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段奕宏再能演,也救不了這部糟爛的《引爆者》

《引爆者》昨日全國上映。

電影主角是個煤礦爆破工人, 在被捲進了多派勢力的鬥爭中後, 他不得不自我拯救, 與惡勢力展開殊死搏鬥。

段奕宏飾演了影片主人公, 他自我拯救的主要方式, 就是爆破。 為了點題, 每隔一段時間, 他就要炸一回, 但炸得毫無氣勢, 像是在小偷小摸。

這是他繼不久前上映的《暴雪將至》後, 又一次在犯罪類型電影中飾演平民孤膽英雄。

只不過這次, 他出彩的演技, 也拯救不了電影, 在我們今天的槍手搞活看來, 《引爆者》這部為了爆炸而爆炸的電影, 舉手投足間全是尷尬。

讓硬漢難以自拔的,是爛面一樣的劇本

文|搞活

作者簡介:男, 老大不小, 目前在安徽南方的一個小城謀生, 具體是使出吃奶力氣為某民營企業寫一本跨度六十年的公司志。 看電影是業餘愛好, 寫影評是話多。

《葉問》出來時, 打贏擂臺毫無懸念, 關鍵在於葉問在什麼情況下出手, 才會讓一個痛擊日本人的陳舊模式再度令影迷熱血沸騰。 不知道是否因為煤礦行業題材敏感, 又或者導演投鼠忌器力有不逮, 《引爆者》不僅在邏輯上無法自洽, 對人物情感上的處理同樣無法令人信服, 這導致我對炮工趙旭東(段奕宏飾)的亡命之舉欠缺道義與情感的認同。

段奕宏從一開始就並非無路可走, 這是最為糟糕的出發點, 此後的生死奔襲, 都因此淪為視覺行為,

缺乏置死地而後生的壓抑感與解脫感。 更離奇的是, 段奕宏突然就反抗了, 突然又示弱了, 而這其間並沒有有跡可循的內驅之力。

片中段奕宏的行事動機令人摸不著頭腦。

導演大約想說, 這是一個隻想求生存的小人物, 這是一個求生存而不得又奮起反抗的小人物,

可劇情沒有給出這樣的必然性。 看得出來, 段奕宏的角色承擔了多種寓意, 他既要有敢於反擊的倔強, 又要有被迫求饒的卑微, 但矛盾未能統一, 情節成為碎片。 同樣亡命天涯的題材如《諜影重重》, 馬特·達蒙的每次出擊都因為是迫不得已而令人血脈噴張, 再看段奕宏不斷實施的爆破, 那就仿佛身懷絕技早就渴望一試身手的愛好者——為了爆破而爆破。

踹上炸藥包的煤窯版《諜影重重》主角段奕宏。

當命運被泥沙俱下地裹挾時, 趙旭東不無決絕地說出“我的命, 我說了算”, 其悲壯的意味其實遠大於個體的覺悟, 畢竟, 你真的以為你能說了算嗎?這就好比我們真的能一竿子捅到底, 痛痛快快講清楚資本在運作中的種種罪惡嗎?

儘管就表演而言, 段奕宏可圈可點, 片中他頭髮油膩鬍鬚拉碴, 外形有幾分神似《無間道》的陳永仁, 到結尾, 他掙脫手銬時的掙扎與急迫, 也讓我想起梁朝偉有過的類似表演。 但, 也僅此而已。 李安曾評價周潤發, 說發哥的一個眼神既可以是看仇敵也可以是看情人,

正邪無縫同體, 愛恨轉瞬難分, 這種迷人的深邃, 段奕宏同樣具備。 真可惜, 我在這部片子裡沒看到。 只能說, 有些影片成全了演員如《霸王別姬》之于張國榮, 那是鳳毛麟角;有些則是演員被影片拖累如段奕宏之於《引爆者》, 此類屢見不鮮。

梁朝偉與段奕宏,皆為靈氣十足的男演員。

本片即沒能做到直面山西煤礦之“黑”,也難得顧及底層之“卑”,反而是不顧常識自以為是的情節比比皆是。諸如段奕宏在員警的眼皮下順利逃脫,接著輕鬆綁架煤老闆癱瘓病床的兒子,這不是不可能,但起碼沒影片表現的那麼行雲流水吧?又如身家十幾億的煤老闆成泰燊,能在那樣局促的辦公室裡紆尊降貴地與刑警隊長王景春交談?

說到王景春,他這個刑警隊長剛剛出場時,貌不驚人的親和倒讓我分神想起了李修賢,能于國家機器的冷峻齒輪裡透出人性的柔軟,這才是有溫度的活生生的人。可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員警也像一碗放久了的麵條,失去咬勁並開始癱軟發爛,——刑警王景春既沒有依靠邏輯與證據斷案的能力,也沒有馬拉松長跑抓賊的體力,他似乎對餘男頗有好感又任其被反派抓走,他似乎抱愧段奕宏又一心要將他抓捕歸案。導演你能把話說明白點,告訴我這個徐峰隊長到底是幹什麼吃的嗎?

