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胡兵《獵場》演出軌男,曾是運動員、第一男模,因太囂張被封殺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新媒體編輯:吳冬妮

【本文為新京報Fun娛樂公號(ID:yuleyidian)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 不得轉載和使用】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獵場》中, 相繼和孫紅雷、張嘉譯交手後, 胡歌飾演的鄭秋冬又遇到了一個新的獵物——由胡兵飾演的金融高手陳修風。

賽艇運動員出身的胡兵, 身高1.90米, 算得上是中國男模第一人, 當年因電視劇《真情告白》走紅後, “翅膀硬了”的他, 遭遇公司封殺, 整整一年沒接到戲, 直到在《粉紅女郎》中出演高富帥的白馬王子又再次引發關注, 可胡兵卻選擇在此時出國, 並患上抑鬱症。

他說, 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 總是三五年就遇到一個坎。 雖然如今一直有出演影視作品, 但早已不把“出名”這件事看太重。 他只想把戲演好, 到老了, 還可以做“一個中國最時髦的老頭”!

藝人供圖

瞞著家裡學賽艇, 因嚴重腰傷退出國家隊

胡兵說, 在他的人生中,

基本三五年就一個坎, 而這些坎恰巧都伴隨著一些重要的選擇。 第一次選擇是在13歲那年, 他決定當一名賽艇運動員。

“以前聽別人說過, 每年春天的泰晤士河上, 都會有牛津和劍橋的賽艇比賽。 ”他第一次真正看到賽艇, 是浙江省賽艇隊在西湖訓練時。 胡兵知道家裡肯定不會同意他去學賽艇, 於是私下找到教練, 每天放學後偷偷跑去訓練。 一次訓練中胡兵落水, 穿著別人的衣服回家, 家人才知道這件事。 父親縱然生氣, 也很無奈, 只說了一句“以後的路是你自己選的。 ”

七年後, 胡兵隨國家隊出征, 拿下了賽艇世界盃第7名的好成績。 但就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舉辦前, “嚴重的腰傷讓我不得不選擇離開”, 這也是他人生遇到的第一個坎。

老天爺為他關上一扇門, 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 伴隨而來的第二次選擇就是進入模特行業, 在受邀為浙江絲綢進出口公司拍攝樣本集後, 胡兵代表杭州市參加了“全國青春美模特大賽”, 並最終拿下了男模第一名。 第二年他順利進入演藝圈,

成為了一名演員。

曾被公司封殺, 演完《粉紅女郎》選擇出國

1999年, 一部電視劇《真情告白》讓胡兵與女主角瞿穎成了家喻戶曉的偶像明星。

“那個時候, 其實自己身上有很多毛病, 卻不知道。 可能就是因為進入這一行太順利了, 《真情告白》播出後, 一下子很紅, 被很多人喜歡, 覺得翅膀硬了。 直到真的有一天公司開始‘封殺’我, 我才發現很多工作都不找我了, 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犯錯了, 太囂張了。 每天掰著手指在家數日子, 就在想我怎麼會有這麼一天。 ”

電視劇《粉紅女郎》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就這樣過了一年, 胡兵等來了第二次機會——出演電視劇《粉紅女郎》。 那個時候的他完全沒想到還能有‘第二春’, 以為自己的演藝生涯就截止到2000年了。 “再出來的時候, 我告訴自己, 現在出來演的每一部戲, 都要拿到收視率冠軍, 一定要客氣地對待每一個人, 不能犯以前的壞毛病。 ”

正是之前被公司“封殺”的那段經歷, 讓胡兵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我不想再被別人一腳踢下去, 我和自己說, 這一次勇敢一點, 自己跳吧,我選擇了去美國讀書。”那個時候,胡兵簽了一家美國經紀公司,以學生身份赴美學習電影表演。剛到美國時,只會說‘yes’‘ok’‘no’‘byebye’的他,每天用6個小時學習英文。六個月後,他已經可以用英語應對正常的生活了。

放不下偶像包袱,心理落差太大患上抑鬱症

除了學習語言的壓力,初到異國的心理落差,讓胡兵患上了抑鬱症。

“開始想的都挺簡單的,但是到了外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在國內忙慣了,被簇擁慣了,突然間靜下來讀書,對自己沒信心,也沒有人來肯定你,這時候抑鬱症就來了。”面對變化太快的國內影視市場環境,胡兵問自己,等學習完回去後,市場還有他的位置嗎?還能演戲嗎?別人還會喜歡他嗎?

