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被馮驥才稱為“功臣”的聊大教授,用畫冊記錄傳統文化“基因”

11月21日, 聊城市圖書館收到數十本書籍、畫冊, 有《東昌府木版年畫》《重刻龍虎福壽碑書法作品集》《傳統書畫》等, 其中三冊“移植”的中國優秀傳統書畫, 被聊大學子爭相傳閱。

捐贈者是聊城大學美術學院唯一的三級教授張憲昌, 作為山東省十二五文化藝術科學省級重點學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學”帶頭人, 他曾主持“民俗文物陳列館”工作。

當天下午, 記者趕到位於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三樓的一間畫室, 請張憲昌教授介紹了“移植”中國優秀傳統書畫的初衷和過程。

一年一本畫冊, 記錄下傳統文化“基因”

張憲昌翻看新出版的畫冊

長期以來, 整體認識的缺失, 造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的斷層。 因此, 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已經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 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所蘊含的, 是中國古人認知世界的一種睿智方式, 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杆,

必須薪火相傳, 不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丟失。

中國傳統文化發展至今, 只有在根系上摸得夠深夠精夠准, 或許才有創新的可能。 張憲昌很清楚這一點。 因此, 他貼合自己的心性喜好深耕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 選取歷代的山水筆墨意趣, 加之對《奔馬圖》《蘭亭序》的心追手摹, 近三年來漸次深入, 不經意間已至“廢畫三千”。

2015年一本, 2016年一本, 2017年一本, 翻看張憲昌攜帶著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基因的三本畫冊, 可感受到他紮根中國傳統文化從“自律”到“自覺”的過程。 他創作的山水畫, 先從經典的古法圖式著眼, “勢”與“力”起承轉合, 墨與色濃淡相宜;對臨、背臨、意臨書法作品, 墨色運用通篇佈局, 用筆節奏輕重緩急自有章法, 使得字字顧盼生姿。

“中國優良傳統的繪畫, 有了承傳人。 ”這是已故的著名年畫學者王樹村先生對張憲昌繪畫作品的評價。 他說, 張憲昌的畫, 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東方藝術。 但是, 其作品又吸收了西方的色彩技法, 追求藝術的裝飾性, 在中國畫壇上, 這樣的藝術實屬罕見。

對此, 張憲昌說:“我經過多年的美術學院訓練之後, 想找一個大家還未涉及的繪畫突破口。 歷史上和現在的畫家, 有的從敦煌壁畫學習藝術, 如張大千、常熟鴻等, 有的從八大山人畫中吸取創作經驗, 還有的洋為中用, 以西方的油彩技法繪畫中國人的生活情景。 每一個藝術家, 無不在從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上下功夫, 打造自己的藝術風格。 我進行藝術移植再創作, 是為了回應‘非遺’文化的新時代,

傳承與保護優秀的、具有代表的傳統書畫藝術基因。 ”

曾經移植年畫, 馮驥才題詞稱其“功臣”

東昌府年畫

張憲昌一生癡迷“東昌府”, 潛心研究中國民間藝術, 發掘“中國門神畫之最”, 三十多年來, 收藏東昌府木版年畫達15萬張。

為了加強對東昌府木版年畫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作為山東省文化藝術省級重點學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學”學科帶頭人, 張憲昌主持創建了“東昌府年畫社”。

對於大家公認的最優秀的東昌府木版年畫作品《秦瓊敬德》《童子花籃》《黃魚灶》等, 東昌府年畫社曾進行手工製作, 然後裝幀成《東昌府古服年畫》, 為人們一睹民間精品藝術的“原作”風采提供了機會。 後來, 東昌府年畫社又開發了《東昌府古扇面版畫》以及各式各樣的條幅年畫。 目前, 東昌府木版年畫已成為一個民間藝術品牌, 在全國十六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產地年畫中獨樹一幟。

同時, 張憲昌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昌府木版年畫也進行了“移植”, 在國內外文化藝術界產生較大影響,該專著就是由人民美術出版社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精品出版的《東昌府木版年畫》。

2011年,東昌府年畫研究人員攜帶剛剛裝幀成冊的《東昌府木版年畫》,專程去天津拜訪了國務院參事、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馮驥才高度評價這本畫冊,欣然命筆題詞:“先人神韻後古當存,留住古畫自是功臣。”這個“功臣”就是指張憲昌。

