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它是工業時代最關鍵的機械,沒有它現代社會就無法正常運作

人和動植物一樣能夠以大自然的節奏生活,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四季自然輪轉, 歲月川流。

人體內的生物鐘自然地控制著這一切, 而鐘錶是人為的, 是外來的破壞者。

修道士的“警報”

16世紀末, 西方人到來的時候, 中國人還是以古老的作息規律地生活著。

相比之下, 中世紀的歐洲有一個階層更關心更關注時間, 這就是基督教會, 尤其是那些遵循本尼迪克教規的修道院。

本尼迪克這位聖徒在六世紀的時候為西方隱修院制定的教規保證整天能夠按順序奉獻給上帝:

首先要祈禱, 其次要勞動, 這是祈禱的另一種形式。

一天中, 修道者要把7個小時用來祈禱, 後來則是8個小時, 其中一個小時是在晚上。

努西亞的聖本篤(Saint Benedict of Nursia, 480年-547年), 又譯聖本狄尼克。 他被譽為西方修道院制度的創立者, 於1220年被封為聖徒, 是天主教會重要聖人之一

晚上祈禱給基督徒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只遵循自然的節奏, 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的時候祈禱, 但是基督徒需要一種類似警報的聲音把他們叫醒起來禮拜。

在羅馬帝國時代的城市, 巡夜人員會發出信號。 但是在中世紀的歐洲, 類似的城市設施早就消失了, 而且大多數修道院都位於荒郊野外, 遠離城市。

所以修道院的每個屋子都必須有類似的警鈴裝置。 教堂的守夜人在特定時刻拉響鈴聲, 叫醒眾人。

很多修道院的規定裡都警告守夜人履行職責時要謹慎小心, 因為他的疏忽會把他的教友和他自己置於不能被“救贖”的危險境地。

聖本尼迪克教規後來被本篤會的所有隱修院採納, 它把一天分成7段祈禱時間, 西元7世紀, 教皇下令隱修院的鐘24小時要敲響7次。

這種劃分一天時間的方法就是有名的“祈禱時間”。

對一般修道士來說, 半夜裡從床上爬起來可能是修道制度中最難的部分。 12世紀克魯尼修道院院長彼得記述過阿爾戈的故事:

修道士阿爾戈覺得他聽到了夜禱的鈴聲, 看看周圍, 別的床鋪都空了, 於是他穿上涼鞋, 披上斗篷, 匆忙地趕往禮拜堂, 但是令他迷惑的是那裡根本沒有起來祈禱的人。

他回到寢室, 看到別的僧侶都在沉睡, 他明白了, 這是魔鬼的伎倆, 讓他在錯誤的時間起來, 當真的夜禱的鐘聲響起的時候他就睡過頭了。

義大利卡西諾山的本篤會(一譯本尼迪克派)修道院, 最早由本尼迪克在卡西諾山羅馬神廟舊址上建造

對時間的擔憂和焦慮,

說明修道士的時間意識已經內在化了, 成了和自然習慣一樣的規律。

法國有首古老的兒歌《約翰兄弟》唱的就是隱修院裡的鐘聲:“你還在睡嗎, 約翰兄弟, 晨鐘正在敲響, 晨鐘正在敲響, 叮噹, 叮噹。 ”

對中世紀修道院的測時法我們所知有限, 當時所有的測時器都被稱為“orologium(時鐘)”, 不過在一兩個世紀裡, 機械鐘錶技術提高得很快, 而且修道院時間越來越關注現世。

這是因為在西元1000年以後, 基督教會同時還是強大的經濟王國, 有自己的農業、礦業和工業, 無數水車在為教會轉動, 大批世俗勞力在為其創造財富, 因此教會處於技術革新的前沿。

