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重大利好!以後“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都要有民營資本的發展指標!

近日, 工信部等十六部門聯合印發了

《關於發揮民間投資作用推進實施

製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目的是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

當前“中國製造2025”創建工作全面展開,

如果僅靠政府投資的話, 顯然很難達到目的,

而作為製造業主力軍的民營企業,

則成為肩負重任的群體。

作為創客, 在實施“製造強國”的戰略下,

有哪些機會和發展方向?

看完這個檔也許你會清楚很多!

具體任務有哪些?

發揮民間資本作用,

推進“製造強國”戰略,

具體哪些任務需要完成?

請往下滑↓↓↓

1

創新發展能力得提升

支援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組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 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建設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及大型科研儀器, 推動設施和儀器向社會開放。

以民營企業為重要物件,

推動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認定工作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 以民營企業為主體打造創新設計集群, 培育一批專業化、開放型的工業設計企業。

鼓勵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建立一批從事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試基地。 建立國家技術成果服務系統等科技成果發佈和共用平臺, 提供適合民營企業需求的專案技術源和公共技術服務。

推動民營企業參與智慧財產權聯盟建設, 完善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運行機制。 支援民營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 推動制定團體標準和區域標準, 引導民營企業對標貫標。

2

資訊化+工業化融合水準得提升

引導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工業控制系統、工業軟體、工業控制晶片、感測器、工業雲與智慧服務平臺和工業網路等領域,

圍繞工業雲、工業大資料、工業電子商務、資訊物理系統、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等開展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

鼓勵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大企業“雙創”平臺和面向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平臺建設。 引導民營企業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網路協同製造、服務型製造等製造業新模式和基於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製造和產業組織方式。

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智慧製造工程, 圍繞離散型智慧製造、流程型智慧製造、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端運維服務等新模式開展應用, 建設一批數位化車間和智慧工廠, 引導產業智慧升級。 支援民營企業開展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工作, 建設一批試驗驗證平臺, 開展標準試驗驗證。

鼓勵和支援民營企業參與研發製造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等關鍵技術裝備及《中國製造2025》十大領域急需的專用生產設備及測試裝備、生產線及檢測系統等關鍵短板裝備,

培育和提升民營企業智慧製造系統集成服務能力。

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電信業。 開放民間資本進入基礎電信領域競爭性業務, 深入推進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發展, 進一步擴大寬頻接入網業務試點範圍。 支持民營企業探索建設工業互聯網。

3

參與工業基礎能力得提升

針對重點領域和行業發展需求, 圍繞可靠性試驗驗證、計量測試、標準制修訂、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產業資訊、智慧財產權等技術基礎支撐能力, 依託現有協力廠商服務機構, 創建一批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

培育一批專注於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先進基礎工藝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4

品質品牌水準得提升

引導民營企業建立品牌管理體系,增強以信譽為核心的品牌意識。以民企民資為重點,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打造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和知名品牌示範區。

5

推動綠色製造升級

開展綠色製造試點示範,支援民營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開發綠色產品,引導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積極投入節能環保產業。

加快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採購、生產、行銷物流體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6

產業結構佈局得優化

規範行業准入退出管理。建立完善產能過剩預警機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民營企業主動退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依法依規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完善企業破產制度,簡化和完善企業登出流程。

支援民營企業戰略合作與兼併重組,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投資主體多元化。

引導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與國有大企業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關係。發展一批專業化“小巨人”企業,鼓勵支援民營企業參與軍民融合發展。

將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和促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納入“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創建工作當中。支援民營企業參與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的建設提升,參與國家新型工業化卓越提升計畫和智慧集群建設。

7

促進服務化轉型

健全市場化收益共用和風險共擔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製造業企業服務轉型創新。

支援民間資本投入個性化定制、網路精准行銷、線上支援服務和製造設備融資租賃等領域,鼓勵開展“互聯網+”製造業模式創新。

推動政府和民間投資共同參與面向製造業的公共平臺建設,面向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多元化的生產服務,健全資料共用和協同製造機制,建立技術標準和服務規範。

8

鼓勵國際化發展

引導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商標先行”,通過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等途徑,加強商標海外佈局規劃,拓展商標海外佈局管道。探索建立中國企業商標海外維權資訊收集平臺。

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境內外市場募集資金。支持“走出去”企業以境外資產或股權、礦權為抵押獲得融資。

鼓勵民營企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支持光伏、高鐵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如何保障主要任務的順利實施?