張憲昌筆下的“年畫”是這樣畫的:他收集了中國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年畫,然後進行分類,再選擇具有區域代表性的作品,重新起稿放大,統一尺寸(80cm-90cm),修改模糊不清的造型,運用中西色彩表現技法,利用高麗紙可以反正兩畫面的性能,追求色彩的冷暖、肌理效果,向現代藝術靠近。

張憲昌告訴記者,這次藝術創作實踐,他遠離城市,走進安靜的鄉村,用了六年的業餘時間才完成的。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藝術成果得到美術界、學術界、新聞界的肯定,稱其“在中國現代繪畫創作中開拓了一條新路” 。

張憲昌的專著《中國民俗百圖》被列入國家優秀出版書籍,其中也有很多年畫,我國著名教授鍾敬父為其題詞:“既有傳統,又有自己。”

不做市場奴隸,固守有信仰的文化陣地

張憲昌作品

退休近三年來,張憲昌很少在外面吃飯,很少參加無關緊要的活動,幾乎每天都是“兩點一線”,即使出差也是跟書畫藝術有關。他舉起右手說,這是一個“工程”,十分費功夫,必須靜下心來做。一筆一畫,凝心聚氣,絕不能出錯,否則就得重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感覺體力、精力都不如過去,很容易疲勞,創作間隙就到樓下操場上走幾圈。

書聖王羲之是一個文化符號、一種中國精神、一個理想境界,他的字平和自然、雍容典雅。徐悲鴻筆下的馬千姿百態,充滿著激情和活力,往往因時因事有感而作,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這些優秀的傳統書畫藝術,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平民百姓,人人都喜歡,這就給文藝創作者指明了方向:要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固守有信仰的文化陣地,不能做市場的奴隸。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他在“七一”講話中強調,要不忘初心,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這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對此,張憲昌認為,文化的時代創新,需牢牢植根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是要回到它歷史的、文化的源頭去尋找契機。“飲其流者思其源”,堅定文化自信、堅守道統繼承,就能重新喚起整個民族的文化自覺,實現國家意義上的文化統一。記者 張目倫

在國內外文化藝術界產生較大影響,該專著就是由人民美術出版社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精品出版的《東昌府木版年畫》。

2011年,東昌府年畫研究人員攜帶剛剛裝幀成冊的《東昌府木版年畫》,專程去天津拜訪了國務院參事、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馮驥才高度評價這本畫冊,欣然命筆題詞:“先人神韻後古當存,留住古畫自是功臣。”這個“功臣”就是指張憲昌。

張憲昌筆下的“年畫”是這樣畫的:他收集了中國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年畫,然後進行分類,再選擇具有區域代表性的作品,重新起稿放大,統一尺寸(80cm-90cm),修改模糊不清的造型,運用中西色彩表現技法,利用高麗紙可以反正兩畫面的性能,追求色彩的冷暖、肌理效果,向現代藝術靠近。

張憲昌告訴記者,這次藝術創作實踐,他遠離城市,走進安靜的鄉村,用了六年的業餘時間才完成的。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藝術成果得到美術界、學術界、新聞界的肯定,稱其“在中國現代繪畫創作中開拓了一條新路” 。

張憲昌的專著《中國民俗百圖》被列入國家優秀出版書籍,其中也有很多年畫,我國著名教授鍾敬父為其題詞:“既有傳統,又有自己。”

不做市場奴隸,固守有信仰的文化陣地

張憲昌作品

退休近三年來,張憲昌很少在外面吃飯,很少參加無關緊要的活動,幾乎每天都是“兩點一線”,即使出差也是跟書畫藝術有關。他舉起右手說,這是一個“工程”,十分費功夫,必須靜下心來做。一筆一畫,凝心聚氣,絕不能出錯,否則就得重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感覺體力、精力都不如過去,很容易疲勞,創作間隙就到樓下操場上走幾圈。

書聖王羲之是一個文化符號、一種中國精神、一個理想境界,他的字平和自然、雍容典雅。徐悲鴻筆下的馬千姿百態,充滿著激情和活力,往往因時因事有感而作,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這些優秀的傳統書畫藝術,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平民百姓,人人都喜歡,這就給文藝創作者指明了方向:要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固守有信仰的文化陣地,不能做市場的奴隸。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他在“七一”講話中強調,要不忘初心,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這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對此,張憲昌認為,文化的時代創新,需牢牢植根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是要回到它歷史的、文化的源頭去尋找契機。“飲其流者思其源”,堅定文化自信、堅守道統繼承,就能重新喚起整個民族的文化自覺,實現國家意義上的文化統一。記者 張目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