教堂時間的爭奪者

鐘錶的革新最開始是出現了一種漏壺和機械鐘的混合物。

到了14世紀上半葉, 機械時鐘得到了發展, 它們的使用標誌著歐洲計時器的根本性變革, 因為機械鐘差不多是以統一的節奏敲響, 一個小時的長度是相等的。

在之前, 歐洲時間的標準是太陽, 所謂的小時是把白天的時間平均分成多少等份, 白天時間長的時候, 白天的一小時就長, 夜晚的一小時就短, 反之亦然。

隨著季節的變化“小時”也在變化, 水鐘很容易這樣計時。 但是機械鐘就不同了, 很難人為地改變一小時的長度。

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 歐洲人逐漸學會了接受新的時間標準, 接受了每天的太陽在不同的時刻升起, 對我們來說這是太自然的事情, 但是對最開始的歐洲人來說肯定很難接受。

結果, 新的機械鐘成了舊的“教堂時間”的競爭者, 不單單是時間的長短不同,所傳達的資訊也不相同。

日晷

舊的修道院中的水鐘並非公眾的,它只為那些搖鈴的人而響,那些聲音並非現世的、當前的聲音,而是祈禱者的聲音,因此被稱為“牧師的時間”。

只有機械時鐘的時間才能對正在不斷增長的都市人口產生重要影響。在一定範圍內,中世紀的教會抵抗並拒絕新的機械時鐘的時間。

因為時鐘的時間是世俗權威的重要象徵,中世紀的人們想知道現在是午時經(天主教七段祈禱時間中的第四段)時間還是晚禱時間。

而機械時鐘出現後,人們會問現在是幾時幾刻,而且很快就以分鐘來衡量時間了。從水鐘的“教堂時間”到機械的“世俗時間”的轉變很快就導致了新的都市社會的出現。

一開始,新的機械鐘錶吸引了富人和權貴階層的注意,鐘錶是他們炫耀性消費的最好選擇,幾乎歐洲每個宮廷的君主都以能夠擁有一個鐘錶為榮。

但是從長遠來看,更重要的是,機械鐘錶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城市民眾所接受。長期以來城鎮已經習慣了用鈴聲來管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鐘聲宣告市集的開始與結束。城市裡還有下工的、工作的鈴聲、宵禁的鈴聲、開關城門的鈴聲等等。

沙漏和水鐘

從這方面來看,中世紀的城市就是一個修道院景觀的世俗化,同樣通過鈴聲來確立時間秩序。

城鎮之中的紡織工廠是中世紀最龐大的產業,其內部確立的時間秩序尤其嚴格。工作時間對工廠的盈利,公社的繁榮都非常關鍵。

然而,在漂洗工廠和印染工廠裡,鐘錶的使用也出現了問題。

當時的工資合同規定:工人是按工作的天數拿工資的,而一天是多長,是由鐘錶時間決定呢,還是由自然時間所界定呢?

雇主們當然希望他們付出一天的工資能夠得到工人盡可能長時間的工作回報。工人則想知道城市裡的工作鈴聲為什麼那麼長呢?他們怎麼能相信工作鈴聲呢?

他們認為整個城市就是由那些雇主的代表所控制的,工作鈴聲也是他們規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地方的工人就想方設法想讓那些工作鈴聲沉寂下去。

1367年法國泰魯阿訥地區的主教向工人們承諾會讓工作鈴聲永遠停止,以平息在城市和教區裡引發的騷亂。

但是消除時間信號的努力從來不能取得成功,很快歐洲就建立起壓制勞工的工資體系。

伽利略的鐘擺畫手稿。1656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利用了這個原理製成了第一台擺鐘

一旦工作時間是根據鐘錶時間而不是自然時間來界定,工人和雇主就對工作時間的長短非常感興趣。機械鐘錶的時間是把雙刃劍:它既限制了雇主的貪婪,又規定工人必須在這段時間內勞作。

在12世紀法國詩人克裡蒂安·德·特魯瓦的眼中,那些里昂的絲綢織工“生活在悲慘之中,雇主們壓榨我們的工資變得富裕,我們就是為這樣的人工作,我們在半夜裡爬起來,成天不停勞作……”

