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得了糖尿病一定會出現併發症嗎?

我們都知道, 糖尿病的治療主要是為了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發展。 那麼只要我們控制好血糖, 併發症就一定不會出現嗎?答案是否定的!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包括微血管病變和大血管病變, 是由於長期高血糖以及其他代謝紊亂導致的以血管、神經病變為基礎的全身多器官損傷。 慢性併發症的出現一般需要經過5-10年的時間。

一般病程較長的病友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併發症。

為什麼呢?一點是因為很多糖友在檢查確診糖尿病之前, 可能早已經高血糖而不自知。 而身體臟器早已經受到高血糖的影響與損傷。 因此很多糖友在確診是糖尿病之前已經存在併發症的問題;二點是一般糖友在發展成為糖尿病之前, 一般會經歷糖尿病前期這個階段(血糖升高但不足以確診), 很多朋友並不是很在意, 而血糖一般只要超過正常範圍, 就會對身體代謝、血管造成影響, 而從糖尿病前期進展成為糖尿病有的甚至需要大概10年的時間, 而這段時間同樣會緩慢的損傷全身多器官, 引發併發症。

可能很多糖友會因此感覺氣餒, 自己辛辛苦苦控糖的結果卻不可避免的存在併發症的問題。 其實我不是這麼認為的,

只有我們充分意識到併發症離我們有多近, 並且理性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 其實併發症才會離我們更遠。

那麼接下來, 我想要跟大家探討的是每種併發症發病的幾率以及致病原因。

一.高血壓

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壓的發生率國內外報導不一,

總體來看, 30%-80%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高血壓, 其中30%-50%的患者在糖尿病初診時就已經合併高血壓。 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壓常與其他心血管風險疊加, 從而加速患者致殘和死亡。

致病原因:一般認為與遺傳、高鹽飲食、缺乏運動、肥胖、經常緊張、壓力大、吸煙、酗酒以及年齡增加有關。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一方面是由於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糖脂代謝紊亂和凝血功能異常等共同促進血管內皮損傷使動脈硬化致外周阻力明顯增加;另一方面, 糖尿病初期腎小球高灌注以及高血容量狀態, 使得腎臟運作失衡, 加速腎病進展而形成惡性循環, 導致血壓進一步升高。

二、血脂異常

我國20家中心城市三甲醫院內分泌專科ii型糖尿病血脂異常現狀的調查顯示:78.51%的ii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異常, 患者知曉率僅為55.5%, 而血脂異常的總體治療率則僅為44.8%, 已治療者總體達成率只有11.6%。

致病因素:ii型糖尿病的脂代謝異常與胰島素抵抗和腹型肥胖等代謝綜合因素有關。 導致患者血脂異常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胰島素不足、胰島素抵抗等所致的極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產生過多和清除缺陷。

高危人群:有高血脂症家族史、年齡(>40歲)、絕經後的女性、長期吸煙酗酒、肥胖、長期高脂高糖飲食、久坐不動、患有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高血壓或周圍動脈硬化等疾病的人群屬於高危人群。

三、冠心病

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人群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據統計,有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發病率遠比糖尿病者要高,而且發病早、病死率高。

致病因素:糖尿病與心血管病之間關係密切。這兩種疾病可能有共同的發病基礎—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可以導致多種代謝異常,如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粘度和肥胖等。這些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不僅會是冠狀動脈硬化,誘發冠心病,還會加速血栓形成,引起動脈堵塞。

四、認知功能障礙

研究表明,糖尿病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傷害,造成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表現為學習、記憶、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

致病因素:長期高血糖和頻繁的低血糖。

五、腎病

據2007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資料顯示,我國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達34.7%。2009-2012年,我國ii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腎病患病率在社區患者中為30-50%,在住院患者中為40%左右。糖尿病腎病是導致腎功能衰竭的常見原因。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一般10年以上),患者可能會出現腎小球、腎血管以及腎間質的不同病理改變,包括腎小球硬化、小動脈性腎硬化和感染有關的腎盂腎炎或腎乳頭壞死。

致病因素: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痛風和肥胖等慢性病的發生發展,高蛋白飲食,濫用藥物,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煙、熬夜)等。

六、視網膜病變

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20-40%的人存在視網膜病變,8%失明。預計10-20年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病率會增加到54%。

致病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準、糖化血紅蛋白水準與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有直接聯繫。此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還與不良嗜好有關,例如吸煙、飲酒。吸煙會增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是ii型糖尿病發生視網膜病變獨立的可控風險因素,不吸煙者相對於吸煙者視網膜病變6年發生率低1/3。

七、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一,其發生率和病程相關,糖尿病病程為5年、10年、20年的可分別達到30-40%、60-70%和90%。其中較為典型的足部感覺神經病變—糖尿病足。

