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鐵路勘探鑽頭恰巧打在古墓上,意外出土“最美棺材”,教授驚奇!

在墓葬考古中, 接觸最多的大概是俗稱“棺材”的葬具。 1949年以後, 中國發現的有收藏價值的葬具很多, 從平民普通棺材, 到達官貴人帶頭廂大棺, 再到帝王有外槨棺, 什麼樣的葬具都有, 除了大家常見的木棺和石棺外, 從材質上分, 還有陶棺、甕棺、革棺、青銅棺、金棺、銀棺……如果從裝飾上講, 則有素棺、漆棺、彩繪棺等。

金棺

彩繪棺又叫漆畫館。 在這些葬具中, 就數漆畫棺工藝水準最高, 看起來也漂亮。 1981年, 就從寧夏固原縣西郊鄉雷祖廟村北魏夫妻合葬墓中, 發現了最漂亮的彩繪棺, 這口棺不只在喪葬史上有亮點, 在美術史上也具極高價值。

本文結合考古資料, 來與網友說說這口屬於北魏時期的“最美棺材”。

固原彩繪棺的發現很意外。 1973年夏天, 鐵路勘測隊在固原縣城東約五華里的西郊公社雷祖廟村, 大窪山西麓, 清水河東岸附近鑽探鐵路地質構造時發現的,

當時發現地下結構異常。 在距地表5米多處, 土層堅硬如鋼, 鑽到5.8米處時, 碰到了磚塊, 其下高約3.9米處卻為空室。

固原古墓考古現場

當工人把鑽機鑽杆將要拔出地表時, 隨著鑽頭的出孔, 孔內沖出了一股青色汽體。 對此異常發現, 鐵路勘測隊立即報告當時的固原地區革委會。

革委會遂通知固原文物工作站前去查看情況。

由於工作站沒有能力, 無法對異常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 只好先用石塊塞孔封閉, 立上標誌加以保護, 並進行不定期檢查。 結果, 因為時隔長久, 當地社員在平田整地時, 把保護標誌毀掉了, 找不到原址了。

最後請河南探工幫助, 洛陽市文物局3名探工於1981年5月來固原, 協同工作站對這一段區域進行探查。 據時參加考古的原固原縣文化館館長韓孔樂先生撰文介紹, 在大約40多畝地的大片耕地裡, 控使用洛陽鏟, 以梅花形式布孔, 每孔間距各為0.5米, 探了5天都沒有找到。

固原古墓考古現場

就在第6天, 在僅剩下的一小塊地方, 探到了遺址。 探工當即肯定, 地下是古墓葬, 而且確定此墓為由斜坡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的磚室墓, 初步確定為北魏古墓。

由於此墓距當地的東幹渠僅有2米多遠, 渠水對地下墓葬是極大的威脅, 古墓隨時都有被水沖毀的可能。 經上級批准, 於1981年10-11月對此墓進行了搶救性的清理發掘——“最美棺材”由此被發現了!

當時先試著打開墓門, 就看到墓室內有金、銀、銅、鐵和散存的漆畫等, 金光閃閃, 十分好看。 為了保護好這個墓葬的珍貴文物, 以防意外, 臨時將取出的封門磚復位。 後經縣領導支持, 才重新打開墓門。

固原最美彩棺

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棺床上有兩具棺材,頭南尾北,男棺居左,女性居右。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當年鐵路勘探隊在鑽探時鑽通墓室,導致墓室大量進水,兩具棺木均腐朽塌毀——在剛被勘探到時,應該完好的,如果1973年剛發現時就發掘,也許會有更驚喜的發現。

男主人棺板為漆棺,其上留有精美的漆畫,除部分尚能辯識其位置外,木棺形制和繪畫全貌已難瞭解。為搶救保護這批珍貴文化遺產,工作者將漆畫殘片從濕土中一一撿出,再用玻璃鏡框夾好封閉保存。

對固原漆畫棺的出土美院教授、文物專家都感到驚奇!1982年5月,寧夏自治區文化廳邀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與自治區博物館牛達生、於存海、馬以慰等專家,對漆棺畫進行仔細觀察、初步拼對和臨摹。

