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承載中國幾代人記憶的連環畫將會走向何方

“連環畫的前景與展望”全國邀請研討會現場

連環畫《東郭先生》

何玉麟(《連環畫報》主編, 北京):主要是說三點, 第一、連環畫的創作、發展, 我覺得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有宣傳推廣, 習總書記講文化自信, 其實我覺得連環畫這塊以前的執行度不夠, 以前我們走到外面去, 去羅馬尼亞到中國臺灣地區, 包括現在我們同事正在法國、阿聯酋, 去外面之後發現他們認為連環畫是很好的東西,

包括在國內出展是推廣連環畫, 廣州的圖書博覽會, 上海的書展, 只要是我們連環畫去的地方, 都是大受歡迎的, 而且賣得都很好, 所以我覺得還要加強宣傳推廣。

第二、連環畫現階段的發展還是要和青少年的教育結合。

第三、連環畫的發展還是要向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其實連環畫對出口作為衍生品, 不同的出版形式, 其實就是給連環畫找一個出路。 現在連環畫的發展瓶頸是沒有好作品, 沒有好作者, 為什麼?就是因為市場小。 這幾年我們社開始努力朝這個方向發展來推動連環畫的提升。

賀友直《兒時玩耍》

錢逸敏(上海動漫行業協會秘書長):賀老有過一句話叫連環畫已死, 怎麼來理解“連環畫已死”。 我說連環畫可能以後會死, 但現在還沒到死的時候, 因為文化藝術也有一個生命的週期, 不可能永遠興盛, 包括油畫在內都有這樣的過程。 尤其是現在的這樣一種科技高速發展,

必然會影響到藝術。 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 連環畫還是有相當長的市場, 尤其是我們這代人, 或者是比我們略微還年輕的一部分人, 他們還健在, 他們還對連環畫有感情。 我們現在的領導當前看還是看連環畫長大的一代, 所以連環畫肯定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胡博綜(連環畫家, 原江蘇美術出版社總編輯):我很有感觸, 因為我在江蘇一直搞出版, 也一直畫連環畫, 結果江蘇的狀態跟上海一比, 上海還有這麼多人來關注連環畫, 江蘇是不可思議, 江蘇的連環畫基本上沒有人在畫了, 現在繪本一類的還是有人, 年輕人在做。 但是像傳統意義上的連環畫, 江蘇沒有人在做, 也沒有人關注, 不像上海有這麼多人關注,還有這麼多地方政府或者企業都會來關注。

所以我覺得全國來講,上海不愧是連環畫界的大本營,儘管現在不能和以往所比,但是還能維持現在的狀態不一樣。很多傳統的技藝,慢慢也在減退、消亡,變成標本一樣的東西留在那裡。這個現象儘管以後很難預測,但是我們做這個工作的人就是要儘量地把這個週期拉長。

“連環畫的前景與展望”全國邀請研討會展出的連環畫原作

詹忠效(連環畫家):我當年畫連環畫並沒有想到怎麼去將連環畫作為一個事業來做,當時主要是上級交代的任務。我是畫的《弧光閃閃》,其實我也畫了不少工業、農村、打仗、送情報的東西,《弧光閃閃》當時是因為“文化大革命”期間,上面作為一個政治任務交給我,促使我去完成這麼一個任務,但是那個時候交給你任務是很嚴謹的,一定要以嚴肅地態度對待作品,一點一筆都是寫生,跟著女子班個把月,爬山涉水、上鐵塔。所以今天畫的東西是不是和那個時候有很大區別,我不知道,因為現在的資料工作容易找很多,那時候拍照連相機都沒有,就全憑寫生,甚至一個水壺,一個熱水瓶,一個茶杯都要反映真實性。

詹忠效《弧光閃閃》

因為這個座談會是談前景和展望,前景這裡我稍微講一點,不知道對你們有沒有參考的作用,我記得在前幾年好像要成立中國連環畫院,這個和連環畫報,中國美協的藝術委員會,還有教育部出版工作者的協會,就他們當時籌畫的一個中國連環畫院,我覺得這個也是提高連環畫的發展想法。