致病原因:神經,血管的雙重病變造成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研究表明,長期高血糖不僅會對神經細胞造成直接傷害,還會間接引起神經細胞周圍細小血管堵塞。此外,持續高血糖狀態下,氧化應激損傷、神經營養因數缺乏、大量代謝產物蓄積等均可引起神經纖維變性萎縮、再生能力減弱,導致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和發展。

八、胃輕癱

糖友出現食欲不振、反復嘔吐不適,嚴重者甚至不能進食,只能依靠輸營養液來維持生命,這種病症我們在臨床上成為糖尿病胃輕癱。

致病原因:目前沒有完全研究明確,多數研究認為它與糖尿病患病時間長,胃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腸排空延遲有關。同時,高血糖、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胃腸激素分泌異常等也是糖尿病胃輕癱的發病原因。近期,有學者發現幽門螺桿菌也可能是造成糖尿病胃輕癱的原因。

九、腸病

很多糖友經常出現便秘、腹瀉或者兩者交替出現,這些表現提示您可能患有糖尿病腸病。是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在消化系統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它的發病率為10-20%。

致病原因:高血糖、糖尿病胃腸自主神經病變、腸道激素分泌紊亂。

十、勃起功能障礙

據報導,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病率高達75%,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並隨年齡的增長和病程的延長而明顯增加。

致病原因:一般認為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是導致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礙的根本原因。另外,糖尿病可哥造成血管內皮發病病理性改變,影響陰莖的血液供應,誘發勃起功能障礙。

除了上述原因,還包括:1.內分泌功能紊亂:臨床發現,男性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睾酮水準降低和高泌乳素血症,這也可能引起性欲減退和勃起功能障礙。2.藥物影響:糖尿病患者常合併高血壓、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而這些疾病需經常服用抗高血壓藥物、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及三環類抗抑鬱藥等,這些藥物有的可導致或加重勃起障礙。3.精神因素:由於精神負擔影響性功能。

十一、足潰瘍與壞疽

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對危險度約為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約15%的糖尿病患者會在其一生中發生足潰瘍。

發病原因:下肢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結果。此外還包括足部畸形、異常步態等是導致糖尿病足的局部危險因素。此外,視力不佳、高齡、肥胖、獨居、生活不能自理以及經濟狀況較差等因素也同樣增加了糖尿病足的發生危險。

十二、感染

感染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的併發症。一方面,糖尿病控制不好,容易發生感染,並且糖尿病患者的感染不易控制。另一方面,感染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尿量增多,糖尿病加重,導致糖尿病病情惡化,甚至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致死亡。

發病原因:糖尿病患者易感染的原因是複雜的,有血糖本身的原因,也有糖尿病引起機體保護屏障改變的原因,包括:

1.血糖濃度高,有利於細菌的生長繁殖。2.糖尿病患者易發生血管病變,造成中小血管功能和形態的異常,血流減慢,周圍組織血液供應減少,組織氧濃度下降,利於厭氧菌生長,降低白細胞殺菌能力。3.神經病變導致人對皮膚損傷發現不及時導致感染。4.糖尿病一起神經性膀胱導致尿液瀦留,容易發生逆行尿路感染甚至腎盂腎炎。5.糖尿病患者體內代謝紊亂,抗病能力顯著降低,炎性反應明顯下降,抗體生成也減少,所以容易受到感染。

十三、口腔疾病

糖尿病患者牙齒鬆動和脫落的時間早於同齡人。美國研究人員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左右,其中牙周炎被公認為糖尿病的六大併發症。

發病原因:長期高血糖,調查發現男性糖尿病患者口腔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女性糖尿病患者,這可能與飲酒、吸煙和精神壓力大有關。

綜上,糖友一定要定期檢查身體,很多併發症都是及早發現,才能及時逆轉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高危人群:有高血脂症家族史、年齡(>40歲)、絕經後的女性、長期吸煙酗酒、肥胖、長期高脂高糖飲食、久坐不動、患有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高血壓或周圍動脈硬化等疾病的人群屬於高危人群。

三、冠心病

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人群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據統計,有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發病率遠比糖尿病者要高,而且發病早、病死率高。

致病因素:糖尿病與心血管病之間關係密切。這兩種疾病可能有共同的發病基礎—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可以導致多種代謝異常,如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粘度和肥胖等。這些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不僅會是冠狀動脈硬化,誘發冠心病,還會加速血栓形成,引起動脈堵塞。

四、認知功能障礙

研究表明,糖尿病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傷害,造成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表現為學習、記憶、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

