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要保護孩子,我們更需要《嘉年華》這樣的電影

這兩天觸目驚心的“紅黃藍幼稚園”事件, 相信你們已經被刷屏了。

這件事有多麼虐心、多麼黑暗、多麼傷人、多麼絕望, 我已經不想贅述,

今天我是想來做一次自來水, 安利這部《嘉年華》。

這是《白日焰火》製片人文晏的導演作品, 從女性的視角溫柔又隱忍地講了一個殘忍的故事。

從電影層面來說, 它並不完美, 還有bug;但在現實意義層面, 它經得起所有讚美。

(接下來的內容肯定會有劇透, 但還是希望大家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

很多人都說, 《嘉年華》是中國版《熔爐》, 但我覺得它比《熔爐》更克制, 也更深刻。

故事是圍繞兩個十幾歲的小姑娘進行的。

12歲的姑娘孟小文, 上小學六年級, 父母離異, 獨自跟媽媽生活。

15歲的姑娘小米, 黑戶, 獨自從老家出來大城市闖蕩, 在一家海邊酒店當服務生。

兩個看似毫無交集的小姑娘, 命運卻在那一晚緊緊連接。

那一晚, 孟小文跟同班閨蜜張新新, 穿著可愛的學校制服, 帶著歡聲笑語來到了小米所在的酒店。

跟她們一起的, 還有一個男人——市商會的劉會長。

兩個12歲的小姑娘為什麼要跟一個男人來酒店開房?

因為這個男人是張新新的乾爹, 他帶著“女兒們”來海邊玩, 天色暗了就順便在海邊住下來了。

小姑娘們對自己所親近的人毫無防備, 於是悲劇就此發生。

嗯?這是不是很像“紅黃藍事件”?孩子們信任老師,聽老師的話,於是親手被所謂的“老師”抱進了魔窟。

是的,這就是現實,很多兒童性侵案件,都是熟悉的甚至親近的人所為。

而作為酒店服務員的小米,目睹了男人進入兩個小姑娘房間的全過程,還用手機錄了下來。

電影沒有那些撕心裂肺的鏡頭,沒有表現兩個小姑娘面對一個大男人有多絕望,只有第二天早晨她們淩亂的衣服和頭髮,還有身上的傷口,在告訴我們頭一天晚上發生了多麼可怕的事。

孟小文和張新新,她們倆生活的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

張新新的爸爸在商會工作,媽媽是樸實的家庭主婦,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是“溫室型”的——努力把孩子保護起來,不讓她接觸外面的黑暗。

因此張新新在遭受性侵後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沒有當回事。

但孟小文不一樣,父母離異,媽媽經常在外面跳舞不回家。她對性是有初始懵懂的瞭解的。也許不多,但已經足夠在自己心上留下創傷。

而事情發生後,兩個家庭的處理態度也截然不同。

張新新家講述不多,但從後面張新新的表現來看,家長應該是隱瞞了一切,告訴她什麼都沒發生,騙她這不算什麼。

孟小文媽媽則是對女兒又打又罵,還強行剪掉了她的長髮,扔掉了她漂亮的裙子。

更絕望的是,如此惡劣的性侵事件發生後,員警卻是不作為。

匆匆取證,隨意調查,在得知當晚兩個小姑娘買了啤酒喝之後,甚至想把責任歸咎在孩子的早熟上。

還好有個律師幫助她們,執意要把這件事調查到底,還她們公道。

但案件遲遲沒有進展,因為員警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劉會長進了兩個小姑娘的房間。

小米掌握了關鍵證據,但她選擇隱瞞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因為她也有苦衷。

她的苦衷在義憤填膺的人聽來恐怕會無法理解——她不想丟掉辛辛苦苦找到的工作,哪怕這份工作只有600元工資。

我們所謂的同理心,在一個走南闖北為生計發愁的小姑娘身上,顯得多麼微不足道。

是的,在這個社會,我們面對很多事情都會選擇漠然,因為子彈沒有打在自己身上,我們不知道有多疼。

就像之前也有幼稚園虐童事件,喂芥末、打人,但並沒有引起這麼大規模的重視。

為什麼?

因為很多人覺得,我們努力奮鬥,送孩子上好一點的幼稚園,是不會有這種事情的。

但這次的“紅黃藍事件”徹底打破了中產階級們的幻想。

一個月5000多的幼稚園啊,一所全國連鎖的大型幼稚園啊,一座全國最發達的城市啊。

在絕望面前,我們都平起平坐。

因此小米只有在自己也遭受了傷害時(雖然是不同類型的傷害),才能理解那兩個小姑娘的處境,才肯拿出手裡的視頻。

歷經千辛萬苦,律師終於得到了小米手裡的證據,那一切就要大快人心了嗎?

