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如何看待明年保險公司增長和業績?

總體來說, 個人對於保險行業的投資脈絡一直理解如下:

n 2016年四季度利率出現拐點, 純壽險的中國人壽 先開始上漲;

n 2017年四季度準備金出現拐點、季度利潤拐點, 保險公司普漲;

n 2018年半年報的時候, 保險公司利潤恢復正常, 這裡的正常是投資資產已翻倍、投資收益率大幅提升, 準備金不再補提, 保險公司相對於14年的淨利潤應有較大的增長;

n 2019年以後, 主要保險公司轉型進入收穫期, 保險業量、質齊升, 全行業品質向友邦等優質保險公司看齊。

就當下的股價快速上漲, 是不太好的。 由於現在移動互聯網的普及,

使得資訊的及時性和傳播力很強, 股價對於資訊的吸收和公司的變化反應很快, 這點從騰訊和阿裡巴巴的走勢就可以看出。 但是, 保險行業畢竟是慢行業, 不能指望十倍速的變化。

就當前而言, 市場可能有一個預期不足, 和一個過於預期:

1、 市場對於保險公司2018年的業績預期不足, 由於投資收益的潛在巨大變化, 加上2018年準備金不再補提, 保險公司2018的業績將在2017年的基礎上有較大提升, 並較大超過2016年最苦逼的時候。 (這裡唯一的風險點就是利率的變化, 簡言之, 利率是否能站在當前的位置)

2、 市場對於保險公司2018年的增長預期過足, 134號文對於保險公司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現階段保險公司價值率的提升比較難, 除了幾家正在轉型的公司,

新業務價值的增速如果還是主要靠新單保費的增速來決定的話, 明年保險公司的EV增速和NBV增長可能略會低於大家的預期。

總體說, 估值還是比較低的。 我曾經提過, 市場低迷的時候要看PEV, 因為2016年的淨利潤由於準備金補提和投資收益率極低, 導致保險公司的PE沒法看;市場恢復正常、估值修復時, 也要看PE。 若參考17年和18年的業績預估來看, 保險公司估值是不貴的。

新華保險(SH601336)的PE偏高, 主要是我假設今年僅有70億的淨利潤(三季度末是50.43億), 對於在轉型最後一年的公司來說, 提前放利潤, 好像不太划算, 但新華今年上半年就補提了32億準備金, 所以這個PE應該是保守的。

保險公司準備金補提情況

但是就未來而言, 主要還是看增長,

不同公司還是需要不同對待。

1、保險公司明年的業績如何?——主要看投資收益的變化

保險公司利潤來源分為:利差+費差+死差。 其他地區的保險公司, 特別是遭受過嚴重負利率環境的日本、中國臺灣早就實現了費差和死差為主要利潤來源, 但在國內, 也只有中國平安中國平安(SH601318) 的利差貢獻可以降到50%以內, 有巨大的運營偏差正貢獻。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對於大多數的保險公司, 明年投資收益的情況就變得非常重要。 正常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跟國債收益率水準有關, 一般我們以十年國債收益率的水準來衡量。 我們注意到進入2016年三季度以來, 十年國債收益率水準大幅提升, 目前已經在3.95%的水準, 基本是歷史均值附近。

一般來說, 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是十年國債收益率水準+100-200BP, 我們來驗證這個假設:

我們以中國人壽為例, 中國人壽的投資相對比較保守, 主要重固定收益投資。 從本表中, 可以看到淨投資收益率(主要來源是債券利息+股息)逐步提升, 當前已經達到4.99%的水準。

那麼對應這個利率水準, 中國人壽的投資收益如何呢?我們要看兩個資料, 一個是投資收益率的提升, 一個是投資資產的提升。 從上表中,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壽淨投資收益率是穩步提升的, 保險公司的投資資產也是增速比較明顯, 中國人壽的投資資產增速算慢的了。

我們再仔細和中國人壽披露的投資收益情況做對比, 我們回顧十年國債的走勢, 發現十年國債的快速提升, 已經從2017Q1起對中國人壽的投資收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我們合理推測一下。

