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惠英紅獲金馬影后!她曾討過飯、做過舞女,別人不敢演的她都演

采寫:新京報 張坤玉

新媒體編輯:吳奇函

圖源網路

剛剛結束的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 惠英紅憑電影《血觀音》榮獲本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這也是她第一座金馬影后獎盃!恭喜啦!

獲獎感言:對不起, 我真有點暈。 十幾年前我來這裡, 坐在下面, 我看到所有優秀的電影人, 男主角女主角都坐在這裡, 當天很早就頒女配角, 我沒拿到。 我在想是我真的沒有做好, 我能努力一點, 我能有一天站在這裡拿到最佳女主角。 2009年我拿了女配角, 我告訴自己我要發揮更好, 我是專業的, 我要我的每個角色都讓你們驚喜。

我非常感謝大會評委給我機會拿到這個獎, 感謝導演在那麼多人中被我騙了, 我看到劇本非常好, 我耍了小手段, 我把我想像創作的棠夫人演給導演看, 我務必要拿到這個角色。 因為我覺得這個機會能讓我再發揮我的小宇宙給大家看到, 我惠英紅有另一面。

我要和我兩個女兒一起分享這個獎, 沒有文淇和可熙, 這個棠夫人演不到這麼好。

我拿到了可我不會放棄, 我會努力再來。 感謝所有人。

提起惠英紅這個名字, 也許有些人不是很熟悉, 但你看到她的照片, 一定會說:噢, 是她啊…

攝影:郭延冰

可能很多人更願意叫她“紅姐”、“紅姨”,

打開搜尋引擎, 簡單幾行字, 就能想像到她傳奇的人生。 滿洲正黃旗後裔, 父親是山東名門望族, “文革”後全家去到香港, 從小跟著母親在街頭乞討為生, 13歲進夜總會當舞女, 14歲出演電影《射雕英雄傳》中的穆念慈正式出道。

這個曾經代表著TVB、邵氏等港劇和香港電影符號的俠女專業戶, 1982年獲得了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桂冠。

1977年的《射雕英雄傳》, 惠英紅飾演的穆念慈

但伴隨著香港武俠片的沒落, 她一度得上了抑鬱症, 吞安眠藥自殺。 被救回來後的她, 最大的感受就是丟人, “老天既然沒讓我死, 那我就要重新振作。 ”2010年, 她重新坐上金像獎影后的寶座。

正是因為有複雜的人生經歷, 所以在金馬的頒獎臺上, 她才會有上面那些感悟。 也同樣因為這些經歷, 她才能很好的完成《血觀音》裡那麼複雜的角色。

今天, 借著惠英紅獲得金馬影后這個機會, 再給大家分享一下她的傳奇人生。

本是小姐命, 卻淪落香港街頭

惠英紅祖上是山東的大戶, 據說至今山東老家還有個惠家莊園。

惠英紅出生時, 他們全家已經逃難到了香港。 “雖然我爸爸家是有錢人, 但我媽一直都是很苦的, 她是山東本地人, 農民, 是我爸的童養媳。 從小她就很能吃苦, 在家裡也沒什麼地位, 可能連個丫鬟都不如。 ”

“文革”開始時, 惠英紅的父親被家裡人最先送到香港。 之後惠英紅的媽媽抱著家裡的大姐,從山東走到了香港。惠英紅出生時,她的父親因為賭博,已經把家底兒輸得差不多了。全家人住在香港山區的木屋裡,“自己蓋的那種,一下雨,屋裡就‘噔噔噔噔’,因為有好多漏雨的地方,就拿瓶瓶罐罐接著。我記得在我三歲那年,遇到了香港最大的颱風。我們還在睡覺,突然睜開眼,什麼都沒有了。當年香港三分之一的木屋都被刮沒了,我們就是其中一家。”

和哥哥惠天賜

於是,爸爸媽媽帶著女兒們到市區討生活,“我們就住在樓梯底下,住了好幾個月,住的地方下來就是銅鑼灣,那裡有很多大樓。那時香港有很多窮人,所以飯店的老闆都會把客人吃剩的飯菜,打包拿給窮人,大家就排隊去領。我們就吃那個。”

