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金面是否“年關難過”?

12月可供資金盈餘明顯, 央行“中性”態度未變, 總體上流動性不必過多擔憂;不考慮央行進一步投放的月內資金, 從月初到月末, 盈餘情況不斷改善;

資金利率方面, 跨年/跨季影響明顯, 同業存單利率大概率將明顯下行, 銀行間市場利率可能呈現出1個月到7天期陸續上行的狀態。

需關注的是:市場的情緒面因素, 以及公募流動性管理規定等監管因素, 衝擊方向存在不確定性, 而且受影響較大的是以交易所為代表的底層流動性市場。

文/ 孫彬彬團隊 來源/固收彬法

2016年12月, 年底資金面陡然收緊, 給“牛轉熊”的債券市場再度一擊;

情況似有重複:今年10-11月, 債市又經歷了一波調整, 在此背景之下, 12月資金面是否會再度出現“年關難過”的情形, 給債市造成進一步的衝擊?

(1)總量上來看:可供資金充足, 央行態度未變

從總量上分析來看, 資金面“年關難過”的情況大概率不會再現,

原因在於:2016年資金的收緊的因素, 今年並不存在。

首先, 2017年的春節在1月份, 導致“春節效應”造成資金收緊行為都發生在了12月份:現金漏出效應提早化, 1月份現金漏出規模高於歷史同期水準;

商業銀行資金的安排也發生錯位——經濟的好轉和春節前的集中信貸投放, 使得12月貸款投放規模相對於前月不降反升, 銀行體系資金分佈變動, 在熊市拆出意願較低的背景下, 會對市場資金供給造成衝擊;

其次, 處於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時期, 外匯占款大幅下滑。

疊加這兩個因素之後, 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可供資金情況明顯低於歷史同期水準。

而今年來看, 目前外匯占款流失壓力較小, 外占水準大概率仍將保持穩定;同時, 春節位於2月中旬, 影響效應不會前移, 按照季節性情況綜合來看, 不考慮央行操作, 12月商業銀行可供資金理論上將有近15000億元的盈餘。

但2016年資金面“年關難過”除了可供資金下降以外, 不能忽視的原因還包括資金拆出意願的下降, 而這一點除了與市場情緒有關, 也與央行態度相關。

當下央行對於流動性的態度非常明確:

“按照穩健貨幣政策要求, 中國人民銀行密切關注流動性形勢和市場預期變化, 加強預調微調和市場溝通, 張弛有度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中性適度、基本穩定。 ”

“央行連續投放多少、連續回籠多少都是“削峰填穀”的表現, 旨在熨平諸多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 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

——2017年3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流動性總體要保持“中性適度、基本穩定”, 投放具體情況是根據“缺口”、“盈餘”所做的“削峰填穀”。 因而我們可以判斷:

總量而言,從“可供資金方面”來看,12月資金面有充足的盈餘;從“資金拆出意願”來看,央行態度是較為明確的,不確定的是:目前,債券市場“情緒宣洩”的背景下,機構拆出意願會不會受到相應影響,形成結構性的資金緊張(處於底層的非銀機構在這種情況下比較脆弱)。

(2)結構上:關注跨年需求對不同利率影響,關注月初到月末資金供給變動

除此之外,總量上的充裕,不代表結構上平滑,從結構而言,我們覺得需要關注幾點:

資金到期情況:

11月有大量逆回購資金到期,但央行主要通過7天期資金,配比少量14天期、63天期資金投放予以對沖,遺留到12月的到期資金量站在目前時點來看,數量規模並不大,且到期壓力主要集中在12月4日-12月8日這一周。

財政資金的收放:

12月並非季度繳稅申報月,因而稅收的影響效應一般而言處於月度中旬。

除了稅收造成的資金回收,還需要考慮自中、下旬開始財政資金的大量釋放,央行最新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此有明確表述:

“我國財政季初月份大收、季末年末大支的特點較為突出,10 月份是稅收大月,且今年10 月、11月還有大量國債、地方債發行,這些入庫資金預計到12 月中下旬才會成規模釋放。”———2017年3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因而總體來講,財政資金的收放在月度中下旬形成影響,且對可供資金的總體影響偏正向。

年底的跨年/跨季需要:

從2016年12月不同期限逆回購利率的表現來看,12月資金利率的變動,存在明顯的跨年需求特徵:月初主要是能夠跨年的1個月期資金需求旺盛(表現為利率上行),隨後,隨著跨年條件的滿足,21天到7天期的資金利率陸續上行。

而從同業存單的角度出發,進入熊市以來,機構的負債端管理行為明顯更為審慎,存單發行會較早滿足跨季需求,因而進入季末月一般表現為:CD發行利率顯著下行。

央行操作的期限結構:

央行資金投放的加權期限在月初會有明顯的上行,支持市場跨季意圖明顯。且今年12月情況獨特之處在於——央行創設了2個月期逆回購:

“央行開展2 個月期逆回購操作,既能對沖稅期和政府債券發行的影響,降低央行短期限逆回購品種滾續操作的壓力,而且到期時又可與年末財政大規模支出相對沖,實現更長時段的“削峰填穀”;2個月期逆回購還可以提前供應跨季、跨年資金,有利於提高資金面穩定性,穩定市場預期。” ——2017年3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從2個月期逆回購的視角來看:2018年的春節位於2月15日,因而自12月中旬開始,2個月期OMO投放可能就需要扮演“跨春節”資金的角色。

從結構角度而言,12月月初資金到期量較大,繳稅因素影響位於月中,稅收、發債積壓的“入庫資金”要在中下旬集中釋放,因而資金盈餘從月初到月末逐步增加,對應央行投放自月初到月末理論上會逐步縮小;

從資金需求角度而言,中小銀行CD發行利率隨著跨季需求的滿足大概率會發生下行,而銀行間市場的拆借利率由於“跨年”、“跨春節”的雙重影響,可能呈現出1個月到7天期陸續上行的狀態。

(3)監管因素:底層流動性所受影響更顯著

上述框架,從總量上和結構上探討了年底資金面的供給和需求情況,但在此基礎上,仍需要考慮監管因素的衝擊:目前市場關注的監管因素,一則是《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後文簡稱:資管新規),一則是《公開募集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後文簡稱:公募流動性管理規定)。

其中,資管新規過渡期充足(2019年6月30日),短期不會對市場流動性構成干擾;而公募流動性管理規定自2017年10月1日已開始實施,但給予“對涉及管理人需進行投資調整的事項均給予六個月的過渡期”,從時間上來講,確實逐步臨近,但目前而言其對流動性的影響方向和程度都存在不確定性,不過考慮到“貨幣基金事實上成為向非銀機構提供融資的一大類主要機構的背景”,建議關注交易所資金利率波動。

綜合對12月流動性的總量分析和結構分析,我們提供一下我們的判斷供市場參考:

從總量角度而言,12月商業銀行體系可供資金充足,央行“中性”態度未變,資金面大概率不會出現類似於2016年 “年關難過”的局面,不確定在於當下“情緒面”籠罩情況下,機構的拆借意願會不會大幅收縮。

從結構角度而言,12月月初資金到期量較大,繳稅因素影響位於月中,稅收、發債積壓的“入庫資金”要在中下旬集中釋放,因而資金盈餘從月初到月末逐步增加,對應央行投放自月初到月末理論上會逐步縮小;由於“跨年”、“跨春節”的雙重影響,央行資金投放期限可能本月一直較高;同時資金利率方面,同業存單利率由於跨季需求的滿足可能會發生顯著下行,而銀行間市場利率的變動,可能也呈現出1個月到7天期陸續上行的狀態。

從需關注的角度來講,市場的情緒面因素,以及公募流動性管理規定等監管因素,衝擊方向存在不確定性,而且受影響較大的是以交易所為代表的底層流動性市場。

因而我們可以判斷:

總量而言,從“可供資金方面”來看,12月資金面有充足的盈餘;從“資金拆出意願”來看,央行態度是較為明確的,不確定的是:目前,債券市場“情緒宣洩”的背景下,機構拆出意願會不會受到相應影響,形成結構性的資金緊張(處於底層的非銀機構在這種情況下比較脆弱)。

(2)結構上:關注跨年需求對不同利率影響,關注月初到月末資金供給變動

除此之外,總量上的充裕,不代表結構上平滑,從結構而言,我們覺得需要關注幾點:

資金到期情況:

11月有大量逆回購資金到期,但央行主要通過7天期資金,配比少量14天期、63天期資金投放予以對沖,遺留到12月的到期資金量站在目前時點來看,數量規模並不大,且到期壓力主要集中在12月4日-12月8日這一周。

