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趣讀《夢溪筆談》

趣讀《夢溪筆談》

唐寶民

初中時代學歷史時, 就知道了宋人沈括的《夢溪筆談》, 但一直沒有去讀。 因為我的興趣是在文史方面, 而沈括是個科學家, 感覺他寫的《夢溪筆談》是一部枯燥的科普著作。 這種想法在前段時間改變了。 有一天, 我在書店偶然翻開一本《夢溪筆談》, 試讀了幾頁, 發現內容並不枯燥, 於是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

《夢溪筆談》是沈括留下的一部筆記, 在科技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夢溪筆談》並不僅僅是一部科學著作, 也是一部人文科學方面的傑作,

全書共有記述609條, 其中自然科學只占了189條, 而人文科學則占了420條。 沈括在撰寫此書的過程中, 文筆生動、夾敘夾議, 使人讀來妙趣橫生。

提起翰林學士, 以前一直以為是風光無限的, 但沈括卻告訴我們說翰林學士因收入低, 所以生活是很貧窮的, 他舉了一個叫楊大年的人為例。 楊大年因為家貧, 上書求改任外官, 在辭職報告中寫道:“虛擔了甘泉從臣的名聲, 免不了若敖餓鬼的下場。 孔子的隨從餓得不起身, 武帝的東方朔窮得難以度日。 ”考場作弊現象自古就有, 所以歷朝都發明了許多防作弊的手段。 沈括在記述中記載了一件很有趣的事:禮部在貢院進行進士考試那天, 為了防止送茶水的人暗中給考生送答案,

所以不給考生供應茶水。 考生渴了怎麼辦呢?就只好喝用來研磨的水, 結果人人都變成了黑嘴唇。

《夢溪筆談》中的一些內容, 讀後能給人許多啟迪, 如:梅詢任翰林學士的時候, 每天要寫很多詔書, 所以很辛苦。 有一天, 他拿著筆一邊思索一邊走, 看到一個老兵在太陽下面伸著懶腰, 樣子很舒服, 就感歎道:“這個人真快活啊!”於是問那個老兵:“你識字嗎?”老兵回答:“不識字。 ”梅詢說:“不識字就更快活了!”再如:趙抃任成都轉運使的時候, 出巡只帶一張琴、一隻鶴, 閑坐時就看鶴、彈琴。 有一回他出行, 遇雪在旅館中過夜。 旅館裡的人不知道他是長官, 還戲弄他, 但他毫不介意, 依然只是看鶴、彈琴。 這兩則記述寫出了一種超然的人生境界,

令我輩心嚮往之。

沈括在科學見識上有許多超前的現代意識, 比如, 他準確地預測出了石油必然廣泛應用於世間:“此物後必大行於世。 ”再如, 關於高山上為什麼會出現一些海中的貝類, 沈括就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山崖間常常嵌有螺蚌殼以及像鳥卵的石礫, 橫貫石壁如同帶子。 這是過去的海濱, 現在東距大海已將近千里, 所謂的大陸都是水流夾帶的泥沙沉積而成。

沈括在書中, 還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如:宋朝建國初年, 兩浙向朝廷進獻了一條長二十多丈的龍船, 船的上部是多層的樓房, 還設有專供皇上遊玩時的禦榻。 過了些年, 這條船因風吹雨淋日曬, 腹部毀壞了, 朝廷想對他進行修繕, 但因水上不方便施工, 所以就擱置下來。

到了熙寧年間, 有一個叫黃懷信的宦官想出了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呢?就是在金明池(船所在的池子)北邊另挖一個大坑, 坑的大小以能容納龍船為度, 在坑下立木柱, 柱上安大木橫樑, 然後把水放進來。 等水放滿了以後, 順水將龍船引進坑中, 船就會浮在水面, 恰好停在橫樑上面。 然後, 再用水車將坑裡的水排出去, 龍船便會安然架在空中的大橫樑上, 這樣就可以修繕了。 等修繕完畢, 再引水浮船, 就可以將船開走了。 那麼, 大坑是不是就沒有用了呢?黃懷信還建議:在大坑上面建築一座大房子(其實就一個房蓋兒), 大坑便成了一個藏船的庫房, 以後, 龍船就再也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了。 朝廷採納了黃懷信的建議, 果然將龍船修繕一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