灣仔乞討十年,唯一目標脫貧

討飯那些年,惠英紅一家遇到過一個好心的阿姨,“灣仔有一個紅燈區,每年固定的月份,會有來休假的水兵,這個阿姨每天都會帶著幾個孩子去那邊乞討,她跟我媽媽說,下次會帶上我媽、我和我妹妹。”

說是乞討,也要找個由頭,“我們會帶上一些口香糖、筷子、撲克牌,算是紀念品賣給水兵。最開始,這些也都是那個阿姨給我們準備的。通常水兵都會給個1毛、2毛,有時候會給一塊錢。因為這些水兵都是打仗沒死的人,他們看得很開,尤其是看到小孩子會覺得找到了溫暖。他們到香港7天,7天都會下船,通常我們都是第一天就找到一個水兵,纏著他買我們東西,那之後的幾天他都會來照顧,算是有相識的人。當然,找水兵也是有技巧的,英國水兵通常很摳,美國水兵比較有錢也比較大方。”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十年。“一年只有三四個月能有水兵,沒有水兵的日子,我們就吃之前的積蓄。”那時的惠英紅,生活裡只有銅鑼灣的貧民窟和灣仔的紅燈區。“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脫貧。但是怎麼脫貧?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灣仔有個戲院,門口貼著海報,所以我那時的目標就是當明星,我認為明星是最有錢的。”

從舞女到演員,掙的反而少了

有了這樣的念頭後,惠英紅也更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時在灣仔會碰到鄰居,那些小孩看到我就會指指點點大叫著‘要飯的’,我一看到他們就躲起來。從那時開始,我就不願意去灣仔了。”

正捉摸著如何逃離乞討生活的惠英紅,在報紙上看到夜總會招聘舞女的啟示。“我長得也挺不賴、個頭也不矮,就順利考上了。一開始我媽不太願意讓我去,因為去灣仔討飯掙得更多。後來我跟她說我不想以後做Bar girl,她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同意我去跳舞了。”

在夜總會跳了兩年,有一次,張徹、午馬和劇組去吃飯。當時他們正在籌拍電影《射雕英雄傳》,正是物色演員的階段,他看到臺上跳舞的女孩挺好的,就邀請我們去試鏡。“四個女孩一起去的,競爭同一個角色。試鏡第二天,電話打到夜總會,領班說一個師姐應徵上了梅超風的角色。我當時很失望,以為自己沒有希望了,就去臺上跳舞了,等我再下臺,領班說,那邊覺得我也不錯,有另外一個角色穆念慈,問我願不願意再去試下,我當然願意了,我一直都想當明星。其實當時也沒看過原著,穆念慈是誰也不管了,就去試了。等消息的時候,我去旺角的舊書店租了一本看,發現原來那麼多戲。”

過了幾天,邵氏來消息,選中了惠英紅,但是必須簽合約。“我試戲這些都沒有告訴媽媽,但是現在要簽合約,必須爸媽去簽,但是他們不同意。因為我跳舞每個月可以賺一千多塊,邵氏只給我五百,而且一簽就是五年。那會兒家裡全靠我和妹妹跳舞賺錢,突然少了一半的收入,她肯定不願意。”惠英紅吵不過媽媽,最後只能央求姐姐幫她去簽了合約。

穆念慈

做打女沒捷徑,只能靠“肉搏”

惠英紅剛入行時,正是香港武俠片盛行的年代,“那個時候武俠片是主流,但是基本上都是男演員,能打的女人很少。我為什麼能一開始就做女主角,因為很多女演員覺得痛,就走了。拍電影《爛頭何》的時候,那個女主角拍的第一個鏡頭,就是被人打,她說痛,借機上廁所跑掉了。等導演找她,她已經回家了。那怎麼辦?沒有了女主角,立刻要找人頂替。我那會兒是邵氏的簽約演員,公司會把演員的資料發給每個導演。加上導演看過我的動作戲,我正好就在現場,副導演就讓我換上女主角的戲服,試了一場戲,我學過跳舞,一個踢腿踢得很高,帶動著裙擺劃了一道很漂亮的弧線。後來電影上映,那個橋段也很受好評。”

