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何潮汕文化更接近福建卻分在廣東省?

俗話說, 地有閩廣之分, 俗無漳潮之異。 意思是說, 福建的漳州跟廣東的潮州雖然分屬兩省, 但風俗方面卻是沒什麼差異的。 另一方面在廣東省, 潮汕人與珠三角的廣府人人文性格語言差異性異常大的。 現在大多數都知道潮汕人屬於閩南語系, 跟閩南人的方言差不多, 說得慢點相互之間能聽得懂七八成, 都喝工夫茶等等。 即使潮劇, 漳州的民間潮劇團也很多, 很多朋友應該很有印象, 小時候酬神的潮劇團裡, 很多漳州雲霄潮劇團的。 或許有些小夥伴會心底發出疑問, 那為啥潮汕分在廣東省而不是福建呢?

首先我們先要瞭解一下古人是怎麼劃分行政區域, 他們依據的原則是山川形便, 犬牙交錯, 所謂山川形便就是依據山川河流自然地形的來劃分。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嶺南就是以五嶺山脈為界接壤湖南、江西的, 但是地理的隔絕卻容易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獨立的形勝之區, 如果行政長官有足夠野心, 就可能出現憑險割據的事了。 比如在秦末, 南海郡的趙佗封了南嶺的關隘新道, 扼守住秦始皇為聯通湘江跟灕江而開闢的靈渠, 斷絕與中原的聯繫自封為南越武帝, 等到漢武帝的時候才將這個偏於南嶺的割據王朝--南越國納入漢王朝的版圖。

而到了五代十國的時候, 嶺南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存活了54年的割據王朝南漢。

所以為了區域制衡, 防止地方政府做大, 對抗中央搞分裂, 於是就需要犬牙交錯, 換句話就是摻沙子進來。 首先是將嶺南切割成兩個一級行政區, 也就是廣東和廣西, 大致就是將現在的廣府人分割在廣西東部以及廣東西部中部, 類似的例子,

比如客家人被劃分在三個省份, 分別在福建西部、廣東北部、江西南部。 而現在潮汕這片地區在秦朝之前歸屬于福建, 只是秦始皇為了削弱當時力量更為強大的閩越, 而將其割給南越郡管轄, 後來又有兩百多年的割回給福建, 等到唐開元年間才算長久性的分在廣東, 而三大族群混居在一個省裡, 算是制衡治理的一個典範。

再比如徐州本身與山東風俗更近卻被分在江蘇, 襄陽被分在湖北而不是河南, 岳陽在湖南, 石首在湖北。 差不多都是古人行政劃分區域平衡的例子。 另外一個典型例子莫過於漢中被分在陝西而非四川, 雖然漢中風俗更接近四川。

從地圖我們看出, 漢中位於秦嶺之南, 如果你從地形圖感覺不出秦嶺的險峻,

那你應該知道李白詩中所謂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這就是形容秦嶺的。 在漢中還是四川管轄的年代, 那也常常是割據小王國的天地, 有一句俗語, 叫天下未亂蜀先亂, 天下已治蜀未治。 在戰亂時代, 割據了四川盆地, 往往能偏居一方做個獨立小王國, 就像三國時期的蜀國。

而當漢中割給陝西後, 四川就基本沒出現過割據的情況了。

至於失敗的區域劃分大家可以參照一下印度這個國度, 印度是由各個邦組成, 而每個邦的劃分原則依靠的是同種方言, 於是分離勢力很大, 特別是東北各邦, 分離勢力一直在做鬥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