至於上海是中國連環畫的大本營,也是中國連環畫很有傳統的基地,上海能不能發展上海連環畫院,甚至當然中國連環畫院能不能放在上海,既然中國美術學院可以放在杭州,為什麼中國連環畫院不可能放在上海我也是這個想法。但是有一個中國連環畫院,我覺得對整個中國連環畫的繼續會有它的特別意義。

金城(連環畫家,國畫家):我想說一下關於連環畫和動漫裡邊的漫畫,因為動漫裡邊有動畫,有漫畫,動漫裡邊的漫畫實際上最簡單地來說叫做敘事性的繪畫,連環畫如果我們用一句最簡單地來講也是敘事性的對話,沒有區別。

比如在歐洲,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叫《丁丁歷險記》,我覺得就是我們的連環畫,而且比利時他的博物館在漫畫行業是漫畫博物館,在連環畫行業是連環畫博物館,只不過翻譯不同。

《小二黑結婚》遼寧版

《三毛流浪記》和賀老的《小二黑結婚》去國外展出時,歐洲人排著隊伍來看我們的這些連環畫的精品力作,他們認為中國的動漫藝術,中國的漫畫藝術都是世界的偉大傑作。但是我們回到國內的時候,大家卻覺得說法不一樣了,說連環畫怎麼去漫畫節,但是在歐洲人他沒有這樣的分歧。我是覺得我們連環畫的行業是自己畫地為牢,不是我們培養的關係,是這個行業造成的。當年我是1986年,那時候從東北哈爾濱去了珠海一家報社當美術編輯,因為那個時候連環畫不出版了,我自己也失業了,所以就去投奔這家報社,然後忽然看到日本的漫畫卡通興起,我當時給費城,美國的老編輯逐個寫信,我說連環畫不要斷,只要是我們按照年輕人的需求,稍微改良一下,我們就成了一個很有朝氣的產業來運作,當時我意識到一個龐大的產品,一個金礦,一個富礦,但是這些老人家大多數了無音訊。實際上我覺得我們錯失了連環畫改良的機會,說到改良也不見得我們按照日本的模式畫,也不是說我們按照美國的模式畫,而還是我們的連環畫,只不過把我們的市場定位,把我們的市場運營,把我們的連環畫當作產業加以產業化國家有的政策給扶持和推動。

我們中國的連環畫,和美國、日本、歐洲比,在繪畫技巧方面是真的很厲害,但是我們確實在產業運作方面,包括在畫種的藝術風格方面還是有局限,局限是什麼?就是我們基本上還是一頁文字對應一段文字,這個國外也有,但是還可以拓寬。像現在主流的,像歐洲是以編劇和中國差不多,編劇就是編劇,編劇給你編然後畫家來畫,歐洲這方面和中國很像。美國也是,美國是公司制,公司來編抗議、遊行什麼的,就是美國的編劇也很厲害,很強勢。

張樂平《三毛流浪記》

日本是自編自畫,我們中國的年輕一代,他們就是自編自畫,就是說有人編劇有人畫也可以,然後自編自畫也可以,一頁文字有圖也可以,就是整個故事沒有文字也可以沒有問題,和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是同一種東西,沒有區別,而且他的市場形態都是什麼?價格便宜,然後老少皆宜,在歐洲也是屬於物美價廉,美國也一樣,他就是年輕人能看,成年人能看。但是由於他歷史長久,讀者各個年紀的都有,這一點就好比是我們中國的,把動漫的讀者和連環畫的讀者加在一起,那就是和歐洲的讀者,和美國的讀者一模一樣。

去年去參加美國聖達戈漫畫節,他有一百萬的觀眾,門票差不多是秒殺,就是差不多是一開放視窗,瞬間就沒有了,人們都是去聖達戈這個地方消費漫畫,消費連環畫,真的就是我們所說的連環畫,聖達戈的現場,包括歐洲的現場都是在畫畫的,都是像我們今天在座的這種資歷,年輕人反而是不敢亮相,然後有經紀公司組織的,也有藝術家自己擺攤,擺一個小攤然後賣原稿,賣出版物,現場給你畫點小東西。

