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三生帶你去看展|這裡空空如也,這裡有整個世界

從前有間屋子, 屋子裡有一套幾案, 兩把木椅。

幾案上擺放著一些陶器, 陶器的對牆上掛著一幅畫。

畫中畫了一間屋子, 屋子裡有一套幾案,

兩把木椅。

幾案上放著一些陶器, 陶器的對牆上掛著一幅畫……

此處空如也:

一屋, 一案, 一椅。 一書, 一畫, 一器。

此處應盡有:

泥土的靈魂, 樹木的經絡, 烈火的蹤跡……

其實對於“自然美”的追求早在周秦時代就已產生。 所謂“智者樂水, 仁者樂山”, 古人早已習慣將自然之物比作人類情感和道德的象徵。

在孔子眼裡“君子以玉比德”, 在荀子筆下“夫玉者……溫潤而澤”。 人與自然的關係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近。 而作為審美形態的一個分支, 人往往需要通過自然才能找尋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

於是乎, 如何安身立命便成了最大的問題。 朱光潛曾形容弘一法師:“用出世之精神, 做入世之事業”。 經年後, 這句話又被後輩錢念孫重新冠給了他。 而“出世之精神”便也是當下世人最渴求的東西。 南有郭子秦隱機而坐, 忘了本我。 亦有梓慶削木為鋸, 以為心齋。 這種天地同流, 物我同一的狀態在當下需要一種儀式性的代入感。

“我的畫既不是具象, 又不是非具象。 它無意於描繪世界。

它力圖擺脫意識世界,

力圖超越意識世界, 去發現一些與造化及其戒律密切相關的新形勢。

我努力從造化的諸種力量中認識自我, 努力通過繪畫賦予這些力以形狀。 ”

——《惟恍惟惚的曾海文水墨繪畫》

曾海文就曾在這翩翩世界中探尋自己。

從最初跟隨祖父學習丹青書法, 到巴黎後又受到西方大師例如透納和一些印象派畫家的感召, 體會到了西方美學的崇高優雅。 最後又再次重新回歸自己的根源文化, 吸收道教精髓, 以最精簡的表達傳遞最深刻的意味。

無題 | 曾海文

“全世界都有山水, 但有文化的山水就是不一樣。 ”

——鄭在東

鄭在東在尋古之路上發現自己。

都說“大隱隱於市”, 隨著年歲的更迭藝術家更像是一壺陳壇的酒, 在逐漸感悟順應天理自然的妙處之餘, 還散發著屬於自己的醇香。 沿著前人的腳步, 探訪高古之跡。 從應縣木塔到敦煌石窟, 從造像藝術再到設色的風雅。 山水遺跡間無不殘存古人最淳樸而自然的生活之道。 此處好山好水, 而更好的則是隱匿其中的人文情懷。

這何嘗又不是“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呢?而我們所要做的僅是謙遜的聆聽與學習。

獅語 | 鄭在東

“我的作品強調的是介於滑稽模仿和嚴肅批判之間,

它們可以是輕鬆幽默的、嘲諷的、溫情脈脈的……其中包含著各種情緒。 ”

——薛松

薛松在烈火與灰燼的迴圈中領悟出藝術的啟示。

畫室中的兩場火點燃了薛松心裡的火。用道家哲學來說,這叫“福禍相倚”。正如塞翁失馬,也許此刻的損失長遠來看是巨大的得益。這把啟示性的火苗被當作靈感的種子掩埋在藝術家用“碎片”拼湊而成的作品中,這其間的微妙也許常人暫且無法領會,不過當我們去觀看這些有自然之魂的作品時便會得到一種: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絕妙體會。

春江紅亭 | 薛松

“對我來說作品僅僅是案發現場。

……我的創作只是盡可能體現我的藝術態度和個人情感,

表達我的體驗,這就是我的選擇。”

——羅威

羅威將他思考的過程全程記錄在“案”。

正如他所說,創作更重要的是期間的過程。我們在過程中吐納自己的思緒,緊接著又收到來自外界環境不一樣的回饋。這絕對是一場最嚴肅又最有趣的對話。正如柏拉圖的《理想國》,所有偉大的思想都誕生於“對話”這個特殊的程式中,態度和情感是催化劑,而“我”與“彼方”則是這個故事的核心所在。

孑孓系列 | 羅威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其實一直都在給我們靈感及啟示,而不同人的參悟便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當所有人將他們的答案拼在一起時,又會得到什麼?

“ 然而,有趣的是,佛教所說的“色”指的是物質世界。就是“色即是空”的“色”。

而作為“色”存在的可見世界,其本質是空,空以“色”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就是這個世界(空即是色)。”

——《藝術的起源》

以“色”所指代的世間萬物像鏡子一樣映照在所有物質上,而任何微小的一個部分都濃縮了這個世界的倒影,任何人都是這其中的一部分。人從自然中尋找自我,又在自我中體察到世界。最後當所有的事情都迴圈成了一個圈,一切又再次回到了原點。

這裡其實空如也,可這裡就是全世界。

朋友圈轉發此文並截圖

發送:空空如也+姓名+手機號

到“三生”後臺

“三生”將隨機抽取5位幸運者

各贈送展覽電子門票一張

MAP

交通:地鐵10號線 上海圖書館/陝西南路

12號線 陝西南路

1號線 陝西南路/衡山路

7號線 常熟路

畫室中的兩場火點燃了薛松心裡的火。用道家哲學來說,這叫“福禍相倚”。正如塞翁失馬,也許此刻的損失長遠來看是巨大的得益。這把啟示性的火苗被當作靈感的種子掩埋在藝術家用“碎片”拼湊而成的作品中,這其間的微妙也許常人暫且無法領會,不過當我們去觀看這些有自然之魂的作品時便會得到一種: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絕妙體會。

春江紅亭 | 薛松

“對我來說作品僅僅是案發現場。

……我的創作只是盡可能體現我的藝術態度和個人情感,

表達我的體驗,這就是我的選擇。”

——羅威

羅威將他思考的過程全程記錄在“案”。

正如他所說,創作更重要的是期間的過程。我們在過程中吐納自己的思緒,緊接著又收到來自外界環境不一樣的回饋。這絕對是一場最嚴肅又最有趣的對話。正如柏拉圖的《理想國》,所有偉大的思想都誕生於“對話”這個特殊的程式中,態度和情感是催化劑,而“我”與“彼方”則是這個故事的核心所在。

孑孓系列 | 羅威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其實一直都在給我們靈感及啟示,而不同人的參悟便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當所有人將他們的答案拼在一起時,又會得到什麼?

“ 然而,有趣的是,佛教所說的“色”指的是物質世界。就是“色即是空”的“色”。

而作為“色”存在的可見世界,其本質是空,空以“色”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就是這個世界(空即是色)。”

——《藝術的起源》

以“色”所指代的世間萬物像鏡子一樣映照在所有物質上,而任何微小的一個部分都濃縮了這個世界的倒影,任何人都是這其中的一部分。人從自然中尋找自我,又在自我中體察到世界。最後當所有的事情都迴圈成了一個圈,一切又再次回到了原點。

這裡其實空如也,可這裡就是全世界。

朋友圈轉發此文並截圖

發送:空空如也+姓名+手機號

到“三生”後臺

“三生”將隨機抽取5位幸運者

各贈送展覽電子門票一張

MAP

交通:地鐵10號線 上海圖書館/陝西南路

12號線 陝西南路

1號線 陝西南路/衡山路

7號線 常熟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