《爛頭何》裡的劉家輝和惠英紅

但沒有武術功底的惠英紅想要得到更多戲份和角色,只能靠“肉搏”。“我是真的要被人打,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有一次拍一場戲,打到一半,我就趕緊跑出去吐,吐完回來再拍,再打,大概打到30多拳,導演突然發覺,問副導演有沒有給我肚子做保護,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護墊,副導演說好像沒有,導演就隨手把他的劇本給了副導演:‘給她墊到前面吧。’”

即便如此,惠英紅也從沒想過甩手不幹了,“我不能走,如果不熬過這一關,我就沒機會了。我要成為明星,家裡才能有好的生活。同期有幾個一起的演員,都比我漂亮,我必須比她們更努力、更拼命。”

《武館》裡的惠英紅

《太極宗師》裡的角色很經典

從14歲出道至今,很多影迷提到惠英紅依然要加個“打女”的首碼,但這個當年從張徹電影裡走出來的動作女星最想摒棄的正是這個頭銜。

拿下首屆金像影后,卻想轉型

1982年,惠英紅憑藉出演劉家良執導的電影《長輩》,獲得了第一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那一年,惠英紅才剛滿21歲。領獎之前,她甚至沒有想好上臺講些什麼,“我拿獎時,每個月的收入還是500元。當時覺得,獎盃要是金子做的就好了,我媽最開始死活不同意我做演員,我和我媽說過,我一定能紅,我一定能讓你們過上好日子。後來劉家良導演知道我家裡真的很窮,就幫我極力爭取,要求邵氏給我漲薪,開始公司說你簽了合約,不能漲,幸好當年是我姐瞞著我媽去簽的合同,等於合同無效,於是公司沒辦法,問我想要多少錢,我說那就5萬。”從那時開始,惠英紅才過上了不再拮据的生活。

得獎後的惠英紅逐漸成為邵氏的當家動作明星,但是她其實更盼望能夠多一些戲路。“我不甘於每一天打到全身傷,打戲很讓人崩潰,我每天睜眼就是打,第二天還是打,要不就是被打,我永遠都不清楚我什麼時候不用再打了,沒有盡頭。但是公司並不願意冒險讓我拍其他類型的片子,他們怕我拍完別的,打女的形象就沒了,怕我轉型未必會成功,會影響票房。”

武俠片沒落沒戲拍,差點自殺

伴隨香港武俠片的落寞,已經被定型為“打女”的惠英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事業低谷。

“第一次金像獎後,你說我是不是全香港最紅的呢?我敢說是,當時我的每一部戲都是全香港最賣錢的,但是武俠片跟藝術沾不到邊,人家認為我是武行,一批新導演出來後,沒人拍武俠片了,我從一個最紅的演員,一下跌到穀底。老導演不再拍新片了,新導演都拍文藝片,他們不認為你會演戲,即使給你角色,也都是小角色。說實話,我都是演主角的,但找我的都是女三、女四,我整個人瘋了,我想:有沒有搞錯啊,為什麼會這樣?那時,我的情緒出現了問題,開始不願見人,越來越封閉自己,越來越討厭自己,好像有一兩年我沒再照過鏡子,每次一看鏡子就害怕,覺得醜,自己沒用,是廢物,負面情緒很強。”

《心魔》

惠英紅因此得了抑鬱症,情緒失控時,曾一度吃安眠藥自殺,幸好被姐姐及時發現,救了過來。“後來我想明白了,作為一個演員為什麼要計較角色的大小?另一方面,我也拗不過電影市場的變化。”在親友的鼓勵下,惠英紅低調複出拍片,同時加入了TVB,不再計較角色,重新再來。2010年,她憑藉電影《心魔》裡母親一角再獲金像影后。