並沒有。

孟小文的爸爸被單位領導下達通牒,讓他不要在媒體面前亂說,影響不好——即使孟爸爸只是如實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張新新的家長來勸孟爸爸不要上訴,和劉會長私了,因為劉會長答應補償孩子今後的學費,還送孟爸爸一部最新款的iPhone。

張爸爸張媽媽的藉口當然也很冠冕堂皇:鬧上法庭對孩子的聲譽不好,劉會長就算被判刑,出來也一樣呼風喚雨,但孩子們什麼也得不到。

簡而言之一句話:我們是為了孩子好。

可公道呢?

孟爸爸沒有接受這樣噁心的饋贈,但他還是敗在了員警和省醫院領導的勾結下。

最後的結局,這裡先不說了,雖然算是圓滿,但又讓人扼腕歎息。

有時候真相也許並不會如電影那般。

電影裡的一些隱喻也讓人悲傷。

“嘉年華”,這本是多少孩子喜歡的東西啊,有歡聲笑語和旋轉木馬,但在創傷之後卻成了她們觸不到的美好。

影片裡有一座瑪麗蓮夢露的雕像貫穿始終,她是海邊的地標,穿著一襲白裙,做著標誌性的動作,性感而純潔。

這也對應了電影的英文名字“angels wear white”,天使穿白衣。

夢露是美麗的,有吸引力的,在小姑娘們眼中,也許是初始的性啟蒙;但她在一些大人的眼中是危險的,因為會教壞小孩子。

可我們不應該憑藉穿著來定性一個人不是嗎?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就像小文的媽媽怪小文穿裙子留長髮一樣,可錯的是那些變態,不是孩子啊。

有些觀眾也許會認為,張新新是幸運的,因為她什麼也不懂,她會在被性侵後還傻傻地問小文:“什麼是處女膜?”;也會在醫生說你已經沒事了後高高興興,繼續期待第二天上學。

可她現在不懂,難道一輩子都不懂嗎?

想像一下,等到了她懂的那一天,會有多麼震驚多麼痛苦多麼絕望。

(電影《素媛》截圖)

所以不要讓孩子什麼都不懂啊,不要捨不得讓他們長大。

我們給孩子進行性教育,看似在抹殺他們的天真,實際上是在保護他們的天真。

紅黃藍事件裡一位家長的口述就很值得大家重視,她說我們家孩子在被脫衣服時又哭又鬧,堅決不讓脫,所以才能從虎口脫險。

我為什麼說《嘉年華》比《熔爐》更克制?

因為電影沒有刻意去展現那些恐怖的畫面,而是著力描繪了性侵發生後,兩個家庭的處理態度,幾個女孩的心理變化,當然還有深刻的社會現實。

是的,比起觸目驚心的過程,如何保護受傷的孩子、如何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才是更重要的。

還有一個觀念必須要糾正,就是不僅是女童會受到侵害,男童一樣會。

所以電影裡那句呐喊“下輩子不要做女人了”,其實並不“現實”。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他們不管男女。

一定要學會和惡魔作鬥爭,要早,要快,要勇敢。

而我們這些“旁觀者”啊,絕不能沉默。

嗯?這是不是很像“紅黃藍事件”?孩子們信任老師,聽老師的話,於是親手被所謂的“老師”抱進了魔窟。

是的,這就是現實,很多兒童性侵案件,都是熟悉的甚至親近的人所為。

而作為酒店服務員的小米,目睹了男人進入兩個小姑娘房間的全過程,還用手機錄了下來。

電影沒有那些撕心裂肺的鏡頭,沒有表現兩個小姑娘面對一個大男人有多絕望,只有第二天早晨她們淩亂的衣服和頭髮,還有身上的傷口,在告訴我們頭一天晚上發生了多麼可怕的事。

孟小文和張新新,她們倆生活的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

張新新的爸爸在商會工作,媽媽是樸實的家庭主婦,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是“溫室型”的——努力把孩子保護起來,不讓她接觸外面的黑暗。

因此張新新在遭受性侵後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沒有當回事。

但孟小文不一樣,父母離異,媽媽經常在外面跳舞不回家。她對性是有初始懵懂的瞭解的。也許不多,但已經足夠在自己心上留下創傷。

而事情發生後,兩個家庭的處理態度也截然不同。

張新新家講述不多,但從後面張新新的表現來看,家長應該是隱瞞了一切,告訴她什麼都沒發生,騙她這不算什麼。

孟小文媽媽則是對女兒又打又罵,還強行剪掉了她的長髮,扔掉了她漂亮的裙子。

更絕望的是,如此惡劣的性侵事件發生後,員警卻是不作為。

匆匆取證,隨意調查,在得知當晚兩個小姑娘買了啤酒喝之後,甚至想把責任歸咎在孩子的早熟上。

還好有個律師幫助她們,執意要把這件事調查到底,還她們公道。

但案件遲遲沒有進展,因為員警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劉會長進了兩個小姑娘的房間。