致病因素:長期高血糖和頻繁的低血糖。

五、腎病

據2007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資料顯示,我國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達34.7%。2009-2012年,我國ii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腎病患病率在社區患者中為30-50%,在住院患者中為40%左右。糖尿病腎病是導致腎功能衰竭的常見原因。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一般10年以上),患者可能會出現腎小球、腎血管以及腎間質的不同病理改變,包括腎小球硬化、小動脈性腎硬化和感染有關的腎盂腎炎或腎乳頭壞死。

致病因素: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痛風和肥胖等慢性病的發生發展,高蛋白飲食,濫用藥物,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煙、熬夜)等。

六、視網膜病變

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20-40%的人存在視網膜病變,8%失明。預計10-20年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病率會增加到54%。

致病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準、糖化血紅蛋白水準與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有直接聯繫。此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還與不良嗜好有關,例如吸煙、飲酒。吸煙會增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是ii型糖尿病發生視網膜病變獨立的可控風險因素,不吸煙者相對於吸煙者視網膜病變6年發生率低1/3。

七、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一,其發生率和病程相關,糖尿病病程為5年、10年、20年的可分別達到30-40%、60-70%和90%。其中較為典型的足部感覺神經病變—糖尿病足。

致病原因:神經,血管的雙重病變造成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研究表明,長期高血糖不僅會對神經細胞造成直接傷害,還會間接引起神經細胞周圍細小血管堵塞。此外,持續高血糖狀態下,氧化應激損傷、神經營養因數缺乏、大量代謝產物蓄積等均可引起神經纖維變性萎縮、再生能力減弱,導致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和發展。

八、胃輕癱

糖友出現食欲不振、反復嘔吐不適,嚴重者甚至不能進食,只能依靠輸營養液來維持生命,這種病症我們在臨床上成為糖尿病胃輕癱。

致病原因:目前沒有完全研究明確,多數研究認為它與糖尿病患病時間長,胃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腸排空延遲有關。同時,高血糖、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胃腸激素分泌異常等也是糖尿病胃輕癱的發病原因。近期,有學者發現幽門螺桿菌也可能是造成糖尿病胃輕癱的原因。

九、腸病

很多糖友經常出現便秘、腹瀉或者兩者交替出現,這些表現提示您可能患有糖尿病腸病。是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在消化系統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它的發病率為10-20%。

致病原因:高血糖、糖尿病胃腸自主神經病變、腸道激素分泌紊亂。

十、勃起功能障礙

據報導,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病率高達75%,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並隨年齡的增長和病程的延長而明顯增加。

致病原因:一般認為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是導致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礙的根本原因。另外,糖尿病可哥造成血管內皮發病病理性改變,影響陰莖的血液供應,誘發勃起功能障礙。

除了上述原因,還包括:1.內分泌功能紊亂:臨床發現,男性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睾酮水準降低和高泌乳素血症,這也可能引起性欲減退和勃起功能障礙。2.藥物影響:糖尿病患者常合併高血壓、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而這些疾病需經常服用抗高血壓藥物、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及三環類抗抑鬱藥等,這些藥物有的可導致或加重勃起障礙。3.精神因素:由於精神負擔影響性功能。

十一、足潰瘍與壞疽

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對危險度約為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約15%的糖尿病患者會在其一生中發生足潰瘍。

發病原因:下肢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結果。此外還包括足部畸形、異常步態等是導致糖尿病足的局部危險因素。此外,視力不佳、高齡、肥胖、獨居、生活不能自理以及經濟狀況較差等因素也同樣增加了糖尿病足的發生危險。

十二、感染

感染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的併發症。一方面,糖尿病控制不好,容易發生感染,並且糖尿病患者的感染不易控制。另一方面,感染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尿量增多,糖尿病加重,導致糖尿病病情惡化,甚至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致死亡。

發病原因:糖尿病患者易感染的原因是複雜的,有血糖本身的原因,也有糖尿病引起機體保護屏障改變的原因,包括:

1.血糖濃度高,有利於細菌的生長繁殖。2.糖尿病患者易發生血管病變,造成中小血管功能和形態的異常,血流減慢,周圍組織血液供應減少,組織氧濃度下降,利於厭氧菌生長,降低白細胞殺菌能力。3.神經病變導致人對皮膚損傷發現不及時導致感染。4.糖尿病一起神經性膀胱導致尿液瀦留,容易發生逆行尿路感染甚至腎盂腎炎。5.糖尿病患者體內代謝紊亂,抗病能力顯著降低,炎性反應明顯下降,抗體生成也減少,所以容易受到感染。

十三、口腔疾病

糖尿病患者牙齒鬆動和脫落的時間早於同齡人。美國研究人員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左右,其中牙周炎被公認為糖尿病的六大併發症。

發病原因:長期高血糖,調查發現男性糖尿病患者口腔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女性糖尿病患者,這可能與飲酒、吸煙和精神壓力大有關。

綜上,糖友一定要定期檢查身體,很多併發症都是及早發現,才能及時逆轉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