拍《幸運是我》,因對母親愧疚

在電影《幸運是我》中,惠英紅演繹了患有腦退化症的芬姨,並獲得了36屆金像獎的最佳女主。

但是在她看來,拿不拿獎不重要,她更想通過這部電影,表達對母親的愧疚和歉意。“我媽這一生其實很苦,她年輕的時候一直沒享過什麼福。等我有條件可以讓她過好一點的生活時,她還是過得很拮据。尤其從我媽50多歲開始,我發現她的個性變了。但是當時並沒有多想,包括她經常迷路,12點她就該回家煮飯,但是到了下午三四點都沒有回來,打她朋友電話也不知道她去了哪,她也不說自己迷路了,就說‘我不知道自己去哪了’。”

原本,惠英紅沒有注意到這些,有一次員警把她的媽媽送回家。“看過港片的都知道,香港員警巡邏,會在固定的地點記錄一下時間。那個員警簽到時看到我媽從這邊馬路過那邊馬路,再從對面馬路回來,走來走去,他就覺得很奇怪,但也沒管就走了。三個小時巡邏回來,發現我媽還在。他就過去問:‘阿婆,你幹嗎?’我媽媽當時說‘我不知道我現在在哪裡,我很想回家’。後來員警把她送回來,門一開,我媽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員警也認出我,就說:‘惠小姐,你把你媽丟到哪裡了?你知道你媽剛才幹嗎了?’”

即便是那個時候,惠英紅都沒有意識到媽媽生病了。“我當時很生氣,說她為什麼要故意這樣整我。因為那個時候她性情大變,屋子也不收拾,自己吃沒吃過飯也經常忘記。我們只是以為她是老小孩。”

直到媽媽70多歲的一天,突然在家裡暈倒。“醫生檢查發現,她有很嚴重的老年癡呆。我說怎麼可能,她才70多歲,是不是因為摔倒摔到了腦子。”之後,惠英紅找了專家給媽媽看病,“照核磁共振,頭那麼大,可腦子才雞蛋那麼大小。我看到之後整個人傻掉了。我當時真的想殺了我自己,眼淚嘩嘩嘩地流,全身抖。我回想這些年,我媽變成這樣我都沒發覺,兩個人還因為這些關係變得那麼差,所以我很內疚。”

攝影:郭延冰

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

最佳劇情片:《血觀音》

最佳導演:文晏《嘉年華》

最佳男主角:塗們《老獸》

最佳女主角:惠英紅《血觀音》

最佳女配角:文淇《血觀音》

最佳男配角:陳竹升《阿莉芙》

最佳新導演:黃信堯 《大佛普拉斯》

最佳新演員:瑞瑪席丹《強尼·凱克》

最佳動畫長片:《大世界》

最佳動畫短片:《暗房夜空》

最佳劇情短片:《亮亮與噴子》

最佳紀錄片:《囚》

最佳原創劇本:周子陽《老獸》

最佳改編劇本:黃信堯 《大佛普拉斯》

最佳攝影:中島長雄(鐘孟宏)《大佛普拉斯》

最佳動作設計:桑林《繡春刀Ⅱ:修羅戰場》

最佳音效:杜篤之、吳書瑤《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

最佳視覺效果:林哲民、Perry KAIN、Thomas REPPEN 《擺渡人》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林生祥《大佛普拉斯》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林生祥《有無》(《大佛普拉斯》)

最佳美術設計:邱偉明《擺渡人》

最佳造型設計:張叔平,張兆康《擺渡人》

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胡定一

終生成就:徐楓

之後惠英紅的媽媽抱著家裡的大姐,從山東走到了香港。惠英紅出生時,她的父親因為賭博,已經把家底兒輸得差不多了。全家人住在香港山區的木屋裡,“自己蓋的那種,一下雨,屋裡就‘噔噔噔噔’,因為有好多漏雨的地方,就拿瓶瓶罐罐接著。我記得在我三歲那年,遇到了香港最大的颱風。我們還在睡覺,突然睜開眼,什麼都沒有了。當年香港三分之一的木屋都被刮沒了,我們就是其中一家。”