是一封郵件,點醒了他。“一個男人,需要一面鏡子,小時候我爸媽是我的鏡子,我做錯了他們會打我。上學後,老師是我的鏡子,做運動員時,教練是我的鏡子。後來做了演員,有公司規範我,跟公司解約後,我的鏡子就不見了,都是別人聽我的,我聽到的都是好聽的。到了美國的那段時間,我簽約的美國公司給我發了一封郵件,裡面寫著明星的100個缺點,包括在人很多的地方展示自己是明星,再比如出門總是戴墨鏡、帽子,別人認出你、認不出你,你都不高興,我看了一下,發現我幾乎占了裡面提到的全部內容,這面鏡子就是太直接的把那層紗布剪開了。”

幾年後,選擇回國的胡兵,已不再看重“出名”,“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自己的戲演好。‘出名’這個事情對我來說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如何走完後面的半程。”

接演《獵場》前,與薑偉只有一面之緣

而這次接演電視劇《獵場》,胡兵覺得很大程度是被導演的個人魅力所折服。他依舊很清晰的記得第一次見姜偉時的場景,“就好像去面試美國電影一樣,到了酒店,我先坐在沙發上,所有人離場,工作人員也都不在。突然間,導演從裡屋帶著光芒走出來。我當時心裡面好擔心,在演藝圈二十幾年沒有見過這個架勢,有一點害怕,有一點心虛。導演也沒有說話,就這樣看著我,我看著他。我心裡想,這個尷尬的局面要怎麼樣才能打破呢?”於是,胡兵先開了口:“導演,您好,我是胡兵,我看過你的《潛伏》。”薑偉很直接,“他說,這個角色是一個壞人,從價值觀上來講,他在婚姻中出了軌,你可以接受嗎?我說出軌我不知道,我還沒有結婚,沒有出軌的經驗,但是你能更具體講講嗎?” 於是倆人一來一回地聊起了角色。只這一面,薑偉就確定了由胡兵出演《獵場》中的陳修風。

在胡兵眼裡,陳修風是“精品荷爾蒙”,“他是一個有濕度、有溫度、有風度的‘精品荷爾蒙’。”而接演這個角色,正是源於他與角色之間的相似,“我自己就是一個精品荷爾蒙。所謂精品荷爾蒙不是很帥,而是有一個極強的童心,他不認為自己很優秀,但在工作崗位上不允許有半點的錯誤,生活當中則有很強的包容性。”

新京報:《獵場》中最讓你難忘的一場戲?

胡兵:我出軌被全程用監控錄了下來,並被對方打電話威脅。打電話的過程中,我老婆回過頭看了我一眼,我接觸到柯藍眼神的時候還在朝她笑,但是心裡卻覺得被刀插。那場戲,層次特別多,很過癮,在演戲過程中還是最希望碰到沒有臺詞的戲,打動到心裡面的,我可以把它回饋出來,觀眾也能體會到。

與胡歌一同參加《天天向上》錄製。

新京報:這好像也是第一次與胡歌合作。

胡兵:對,他很成熟,他的溫度和濕度是一樣的,所以他是精品中的精品。私底下,我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大男孩,不管我們活到幾歲,只要稍微喝一點點紅酒,這一面就會顯露出來。我很喜歡跟他這樣很單純的人在一起,不需要算計來算計去,也不需要說很多體面的話,更不需要去奉承誰。”

【新鮮問答】

“我是中年男人,但是並不油膩”

新京報:人到中年,會不會擔心自己變“油膩”?

胡兵: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在說“中年油膩男” ,我要證實,我也在CBD住,在國貿住,我46歲,中年,但是我覺得我不油膩。我擁有很多真摯的東西,包括男人的童心,這些很真摯的東西圍繞著你,認真努力地去生活,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地去工作,絕對不可能成為油膩男人。

新京報:皮膚身材一直都保持的特別好,秘訣是什麼?