從《指導意見》中提到的保障措施看,

民資參與製造業的各種障礙基本被消除,

進入製造業的各種通道也基本被打開。

可以預見,製造業迎來民資活躍的春天即將到來。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打造製造業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深化工業雲、大資料等技術的集成應用,推動互聯網企業構建製造業“雙創”服務體系,支援民營製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為中小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加快建設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網路,推進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範區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的協力廠商服務平臺,構建品質品牌專業化服務、資訊共用和活動推進平臺,構建商標品牌管理公共服務平臺。

培育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各類民間資本,鼓勵引導服務于製造業的金融創新,為製造業民營企業融資提供諮詢輔導。

加大財稅支援力度

探索和實踐股權投資、資本合作方式,充分發揮先進製造、積體電路、中小企業等投資基金的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工業領域。

鼓勵各地引導民營企業加大對技術改造的投入力度。

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出臺合同範本,引導民間投資參與製造業重大項目建設。

創新金融支援方式

推動建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增強省級再擔保機構資本實力,強化省級再擔保機構為擔保機構增信和分擔風險功能,推進開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代償補償工作。

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融資,為製造業民營企業產業鏈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務,促進產業鏈相關企業協調發展。

加快債券市場化產品創新,支援開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可續期公司債券、綠色公司債券等公司信用類債券;研究發展項目收益債券,支援民營企業發行公司債券、資產支援證券等產品融資。

推進民營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建立健全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繼續完善新三板市場規則體系建設,擴大資本市場服務民營企業的覆蓋面。

在《指導意見》中,

提到了不少具有指向性的任務,

@製造業領域的創客們,

看完後你們是否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了呢?

4

品質品牌水準得提升

引導民營企業建立品牌管理體系,增強以信譽為核心的品牌意識。以民企民資為重點,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打造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和知名品牌示範區。

5

推動綠色製造升級

開展綠色製造試點示範,支援民營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開發綠色產品,引導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積極投入節能環保產業。

加快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採購、生產、行銷物流體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6

產業結構佈局得優化

規範行業准入退出管理。建立完善產能過剩預警機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民營企業主動退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依法依規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完善企業破產制度,簡化和完善企業登出流程。

支援民營企業戰略合作與兼併重組,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投資主體多元化。

引導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與國有大企業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關係。發展一批專業化“小巨人”企業,鼓勵支援民營企業參與軍民融合發展。

將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和促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納入“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創建工作當中。支援民營企業參與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的建設提升,參與國家新型工業化卓越提升計畫和智慧集群建設。

7

促進服務化轉型

健全市場化收益共用和風險共擔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製造業企業服務轉型創新。

支援民間資本投入個性化定制、網路精准行銷、線上支援服務和製造設備融資租賃等領域,鼓勵開展“互聯網+”製造業模式創新。

推動政府和民間投資共同參與面向製造業的公共平臺建設,面向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多元化的生產服務,健全資料共用和協同製造機制,建立技術標準和服務規範。

8

鼓勵國際化發展

引導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商標先行”,通過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等途徑,加強商標海外佈局規劃,拓展商標海外佈局管道。探索建立中國企業商標海外維權資訊收集平臺。

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境內外市場募集資金。支持“走出去”企業以境外資產或股權、礦權為抵押獲得融資。

鼓勵民營企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支持光伏、高鐵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如何保障主要任務的順利實施?

從《指導意見》中提到的保障措施看,

民資參與製造業的各種障礙基本被消除,

進入製造業的各種通道也基本被打開。

可以預見,製造業迎來民資活躍的春天即將到來。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打造製造業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深化工業雲、大資料等技術的集成應用,推動互聯網企業構建製造業“雙創”服務體系,支援民營製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為中小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加快建設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網路,推進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範區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的協力廠商服務平臺,構建品質品牌專業化服務、資訊共用和活動推進平臺,構建商標品牌管理公共服務平臺。

培育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各類民間資本,鼓勵引導服務于製造業的金融創新,為製造業民營企業融資提供諮詢輔導。

加大財稅支援力度

探索和實踐股權投資、資本合作方式,充分發揮先進製造、積體電路、中小企業等投資基金的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工業領域。

鼓勵各地引導民營企業加大對技術改造的投入力度。

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出臺合同範本,引導民間投資參與製造業重大項目建設。

創新金融支援方式

推動建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增強省級再擔保機構資本實力,強化省級再擔保機構為擔保機構增信和分擔風險功能,推進開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代償補償工作。

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融資,為製造業民營企業產業鏈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務,促進產業鏈相關企業協調發展。

加快債券市場化產品創新,支援開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可續期公司債券、綠色公司債券等公司信用類債券;研究發展項目收益債券,支援民營企業發行公司債券、資產支援證券等產品融資。

推進民營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建立健全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繼續完善新三板市場規則體系建設,擴大資本市場服務民營企業的覆蓋面。

在《指導意見》中,

提到了不少具有指向性的任務,

@製造業領域的創客們,

看完後你們是否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了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