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福州新生代漆藝匠人創業路:傳承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29歲的福州脫胎漆藝器物修繕師吳啟彬說, “修修補補”的日子雖不華美, 既然選擇了, 此生無怨無悔。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4月7日電 (記者 劉可耕)在設于福州晉安區一處民宅的“還物工房”裡,

29歲的福州脫胎漆藝器物修繕師吳啟彬, 正專心致志對一件古代建盞進行修繕, 而相戀多年的“90後”女友連彬彬形影相隨。

見記者到訪, 一身工裝的吳啟彬放下皮刮, 用沾了大漆的雙手一邊播放他喜愛的詩人李元盛作品《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一邊用已修繕完好的古代建盞盛茶待客。

每天經常花在修繕的時間長達十多個小時, 對於29歲的福州脫胎漆藝器物修繕師吳啟彬來說, 樂此不疲。 記者劉可耕 攝

吳啟彬說, 從小受母親影響, 對傳統工藝美術情有獨鍾。 2012年從閩江學院藝術系畢業後, 機緣巧合讓他跟隨福州民間漆藝師學習脫胎漆藝器物修繕, 一發而不可收。

歷史悠久的福州脫胎漆器, 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中國傳統藝術珍品, 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的景德鎮瓷器並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 享譽國內外。 2006年,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修繕工作閒暇之余, 吳啟彬總會捧起吉他為相戀的女友奏上一曲。 記者劉可耕 攝

吳啟彬告訴記者, 脫胎漆藝修繕的製作過程, 從一件工藝品修補缺失開始再經過填漆灰、上漆、打磨和蔭幹處理等至少39道工序, 這才做成半成品, 漆器行話稱“地底”。 最後再施以打磨、髹飾研磨,

再加以紋飾, 使之成為絢麗多姿的脫胎漆器工藝品往往週期達2個月之久。

每件工藝品器物修繕完成後, 吳啟彬與女友連彬彬總是一起不厭其煩地將其進行多次“水磨”。 記者劉可耕 攝

2016年, 學藝滿兩年後的吳啟彬終於圓夢, 放棄“鐵飯碗”, 與懷有共同愛好與志向的女友在福州晉安區開設了“還物工房”,

步入新生代漆藝匠人創業之路。

“還物工房”開張近一年, 吳啟彬已成功修復400多件建盞、瓷器、紫砂壺等器物。 記者劉可耕 攝

“每天經常花在修繕的時間長達十多個小時, 即使是大年三十自己也是在修繕中讀過的;‘修修補補’的日子雖不華美, 既然選擇了,此生無怨無悔。”吳啟彬稱。

29歲的福州脫胎漆藝器物修繕師吳啟彬與“90後”女友連彬彬一起探討脫胎漆藝器物修繕技藝。 記者劉可耕 攝

夕陽的餘暉從“還物工房”的視窗落了進來,吳啟彬起身脫下工裝,抱起吉他演奏一曲經典曲目,邊上端坐著的女友手捧臉頰,癡癡地聽著。(完)

既然選擇了,此生無怨無悔。”吳啟彬稱。

29歲的福州脫胎漆藝器物修繕師吳啟彬與“90後”女友連彬彬一起探討脫胎漆藝器物修繕技藝。 記者劉可耕 攝

夕陽的餘暉從“還物工房”的視窗落了進來,吳啟彬起身脫下工裝,抱起吉他演奏一曲經典曲目,邊上端坐著的女友手捧臉頰,癡癡地聽著。(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