雖然工人把一腔怒氣都發洩到時鐘身上,但是他們真正的敵人是控制工作時間的雇主們。

而對人們的生活最有影響的是報時的鐘塔,一開始,鐘塔一個小時報時一次,後來變成了半個小時或一刻鐘報時一次。這些巨大的時間的聲音必然限制了權力階層對時間的濫用。

華貴的鐘錶是對上帝創造性的模仿,這些機械裝置就是縮小版的世界。

結果,在世俗化的,都市化的中世紀晚期的世界裡,鐘錶顯示出一種宗教和現世的混合物:既是人類高超技藝的展現,人類大膽的象徵和驕傲的源泉,同時也是宗教聖跡的世俗模仿物。

人類模仿上帝的傑作

到了14世紀末期,有幾百台時鐘在西歐運轉,出現了幾個鐘錶製造商,這些製造商為了爭奪客戶,不斷尋找改進、提高產品品質的方法。

歷史上沒有幾個革新像鐘錶一樣如此輕易。

好像人人都歡迎它的出現,即使是那些深受時間所苦的工人也歡迎這些傳達客觀時間的時鐘,它們總比那些雇主任意規定的工作鈴聲要強得多。

1314年,法國卡昂橋頭建造起塔樓之後,一個詩人寫道:我將賦予時間以聲音,給每個人以快樂。

詩人、編年史作者讓·傅華薩在1369年寫道:鐘錶,這個美麗的器具,令人愉悅又非常實用,不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告訴我們時間。

即使是詩人也喜歡新的鐘錶,這是機械計時法早期最令人震驚的一面,因為詩人無論從本性上還是從情感上,都對技術革新持懷疑態度。

古埃及水鐘

而且,機械計時法還隱含著控制、秩序和自我限制的種子,所有這些都是自由的敵人,是所有崇尚創造力的藝術家所厭惡的。

中世紀的時候人們崇尚節制和控制,崇拜模範,到了中世紀末期人們很快就發現鐘錶這種新裝置的潛力,它深深影響了個人觀念的形成和人們生活和工作理念的界定。

機械鐘錶的發明和傳播還深深影響了歐洲的技術、文化和社會,其重要性堪比後來的活字印刷術。

首先,鐘錶能夠小型化,一旦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隨身攜帶。要想做到這一步,需要一種新的動力,這種動力要類似螺旋彈簧在展開的時候會釋放能量。

這種裝置在15世紀出現了,隨之出現了新一代小型家內鐘錶。到了16世紀早期出現了可以拿在手裡看的“手錶”,非常方便隨身攜帶。

家內鐘錶和手錶是國家時間私人化的基礎,是現代性的個人和文明的標誌。不管怎樣,沒有這種時間紀律,我們現在就不能讓今天的社會運行。

另外,機械時鐘準確性大大提高了,這是時間計量上革命性的飛躍。

羅伯特·虎克(Robert Hooke,1635-1703),他提出“胡克定律”,併發明瞭擺輪遊絲,進一步提高了鐘錶的準確性

以前的時間計時器需要用持續的運動,比如太陽的陰影或者液體、沙子的流動來追蹤時間的軌跡。

而機械時鐘測量時間是通過擺動裝置。擺動的次數轉化成時間單位——小時、分鐘最後到秒。

從長遠來看,受其天生缺陷的限制,日晷和水鐘再改進提高已經非常困難,比如在夜裡或者多雲的天氣就無法使用日晷。而鐘擺測量法,在準確性上則前途無量。

最後,鐘錶是所有機械的最初的模型,可以說是“機械之機械”。

鐘錶是人類模仿上帝最成功的傑作,鐘錶製造業成了其他機械藝術的學校,美國科技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說:工業時代最關鍵的機械不是蒸汽機而是鐘錶……

