應該都能接受。

補充第三原則, 謹慎離場原則。 很多時候即便是精挑細選的個股也不都會按照自己預計的上漲。 那麼“看不懂, 拿不准”離場一半是最簡單的方式。 特別是針對愛糾結的散戶, 沒什麼道理可講, 不管是來“大姨媽”、還是來“大姨夫”, 或者是跟誰吵架了。凡是心煩,持倉最好減半。有些朋友出於謹慎原因,可能會把初始倉位降低到1/5,然後根據情況再加1/5。這沒問題,就是請注意“鐵律”裡的加倉法則,不要變成短線追高。

接下來講的進場、離場標準是針對上漲趨勢中順勢交易。在強勢市場環境下,不建議做短線突破型買入,而是應該踏踏實實的做大趨勢中的小折返。當一支個股出現典型的上漲格局,已經形成了兩個高點,兩個低點,建議在第三個低點擇機介入。介入的標準就是連續調整後,第一根陽線的陽量大於前一根陰量,同時要求調整的陰量應該小於之前的陽量,同時最好也小於同價位調整時的陰量。給出兩支個股作為參照:

(圖一)力合股份(000532)8月19日買點解析

(圖二)海鼎股份(300300)8月19日買點解析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都是在8月19日找尋的買點,為何偏愛此日期的轉身陽線呢?這就第二類買點的變形,即在大盤震盪區間的低位反彈時,找尋個股強勢格局的回踩買點。8月19日是在大盤連續調整,並在“烏龍事件”後,出現弱轉身陽線。那

如何挑選品種、制定入場、離場計畫

擇時和擇股目前都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問題,ETF基金號稱擇時和擇股都是徒勞的,因此採取複製指數的策略交易。對此市場的分歧很大,我們求同存異。畢竟讓大家和ETF基金一樣隨機買入是不太現實的,根據常規的經驗,在一個市盈率在10倍——100倍波動的市場中,如果100倍PE入場,後面要想再取得理想的年化收益率,確實是很困難了。因此筆者贊成各種有利於戰勝隨機入市的策略計畫。

在我們的投資中任何的操作都要基於某種投資信念,有人崇尚價值,有人尊重趨勢,有人精於投機。而筆者嘗試用“預測派”和“應對派”來進行更大範疇的分類。其中“預測派”又進一步細分為:價值投資、成長股投資、趨勢投資、技術分析等等,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研究機構、投資者以預測派為主。而“應對派”的方法主要是:將市場未來各種走勢進行完全分類並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通過截斷虧損、放開盈利,小虧大盈實現盈利。應對派常規來說可以劃分為“趨勢”、“震盪”兩種交易模式以及他們兩者的組合。至於套利高頻等交易的特殊性,暫不歸類討論。

對於老股民來說,應該大多數都選擇了預測派中某個流派,或價值或技術,如果您之前已經能夠穩定盈利(5年以上),不妨繼續精進;而對於長期預測而穩定虧損的預測派投資者,不妨置之死地,考慮轉變為“應對派”嘗試一下。對於新股民來說,筆者強烈建議選擇“應對派”,一開始先走向不虧、小虧的道路;避免出現大幅虧損,等度過了漫長的學費期,有了一定的交易經驗,如有需要再選擇部分具有概率優勢的預測方法加入交易策略。

對於“預測派”的各種選股方法、入市策略、離場策略,雪球以及各類書籍均有詳細介紹,筆者暫不妄論。本文筆者主要對“應對派”的品種選擇、入場、離場進行整理介紹。 “應對派”中,關於品種選擇,不管是震盪模式還是趨勢模式,盈利均來自於價差,也就是說股票只要能夠產生股價波動就有盈利可能,事實上,不管是期貨、股票、外匯,任何交易品種只不過是價格變動的載體,任何一支股票都只不過是一個承載價格波動的載體!因此,筆者的看法是,在有嚴格的止損保護下,只要基本面沒有明顯的瑕疵(如退市風險),那麼存在良好波動性並有良好流動性的品種就是好品種,反之不好的品種就是:缺乏流動以及股性不活躍的股票。

其實,在一個有上億投資者參與的市場中,你要比別人更聰明地發現價值漏洞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是10個人參與的市場,挖掘牛股肯定是對收益有增進的,但是一個1億人參與的市場,這種努力對總收益的貢獻度,必定是微弱的,比如只能有1-5%的提高。但是當把所有交易品種當做是價格波動的載體之後,我們可以把大量尋找牛股的時間精力釋放出來,用於更加全域的資產配資、風險管理,優化入場離場、止盈止損參數,提高領悟與執行力等方面,這些努力對總收益的貢獻度是巨大的,至少是百分之幾十的提高。

事實上,那段時間最妖的股票特力A、上海普天、洛陽玻璃等,大多找不到基本面上漲的理由,AB股、AH股走勢相差極大。如果我們的盈利模式來自於股價波動中“截斷虧損、放開盈利,整體小虧大盈”,那麼我們的選擇範圍豁然開朗——全市場有價格波動的活躍品種,具體關注階段漲跌幅、成交量、換手率等。至於入場、離場的時點我們需要借用一些技術指標,但這裡的指標並非用於預測未來漲跌,更不是通過指標疊加來增加預測的概率。而在於我們入場、離場總需要某種觸發條件,承載我們這些觸發條件的工具我們選擇最直觀明瞭技術指標,例如K線、均線、BOLL線等。這個與技術派運用指標預測有本質區別。

