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牛的四個胃(金錢肚,毛肚,牛百葉)所做出的菜,個個都是精品

牛肚即牛胃

牛為反芻動物,共有四個胃, 前三個胃為牛食道的變異, 即瘤胃、網胃(又稱蜂巢胃、麻肚)、瓣胃(又稱重瓣胃、百葉胃、毛肚),最後一個為真胃又稱皺胃.瘤胃內壁肉柱行業俗稱"肚領、肚梁、肚仁"賁門擴約肌, 肉厚而韌俗稱"肚尖"、"肚頭"(用堿水浸泡使之脆嫩, 可單獨成菜).應用瘤胃可把牛漿膜撕掉, 保留粘膜, 生切片涮吃。 菜品如"毛肚火鍋"、"夫妻肺片".網胃應用與瘤胃相同, 瓣胃於皺胃大都切絲用。 牛肚中運用最廣的為肚領和百葉。

牛肚小檔案

牛有四個胃——即瘤胃(又稱肚領、肚梁、肚仁)、網胃(又稱蜂巢胃、麻肚)、瓣胃(又稱重瓣胃、百葉胃、毛肚)和皺胃。 前三個胃為牛食道的變異, 最後一個為真胃。

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胃分四個倉室, 在中國, 這些倉室被稱作“X胃”, 而牛肚, 說的就是牛的胃。

牛胃的第一部分叫瘤胃, 這是最大的一個倉室, 連著食道。 瘤胃上有許多乳頭狀突起, 這些突起形狀不一, 有粗有細, 看起來像毛巾上的毛毛或是毛刷, 故這部分的胃在火鍋店被稱為“毛肚”。

瘤胃(毛肚)

和瘤胃相連的是第二部分:網胃。

網胃內壁上有六邊形蜂窩狀皺紋, 很像漁網, 而這部分胃, 在爆肚中被稱為“葫蘆”, 香港、廣東等地則叫“金錢肚”。 瘤胃上的乳頭狀突起和網胃上的蜂窩皺紋, 顯然都是為了增加內壁的表面積, 這兩部分的胃雖然內部結構不同, 但功能是一樣的。 被咀嚼後的食物在這兩個倉室間流動並分層, 固態物多的、密度大的沉到胃底, 反芻時流回食道, 讓牛羊再次咀嚼,

所以連接食道的地方, 一定在瘤胃的中下端。

瘤胃連著食道, 在爆肚中, 食道被稱為“食信兒”, 不容易嚼動。 而在中國菜中, “肚領”是牛肚的上等品, 非常嫩, 容易嚼, 無論是油炒還是做爆肚。 這是瘤胃中一道隆起的分隔組織, 爆肚廚師將肚領一分為三, 最後者叫“大樑”, 把大樑去膜剝皮, 只剩下芯被稱為“肚仁兒”, 是肚領中的極品。

肚領在內部隆起, 在胃的外部看起來是一道溝, 專業稱為“冠狀溝”。

網胃(蜂窩肚、金錢肚、葫蘆)

反芻之後, 呈液態的食物流入到胃的第三個倉室:重瓣胃。

重瓣胃, 牛的稱“百葉”, 羊的稱“散丹”, 像一頁頁的書。 重瓣胃的功能現在科學上不盡知, 但至少有把水分和無機礦物質吸收到血液中的功能。

重瓣胃(百葉)

第四個部分才是和其他動物的胃(如人胃或豬胃)起到相同作用的地方:皺胃。

這裡可以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來消化蛋白質,和單胃動物的胃一樣,皺胃中有滑膩的粘膜,和蘑菇表面的粘液相似,故在爆肚店,皺紋被稱為“蘑菇”,而皺胃和小腸的連接處被稱為“蘑菇頭”,實際上是幽門括約肌。

牛胃的四個部分在牛身體裡的位置,

可見食管連著瘤胃的下部

從左至右,分別是瘤胃(毛肚)、網胃(蜂窩肚、金錢肚、葫蘆)、重瓣胃(百葉、散丹)和皺胃(蘑菇、蘑菇頭),而食道的位置,在瘤胃、網胃之間。

圖中左側為小腸,右側是皺胃末端,即幽門(蘑菇頭)

