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莫内:表現“世界意識的瞬間”

文/Nixy汪純

1874年4月15日, 一群被官方沙龍拒絕的藝術家們臨時租借了攝影師納達爾在巴黎康普欣大街35號的工作室, 辦了一場“無名藝術家、油畫家、雕塑家、版畫家聯合展覽”。 他們首次作為一個群體面向公眾, 表示他們與沙龍對抗的決心。

後來印象派被看作是“19世紀自然主義傾向的巔峰, 也是現代藝術的起點。 ”但在當時這些畫作幾乎都賣不出去, 而且還受到了觀眾和評論家們的猛烈攻擊。

從1874年開始, 一共舉辦了8次這樣的展覽, 後來都被稱為“印象派”展覽。 每次“印象派”展覽的參與者都不是固定的, 這些藝術家的風格也各不相同,

嚴格地說, 他們只是通過眾籌參與了同一個系列展覽。

“印象派”這個概念和印象派作品一樣, 有顯著獨特的風格, 但是並沒有一個封閉和絕對的邊界。 印象派畫作之間存在一定的共性, 但每一個印象派畫家又各自發展出只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 有一些畫家作為“印象派畫家”為人所知, 但始終不喜歡“印象派”這麼一個名字;有一些畫家參與了“印象派”展覽, 也受到印象派的深刻影響, 但是在後來又發展出了新的風格……這個不斷流動變化著的畫家群體被稱為“印象派”。

克勞德·莫内Claude Monet是最具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 就連“印象派”這個名字本身, 都直接來源於他的作品《日出.印象》。 這幅作品在第一次印象派畫展上展出後,

一個心懷惡意的作者撰文提到這個展覽的時候, 就把這個畫家群體統稱為“印象派”, 作為對他們的嘲諷。

日出·印象

莫内1840年11月14日出生在巴黎第九區, 儘管生在天主教家庭, 還接受過洗禮,但長大後莫内成了一個無神論者。 1845年莫内隨家人搬到諾曼第,

20幾歲時他又自己回到了巴黎, 享受後來海明威所說的“流動的盛宴”。

莫内從小就很叛逆。 他把學校比作監獄, 經常蹺課到海邊給遊客畫速寫漫畫。 15歲的時候, 他靠畫漫畫賺的錢已經比他們學校老師的薪水還多。 也就是在諾曼第的海灘上, 他遇到了前輩畫家尤金.布丹Eugène Boudin。 莫内說, “布丹揭開了蒙在我眼前的面紗”。 是布丹教會莫内:“當場畫下來的一切, 總有一種以後不可獲取的力量, 真實感和筆觸的生動性。 ”

21歲的時候, 莫内被徵召入伍。 那時法國的年輕人需要服役7年, 通常有點錢的家庭會付錢來免除兵役。 莫内的父親並不是出不起這個錢, 但他認為兒子欠管教, 就跟年輕的莫内說, 可以付錢幫他免除兵役, 但他必須改變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

顯然年輕的莫内無意改變他的生活方式, 於是他就真的去當了兵, 被派到北非的法屬殖民地阿爾及利亞。 差不多一年以後, 他因為傷寒被送回國休養。 他的姨媽花錢運作關係讓他(暫時)不必再回去服役, 但他仍然隨時有可能被軍隊召回。

然後莫内就在巴黎呆了下來, 認識了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巴齊耶 Frédéric Bazille和西斯萊Alfred Sisley這三個好朋友。 本來這四個人一起在格賴爾的畫室學習, 那位標準的學院派老師只知道讓他們天天在室內畫石膏像, 四個好朋友就一起離開畫室, 在戶外作畫, 捕捉轉瞬即逝的天光和水色。

1865年, 25歲的莫内認識了他後來的妻子卡米耶, 她開始為他作品當模特。 莫内雖然省下了雇模特的錢,

但一不小心生了孩子, 花錢更多, 畫又賣不出去。 所以在19世紀60年代末, 莫内經常窮得買不起顏料、有時連煤都買不起, 他跟好朋友寫信說, 自己窮得恨不得要自殺。 畫家朋友們都很仗義, 不差錢的馬奈和卡勒波特都曾資助他, 巴齊耶也曾以2500法郎的高價買下了莫内的《花園裡的女人》。 那時候莫内還遠遠沒有出名, 他的畫能以200法郎一張賣掉就已經很開心了。

撐陽傘的女子

巴齊耶也是印象派畫家,他和莫内同齡,家裡有錢,天分高,人也很仗義。莫内和雷諾瓦都窮,巴齊耶還常常接濟他們。普法戰爭的時候巴齊耶主動參軍,死在了戰場上,死時還不到30歲。所以巴齊耶比其他印象派畫家少畫了幾十年。

因為缺錢,也是為了好玩,印象派畫家們經常互為模特兒。雷諾瓦1867年曾畫過一張《畫室裡的巴齊耶》,而這幅畫被馬奈收藏起來。巴齊耶死後,他的父親就用巴齊耶當年從莫内手上買的《花園裡的女人》和馬奈交換了這幅畫。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莫内就帶著老婆孩子去英國躲避戰亂。在英國期間,他從前輩大師透納William Turner和康斯太布林John Constable的作品中獲得了很多啟發,而且也是在英國遇到了今後最給力的贊助人,畫商丟朗-呂厄Durand-Ruel。1871年,丟朗-呂厄以1萬法郎買下了莫内的29張畫,這使莫内的經濟狀況有所好轉。