所以這個形態特別相似,所以我是覺得上海的動作就剛好回歸的本質,我是認為在動作上我們是開了一個觀念的先河,算是一個大動作,但是實際上我們是回歸了本質,前景特別好。在法國漫畫一年的畫就是連環畫,一年的話大概有五千到七千本新書,然後每年有一定的分紅,每年都在增加。它整個的漫畫消費和日本不同,日本還是有一點速食文化,美國是商業文化,然後歐洲連環畫真正地是“領養”,非常多元,你是什麼形式的都可以,一個漫畫家,一年當中畫一本48頁的小冊子,當然都是硬金裝彩色的,一本小書可以活兩年。

所以法國漫畫家很悠哉的,他們的簽名會上怎麼簽?不是像我們一樣簽名,他們是真正要拿出半小時,讀者不容易排著隊伍來了,那真的給讀者一幅很像樣的畫,然後中間畫十分鐘要和其他漫畫家一起聊聊,然後看看雲彩,看看外邊的天氣回來再繼續畫,就是很悠哉很好玩,過的是一種超級自在的生活。

我們在座的各位是連環畫的見證人同時我們也是參與者,感覺上海真的有條件,有可能在這個連環畫的發行地,也是漫畫的發行地,把資源整合在一起,讓它發揚光大。

連環畫《轅門射戟》

龐先健(連環畫家,連環畫傳承人):我自己在人美出版社工作,從1978年開始到退休已經30多年了,但是出版社大家知道,上海人民連環畫是出版的大本營,實際上上海人的連環畫最輝煌的時候是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但是從80年代開始,浙江人美比我們做的更好,出了《世界文學名著》、《孫子兵法》、《鄧小平》他們那個時間段亮點很多,上海人美幾乎沒有什麼東西。

龐先健《智闖獨龍鎮》

實際上從2000年開始,上海人美的連環畫大家看上去慢慢做的不錯,還是認為上海的連環畫是老大,出版很多,經濟效益也好,那是因為上海人美有豐富的資源,北京聽說資源毀滅不少,上海人美特別是50年代、60年代的老稿子基本還保存著,所以就靠著資源,2000年開始至今,實際上都基本在靠重複老連環畫在走,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好事,他有資源,他靠著資源在過日子。但是也是一個壞事,因為他有的資源,沒有從另外一個角度,從市場的角度做新的產品,這方面的努力遠遠是不夠的。當然別的時期我們做了一些畫作,但是實際上遠遠不及海派連環畫中心出版的新版連環畫做的多。

今天講到連環畫今後的出路問題,實際上我認為現在應該又是有那麼一個機會,因為上海畫院在做神話故事的書,施大畏讓我去做美術編輯,這套書名字是《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世界》,也套了連環畫的書。現在習近平主席提倡中國文化自信,他提倡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文化要傳承下去,具體落實到哪些選題,我覺得需要反復考慮。

他們沒有選擇《三國演義》,沒有選擇《紅樓夢》,選了這樣一個神話故事,也許是覺得這個神話故事最終是從中華民族那個路走出來的,那個時候就提倡為大眾做事的大禹、後羿的精神在裡面。

我後來想這個選題怎麼會交給中國畫院做?實際上他也是一個政府頭路,我們政府頭路實際上就是要政府批准之後做,這個事很明顯知道畫院因為和宣傳部的關係更近,所以就把這個項目給畫院做了。

從我們常理裡看,我們這個連環畫圖書的出版,跟畫院實際上關係不是很大的,應該出版社有關,但是現在的現實就是這樣。實際上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從政府角度來講,他肯定是希望在學校裡推廣,在學校裡提倡這樣一個工作,實際上對我們連環畫出版,怎麼結合這方面配合政府做點工作,是一個機會,但是也肯定要走上層路線,就是和宣傳部、教委聯手起來做這樣一個事,那麼成功的概率很大。