我們結合來看中國人壽的投資收益與淨利潤的關係來看, 由於投資收益的表現與淨利潤關係巨大, 因此若是投資收益在當前比較高的十年國債收益率水準下, 那麼保險公司的淨利潤水準的提升是很明顯的。

由於保險公司的利潤和當期並不同步,精算假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且利潤平滑是比較正常的事情。有些公司在低迷之年,可能會乘勢降低利潤,可能的例子是2016年的中國人壽,所以2017年Q3有96%那麼大的同比增長,還例如可能的例子是2017Q2的中國太平,一次性兌現了13億的投資浮虧。有些公司,則相對平滑,例如中國平安,淨利潤增長很穩定。

總體來看,由於十年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到4%左右的水準,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特別是再投資收益率比較高,保險公司的淨利潤會相對16、17年有比較高的提升,且沒有準備金補提的負面因素,保險公司在2018年終於可以比較正常的實現合理的淨利潤水準。

就個人而言,對於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測是很保守的。但是如果參考到上面的邏輯,中國人壽三季度147億的淨利潤,四季度應該不低於這個資料,那麼2017年就有超過400億的淨利潤,此外中國人壽今年還提取了177.79億的準備金補提。如果單季度能保持這樣的資料,中國人壽2018年的淨利潤能有多少,超過600億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能交由投資者自己決定。

另外一個比較相似的公司是中國太平(00966) ,中國太平的投資收益率有時候比較好,最近是比較差。中國太平的淨利潤在2017年和2018年的彈性,可能也值得關注。根據之前的文章,中國太平三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主要子公司太平人壽的淨利潤單季度17.55億,環比增加165.9%,比中國人壽的增速還大。若今年超過60億港幣,明年超過80億港幣的可能性有多大?同樣,交給投資者自己判斷,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太平人壽季度淨利潤情況

太平集團準備金補提的影響

以上是對於業績的研究的部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裡僅是作為假設,可能被證實也可能被證偽。

2、保險公司明年的增長如何?——主要看新業務的增速

我們首先看一下,主要保險公司前三季度的原保費收入增速。

從上表來看,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太平人壽的保費資料同比增速加快,但是指標性的平安、太保卻有所下降。但看9月和8月的資料也不太準確,由於10月是新規執行的首月,很多的保險政策都陸續實施,包括萬能險的比例新規,134號文對於快返型產品的限制,包括保險產品錄音錄影雙錄留底的政策,9月份很多保險公司也突擊銷售了一把。我們對比一下十月份的保費資料。

從10月新規後的第一個月來看,主要保險公司都有進一步的下降。如果從10月單月來看:

中國平安10月單月壽險個險231億,同比29%;壽險新單81億,同比31.1%.,由於新產品才上市試銷,原老產品已停售,所以算是挺超預期;

中國人壽,10月單月 196億,同比6.5%;

中國太保,10月單月壽險91億,同比3.2%。

這裡面可能也有部分原因是,大家都集中精力消化新政策,並投入到2018年開門紅,所以10月的資料可能也不重要。

且從有新聞披露的公司來看,積累了大量的開門紅訂單。一位牛逼的雪球網友,搞到了這個圖,要知道,中國太平全年的保費收入也就1000億。

展望到2018年,個人的觀點就是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增速整體要下幾個百分點,但是總體的同比增速還比較高,原因還是人均產能的提升和代理人的增速擴張的貢獻。部分公司由於轉型或代理人隊伍增速很快,將有可能超預期。前者例如新華,結束保費的連續同比負增長,按萬峰的話,2018年開始進入發展年,後者如太平,代理人的人均產能和增速都比較好。

3、總結

總體來看,保險業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期。保險股投資核心投資邏輯仍然是:利差改善+價值轉型+行業集中度提升+政策支持。

保監會強調“保險姓保”,堅持向保障轉型,主要上市大保險公司均大力加強長期期交產品的銷售,堅持價值轉型,量、質同升,加上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產品也將有望推出,保險業的大發展和淨利潤的第四次轉捩點已經到來。(前三次分別是分紅險推出、投連險、萬能險推出的時候)

對於未來一個較長期限的保險行業投資,總體是樂觀的。但是,一方面我們要看到積極的變化,一方面也不能太過於樂觀,透支保險公司成長的預期!(作者:幻想天空NKS)

