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學|依法不依人與密乘的“視師如佛”,是否自相矛盾嗎?

“依法不依人”主要依據的是顯教經典。 比如《佛說稻稈經》中曾說:“若見因緣, 彼即見法。 若見於法, 即能見佛。 ”意思是說, 一個人若懂得緣起, 便能懂得法, 懂得法便能見到佛。 佛陀從這樣的角度講了法是最殊勝的, 所以要“依法不依人”。 因此, 對於某些因緣的眾生來說, 不必依靠善知識, 僅僅依靠法也可以獲得成就。 例如緣覺, 只依靠自己思維、通達十二因緣法便可以解脫, 所以緣覺也稱為“獨覺”。 然而實際修持起來難度是相當大的。 所以想做到真正的“依法不依人”並非易事。

而“對上師保持虔敬心”、“視上師如佛”等觀點則是依據金剛乘密續而說的。

佛陀在《大般涅槃經》中說要“依法不依人”, 而金剛乘的修法是強調對上師要保持虔敬心, 這麼一來, 兩者是否相互矛盾呢?

其實, 我們都知道, 佛法中的每個立論都是為了適應眾生不同的需要。 就像一位高明的醫生,

會給一位上火的病人吃涼性的藥, 而給一位體質寒涼的病人吃溫補的藥。 二種藥看似矛盾, 但都能治病。

佛法也是如此, 在不同的次第和不同的經典中, 常會有看似矛盾的說法, 實際上是為了救度因緣不同的眾生。

密續分為行部、事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四部。

其中行部、事部與顯教最為接近, 皈依的順序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上師。 把上師放在第四位。 到了瑜伽部, 則把上師和三寶放在等同的位置, 沒有先後之分。 而在無上瑜伽部, 皈依的順序是: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把上師放在了第一位。 這個順序是完全按照無上瑜伽部的教義來排列的。

依據這樣的傳承, 金剛乘極度重視對上師的虔敬心, 上師、本尊、空行護法是金剛乘的三根本, 而上師是三根本的總集。 要想獲得金剛乘成就, 必須依靠上師的加持, 而加持來自弟子對上師的虔敬心。 上師的竅訣就像一把開啟成就之門的鑰匙, 藉由這把鑰匙, 可以獲得即身成佛的偉大成就。

強調“依法不依人”與強調“對上師保持虔敬心”, 二者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因地、一個是果地。

站在因地的角度, 法是最重要的;而站在果地的角度, 要迅速獲得加持就必須依靠對上師的虔敬心。 兩者並無矛盾, 只是為了適應不同因緣和根器的眾生來觀待。

-部分文章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