連環畫《南瓜生蛋的秘密》

葉雄(連環畫家,上海美協連環畫藝委會主任):今天首先要祝賀動漫協會連環畫專業委員會成立,一定要祝賀一下,真的不容易,在這種很不明朗的形式下,搞連環畫講出來人家不相信的,不僅僅是老百姓不相信,美術專業領域也不相信,但是無論如何都在搞連環畫是很慶倖的事情,尤其是動漫協會非常感激。我覺得我們下個階段先做個實際的事情,搞一個連環畫展。但是確實連環畫它的本體就是更多地連環畫形式的讀物是連環畫,掛在牆上只是一個展覽,如果沒有讀物這個連環畫就不能叫連環畫,就是圖幅,掛在牆上。雖然有積極地意義,吸引一批大眾院校,年輕地人關注連環畫創作的事情,但是如果把連環畫本體的東西扔掉了,那連環畫時間長了概念就淡薄了,和插圖一樣了。

我覺得連環畫本體的創作好像還是遠了,我們這麼多年沒有認真地,把連環畫書、讀物作為一個展覽,我覺得相關基地,海派、動漫協會可以組織,因為這幾年連環畫畫的不少,我是指新創作的,不是把老的拿出來,以前老先生的經典作品我們膜拜一下,但是新創的東西確實也不錯,如果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搞一次比較規模大一些的連環畫原著展,如果好的話兩三年拿一批出來,因為這個畫家都很辛苦,都畫了很多,這些作品印了三千本沒有的大家看不見,每個人把他們的作品搞一次展覽然後全國巡展,甚至好的我們搞一次評獎。

然後就像剛才陳老師說的一樣,做好宣傳工作,把連環畫深入到老百姓心目中去,讓大家都來關注這個事情,然後再一點點地創作中國的連環畫院,我就這麼一點意見。

陸小弟《火輪奔流》

陸小弟(上海海派連環畫中心工作室專家,連環畫非遺傳承人):我來到上海終於有夢寐以求的講話了,連環畫肯定是危險的,這幾年我們漸漸不會講故事,我看了中央的檔,大家都知道他有文化的有三重意義,第一就是講好中國的故事。第二就是文化要有自信,第三文化要走出國門,講好自己的故事其實是很重要的,同樣我們說講好自己的故事不是把以前的故事重複一遍,比如說美國的,金城老師講的美國的大片都是連環畫改編過來的來供應市場,同樣是中國的傳統故事,熊貓到了美國就變成了功夫熊貓,大家都知道花木蘭到美國就開始了轟動的這麼一個故事。

所以我覺得我們不會講故事,要麼講高大上,要麼就是連環畫要講其實文字和繪畫是一樣重要的,所以腳本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不會講故事。所以高層就是講好中國故事,一個就是走出國門,這點我覺得以後我們要搞連環畫文字腳本方面一定要重視再三。連環畫要搞好,或者有前景,先把這個故事編好,故事編好了再繪畫作者把創作元素加進去是有故事,至於其他的方面,市場什麼的另外一回事。

“連環畫的前景與展望”全國邀請研討會現場展出的連環畫原作

忻秉勇(上海海派連環畫中心工作室專家):我感覺連環畫現在走向了低路,不能算是畫種的衰落,而是出版物。現在我們不但是連環畫,甚至很多報紙都停業了,人家的閱讀方式已經不是原來的方式了。現在傳媒的更新,現在互聯網+等等那些東西這種衰落是必然的,但是不能說是畫種衰弱,但是可以建立其他的平臺存在,動漫可以給我們啟發,它是新的平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借助互聯網的平臺來傳播這個東西。連環畫一旦找到的好的載體,它一定會很興旺,因為現在載體不行了,不行以後畫家的積極性也沒有了,載體一解決,畫家的創作經費有了,觀眾興趣也多了,但是要突破也挺難的,我們只能是拭目以待。