財政資金的收放:

12月並非季度繳稅申報月,因而稅收的影響效應一般而言處於月度中旬。

除了稅收造成的資金回收,還需要考慮自中、下旬開始財政資金的大量釋放,央行最新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此有明確表述:

“我國財政季初月份大收、季末年末大支的特點較為突出,10 月份是稅收大月,且今年10 月、11月還有大量國債、地方債發行,這些入庫資金預計到12 月中下旬才會成規模釋放。”———2017年3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因而總體來講,財政資金的收放在月度中下旬形成影響,且對可供資金的總體影響偏正向。

年底的跨年/跨季需要:

從2016年12月不同期限逆回購利率的表現來看,12月資金利率的變動,存在明顯的跨年需求特徵:月初主要是能夠跨年的1個月期資金需求旺盛(表現為利率上行),隨後,隨著跨年條件的滿足,21天到7天期的資金利率陸續上行。

而從同業存單的角度出發,進入熊市以來,機構的負債端管理行為明顯更為審慎,存單發行會較早滿足跨季需求,因而進入季末月一般表現為:CD發行利率顯著下行。

央行操作的期限結構:

央行資金投放的加權期限在月初會有明顯的上行,支持市場跨季意圖明顯。且今年12月情況獨特之處在於——央行創設了2個月期逆回購:

“央行開展2 個月期逆回購操作,既能對沖稅期和政府債券發行的影響,降低央行短期限逆回購品種滾續操作的壓力,而且到期時又可與年末財政大規模支出相對沖,實現更長時段的“削峰填穀”;2個月期逆回購還可以提前供應跨季、跨年資金,有利於提高資金面穩定性,穩定市場預期。” ——2017年3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從2個月期逆回購的視角來看:2018年的春節位於2月15日,因而自12月中旬開始,2個月期OMO投放可能就需要扮演“跨春節”資金的角色。

從結構角度而言,12月月初資金到期量較大,繳稅因素影響位於月中,稅收、發債積壓的“入庫資金”要在中下旬集中釋放,因而資金盈餘從月初到月末逐步增加,對應央行投放自月初到月末理論上會逐步縮小;

從資金需求角度而言,中小銀行CD發行利率隨著跨季需求的滿足大概率會發生下行,而銀行間市場的拆借利率由於“跨年”、“跨春節”的雙重影響,可能呈現出1個月到7天期陸續上行的狀態。

(3)監管因素:底層流動性所受影響更顯著

上述框架,從總量上和結構上探討了年底資金面的供給和需求情況,但在此基礎上,仍需要考慮監管因素的衝擊:目前市場關注的監管因素,一則是《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後文簡稱:資管新規),一則是《公開募集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後文簡稱:公募流動性管理規定)。

其中,資管新規過渡期充足(2019年6月30日),短期不會對市場流動性構成干擾;而公募流動性管理規定自2017年10月1日已開始實施,但給予“對涉及管理人需進行投資調整的事項均給予六個月的過渡期”,從時間上來講,確實逐步臨近,但目前而言其對流動性的影響方向和程度都存在不確定性,不過考慮到“貨幣基金事實上成為向非銀機構提供融資的一大類主要機構的背景”,建議關注交易所資金利率波動。

綜合對12月流動性的總量分析和結構分析,我們提供一下我們的判斷供市場參考:

從總量角度而言,12月商業銀行體系可供資金充足,央行“中性”態度未變,資金面大概率不會出現類似於2016年 “年關難過”的局面,不確定在於當下“情緒面”籠罩情況下,機構的拆借意願會不會大幅收縮。

從結構角度而言,12月月初資金到期量較大,繳稅因素影響位於月中,稅收、發債積壓的“入庫資金”要在中下旬集中釋放,因而資金盈餘從月初到月末逐步增加,對應央行投放自月初到月末理論上會逐步縮小;由於“跨年”、“跨春節”的雙重影響,央行資金投放期限可能本月一直較高;同時資金利率方面,同業存單利率由於跨季需求的滿足可能會發生顯著下行,而銀行間市場利率的變動,可能也呈現出1個月到7天期陸續上行的狀態。

從需關注的角度來講,市場的情緒面因素,以及公募流動性管理規定等監管因素,衝擊方向存在不確定性,而且受影響較大的是以交易所為代表的底層流動性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