《聖拉紮爾火車站》

1872年,這群新派畫家們重聚在巴黎。除了在戰爭中去世的巴齊耶。莫内用賣畫的錢買了一條船,另一個印象派畫家卡勒波特幫他在船上建了一個畫室,之後莫内就在塞納河上,在這艘船裡作畫。

也是在這一年,大都會博物館在紐約建立,它將在短時間內成為可以和歐洲各大博物館像媲美的頂級博物館,並以收藏大量印象派傑作而聞名。

1874年,支持莫内等新派畫家的畫商丟朗-呂厄自己資金也出現問題,自顧不暇,於是30多個藝術家眾籌舉辦了第一次印象派畫展。畫沒賣出去,只得到了“印象派”這麼一個頭銜。1876年丟朗-呂厄畫廊舉辦了第二次印象派畫展,反響仍然不好,但這次莫内的畫賣出了2000法郎的高價。

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除了很早就識貨的丟朗-呂厄之外,莫内的畫開始受到其他買家的重視,其中也包括畫家梵古的弟弟提奧。

1880年莫内舉辦了個人畫展,而沒有選擇參加之前舉辦的“印象派”畫展。但他表示“我仍然是,並且永遠打算當一個印象派畫家。”

1889年,莫内發起籌款,把馬奈的《奧林匹亞》買下捐給了盧浮宮。1890年莫内從丟朗-呂厄那兒借了些錢,終於買下了在吉維尼的房產,這個房子後來被稱作“莫内花園”。1892年,高更給妻子的信中說,莫内這一年的收入已經超過10萬法郎。雖然到了五十歲才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好在他活得夠久(享年86歲),總算過了三十年的好日子。

Water Lilies(《睡蓮》)

事實上,莫内是最早作為“印象派畫家”的身份獲得商業上成功的畫家。儘管德加和卡薩特這一對毒舌畫家(誰也說不清他倆是什麼關係)私下議論說,莫内的畫就是一些“好看的牆紙”,但莫内一直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據保羅.史密斯的《印象主義》一書的記載,“莫内堅持認為人類應該滿足於現在和偶然”,“他堅持認為瞬間構成了生活的意義”。

撐陽傘的女子

巴齊耶也是印象派畫家,他和莫内同齡,家裡有錢,天分高,人也很仗義。莫内和雷諾瓦都窮,巴齊耶還常常接濟他們。普法戰爭的時候巴齊耶主動參軍,死在了戰場上,死時還不到30歲。所以巴齊耶比其他印象派畫家少畫了幾十年。

因為缺錢,也是為了好玩,印象派畫家們經常互為模特兒。雷諾瓦1867年曾畫過一張《畫室裡的巴齊耶》,而這幅畫被馬奈收藏起來。巴齊耶死後,他的父親就用巴齊耶當年從莫内手上買的《花園裡的女人》和馬奈交換了這幅畫。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莫内就帶著老婆孩子去英國躲避戰亂。在英國期間,他從前輩大師透納William Turner和康斯太布林John Constable的作品中獲得了很多啟發,而且也是在英國遇到了今後最給力的贊助人,畫商丟朗-呂厄Durand-Ruel。1871年,丟朗-呂厄以1萬法郎買下了莫内的29張畫,這使莫内的經濟狀況有所好轉。

《聖拉紮爾火車站》

1872年,這群新派畫家們重聚在巴黎。除了在戰爭中去世的巴齊耶。莫内用賣畫的錢買了一條船,另一個印象派畫家卡勒波特幫他在船上建了一個畫室,之後莫内就在塞納河上,在這艘船裡作畫。

也是在這一年,大都會博物館在紐約建立,它將在短時間內成為可以和歐洲各大博物館像媲美的頂級博物館,並以收藏大量印象派傑作而聞名。

1874年,支持莫内等新派畫家的畫商丟朗-呂厄自己資金也出現問題,自顧不暇,於是30多個藝術家眾籌舉辦了第一次印象派畫展。畫沒賣出去,只得到了“印象派”這麼一個頭銜。1876年丟朗-呂厄畫廊舉辦了第二次印象派畫展,反響仍然不好,但這次莫内的畫賣出了2000法郎的高價。

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除了很早就識貨的丟朗-呂厄之外,莫内的畫開始受到其他買家的重視,其中也包括畫家梵古的弟弟提奧。

1880年莫内舉辦了個人畫展,而沒有選擇參加之前舉辦的“印象派”畫展。但他表示“我仍然是,並且永遠打算當一個印象派畫家。”

1889年,莫内發起籌款,把馬奈的《奧林匹亞》買下捐給了盧浮宮。1890年莫内從丟朗-呂厄那兒借了些錢,終於買下了在吉維尼的房產,這個房子後來被稱作“莫内花園”。1892年,高更給妻子的信中說,莫内這一年的收入已經超過10萬法郎。雖然到了五十歲才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好在他活得夠久(享年86歲),總算過了三十年的好日子。

Water Lilies(《睡蓮》)

事實上,莫内是最早作為“印象派畫家”的身份獲得商業上成功的畫家。儘管德加和卡薩特這一對毒舌畫家(誰也說不清他倆是什麼關係)私下議論說,莫内的畫就是一些“好看的牆紙”,但莫内一直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據保羅.史密斯的《印象主義》一書的記載,“莫内堅持認為人類應該滿足於現在和偶然”,“他堅持認為瞬間構成了生活的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