“連環畫的前景與展望”全國邀請研討會現場展出的連環畫原作

戴曉明(連環畫家):我們現在的孩子們,什麼是連環畫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知道的就是動漫意義上的連環畫。然後我的女兒是復旦大學畢業的,她大學畢業了現在還喜歡連環畫,每次買好幾本,我出的連環畫都不買,我說你稍微看一下,她開了一下說不錯,我說的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賀老師說的連環畫死了,就是60年代伴隨我們長大的連環畫,可能在下一代人的眼睛裡已經死了,但是連環畫本身是不會死的。

我們是要給他新的表現形式,比如說何玉麟老師已經引進了好多法國連環畫《塔》等等,《塔》那本書我已經看到過,他的電影形式就是很多的形式,他的透視非常準確,畫影非常明白,然後怎麼樣,用很多地鏡頭來構建。我們現在連環畫,我們傳統的連環畫少的就是這個東西,我一直覺得我們現在這撥年紀大的,說實話如果要走這條路,我覺得連環畫要發展,要繼續生成,繼續活下來,我們就應該把這些新的東西引進來,引進來我們要傳播好的傳統價值觀,也就是俗語說的新瓶裝舊瓶,我們要思考這個問題,讓現在的孩子知道連環畫是什麼東西,動漫和傳統連環畫如何結合起來,這是我們今後要走的一個路。

不像上海有這麼多人關注,還有這麼多地方政府或者企業都會來關注。

所以我覺得全國來講,上海不愧是連環畫界的大本營,儘管現在不能和以往所比,但是還能維持現在的狀態不一樣。很多傳統的技藝,慢慢也在減退、消亡,變成標本一樣的東西留在那裡。這個現象儘管以後很難預測,但是我們做這個工作的人就是要儘量地把這個週期拉長。

“連環畫的前景與展望”全國邀請研討會展出的連環畫原作

詹忠效(連環畫家):我當年畫連環畫並沒有想到怎麼去將連環畫作為一個事業來做,當時主要是上級交代的任務。我是畫的《弧光閃閃》,其實我也畫了不少工業、農村、打仗、送情報的東西,《弧光閃閃》當時是因為“文化大革命”期間,上面作為一個政治任務交給我,促使我去完成這麼一個任務,但是那個時候交給你任務是很嚴謹的,一定要以嚴肅地態度對待作品,一點一筆都是寫生,跟著女子班個把月,爬山涉水、上鐵塔。所以今天畫的東西是不是和那個時候有很大區別,我不知道,因為現在的資料工作容易找很多,那時候拍照連相機都沒有,就全憑寫生,甚至一個水壺,一個熱水瓶,一個茶杯都要反映真實性。

詹忠效《弧光閃閃》

因為這個座談會是談前景和展望,前景這裡我稍微講一點,不知道對你們有沒有參考的作用,我記得在前幾年好像要成立中國連環畫院,這個和連環畫報,中國美協的藝術委員會,還有教育部出版工作者的協會,就他們當時籌畫的一個中國連環畫院,我覺得這個也是提高連環畫的發展想法。

至於上海是中國連環畫的大本營,也是中國連環畫很有傳統的基地,上海能不能發展上海連環畫院,甚至當然中國連環畫院能不能放在上海,既然中國美術學院可以放在杭州,為什麼中國連環畫院不可能放在上海我也是這個想法。但是有一個中國連環畫院,我覺得對整個中國連環畫的繼續會有它的特別意義。

金城(連環畫家,國畫家):我想說一下關於連環畫和動漫裡邊的漫畫,因為動漫裡邊有動畫,有漫畫,動漫裡邊的漫畫實際上最簡單地來說叫做敘事性的繪畫,連環畫如果我們用一句最簡單地來講也是敘事性的對話,沒有區別。

比如在歐洲,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叫《丁丁歷險記》,我覺得就是我們的連環畫,而且比利時他的博物館在漫畫行業是漫畫博物館,在連環畫行業是連環畫博物館,只不過翻譯不同。