胡兵:是我對生活充滿積極性,不放棄自己。如果再過十年見到我,可能我的容顏會發生很多變化,但是年輕的心態依然還會在。

今年年初胡兵參加米蘭男裝周走秀。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新京報:面對娛樂圈的變化和層出不窮的鮮肉,會有壓力嗎?

胡兵:我覺得市場有變化是很正常的,但藝術是有標準的,沒有業務作支撐,很容易塌陷。流量在我看來是一個“中性詞”,它是催化劑,在一個化學反應中起到了加快反應速度的作用,但不改變反應的結果。重要的是你的“反應物”,一個是你付諸的努力,一個是你努力的方向,才是你決定目標“生成物”的關鍵。所以不必談虎色變,也不必太依賴流量,無論怎麼變化,時代和市場還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想成為這個行業裡精英的人。

新京報:有沒有想過,到了90歲希望別人怎麼樣來形容你?

胡兵:一個中國最時髦的老頭!這個時髦不是穿得好不好看,是精神和內在的東西。不要想到我們亞洲人的時候就是個子小小的,就像我以“倫敦時裝周首位全球代言人”的身份出席時裝周時,我要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我是中國人,你有你的特點,我有我的特點,你有紳士的品格,我有儒雅的品格。

就算到了90歲,也要做個最時髦的老頭。

新京報:之後有什麼工作規劃?有什麼想去嘗試的新領域嗎?

胡兵:我還是想把自己的戲演好。我還是想愛護自己羽毛一些,讓別人記得我的時候都是一些不錯的精彩畫面。我一直說自己是跑馬拉松的,二十幾年過來了,接下來還有十多年的時間需要自己頂住。當然也許會有各種各樣的傷病,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但是我覺得還是要一個一個地解決。我對演員這個工作還是喜歡的,所以我會花多點時間去琢磨它。

自己跳吧,我選擇了去美國讀書。”那個時候,胡兵簽了一家美國經紀公司,以學生身份赴美學習電影表演。剛到美國時,只會說‘yes’‘ok’‘no’‘byebye’的他,每天用6個小時學習英文。六個月後,他已經可以用英語應對正常的生活了。

放不下偶像包袱,心理落差太大患上抑鬱症

除了學習語言的壓力,初到異國的心理落差,讓胡兵患上了抑鬱症。

“開始想的都挺簡單的,但是到了外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在國內忙慣了,被簇擁慣了,突然間靜下來讀書,對自己沒信心,也沒有人來肯定你,這時候抑鬱症就來了。”面對變化太快的國內影視市場環境,胡兵問自己,等學習完回去後,市場還有他的位置嗎?還能演戲嗎?別人還會喜歡他嗎?

是一封郵件,點醒了他。“一個男人,需要一面鏡子,小時候我爸媽是我的鏡子,我做錯了他們會打我。上學後,老師是我的鏡子,做運動員時,教練是我的鏡子。後來做了演員,有公司規範我,跟公司解約後,我的鏡子就不見了,都是別人聽我的,我聽到的都是好聽的。到了美國的那段時間,我簽約的美國公司給我發了一封郵件,裡面寫著明星的100個缺點,包括在人很多的地方展示自己是明星,再比如出門總是戴墨鏡、帽子,別人認出你、認不出你,你都不高興,我看了一下,發現我幾乎占了裡面提到的全部內容,這面鏡子就是太直接的把那層紗布剪開了。”

幾年後,選擇回國的胡兵,已不再看重“出名”,“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自己的戲演好。‘出名’這個事情對我來說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如何走完後面的半程。”

接演《獵場》前,與薑偉只有一面之緣

而這次接演電視劇《獵場》,胡兵覺得很大程度是被導演的個人魅力所折服。他依舊很清晰的記得第一次見姜偉時的場景,“就好像去面試美國電影一樣,到了酒店,我先坐在沙發上,所有人離場,工作人員也都不在。突然間,導演從裡屋帶著光芒走出來。我當時心裡面好擔心,在演藝圈二十幾年沒有見過這個架勢,有一點害怕,有一點心虛。導演也沒有說話,就這樣看著我,我看著他。我心裡想,這個尷尬的局面要怎麼樣才能打破呢?”於是,胡兵先開了口:“導演,您好,我是胡兵,我看過你的《潛伏》。”薑偉很直接,“他說,這個角色是一個壞人,從價值觀上來講,他在婚姻中出了軌,你可以接受嗎?我說出軌我不知道,我還沒有結婚,沒有出軌的經驗,但是你能更具體講講嗎?” 於是倆人一來一回地聊起了角色。只這一面,薑偉就確定了由胡兵出演《獵場》中的陳修風。