筆者公眾平臺:招股分析(fen600660)

或者是跟誰吵架了。凡是心煩,持倉最好減半。有些朋友出於謹慎原因,可能會把初始倉位降低到1/5,然後根據情況再加1/5。這沒問題,就是請注意“鐵律”裡的加倉法則,不要變成短線追高。

接下來講的進場、離場標準是針對上漲趨勢中順勢交易。在強勢市場環境下,不建議做短線突破型買入,而是應該踏踏實實的做大趨勢中的小折返。當一支個股出現典型的上漲格局,已經形成了兩個高點,兩個低點,建議在第三個低點擇機介入。介入的標準就是連續調整後,第一根陽線的陽量大於前一根陰量,同時要求調整的陰量應該小於之前的陽量,同時最好也小於同價位調整時的陰量。給出兩支個股作為參照:

(圖一)力合股份(000532)8月19日買點解析

(圖二)海鼎股份(300300)8月19日買點解析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都是在8月19日找尋的買點,為何偏愛此日期的轉身陽線呢?這就第二類買點的變形,即在大盤震盪區間的低位反彈時,找尋個股強勢格局的回踩買點。8月19日是在大盤連續調整,並在“烏龍事件”後,出現弱轉身陽線。那

如何挑選品種、制定入場、離場計畫

擇時和擇股目前都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問題,ETF基金號稱擇時和擇股都是徒勞的,因此採取複製指數的策略交易。對此市場的分歧很大,我們求同存異。畢竟讓大家和ETF基金一樣隨機買入是不太現實的,根據常規的經驗,在一個市盈率在10倍——100倍波動的市場中,如果100倍PE入場,後面要想再取得理想的年化收益率,確實是很困難了。因此筆者贊成各種有利於戰勝隨機入市的策略計畫。

在我們的投資中任何的操作都要基於某種投資信念,有人崇尚價值,有人尊重趨勢,有人精於投機。而筆者嘗試用“預測派”和“應對派”來進行更大範疇的分類。其中“預測派”又進一步細分為:價值投資、成長股投資、趨勢投資、技術分析等等,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研究機構、投資者以預測派為主。而“應對派”的方法主要是:將市場未來各種走勢進行完全分類並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通過截斷虧損、放開盈利,小虧大盈實現盈利。應對派常規來說可以劃分為“趨勢”、“震盪”兩種交易模式以及他們兩者的組合。至於套利高頻等交易的特殊性,暫不歸類討論。

對於老股民來說,應該大多數都選擇了預測派中某個流派,或價值或技術,如果您之前已經能夠穩定盈利(5年以上),不妨繼續精進;而對於長期預測而穩定虧損的預測派投資者,不妨置之死地,考慮轉變為“應對派”嘗試一下。對於新股民來說,筆者強烈建議選擇“應對派”,一開始先走向不虧、小虧的道路;避免出現大幅虧損,等度過了漫長的學費期,有了一定的交易經驗,如有需要再選擇部分具有概率優勢的預測方法加入交易策略。

對於“預測派”的各種選股方法、入市策略、離場策略,雪球以及各類書籍均有詳細介紹,筆者暫不妄論。本文筆者主要對“應對派”的品種選擇、入場、離場進行整理介紹。 “應對派”中,關於品種選擇,不管是震盪模式還是趨勢模式,盈利均來自於價差,也就是說股票只要能夠產生股價波動就有盈利可能,事實上,不管是期貨、股票、外匯,任何交易品種只不過是價格變動的載體,任何一支股票都只不過是一個承載價格波動的載體!因此,筆者的看法是,在有嚴格的止損保護下,只要基本面沒有明顯的瑕疵(如退市風險),那麼存在良好波動性並有良好流動性的品種就是好品種,反之不好的品種就是:缺乏流動以及股性不活躍的股票。

其實,在一個有上億投資者參與的市場中,你要比別人更聰明地發現價值漏洞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是10個人參與的市場,挖掘牛股肯定是對收益有增進的,但是一個1億人參與的市場,這種努力對總收益的貢獻度,必定是微弱的,比如只能有1-5%的提高。但是當把所有交易品種當做是價格波動的載體之後,我們可以把大量尋找牛股的時間精力釋放出來,用於更加全域的資產配資、風險管理,優化入場離場、止盈止損參數,提高領悟與執行力等方面,這些努力對總收益的貢獻度是巨大的,至少是百分之幾十的提高。

事實上,那段時間最妖的股票特力A、上海普天、洛陽玻璃等,大多找不到基本面上漲的理由,AB股、AH股走勢相差極大。如果我們的盈利模式來自於股價波動中“截斷虧損、放開盈利,整體小虧大盈”,那麼我們的選擇範圍豁然開朗——全市場有價格波動的活躍品種,具體關注階段漲跌幅、成交量、換手率等。至於入場、離場的時點我們需要借用一些技術指標,但這裡的指標並非用於預測未來漲跌,更不是通過指標疊加來增加預測的概率。而在於我們入場、離場總需要某種觸發條件,承載我們這些觸發條件的工具我們選擇最直觀明瞭技術指標,例如K線、均線、BOLL線等。這個與技術派運用指標預測有本質區別。

筆者公眾平臺:招股分析(fen60066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