《小二黑結婚》遼寧版

《三毛流浪記》和賀老的《小二黑結婚》去國外展出時,歐洲人排著隊伍來看我們的這些連環畫的精品力作,他們認為中國的動漫藝術,中國的漫畫藝術都是世界的偉大傑作。但是我們回到國內的時候,大家卻覺得說法不一樣了,說連環畫怎麼去漫畫節,但是在歐洲人他沒有這樣的分歧。我是覺得我們連環畫的行業是自己畫地為牢,不是我們培養的關係,是這個行業造成的。當年我是1986年,那時候從東北哈爾濱去了珠海一家報社當美術編輯,因為那個時候連環畫不出版了,我自己也失業了,所以就去投奔這家報社,然後忽然看到日本的漫畫卡通興起,我當時給費城,美國的老編輯逐個寫信,我說連環畫不要斷,只要是我們按照年輕人的需求,稍微改良一下,我們就成了一個很有朝氣的產業來運作,當時我意識到一個龐大的產品,一個金礦,一個富礦,但是這些老人家大多數了無音訊。實際上我覺得我們錯失了連環畫改良的機會,說到改良也不見得我們按照日本的模式畫,也不是說我們按照美國的模式畫,而還是我們的連環畫,只不過把我們的市場定位,把我們的市場運營,把我們的連環畫當作產業加以產業化國家有的政策給扶持和推動。

我們中國的連環畫,和美國、日本、歐洲比,在繪畫技巧方面是真的很厲害,但是我們確實在產業運作方面,包括在畫種的藝術風格方面還是有局限,局限是什麼?就是我們基本上還是一頁文字對應一段文字,這個國外也有,但是還可以拓寬。像現在主流的,像歐洲是以編劇和中國差不多,編劇就是編劇,編劇給你編然後畫家來畫,歐洲這方面和中國很像。美國也是,美國是公司制,公司來編抗議、遊行什麼的,就是美國的編劇也很厲害,很強勢。

張樂平《三毛流浪記》

日本是自編自畫,我們中國的年輕一代,他們就是自編自畫,就是說有人編劇有人畫也可以,然後自編自畫也可以,一頁文字有圖也可以,就是整個故事沒有文字也可以沒有問題,和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是同一種東西,沒有區別,而且他的市場形態都是什麼?價格便宜,然後老少皆宜,在歐洲也是屬於物美價廉,美國也一樣,他就是年輕人能看,成年人能看。但是由於他歷史長久,讀者各個年紀的都有,這一點就好比是我們中國的,把動漫的讀者和連環畫的讀者加在一起,那就是和歐洲的讀者,和美國的讀者一模一樣。

去年去參加美國聖達戈漫畫節,他有一百萬的觀眾,門票差不多是秒殺,就是差不多是一開放視窗,瞬間就沒有了,人們都是去聖達戈這個地方消費漫畫,消費連環畫,真的就是我們所說的連環畫,聖達戈的現場,包括歐洲的現場都是在畫畫的,都是像我們今天在座的這種資歷,年輕人反而是不敢亮相,然後有經紀公司組織的,也有藝術家自己擺攤,擺一個小攤然後賣原稿,賣出版物,現場給你畫點小東西。

所以這個形態特別相似,所以我是覺得上海的動作就剛好回歸的本質,我是認為在動作上我們是開了一個觀念的先河,算是一個大動作,但是實際上我們是回歸了本質,前景特別好。在法國漫畫一年的畫就是連環畫,一年的話大概有五千到七千本新書,然後每年有一定的分紅,每年都在增加。它整個的漫畫消費和日本不同,日本還是有一點速食文化,美國是商業文化,然後歐洲連環畫真正地是“領養”,非常多元,你是什麼形式的都可以,一個漫畫家,一年當中畫一本48頁的小冊子,當然都是硬金裝彩色的,一本小書可以活兩年。

所以法國漫畫家很悠哉的,他們的簽名會上怎麼簽?不是像我們一樣簽名,他們是真正要拿出半小時,讀者不容易排著隊伍來了,那真的給讀者一幅很像樣的畫,然後中間畫十分鐘要和其他漫畫家一起聊聊,然後看看雲彩,看看外邊的天氣回來再繼續畫,就是很悠哉很好玩,過的是一種超級自在的生活。