那麼保險公司的淨利潤水準的提升是很明顯的。

由於保險公司的利潤和當期並不同步,精算假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且利潤平滑是比較正常的事情。有些公司在低迷之年,可能會乘勢降低利潤,可能的例子是2016年的中國人壽,所以2017年Q3有96%那麼大的同比增長,還例如可能的例子是2017Q2的中國太平,一次性兌現了13億的投資浮虧。有些公司,則相對平滑,例如中國平安,淨利潤增長很穩定。

總體來看,由於十年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到4%左右的水準,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特別是再投資收益率比較高,保險公司的淨利潤會相對16、17年有比較高的提升,且沒有準備金補提的負面因素,保險公司在2018年終於可以比較正常的實現合理的淨利潤水準。

就個人而言,對於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測是很保守的。但是如果參考到上面的邏輯,中國人壽三季度147億的淨利潤,四季度應該不低於這個資料,那麼2017年就有超過400億的淨利潤,此外中國人壽今年還提取了177.79億的準備金補提。如果單季度能保持這樣的資料,中國人壽2018年的淨利潤能有多少,超過600億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能交由投資者自己決定。

另外一個比較相似的公司是中國太平(00966) ,中國太平的投資收益率有時候比較好,最近是比較差。中國太平的淨利潤在2017年和2018年的彈性,可能也值得關注。根據之前的文章,中國太平三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主要子公司太平人壽的淨利潤單季度17.55億,環比增加165.9%,比中國人壽的增速還大。若今年超過60億港幣,明年超過80億港幣的可能性有多大?同樣,交給投資者自己判斷,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太平人壽季度淨利潤情況

太平集團準備金補提的影響

以上是對於業績的研究的部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裡僅是作為假設,可能被證實也可能被證偽。

2、保險公司明年的增長如何?——主要看新業務的增速

我們首先看一下,主要保險公司前三季度的原保費收入增速。

從上表來看,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太平人壽的保費資料同比增速加快,但是指標性的平安、太保卻有所下降。但看9月和8月的資料也不太準確,由於10月是新規執行的首月,很多的保險政策都陸續實施,包括萬能險的比例新規,134號文對於快返型產品的限制,包括保險產品錄音錄影雙錄留底的政策,9月份很多保險公司也突擊銷售了一把。我們對比一下十月份的保費資料。

從10月新規後的第一個月來看,主要保險公司都有進一步的下降。如果從10月單月來看:

中國平安10月單月壽險個險231億,同比29%;壽險新單81億,同比31.1%.,由於新產品才上市試銷,原老產品已停售,所以算是挺超預期;

中國人壽,10月單月 196億,同比6.5%;

中國太保,10月單月壽險91億,同比3.2%。

這裡面可能也有部分原因是,大家都集中精力消化新政策,並投入到2018年開門紅,所以10月的資料可能也不重要。

且從有新聞披露的公司來看,積累了大量的開門紅訂單。一位牛逼的雪球網友,搞到了這個圖,要知道,中國太平全年的保費收入也就1000億。

展望到2018年,個人的觀點就是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增速整體要下幾個百分點,但是總體的同比增速還比較高,原因還是人均產能的提升和代理人的增速擴張的貢獻。部分公司由於轉型或代理人隊伍增速很快,將有可能超預期。前者例如新華,結束保費的連續同比負增長,按萬峰的話,2018年開始進入發展年,後者如太平,代理人的人均產能和增速都比較好。

3、總結

總體來看,保險業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期。保險股投資核心投資邏輯仍然是:利差改善+價值轉型+行業集中度提升+政策支持。

保監會強調“保險姓保”,堅持向保障轉型,主要上市大保險公司均大力加強長期期交產品的銷售,堅持價值轉型,量、質同升,加上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產品也將有望推出,保險業的大發展和淨利潤的第四次轉捩點已經到來。(前三次分別是分紅險推出、投連險、萬能險推出的時候)

對於未來一個較長期限的保險行業投資,總體是樂觀的。但是,一方面我們要看到積極的變化,一方面也不能太過於樂觀,透支保險公司成長的預期!(作者:幻想天空NKS)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