在胡兵眼裡,陳修風是“精品荷爾蒙”,“他是一個有濕度、有溫度、有風度的‘精品荷爾蒙’。”而接演這個角色,正是源於他與角色之間的相似,“我自己就是一個精品荷爾蒙。所謂精品荷爾蒙不是很帥,而是有一個極強的童心,他不認為自己很優秀,但在工作崗位上不允許有半點的錯誤,生活當中則有很強的包容性。”

新京報:《獵場》中最讓你難忘的一場戲?

胡兵:我出軌被全程用監控錄了下來,並被對方打電話威脅。打電話的過程中,我老婆回過頭看了我一眼,我接觸到柯藍眼神的時候還在朝她笑,但是心裡卻覺得被刀插。那場戲,層次特別多,很過癮,在演戲過程中還是最希望碰到沒有臺詞的戲,打動到心裡面的,我可以把它回饋出來,觀眾也能體會到。

與胡歌一同參加《天天向上》錄製。

新京報:這好像也是第一次與胡歌合作。

胡兵:對,他很成熟,他的溫度和濕度是一樣的,所以他是精品中的精品。私底下,我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大男孩,不管我們活到幾歲,只要稍微喝一點點紅酒,這一面就會顯露出來。我很喜歡跟他這樣很單純的人在一起,不需要算計來算計去,也不需要說很多體面的話,更不需要去奉承誰。”

【新鮮問答】

“我是中年男人,但是並不油膩”

新京報:人到中年,會不會擔心自己變“油膩”?

胡兵: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在說“中年油膩男” ,我要證實,我也在CBD住,在國貿住,我46歲,中年,但是我覺得我不油膩。我擁有很多真摯的東西,包括男人的童心,這些很真摯的東西圍繞著你,認真努力地去生活,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地去工作,絕對不可能成為油膩男人。

新京報:皮膚身材一直都保持的特別好,秘訣是什麼?

胡兵:是我對生活充滿積極性,不放棄自己。如果再過十年見到我,可能我的容顏會發生很多變化,但是年輕的心態依然還會在。

今年年初胡兵參加米蘭男裝周走秀。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新京報:面對娛樂圈的變化和層出不窮的鮮肉,會有壓力嗎?

胡兵:我覺得市場有變化是很正常的,但藝術是有標準的,沒有業務作支撐,很容易塌陷。流量在我看來是一個“中性詞”,它是催化劑,在一個化學反應中起到了加快反應速度的作用,但不改變反應的結果。重要的是你的“反應物”,一個是你付諸的努力,一個是你努力的方向,才是你決定目標“生成物”的關鍵。所以不必談虎色變,也不必太依賴流量,無論怎麼變化,時代和市場還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想成為這個行業裡精英的人。

新京報:有沒有想過,到了90歲希望別人怎麼樣來形容你?

胡兵:一個中國最時髦的老頭!這個時髦不是穿得好不好看,是精神和內在的東西。不要想到我們亞洲人的時候就是個子小小的,就像我以“倫敦時裝周首位全球代言人”的身份出席時裝周時,我要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我是中國人,你有你的特點,我有我的特點,你有紳士的品格,我有儒雅的品格。

就算到了90歲,也要做個最時髦的老頭。

新京報:之後有什麼工作規劃?有什麼想去嘗試的新領域嗎?

胡兵:我還是想把自己的戲演好。我還是想愛護自己羽毛一些,讓別人記得我的時候都是一些不錯的精彩畫面。我一直說自己是跑馬拉松的,二十幾年過來了,接下來還有十多年的時間需要自己頂住。當然也許會有各種各樣的傷病,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但是我覺得還是要一個一個地解決。我對演員這個工作還是喜歡的,所以我會花多點時間去琢磨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