我們在座的各位是連環畫的見證人同時我們也是參與者,感覺上海真的有條件,有可能在這個連環畫的發行地,也是漫畫的發行地,把資源整合在一起,讓它發揚光大。

連環畫《轅門射戟》

龐先健(連環畫家,連環畫傳承人):我自己在人美出版社工作,從1978年開始到退休已經30多年了,但是出版社大家知道,上海人民連環畫是出版的大本營,實際上上海人的連環畫最輝煌的時候是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但是從80年代開始,浙江人美比我們做的更好,出了《世界文學名著》、《孫子兵法》、《鄧小平》他們那個時間段亮點很多,上海人美幾乎沒有什麼東西。

龐先健《智闖獨龍鎮》

實際上從2000年開始,上海人美的連環畫大家看上去慢慢做的不錯,還是認為上海的連環畫是老大,出版很多,經濟效益也好,那是因為上海人美有豐富的資源,北京聽說資源毀滅不少,上海人美特別是50年代、60年代的老稿子基本還保存著,所以就靠著資源,2000年開始至今,實際上都基本在靠重複老連環畫在走,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好事,他有資源,他靠著資源在過日子。但是也是一個壞事,因為他有的資源,沒有從另外一個角度,從市場的角度做新的產品,這方面的努力遠遠是不夠的。當然別的時期我們做了一些畫作,但是實際上遠遠不及海派連環畫中心出版的新版連環畫做的多。

今天講到連環畫今後的出路問題,實際上我認為現在應該又是有那麼一個機會,因為上海畫院在做神話故事的書,施大畏讓我去做美術編輯,這套書名字是《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世界》,也套了連環畫的書。現在習近平主席提倡中國文化自信,他提倡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文化要傳承下去,具體落實到哪些選題,我覺得需要反復考慮。

他們沒有選擇《三國演義》,沒有選擇《紅樓夢》,選了這樣一個神話故事,也許是覺得這個神話故事最終是從中華民族那個路走出來的,那個時候就提倡為大眾做事的大禹、後羿的精神在裡面。

我後來想這個選題怎麼會交給中國畫院做?實際上他也是一個政府頭路,我們政府頭路實際上就是要政府批准之後做,這個事很明顯知道畫院因為和宣傳部的關係更近,所以就把這個項目給畫院做了。

從我們常理裡看,我們這個連環畫圖書的出版,跟畫院實際上關係不是很大的,應該出版社有關,但是現在的現實就是這樣。實際上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從政府角度來講,他肯定是希望在學校裡推廣,在學校裡提倡這樣一個工作,實際上對我們連環畫出版,怎麼結合這方面配合政府做點工作,是一個機會,但是也肯定要走上層路線,就是和宣傳部、教委聯手起來做這樣一個事,那麼成功的概率很大。

連環畫《南瓜生蛋的秘密》

葉雄(連環畫家,上海美協連環畫藝委會主任):今天首先要祝賀動漫協會連環畫專業委員會成立,一定要祝賀一下,真的不容易,在這種很不明朗的形式下,搞連環畫講出來人家不相信的,不僅僅是老百姓不相信,美術專業領域也不相信,但是無論如何都在搞連環畫是很慶倖的事情,尤其是動漫協會非常感激。我覺得我們下個階段先做個實際的事情,搞一個連環畫展。但是確實連環畫它的本體就是更多地連環畫形式的讀物是連環畫,掛在牆上只是一個展覽,如果沒有讀物這個連環畫就不能叫連環畫,就是圖幅,掛在牆上。雖然有積極地意義,吸引一批大眾院校,年輕地人關注連環畫創作的事情,但是如果把連環畫本體的東西扔掉了,那連環畫時間長了概念就淡薄了,和插圖一樣了。

