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名畫賞析(第十四期)

016 《溪岸圖》五代 董源 絹本設色 縱221.5釐米 橫110釐米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此圖以立幅構圖表現山野水濱的隱居環境, 上端繪崇山峻嶺,

聳立的山口間露出一股溪流蜿蜒而下, 山澗又有流泉飛瀑。 在山腳下彙聚, 山麓築有竹禽茅舍, 岸邊水榭中高士閑坐。 此畫以墨色染出山石體面, 溪水波紋以細筆劃出, 在董源的傳世作品中很少見。 此畫的左下有“北苑副使臣董源畫”款識, 鈐有“天水趙氏”及“柯九思印”, 及近人張大千、張善孖諸藏印

017 《寒林重汀圖》五代 董源 絹本設色 縱179.9釐米 橫115.6釐米 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此圖表現江南水鄉風景, 畫下方近處以重墨擦染沙岸, 細筆勾出蘆荻, 畫面中部陂陀上寒林叢中露出村舍板橋, 遠方溪水對岸也繪有山丘村舍, 再遠處溪岸重重, 延伸至畫外, 以濕墨擦染而出, 予人以一望無際之感, 是典型的董氏水墨江南風景。 畫幅右上鈐有“宣文閣寶”大印, 可知在元代曾為內府收藏, 詩堂上有“魏府收藏董元畫天下第一, 董其昌鑒定”題識。

018 《江行初雪圖》五代 趙幹 絹本水墨設色 縱25.9釐米 橫376.5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趙幹, 江寧人(今南京), 南唐後主李煜時為畫院學生。 善畫山水林木, 長於佈景, 多作江南景物。 筆法蒼勁流利,景物真實生動。 全卷描繪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 畫面上天色清寒, 樹木籠霧, 江岸小橋, 一片初白, 寒風蕭瑟, 江水微泛, 一派天寒寂靜之景。 江上漁夫不顧天寒地凍捕魚, 而岸上騎驢者卻畏縮不前, 人物神情描繪逼真生動, 漁人和旅人恰成絕妙對比。

另外, 畫中樹石筆法老硬, 水紋用筆尖勁流利, 天空用白粉彈作小雪, 表現出雪花的輕盈飛舞。 此畫一片天賴,意境高雅幽遠

019 《山弈候約圖》遼 佚名 絹本設色 縱106.5釐米 橫54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此畫於1974年在遼寧省法庫縣葉茂台七號遼墓出土。

畫面繪有峰巒峭拔, 杉松茂密, 廳堂深鎖。 嶺坪上兩人對弈。 山門外曲廊相通。 一長者策杖前行, 尾隨二童, 一負葫蘆, 一負琴囊, 為赴約入山而來, 巧妙地組成一幅耐人尋味的隱者生活畫面。 遼代卷軸繪畫作品傳世不多, 《山弈候約圖》雖無作者名款及印記, 卻是遼代早期墓葬出土, 製作年代是確實可靠的。 此畫為研究中原和契丹繪畫藝術的相互影響, 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020 《層岩叢樹圖》北宋 巨然 絹本墨筆 縱144.1釐米 橫55.4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巨然是僧人,鐘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詳細生平已很難考證,主要活動在五代末至北宋初。他是鐘陵開元寺的僧人,後因善畫山水而出名,成為南唐後主李煜的座上客。他在繪畫史上與荊浩、關仝、董源並稱為四大家,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此畫山巒起于畫幅的左下角,取側入之勢。山峰層巒疊嶂,山勢奇峭險峻,林中小徑,曲折環繞,虛實相生,意趣深遠。另外,畫中勾皴兼具,筆墨秀潤,深得山水之真趣。本幅無作者款印,不過有明代董其昌的題識,稱此為“僧巨然真跡神品”

020 《層岩叢樹圖》北宋 巨然 絹本墨筆 縱144.1釐米 橫55.4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巨然是僧人,鐘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詳細生平已很難考證,主要活動在五代末至北宋初。他是鐘陵開元寺的僧人,後因善畫山水而出名,成為南唐後主李煜的座上客。他在繪畫史上與荊浩、關仝、董源並稱為四大家,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此畫山巒起于畫幅的左下角,取側入之勢。山峰層巒疊嶂,山勢奇峭險峻,林中小徑,曲折環繞,虛實相生,意趣深遠。另外,畫中勾皴兼具,筆墨秀潤,深得山水之真趣。本幅無作者款印,不過有明代董其昌的題識,稱此為“僧巨然真跡神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