三帝一後的組合回頭想想真的未必是最佳選擇,起碼《引爆者》對餘男的浪費顯而易見——她一個拿獎到手軟的影后在片中最大的功能竟然是屢屢成為人質,並以此一再推動劇情的走向。老實講,這樣的人物設定看到後來我都有點煩了。再好的演員也有回天乏力的時候,那就是遇到一個爛面一樣的劇本。餘男的出演可以斷言是綠葉式的犧牲,畢竟影片的整體向度與演員氣質是如此格格不入,恰似如日中天的鞏俐同樣駕馭不了1992年的《夢醒時分》。

餘男在《引爆者》中的表現(上圖),與鞏俐在《夢醒時分》中的表現一樣,讓人感到尷尬。

相比之下,最讓我難忘的一個女性角色反而是看上去有如閒筆的礦難家屬。那是一個婦女,一手牽著兩三歲的孩子,一手拿著丈夫的骨灰盒,她收下三十萬撫恤金後道謝而去,口氣好像是自己占了別人的便宜。不難設想,她有三十萬,又年輕,她還可以重新開始,丈夫的一條命,從某種程度上或許恰恰換來了她人生的轉機吧。殘酷嗎?寒心嗎?導演常征當然對山西煤礦的實情有一定的把握,否則按常理這一幕一定是哭天搶地的。導演如果能踏踏實實從這個遺孀的身上著手,抽絲剝繭地耐心地去講述一個故事,肯定會更好,肯定會比一個炮工的土法炸藥來得更有震撼力。

止步於感官的刺激,《引爆者》的爆裂場面還不夠燒錢;寄望於揭露的犀利,《引爆者》的挖掘又不夠深刻。換句話說,又想表達關懷,又想贏得票房,既要審查過關,又要塑造人物,野心勃勃的《引爆者》一舉手一投足,偏偏都是捉襟見肘的尷尬。本片是如此的含糊其辭眉目不清,除了不可描述的因素,導演的劇本絕對難辭其咎。

梁朝偉與段奕宏,皆為靈氣十足的男演員。

本片即沒能做到直面山西煤礦之“黑”,也難得顧及底層之“卑”,反而是不顧常識自以為是的情節比比皆是。諸如段奕宏在員警的眼皮下順利逃脫,接著輕鬆綁架煤老闆癱瘓病床的兒子,這不是不可能,但起碼沒影片表現的那麼行雲流水吧?又如身家十幾億的煤老闆成泰燊,能在那樣局促的辦公室裡紆尊降貴地與刑警隊長王景春交談?

說到王景春,他這個刑警隊長剛剛出場時,貌不驚人的親和倒讓我分神想起了李修賢,能于國家機器的冷峻齒輪裡透出人性的柔軟,這才是有溫度的活生生的人。可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員警也像一碗放久了的麵條,失去咬勁並開始癱軟發爛,——刑警王景春既沒有依靠邏輯與證據斷案的能力,也沒有馬拉松長跑抓賊的體力,他似乎對餘男頗有好感又任其被反派抓走,他似乎抱愧段奕宏又一心要將他抓捕歸案。導演你能把話說明白點,告訴我這個徐峰隊長到底是幹什麼吃的嗎?

三帝一後的組合回頭想想真的未必是最佳選擇,起碼《引爆者》對餘男的浪費顯而易見——她一個拿獎到手軟的影后在片中最大的功能竟然是屢屢成為人質,並以此一再推動劇情的走向。老實講,這樣的人物設定看到後來我都有點煩了。再好的演員也有回天乏力的時候,那就是遇到一個爛面一樣的劇本。餘男的出演可以斷言是綠葉式的犧牲,畢竟影片的整體向度與演員氣質是如此格格不入,恰似如日中天的鞏俐同樣駕馭不了1992年的《夢醒時分》。

餘男在《引爆者》中的表現(上圖),與鞏俐在《夢醒時分》中的表現一樣,讓人感到尷尬。

相比之下,最讓我難忘的一個女性角色反而是看上去有如閒筆的礦難家屬。那是一個婦女,一手牽著兩三歲的孩子,一手拿著丈夫的骨灰盒,她收下三十萬撫恤金後道謝而去,口氣好像是自己占了別人的便宜。不難設想,她有三十萬,又年輕,她還可以重新開始,丈夫的一條命,從某種程度上或許恰恰換來了她人生的轉機吧。殘酷嗎?寒心嗎?導演常征當然對山西煤礦的實情有一定的把握,否則按常理這一幕一定是哭天搶地的。導演如果能踏踏實實從這個遺孀的身上著手,抽絲剝繭地耐心地去講述一個故事,肯定會更好,肯定會比一個炮工的土法炸藥來得更有震撼力。

止步於感官的刺激,《引爆者》的爆裂場面還不夠燒錢;寄望於揭露的犀利,《引爆者》的挖掘又不夠深刻。換句話說,又想表達關懷,又想贏得票房,既要審查過關,又要塑造人物,野心勃勃的《引爆者》一舉手一投足,偏偏都是捉襟見肘的尷尬。本片是如此的含糊其辭眉目不清,除了不可描述的因素,導演的劇本絕對難辭其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