我覺得連環畫本體的創作好像還是遠了,我們這麼多年沒有認真地,把連環畫書、讀物作為一個展覽,我覺得相關基地,海派、動漫協會可以組織,因為這幾年連環畫畫的不少,我是指新創作的,不是把老的拿出來,以前老先生的經典作品我們膜拜一下,但是新創的東西確實也不錯,如果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搞一次比較規模大一些的連環畫原著展,如果好的話兩三年拿一批出來,因為這個畫家都很辛苦,都畫了很多,這些作品印了三千本沒有的大家看不見,每個人把他們的作品搞一次展覽然後全國巡展,甚至好的我們搞一次評獎。

然後就像剛才陳老師說的一樣,做好宣傳工作,把連環畫深入到老百姓心目中去,讓大家都來關注這個事情,然後再一點點地創作中國的連環畫院,我就這麼一點意見。

陸小弟《火輪奔流》

陸小弟(上海海派連環畫中心工作室專家,連環畫非遺傳承人):我來到上海終於有夢寐以求的講話了,連環畫肯定是危險的,這幾年我們漸漸不會講故事,我看了中央的檔,大家都知道他有文化的有三重意義,第一就是講好中國的故事。第二就是文化要有自信,第三文化要走出國門,講好自己的故事其實是很重要的,同樣我們說講好自己的故事不是把以前的故事重複一遍,比如說美國的,金城老師講的美國的大片都是連環畫改編過來的來供應市場,同樣是中國的傳統故事,熊貓到了美國就變成了功夫熊貓,大家都知道花木蘭到美國就開始了轟動的這麼一個故事。

所以我覺得我們不會講故事,要麼講高大上,要麼就是連環畫要講其實文字和繪畫是一樣重要的,所以腳本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不會講故事。所以高層就是講好中國故事,一個就是走出國門,這點我覺得以後我們要搞連環畫文字腳本方面一定要重視再三。連環畫要搞好,或者有前景,先把這個故事編好,故事編好了再繪畫作者把創作元素加進去是有故事,至於其他的方面,市場什麼的另外一回事。

“連環畫的前景與展望”全國邀請研討會現場展出的連環畫原作

忻秉勇(上海海派連環畫中心工作室專家):我感覺連環畫現在走向了低路,不能算是畫種的衰落,而是出版物。現在我們不但是連環畫,甚至很多報紙都停業了,人家的閱讀方式已經不是原來的方式了。現在傳媒的更新,現在互聯網+等等那些東西這種衰落是必然的,但是不能說是畫種衰弱,但是可以建立其他的平臺存在,動漫可以給我們啟發,它是新的平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借助互聯網的平臺來傳播這個東西。連環畫一旦找到的好的載體,它一定會很興旺,因為現在載體不行了,不行以後畫家的積極性也沒有了,載體一解決,畫家的創作經費有了,觀眾興趣也多了,但是要突破也挺難的,我們只能是拭目以待。

“連環畫的前景與展望”全國邀請研討會現場展出的連環畫原作

戴曉明(連環畫家):我們現在的孩子們,什麼是連環畫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知道的就是動漫意義上的連環畫。然後我的女兒是復旦大學畢業的,她大學畢業了現在還喜歡連環畫,每次買好幾本,我出的連環畫都不買,我說你稍微看一下,她開了一下說不錯,我說的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賀老師說的連環畫死了,就是60年代伴隨我們長大的連環畫,可能在下一代人的眼睛裡已經死了,但是連環畫本身是不會死的。

我們是要給他新的表現形式,比如說何玉麟老師已經引進了好多法國連環畫《塔》等等,《塔》那本書我已經看到過,他的電影形式就是很多的形式,他的透視非常準確,畫影非常明白,然後怎麼樣,用很多地鏡頭來構建。我們現在連環畫,我們傳統的連環畫少的就是這個東西,我一直覺得我們現在這撥年紀大的,說實話如果要走這條路,我覺得連環畫要發展,要繼續生成,繼續活下來,我們就應該把這些新的東西引進來,引進來我們要傳播好的傳統價值觀,也就是俗語說的新瓶裝舊瓶,我們要思考這個問題,讓現在的孩子知道連環畫是什麼東西,動漫和傳統連環畫如何結合起來,這是我們今後要走的一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