毛肚的處理

鮮毛肚洗乾淨後,1公斤鮮毛肚用0.5公斤左右食用堿水和微量熱水泡浸起來(堿水的量越大,爽脆度越高),大概三個小時左右,用指甲掐,感覺很容易掐進去後撈起,一直沖水,直到鮮毛肚中堿水的氣味完全去清為止。

金錢肚的處理

金錢肚帶有很濃的異味,所以初加工時,可以用這個新方法來處理:

1、將其用生粉或粗鹽清洗乾淨後,放入高壓鍋內,倒入清水(沒過表面)和泰國香米(5千克金錢肚加香米500克,香米洗淨後用袋子包好即可)。

2、大火加熱至上氣,改小火壓12分鐘,關火,讓金錢肚在汁水中浸泡30-60分鐘,撈出即可。

用這種方法處理的金錢肚異味少,還帶有香米淡淡的香味。

功效與作用

1、牛肚性味平和

中醫認為牛肚味甘,性溫或平,歸脾,胃經,能補虛贏;健脾胃。主病後虛贏;氣血不足;消渴;風眩;水腫等。此外,牛肚還能亮發,健腦明目,溫肺,有益心血管,益肝健脾,和胃潤腸,強筋壯骨,養顏護膚,養陰補虛,抗衰抗輻射等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道,“補中益氣,解毒,養脾胃”。

2、牛肚可以益脾,健胃,潤腸

牛肚歸脾經和胃經,直接作用於我們的脾胃,這也是牛肚最主要的功效,它的藥性平或者溫,對於脾胃虛寒有一定的調養作用,對於脾胃功能薄弱的人有明顯的滋養脾胃的效果。牛肚還能潤腸,適合便秘和大便幹結的人食用。在進行牛肚的藥理研究的時候,我們發現牛的胃腸粘膜提取物對急性胃粘膜病變,有預防和促進癒合的作用。

3、牛肚可以補益身體

牛肚補中益氣,還可以解毒,這一點的實現也與它健脾胃的功能相關,牛肚中本來就含有的營養物質被腸胃吸收後,不但直接作用於腸胃,使之更健康協調,還能間接作用於身體內的其它臟腑,增強人的體質和中氣。尤其適合身體虛弱或者患病後剛剛康復的人食用,用來益氣強身。

牛肚菜式介紹

谷香牛肚

材料:

主料:鮮牛肚500克,米糠500克,稻殼和谷皮適量,香芹50克,杏鮑菇100克

輔料:白醋100克,蠔油1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5克,胡椒粉3克,鹽、雞精各2克

做法:

1、將鮮牛肚用鹽、白醋反復搓洗乾淨,飛水後改刀成條,瀝幹待用。

2、鍋炙透,倒入米糠炒至燙手,然後下入牛肚,保持小火炒1小時至九成熟,關火晾涼,然後放入篩子中抖去稻殼和谷皮,每200克為一份分入碼鬥待用。

走菜流程:

1、香芹50克切段,杏鮑菇100克改刀成筷子粗的條,分別入沸水焯至斷生,撈出備用。

2、鍋入混合油(豬油和熟菜籽油按照3∶7的比例調製而成)燒至六成熱,下蒜片、小米辣圈爆香,下入杏鮑菇條、香芹段略微煸炒,再下入牛肚200克,烹入適量清湯,大火燒開後轉中火煮2分鐘,調入蠔油1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5克、胡椒粉3克、鹽、雞精各2克,翻勻出鍋即可。

特點:

香辣可口,牛肚軟韌筋道。

卜辣椒炒牛肚絲

材料:

主料:牛肚300克

輔料:卜辣椒75克,蒜苗段30克,姜米、蒜米各5克,醬油4克,蠔油3克,鹽3克,味精2克

做法:

1、牛肚洗淨後下入清水鍋中,加少許八角、桂皮、幹辣椒一同燒開,改小火煮至八成熟、用筷子能輕易戳動時撈出,改刀成細絲。

2、卜辣椒切成小段,汆水備用。

3、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下姜米、蒜米爆香,下入牛肚絲翻炒均勻,然後下入汆過水的蔔辣椒,加鹽、味精、醬油、蠔油調味,最後下入蒜苗段一同炒香,出鍋裝盤即成。

小貼士:

青辣椒快速汆水斷生,夏季在烈日下曬一小時至半幹,加鹽拌勻,入泡菜壇內密封,於陰涼處靜置2-3天即可取出。

醬瓜牛肚

材料:

主料:牛肚250克,醬瓜150克(醃漬成品)

輔料:A料:生粉150克,白醋50克;B料:蔥節、薑片各10克,料酒10克,十三香、胡椒粉各5克,鹽2克;C料:蔥段、薑片各5克,青紅椒絲共10克,大廚四寶味香素2克,味達美5克

做法:

1、A料混合,將牛肚內外搓洗一遍,去除粘液和異物,然後用細流水沖洗30分鐘;高壓鍋入水,下入B料,放入洗淨的牛肚壓20分鐘,撈出過涼後改刀成條待用。

2、鍋入底油燒熱,下蔥段、薑片、青紅椒絲爆香,下入牛肚中火煸炒1分鐘,放入醬瓜,調入剩餘C料炒勻,起鍋勾薄芡即可。

味型:牛肚滑糯,醬瓜爽脆。

小貼士:

1、醬瓜是醃漬好的成品原料,有鹹味,因此此菜不必放鹽,否則成菜過鹹,影響口感。

2、醬瓜易出水,因此需要最後入鍋,同時勾入適量薄芡,以包裹水分。

牛肚菜品欣賞

豆皮涮牛肚

垛子牛肚

老乾媽牛肚

雙椒小炒牛肚

蘸水牛肚

麻辣牛肚

筍尖牛肚

幹拌牛肚

砂鍋牛肚

豬肚拌牛肚

冒牛肚

蘸醬鹵牛肚

嫂子炒牛肚

農家扣牛肚

潮式鹵水金錢肚

茶香牛肚

香炒牛肚

冰鎮牛肚條

老北京拌牛肚

第四個部分才是和其他動物的胃(如人胃或豬胃)起到相同作用的地方:皺胃。

這裡可以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來消化蛋白質,和單胃動物的胃一樣,皺胃中有滑膩的粘膜,和蘑菇表面的粘液相似,故在爆肚店,皺紋被稱為“蘑菇”,而皺胃和小腸的連接處被稱為“蘑菇頭”,實際上是幽門括約肌。

牛胃的四個部分在牛身體裡的位置,

可見食管連著瘤胃的下部

從左至右,分別是瘤胃(毛肚)、網胃(蜂窩肚、金錢肚、葫蘆)、重瓣胃(百葉、散丹)和皺胃(蘑菇、蘑菇頭),而食道的位置,在瘤胃、網胃之間。

圖中左側為小腸,右側是皺胃末端,即幽門(蘑菇頭)

毛肚的處理

鮮毛肚洗乾淨後,1公斤鮮毛肚用0.5公斤左右食用堿水和微量熱水泡浸起來(堿水的量越大,爽脆度越高),大概三個小時左右,用指甲掐,感覺很容易掐進去後撈起,一直沖水,直到鮮毛肚中堿水的氣味完全去清為止。

金錢肚的處理

金錢肚帶有很濃的異味,所以初加工時,可以用這個新方法來處理:

1、將其用生粉或粗鹽清洗乾淨後,放入高壓鍋內,倒入清水(沒過表面)和泰國香米(5千克金錢肚加香米500克,香米洗淨後用袋子包好即可)。

2、大火加熱至上氣,改小火壓12分鐘,關火,讓金錢肚在汁水中浸泡30-60分鐘,撈出即可。

用這種方法處理的金錢肚異味少,還帶有香米淡淡的香味。

功效與作用

1、牛肚性味平和

中醫認為牛肚味甘,性溫或平,歸脾,胃經,能補虛贏;健脾胃。主病後虛贏;氣血不足;消渴;風眩;水腫等。此外,牛肚還能亮發,健腦明目,溫肺,有益心血管,益肝健脾,和胃潤腸,強筋壯骨,養顏護膚,養陰補虛,抗衰抗輻射等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道,“補中益氣,解毒,養脾胃”。

2、牛肚可以益脾,健胃,潤腸

牛肚歸脾經和胃經,直接作用於我們的脾胃,這也是牛肚最主要的功效,它的藥性平或者溫,對於脾胃虛寒有一定的調養作用,對於脾胃功能薄弱的人有明顯的滋養脾胃的效果。牛肚還能潤腸,適合便秘和大便幹結的人食用。在進行牛肚的藥理研究的時候,我們發現牛的胃腸粘膜提取物對急性胃粘膜病變,有預防和促進癒合的作用。