和哥哥惠天賜

於是,爸爸媽媽帶著女兒們到市區討生活,“我們就住在樓梯底下,住了好幾個月,住的地方下來就是銅鑼灣,那裡有很多大樓。那時香港有很多窮人,所以飯店的老闆都會把客人吃剩的飯菜,打包拿給窮人,大家就排隊去領。我們就吃那個。”

灣仔乞討十年,唯一目標脫貧

討飯那些年,惠英紅一家遇到過一個好心的阿姨,“灣仔有一個紅燈區,每年固定的月份,會有來休假的水兵,這個阿姨每天都會帶著幾個孩子去那邊乞討,她跟我媽媽說,下次會帶上我媽、我和我妹妹。”

說是乞討,也要找個由頭,“我們會帶上一些口香糖、筷子、撲克牌,算是紀念品賣給水兵。最開始,這些也都是那個阿姨給我們準備的。通常水兵都會給個1毛、2毛,有時候會給一塊錢。因為這些水兵都是打仗沒死的人,他們看得很開,尤其是看到小孩子會覺得找到了溫暖。他們到香港7天,7天都會下船,通常我們都是第一天就找到一個水兵,纏著他買我們東西,那之後的幾天他都會來照顧,算是有相識的人。當然,找水兵也是有技巧的,英國水兵通常很摳,美國水兵比較有錢也比較大方。”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十年。“一年只有三四個月能有水兵,沒有水兵的日子,我們就吃之前的積蓄。”那時的惠英紅,生活裡只有銅鑼灣的貧民窟和灣仔的紅燈區。“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脫貧。但是怎麼脫貧?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灣仔有個戲院,門口貼著海報,所以我那時的目標就是當明星,我認為明星是最有錢的。”

從舞女到演員,掙的反而少了

有了這樣的念頭後,惠英紅也更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時在灣仔會碰到鄰居,那些小孩看到我就會指指點點大叫著‘要飯的’,我一看到他們就躲起來。從那時開始,我就不願意去灣仔了。”

正捉摸著如何逃離乞討生活的惠英紅,在報紙上看到夜總會招聘舞女的啟示。“我長得也挺不賴、個頭也不矮,就順利考上了。一開始我媽不太願意讓我去,因為去灣仔討飯掙得更多。後來我跟她說我不想以後做Bar girl,她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同意我去跳舞了。”

在夜總會跳了兩年,有一次,張徹、午馬和劇組去吃飯。當時他們正在籌拍電影《射雕英雄傳》,正是物色演員的階段,他看到臺上跳舞的女孩挺好的,就邀請我們去試鏡。“四個女孩一起去的,競爭同一個角色。試鏡第二天,電話打到夜總會,領班說一個師姐應徵上了梅超風的角色。我當時很失望,以為自己沒有希望了,就去臺上跳舞了,等我再下臺,領班說,那邊覺得我也不錯,有另外一個角色穆念慈,問我願不願意再去試下,我當然願意了,我一直都想當明星。其實當時也沒看過原著,穆念慈是誰也不管了,就去試了。等消息的時候,我去旺角的舊書店租了一本看,發現原來那麼多戲。”

過了幾天,邵氏來消息,選中了惠英紅,但是必須簽合約。“我試戲這些都沒有告訴媽媽,但是現在要簽合約,必須爸媽去簽,但是他們不同意。因為我跳舞每個月可以賺一千多塊,邵氏只給我五百,而且一簽就是五年。那會兒家裡全靠我和妹妹跳舞賺錢,突然少了一半的收入,她肯定不願意。”惠英紅吵不過媽媽,最後只能央求姐姐幫她去簽了合約。

穆念慈

做打女沒捷徑,只能靠“肉搏”