固原漆棺畫,局部

經過拼對臨摹,知道漆棺上寬下窄,前檔、棺蓋、兩面側板的漆畫尚存,而足檔被毀了,原來當初的鑽機正好個鑽在這個位置。

棺畫面保存完好率約占三分之二以上。漆畫分三部分,一是墓主人的形象;二是孝子故事;三是狩獵活動以及佛教形象。漆棺兩側,分上中下三欄,上欄為一排孝子故事圖,其中有舜、郭巨、蔡順和尹吉甫之子伊伯奇及二殺三士的故事,畫面榜題近20幅之多。既有連續性的情節,又獨立成畫。

在國家文物局重視和支持下,由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內著名文物護專家、文化部科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胡繼高先生,親自操作指導,於1988年下半年在北京,全面完成了此棺漆畫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同時複製復原了棺具原形,貼好漆畫殘片,拉回藏于固原博物館, 這才有了大家看到的“最美棺材”。

固原漆棺畫,局部

這口“最美棺材”,目前在固原博物館公開展出,凡看了都會說真漂亮”。有機會的話網友可以去看看,確實相當漂亮,大紅漆底。對其價值,圈內專家是這樣說的——

棺板漆畫,無疑是考古發掘中有關北魏繪畫實物中最重大的發現,就其內容之豐富多樣,裝飾繪製之精麗華美,顯然超過了近些年來出土的這一時代同類的繪畫作品。固原北魏漆棺畫墓的發現,為研究中西交通史,特別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交通史,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最美棺材”到底美的何處?以後會給網友再詳細介紹。

五代尋陽公主葬具,揚州博物館藏品

棺床上有兩具棺材,頭南尾北,男棺居左,女性居右。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當年鐵路勘探隊在鑽探時鑽通墓室,導致墓室大量進水,兩具棺木均腐朽塌毀——在剛被勘探到時,應該完好的,如果1973年剛發現時就發掘,也許會有更驚喜的發現。

男主人棺板為漆棺,其上留有精美的漆畫,除部分尚能辯識其位置外,木棺形制和繪畫全貌已難瞭解。為搶救保護這批珍貴文化遺產,工作者將漆畫殘片從濕土中一一撿出,再用玻璃鏡框夾好封閉保存。

對固原漆畫棺的出土美院教授、文物專家都感到驚奇!1982年5月,寧夏自治區文化廳邀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與自治區博物館牛達生、於存海、馬以慰等專家,對漆棺畫進行仔細觀察、初步拼對和臨摹。

固原漆棺畫,局部

經過拼對臨摹,知道漆棺上寬下窄,前檔、棺蓋、兩面側板的漆畫尚存,而足檔被毀了,原來當初的鑽機正好個鑽在這個位置。

棺畫面保存完好率約占三分之二以上。漆畫分三部分,一是墓主人的形象;二是孝子故事;三是狩獵活動以及佛教形象。漆棺兩側,分上中下三欄,上欄為一排孝子故事圖,其中有舜、郭巨、蔡順和尹吉甫之子伊伯奇及二殺三士的故事,畫面榜題近20幅之多。既有連續性的情節,又獨立成畫。

在國家文物局重視和支持下,由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內著名文物護專家、文化部科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胡繼高先生,親自操作指導,於1988年下半年在北京,全面完成了此棺漆畫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同時複製復原了棺具原形,貼好漆畫殘片,拉回藏于固原博物館, 這才有了大家看到的“最美棺材”。

固原漆棺畫,局部

這口“最美棺材”,目前在固原博物館公開展出,凡看了都會說真漂亮”。有機會的話網友可以去看看,確實相當漂亮,大紅漆底。對其價值,圈內專家是這樣說的——

棺板漆畫,無疑是考古發掘中有關北魏繪畫實物中最重大的發現,就其內容之豐富多樣,裝飾繪製之精麗華美,顯然超過了近些年來出土的這一時代同類的繪畫作品。固原北魏漆棺畫墓的發現,為研究中西交通史,特別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交通史,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最美棺材”到底美的何處?以後會給網友再詳細介紹。

五代尋陽公主葬具,揚州博物館藏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