約瑟芬皇后(1763-1814),1806年拿破崙為她特製的一塊手錶,是目前知道的關於手錶的最早記錄

在現代技術中,時鐘是最重要的機械,在每個時代都保持領先地位,它代表著其他機械所追求的完美。

時鐘在歐洲發明,被歐洲壟斷了大約500年,圍繞著機械時鐘歐洲建立起來了一種文明形態,而這種現代時間,現代的生活方式隨著殖民擴張開始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蔓延生長。

現代世界就這樣誕生了。

不單單是時間的長短不同,所傳達的資訊也不相同。

日晷

舊的修道院中的水鐘並非公眾的,它只為那些搖鈴的人而響,那些聲音並非現世的、當前的聲音,而是祈禱者的聲音,因此被稱為“牧師的時間”。

只有機械時鐘的時間才能對正在不斷增長的都市人口產生重要影響。在一定範圍內,中世紀的教會抵抗並拒絕新的機械時鐘的時間。

因為時鐘的時間是世俗權威的重要象徵,中世紀的人們想知道現在是午時經(天主教七段祈禱時間中的第四段)時間還是晚禱時間。

而機械時鐘出現後,人們會問現在是幾時幾刻,而且很快就以分鐘來衡量時間了。從水鐘的“教堂時間”到機械的“世俗時間”的轉變很快就導致了新的都市社會的出現。

一開始,新的機械鐘錶吸引了富人和權貴階層的注意,鐘錶是他們炫耀性消費的最好選擇,幾乎歐洲每個宮廷的君主都以能夠擁有一個鐘錶為榮。

但是從長遠來看,更重要的是,機械鐘錶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城市民眾所接受。長期以來城鎮已經習慣了用鈴聲來管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鐘聲宣告市集的開始與結束。城市裡還有下工的、工作的鈴聲、宵禁的鈴聲、開關城門的鈴聲等等。

沙漏和水鐘

從這方面來看,中世紀的城市就是一個修道院景觀的世俗化,同樣通過鈴聲來確立時間秩序。

城鎮之中的紡織工廠是中世紀最龐大的產業,其內部確立的時間秩序尤其嚴格。工作時間對工廠的盈利,公社的繁榮都非常關鍵。

然而,在漂洗工廠和印染工廠裡,鐘錶的使用也出現了問題。

當時的工資合同規定:工人是按工作的天數拿工資的,而一天是多長,是由鐘錶時間決定呢,還是由自然時間所界定呢?

雇主們當然希望他們付出一天的工資能夠得到工人盡可能長時間的工作回報。工人則想知道城市裡的工作鈴聲為什麼那麼長呢?他們怎麼能相信工作鈴聲呢?

他們認為整個城市就是由那些雇主的代表所控制的,工作鈴聲也是他們規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地方的工人就想方設法想讓那些工作鈴聲沉寂下去。

1367年法國泰魯阿訥地區的主教向工人們承諾會讓工作鈴聲永遠停止,以平息在城市和教區裡引發的騷亂。

但是消除時間信號的努力從來不能取得成功,很快歐洲就建立起壓制勞工的工資體系。

伽利略的鐘擺畫手稿。1656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利用了這個原理製成了第一台擺鐘

一旦工作時間是根據鐘錶時間而不是自然時間來界定,工人和雇主就對工作時間的長短非常感興趣。機械鐘錶的時間是把雙刃劍:它既限制了雇主的貪婪,又規定工人必須在這段時間內勞作。

在12世紀法國詩人克裡蒂安·德·特魯瓦的眼中,那些里昂的絲綢織工“生活在悲慘之中,雇主們壓榨我們的工資變得富裕,我們就是為這樣的人工作,我們在半夜裡爬起來,成天不停勞作……”

