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帶著個性去尋找

1978年的一個晴朗午後, 村上春樹去看棒球賽。 他躺在球場的斜坡上, 悠然地聽著球棒擊中小球的聲音。 這時, 他的頭腦裡毫無徵兆地出現了一個念頭:沒準兒我也能寫小說。 有了這個念頭後, 村上春樹便買回稿紙和鋼筆開始創作。 這一寫, 他便寫出了第一部屬於自己的小說《且聽風吟》, 從此踏上文壇。 無獨有偶, 我有一位作家朋友, 她開始寫作時竟與村上春樹開始寫作的情況如出一轍。 她之前並沒有進行文學創作的想法, 只是偶爾有一天, 看到網站在徵集愛情詩, 便抱著好玩的心態投了一首。 雖然,

這首詩最後只獲得了幸運獎, 但它卻把朋友帶入到一個嶄新的世界。 自那以後, 朋友對文字愛不釋手, 一日不寫幾段話就感覺心慌。 她對我說, 文字就是她今生最想與之相伴的東西。

年輕的我們時常會感到迷茫, 腦海中總會冒出一句話:我到底想要什麼?

為此, 我們正襟危坐、苦思冥想, 卻仍找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冥想結束後, 我們還是會按自己原來的路走。 我想, 這種失敗就在於我們在毫無根據地尋找, 這種找法是很難有結果的, 就如同大海撈針, 而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尋找與自己個性最吻合的事情來做。 就像村上春樹走上寫作之路之前, 雖然沒有立志成為作家, 但他一直有獨處看書的習慣, 這種靜心的習慣與小說家需要的素養是對等的。

所以, 當你迷茫時, 如果身邊正好有一件小事, 使你產生了一個念頭, 你需要接住它, 並且一直堅持下去。 而前提是, 你與這件事情的“屬性”相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