惠英紅剛入行時,正是香港武俠片盛行的年代,“那個時候武俠片是主流,但是基本上都是男演員,能打的女人很少。我為什麼能一開始就做女主角,因為很多女演員覺得痛,就走了。拍電影《爛頭何》的時候,那個女主角拍的第一個鏡頭,就是被人打,她說痛,借機上廁所跑掉了。等導演找她,她已經回家了。那怎麼辦?沒有了女主角,立刻要找人頂替。我那會兒是邵氏的簽約演員,公司會把演員的資料發給每個導演。加上導演看過我的動作戲,我正好就在現場,副導演就讓我換上女主角的戲服,試了一場戲,我學過跳舞,一個踢腿踢得很高,帶動著裙擺劃了一道很漂亮的弧線。後來電影上映,那個橋段也很受好評。”

《爛頭何》裡的劉家輝和惠英紅

但沒有武術功底的惠英紅想要得到更多戲份和角色,只能靠“肉搏”。“我是真的要被人打,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有一次拍一場戲,打到一半,我就趕緊跑出去吐,吐完回來再拍,再打,大概打到30多拳,導演突然發覺,問副導演有沒有給我肚子做保護,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護墊,副導演說好像沒有,導演就隨手把他的劇本給了副導演:‘給她墊到前面吧。’”

即便如此,惠英紅也從沒想過甩手不幹了,“我不能走,如果不熬過這一關,我就沒機會了。我要成為明星,家裡才能有好的生活。同期有幾個一起的演員,都比我漂亮,我必須比她們更努力、更拼命。”

《武館》裡的惠英紅

《太極宗師》裡的角色很經典

從14歲出道至今,很多影迷提到惠英紅依然要加個“打女”的首碼,但這個當年從張徹電影裡走出來的動作女星最想摒棄的正是這個頭銜。

拿下首屆金像影后,卻想轉型

1982年,惠英紅憑藉出演劉家良執導的電影《長輩》,獲得了第一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那一年,惠英紅才剛滿21歲。領獎之前,她甚至沒有想好上臺講些什麼,“我拿獎時,每個月的收入還是500元。當時覺得,獎盃要是金子做的就好了,我媽最開始死活不同意我做演員,我和我媽說過,我一定能紅,我一定能讓你們過上好日子。後來劉家良導演知道我家裡真的很窮,就幫我極力爭取,要求邵氏給我漲薪,開始公司說你簽了合約,不能漲,幸好當年是我姐瞞著我媽去簽的合同,等於合同無效,於是公司沒辦法,問我想要多少錢,我說那就5萬。”從那時開始,惠英紅才過上了不再拮据的生活。

得獎後的惠英紅逐漸成為邵氏的當家動作明星,但是她其實更盼望能夠多一些戲路。“我不甘於每一天打到全身傷,打戲很讓人崩潰,我每天睜眼就是打,第二天還是打,要不就是被打,我永遠都不清楚我什麼時候不用再打了,沒有盡頭。但是公司並不願意冒險讓我拍其他類型的片子,他們怕我拍完別的,打女的形象就沒了,怕我轉型未必會成功,會影響票房。”

武俠片沒落沒戲拍,差點自殺

伴隨香港武俠片的落寞,已經被定型為“打女”的惠英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事業低谷。

“第一次金像獎後,你說我是不是全香港最紅的呢?我敢說是,當時我的每一部戲都是全香港最賣錢的,但是武俠片跟藝術沾不到邊,人家認為我是武行,一批新導演出來後,沒人拍武俠片了,我從一個最紅的演員,一下跌到穀底。老導演不再拍新片了,新導演都拍文藝片,他們不認為你會演戲,即使給你角色,也都是小角色。說實話,我都是演主角的,但找我的都是女三、女四,我整個人瘋了,我想:有沒有搞錯啊,為什麼會這樣?那時,我的情緒出現了問題,開始不願見人,越來越封閉自己,越來越討厭自己,好像有一兩年我沒再照過鏡子,每次一看鏡子就害怕,覺得醜,自己沒用,是廢物,負面情緒很強。”