雖然工人把一腔怒氣都發洩到時鐘身上,但是他們真正的敵人是控制工作時間的雇主們。

而對人們的生活最有影響的是報時的鐘塔,一開始,鐘塔一個小時報時一次,後來變成了半個小時或一刻鐘報時一次。這些巨大的時間的聲音必然限制了權力階層對時間的濫用。

華貴的鐘錶是對上帝創造性的模仿,這些機械裝置就是縮小版的世界。

結果,在世俗化的,都市化的中世紀晚期的世界裡,鐘錶顯示出一種宗教和現世的混合物:既是人類高超技藝的展現,人類大膽的象徵和驕傲的源泉,同時也是宗教聖跡的世俗模仿物。

人類模仿上帝的傑作

到了14世紀末期,有幾百台時鐘在西歐運轉,出現了幾個鐘錶製造商,這些製造商為了爭奪客戶,不斷尋找改進、提高產品品質的方法。

歷史上沒有幾個革新像鐘錶一樣如此輕易。

好像人人都歡迎它的出現,即使是那些深受時間所苦的工人也歡迎這些傳達客觀時間的時鐘,它們總比那些雇主任意規定的工作鈴聲要強得多。

1314年,法國卡昂橋頭建造起塔樓之後,一個詩人寫道:我將賦予時間以聲音,給每個人以快樂。

詩人、編年史作者讓·傅華薩在1369年寫道:鐘錶,這個美麗的器具,令人愉悅又非常實用,不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告訴我們時間。

即使是詩人也喜歡新的鐘錶,這是機械計時法早期最令人震驚的一面,因為詩人無論從本性上還是從情感上,都對技術革新持懷疑態度。

古埃及水鐘

而且,機械計時法還隱含著控制、秩序和自我限制的種子,所有這些都是自由的敵人,是所有崇尚創造力的藝術家所厭惡的。

中世紀的時候人們崇尚節制和控制,崇拜模範,到了中世紀末期人們很快就發現鐘錶這種新裝置的潛力,它深深影響了個人觀念的形成和人們生活和工作理念的界定。

機械鐘錶的發明和傳播還深深影響了歐洲的技術、文化和社會,其重要性堪比後來的活字印刷術。

首先,鐘錶能夠小型化,一旦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隨身攜帶。要想做到這一步,需要一種新的動力,這種動力要類似螺旋彈簧在展開的時候會釋放能量。

這種裝置在15世紀出現了,隨之出現了新一代小型家內鐘錶。到了16世紀早期出現了可以拿在手裡看的“手錶”,非常方便隨身攜帶。

家內鐘錶和手錶是國家時間私人化的基礎,是現代性的個人和文明的標誌。不管怎樣,沒有這種時間紀律,我們現在就不能讓今天的社會運行。

另外,機械時鐘準確性大大提高了,這是時間計量上革命性的飛躍。

羅伯特·虎克(Robert Hooke,1635-1703),他提出“胡克定律”,併發明瞭擺輪遊絲,進一步提高了鐘錶的準確性

以前的時間計時器需要用持續的運動,比如太陽的陰影或者液體、沙子的流動來追蹤時間的軌跡。

而機械時鐘測量時間是通過擺動裝置。擺動的次數轉化成時間單位——小時、分鐘最後到秒。

從長遠來看,受其天生缺陷的限制,日晷和水鐘再改進提高已經非常困難,比如在夜裡或者多雲的天氣就無法使用日晷。而鐘擺測量法,在準確性上則前途無量。

最後,鐘錶是所有機械的最初的模型,可以說是“機械之機械”。

鐘錶是人類模仿上帝最成功的傑作,鐘錶製造業成了其他機械藝術的學校,美國科技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說:工業時代最關鍵的機械不是蒸汽機而是鐘錶……

約瑟芬皇后(1763-1814),1806年拿破崙為她特製的一塊手錶,是目前知道的關於手錶的最早記錄

在現代技術中,時鐘是最重要的機械,在每個時代都保持領先地位,它代表著其他機械所追求的完美。

時鐘在歐洲發明,被歐洲壟斷了大約500年,圍繞著機械時鐘歐洲建立起來了一種文明形態,而這種現代時間,現代的生活方式隨著殖民擴張開始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蔓延生長。

現代世界就這樣誕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