3、牛肚可以補益身體

牛肚補中益氣,還可以解毒,這一點的實現也與它健脾胃的功能相關,牛肚中本來就含有的營養物質被腸胃吸收後,不但直接作用於腸胃,使之更健康協調,還能間接作用於身體內的其它臟腑,增強人的體質和中氣。尤其適合身體虛弱或者患病後剛剛康復的人食用,用來益氣強身。

牛肚菜式介紹

谷香牛肚

材料:

主料:鮮牛肚500克,米糠500克,稻殼和谷皮適量,香芹50克,杏鮑菇100克

輔料:白醋100克,蠔油1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5克,胡椒粉3克,鹽、雞精各2克

做法:

1、將鮮牛肚用鹽、白醋反復搓洗乾淨,飛水後改刀成條,瀝幹待用。

2、鍋炙透,倒入米糠炒至燙手,然後下入牛肚,保持小火炒1小時至九成熟,關火晾涼,然後放入篩子中抖去稻殼和谷皮,每200克為一份分入碼鬥待用。

走菜流程:

1、香芹50克切段,杏鮑菇100克改刀成筷子粗的條,分別入沸水焯至斷生,撈出備用。

2、鍋入混合油(豬油和熟菜籽油按照3∶7的比例調製而成)燒至六成熱,下蒜片、小米辣圈爆香,下入杏鮑菇條、香芹段略微煸炒,再下入牛肚200克,烹入適量清湯,大火燒開後轉中火煮2分鐘,調入蠔油1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5克、胡椒粉3克、鹽、雞精各2克,翻勻出鍋即可。

特點:

香辣可口,牛肚軟韌筋道。

卜辣椒炒牛肚絲

材料:

主料:牛肚300克

輔料:卜辣椒75克,蒜苗段30克,姜米、蒜米各5克,醬油4克,蠔油3克,鹽3克,味精2克

做法:

1、牛肚洗淨後下入清水鍋中,加少許八角、桂皮、幹辣椒一同燒開,改小火煮至八成熟、用筷子能輕易戳動時撈出,改刀成細絲。

2、卜辣椒切成小段,汆水備用。

3、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下姜米、蒜米爆香,下入牛肚絲翻炒均勻,然後下入汆過水的蔔辣椒,加鹽、味精、醬油、蠔油調味,最後下入蒜苗段一同炒香,出鍋裝盤即成。

小貼士:

青辣椒快速汆水斷生,夏季在烈日下曬一小時至半幹,加鹽拌勻,入泡菜壇內密封,於陰涼處靜置2-3天即可取出。

醬瓜牛肚

材料:

主料:牛肚250克,醬瓜150克(醃漬成品)

輔料:A料:生粉150克,白醋50克;B料:蔥節、薑片各10克,料酒10克,十三香、胡椒粉各5克,鹽2克;C料:蔥段、薑片各5克,青紅椒絲共10克,大廚四寶味香素2克,味達美5克

做法:

1、A料混合,將牛肚內外搓洗一遍,去除粘液和異物,然後用細流水沖洗30分鐘;高壓鍋入水,下入B料,放入洗淨的牛肚壓20分鐘,撈出過涼後改刀成條待用。

2、鍋入底油燒熱,下蔥段、薑片、青紅椒絲爆香,下入牛肚中火煸炒1分鐘,放入醬瓜,調入剩餘C料炒勻,起鍋勾薄芡即可。

味型:牛肚滑糯,醬瓜爽脆。

小貼士:

1、醬瓜是醃漬好的成品原料,有鹹味,因此此菜不必放鹽,否則成菜過鹹,影響口感。

2、醬瓜易出水,因此需要最後入鍋,同時勾入適量薄芡,以包裹水分。

牛肚菜品欣賞

豆皮涮牛肚

垛子牛肚

老乾媽牛肚

雙椒小炒牛肚

蘸水牛肚

麻辣牛肚

筍尖牛肚

幹拌牛肚

砂鍋牛肚

豬肚拌牛肚

冒牛肚

蘸醬鹵牛肚

嫂子炒牛肚

農家扣牛肚

潮式鹵水金錢肚

茶香牛肚

香炒牛肚

冰鎮牛肚條

老北京拌牛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