《心魔》

惠英紅因此得了抑鬱症,情緒失控時,曾一度吃安眠藥自殺,幸好被姐姐及時發現,救了過來。“後來我想明白了,作為一個演員為什麼要計較角色的大小?另一方面,我也拗不過電影市場的變化。”在親友的鼓勵下,惠英紅低調複出拍片,同時加入了TVB,不再計較角色,重新再來。2010年,她憑藉電影《心魔》裡母親一角再獲金像影后。

拍《幸運是我》,因對母親愧疚

在電影《幸運是我》中,惠英紅演繹了患有腦退化症的芬姨,並獲得了36屆金像獎的最佳女主。

但是在她看來,拿不拿獎不重要,她更想通過這部電影,表達對母親的愧疚和歉意。“我媽這一生其實很苦,她年輕的時候一直沒享過什麼福。等我有條件可以讓她過好一點的生活時,她還是過得很拮据。尤其從我媽50多歲開始,我發現她的個性變了。但是當時並沒有多想,包括她經常迷路,12點她就該回家煮飯,但是到了下午三四點都沒有回來,打她朋友電話也不知道她去了哪,她也不說自己迷路了,就說‘我不知道自己去哪了’。”

原本,惠英紅沒有注意到這些,有一次員警把她的媽媽送回家。“看過港片的都知道,香港員警巡邏,會在固定的地點記錄一下時間。那個員警簽到時看到我媽從這邊馬路過那邊馬路,再從對面馬路回來,走來走去,他就覺得很奇怪,但也沒管就走了。三個小時巡邏回來,發現我媽還在。他就過去問:‘阿婆,你幹嗎?’我媽媽當時說‘我不知道我現在在哪裡,我很想回家’。後來員警把她送回來,門一開,我媽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員警也認出我,就說:‘惠小姐,你把你媽丟到哪裡了?你知道你媽剛才幹嗎了?’”

即便是那個時候,惠英紅都沒有意識到媽媽生病了。“我當時很生氣,說她為什麼要故意這樣整我。因為那個時候她性情大變,屋子也不收拾,自己吃沒吃過飯也經常忘記。我們只是以為她是老小孩。”

直到媽媽70多歲的一天,突然在家裡暈倒。“醫生檢查發現,她有很嚴重的老年癡呆。我說怎麼可能,她才70多歲,是不是因為摔倒摔到了腦子。”之後,惠英紅找了專家給媽媽看病,“照核磁共振,頭那麼大,可腦子才雞蛋那麼大小。我看到之後整個人傻掉了。我當時真的想殺了我自己,眼淚嘩嘩嘩地流,全身抖。我回想這些年,我媽變成這樣我都沒發覺,兩個人還因為這些關係變得那麼差,所以我很內疚。”

攝影:郭延冰

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

最佳劇情片:《血觀音》

最佳導演:文晏《嘉年華》

最佳男主角:塗們《老獸》

最佳女主角:惠英紅《血觀音》

最佳女配角:文淇《血觀音》

最佳男配角:陳竹升《阿莉芙》

最佳新導演:黃信堯 《大佛普拉斯》

最佳新演員:瑞瑪席丹《強尼·凱克》

最佳動畫長片:《大世界》

最佳動畫短片:《暗房夜空》

最佳劇情短片:《亮亮與噴子》

最佳紀錄片:《囚》

最佳原創劇本:周子陽《老獸》

最佳改編劇本:黃信堯 《大佛普拉斯》

最佳攝影:中島長雄(鐘孟宏)《大佛普拉斯》

最佳動作設計:桑林《繡春刀Ⅱ:修羅戰場》

最佳音效:杜篤之、吳書瑤《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

最佳視覺效果:林哲民、Perry KAIN、Thomas REPPEN 《擺渡人》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林生祥《大佛普拉斯》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林生祥《有無》(《大佛普拉斯》)

最佳美術設計:邱偉明《擺渡人》

最佳造型設計:張叔平,張兆康《擺渡人》

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胡定一

終生成就:徐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