小米掌握了關鍵證據,但她選擇隱瞞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因為她也有苦衷。

她的苦衷在義憤填膺的人聽來恐怕會無法理解——她不想丟掉辛辛苦苦找到的工作,哪怕這份工作只有600元工資。

我們所謂的同理心,在一個走南闖北為生計發愁的小姑娘身上,顯得多麼微不足道。

是的,在這個社會,我們面對很多事情都會選擇漠然,因為子彈沒有打在自己身上,我們不知道有多疼。

就像之前也有幼稚園虐童事件,喂芥末、打人,但並沒有引起這麼大規模的重視。

為什麼?

因為很多人覺得,我們努力奮鬥,送孩子上好一點的幼稚園,是不會有這種事情的。

但這次的“紅黃藍事件”徹底打破了中產階級們的幻想。

一個月5000多的幼稚園啊,一所全國連鎖的大型幼稚園啊,一座全國最發達的城市啊。

在絕望面前,我們都平起平坐。

因此小米只有在自己也遭受了傷害時(雖然是不同類型的傷害),才能理解那兩個小姑娘的處境,才肯拿出手裡的視頻。

歷經千辛萬苦,律師終於得到了小米手裡的證據,那一切就要大快人心了嗎?

並沒有。

孟小文的爸爸被單位領導下達通牒,讓他不要在媒體面前亂說,影響不好——即使孟爸爸只是如實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張新新的家長來勸孟爸爸不要上訴,和劉會長私了,因為劉會長答應補償孩子今後的學費,還送孟爸爸一部最新款的iPhone。

張爸爸張媽媽的藉口當然也很冠冕堂皇:鬧上法庭對孩子的聲譽不好,劉會長就算被判刑,出來也一樣呼風喚雨,但孩子們什麼也得不到。

簡而言之一句話:我們是為了孩子好。

可公道呢?

孟爸爸沒有接受這樣噁心的饋贈,但他還是敗在了員警和省醫院領導的勾結下。

最後的結局,這裡先不說了,雖然算是圓滿,但又讓人扼腕歎息。

有時候真相也許並不會如電影那般。

電影裡的一些隱喻也讓人悲傷。

“嘉年華”,這本是多少孩子喜歡的東西啊,有歡聲笑語和旋轉木馬,但在創傷之後卻成了她們觸不到的美好。

影片裡有一座瑪麗蓮夢露的雕像貫穿始終,她是海邊的地標,穿著一襲白裙,做著標誌性的動作,性感而純潔。

這也對應了電影的英文名字“angels wear white”,天使穿白衣。

夢露是美麗的,有吸引力的,在小姑娘們眼中,也許是初始的性啟蒙;但她在一些大人的眼中是危險的,因為會教壞小孩子。

可我們不應該憑藉穿著來定性一個人不是嗎?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就像小文的媽媽怪小文穿裙子留長髮一樣,可錯的是那些變態,不是孩子啊。

有些觀眾也許會認為,張新新是幸運的,因為她什麼也不懂,她會在被性侵後還傻傻地問小文:“什麼是處女膜?”;也會在醫生說你已經沒事了後高高興興,繼續期待第二天上學。

可她現在不懂,難道一輩子都不懂嗎?

想像一下,等到了她懂的那一天,會有多麼震驚多麼痛苦多麼絕望。

(電影《素媛》截圖)

所以不要讓孩子什麼都不懂啊,不要捨不得讓他們長大。

我們給孩子進行性教育,看似在抹殺他們的天真,實際上是在保護他們的天真。

紅黃藍事件裡一位家長的口述就很值得大家重視,她說我們家孩子在被脫衣服時又哭又鬧,堅決不讓脫,所以才能從虎口脫險。

我為什麼說《嘉年華》比《熔爐》更克制?

因為電影沒有刻意去展現那些恐怖的畫面,而是著力描繪了性侵發生後,兩個家庭的處理態度,幾個女孩的心理變化,當然還有深刻的社會現實。

是的,比起觸目驚心的過程,如何保護受傷的孩子、如何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才是更重要的。

還有一個觀念必須要糾正,就是不僅是女童會受到侵害,男童一樣會。

所以電影裡那句呐喊“下輩子不要做女人了”,其實並不“現實”。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他們不管男女。

一定要學會和惡魔作鬥爭,要早,要快,要勇敢。

而我們這些“旁觀者”啊,絕不能沉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