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這鍋怪運營商?!智慧化推動eSIM卡發展但道阻且長

【PConline 雜談】今年的9月21日的蘋果發佈會上, 蘋果更新了iPhone 以及Apple Watch產品線。 其中推出的Apple Watch Series 3 LTE版本中, 蘋果低調地在這款產品中使用了eSIM卡技術。 這時業內普遍叫好, 稱能夠打電話的Apple Watch終於能像是一塊真正的智慧手錶了。 緊接著Apple Watch 3 LTE在中國上市後接連出現了一系列關於eSIM卡的新聞, 則一下子把eSIM卡這項技術推上了風口浪尖。 最近編輯部也在接觸eSIM卡的內容, 借此機會我們來聊聊eSIM卡的那些事兒。

SIM和eSIM有啥不一樣?

SIM卡我們都非常熟熟悉, 這塊小晶片從我們用手機以來就一直接觸。 編輯我經歷過Mini SIM卡、Micro SIM卡以及現在的Nano SIM卡, 可以說和大家一樣一直見證SIM卡發展。 事實上SIM誕生到現在已經有26年之久了, 但是無論怎麼變, 都是需要將物理的SIM卡插入手機或者設備當中, 通過運營商預設的網路來使用移動服務。

相信大家的使用過程中都已經感受到了SIM卡的尷尬之處了。 首先是在一體化機身設計非常普遍的今天, 無論SIM卡演變地如何小, 始終是要佔據著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空間。 在手機內部元器件非常精密的情況下, 這一塊仿佛是來自遠古時代的SIM卡晶片簡直格格不入。 其次就是經常拔插, 會破壞手機的密閉性, 在旗艦手機普遍都採用了防塵防水設計的今天,

這一個SIM開孔無疑是一個疤痕。 最後是SIM卡限制了潛在的新業務的發展, 例如汽車、VR、智慧手錶等物聯網設備, 如果採用了SIM卡和單一運營商綁定的設計, 不僅佔據了大部分的空間, 而且頻繁地更換SIM卡導致非常不便。

eSIM卡其實也是一塊晶片,

不過它是直接焊接在主機板上的一塊小小的元器件, 體積比傳統的SIM卡要小了90%(歡迎來到21世紀)。 另外, 這塊晶片是可以程式設計的, 可以寫入或者擦除任何運營商profile(包括用戶身份、運營商簽約資訊等)。 這意味著, 剛才我們所提出來的SIM卡的所有缺點, 都可以在eSIM卡上完美地規避。

eSIM卡開通初體驗

雖然說三星在智慧手錶當中首次採用了eSIM卡技術, 但是當時由於沒有運營商的支持, 也就沒有在中國掀起什麼波瀾。 Apple Watch 3 LTE剛剛上市, 中國聯通曾有短暫的時間開放了eSIM卡服務, 但是直到現在不了了之。 而華為發佈了HUAWEI WATCH 2 Pro同樣搭載了eSIM卡技術, 目前僅中國聯通上海分公司支援這項服務。 小編拿到了最近在評測的PORSCHE DESIGN | HUAWEI Smartwatch, 體驗了一把開通並且使用eSIM卡的過程。

我們根據要求,在安卓端的聯通手機用戶端(目前開通僅支持安卓端)裡,在地區裡選擇上海,然後在服務辦理中選擇eSIM手錶業務,根據提示自助開戶、連接手錶、驗證個人資訊、選擇號碼(目前大多是185號段)、選擇套餐(當前有10元500M流量以及20元1G流量套餐)、下載卡資料、啟動eSIM卡。整個自助辦理的過程僅僅需要不到30分鐘,就已經完成了eSIM卡在智慧手錶上的啟動。

而使用的過程中就像是是用普通手機一樣,無論是撥打還是接聽,都與普通手機無差。(不過就是對著手錶講電話,會覺得很沒有個人隱私。)

另外一點是,編輯我也嘗試去註銷這個eSIM卡帳號,但是由於目前聯通手機用戶端伺服器好像並沒有與後臺相連,無法自助註銷。通過和上海聯通客服溝通,只能帶著本人身份證去上海營業廳進行註銷。如果說要通過自然登出的話,目前該服務會贈送12個月的話費,只要這12個月話費消耗完畢並且沒有產生額外消費,就會自然註銷,不會影響到個人征信。

總結來說,如果要體驗到eSIM卡的服務的話,無論全國各地都可以在安卓端聯通手機用戶端進行開戶,只要歸屬地勾選上海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就是註銷必須到上海或者自然註銷,這個還是挺麻煩的一件事。

誰才是eSIM的話事大佬?

從編輯對eSIM的試用就可以看出了目前eSIM的現狀。目前僅僅在可穿戴設備上支援eSIM,並且不是所有支援eSIM的設備都能夠得到運營商支援,也不是所有運營商都支持eSIM。這就讓eSIM卡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eSIM的出現顛覆了以往SIM由運營商主導的局面。在eSIM出現後,在運營商、終端廠商之間多出了一個遠端配置管理平臺,誰主導了這個平臺,誰就是掌握eSIM時代的話事大佬。運營商依舊想要掌握這個平臺,設備製造商也想要掌握這個平臺,而消費者當然希望能有一個協力廠商平臺來管理。

對於運營商來說,掌握這個管理平臺意味著能夠延續SIM卡時代的主導權,所有的套餐、資費、盈利模式等都能套用SIM卡時代的套路。如果這樣的話,運營商之間依舊圈地為王,消費者依然很難從運營商間得到什麼切實實惠,而eSIM的作用就只是變小了的SIM卡。

對於終端廠商來說,他們拿到這個主導權意味著他們都夠在激烈的手機/可穿戴設備競爭中獲得優勢。蘋果推出的Apple SIM、華為推出的“天際通”、小米的“小米漫遊”、魅族的“國際流量”就是終端廠商在替代SIM卡方面的嘗試。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協力廠商的管理平臺進入,則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最大的利益。消費者不用再去營業廳裡申請SIM卡,而是在網上瞭解一下哪家的套餐最實惠,就能通過空中的方式進行簽約、驗證身份、使用網路。如果感覺用的不爽,還可以隨時取消套餐、選擇新的運營商。這樣就不得不逼迫運營商要時刻維持客戶的忠誠度,以往的套路都被打破,要重新建立基於eSIM卡的運營模式,並且促進運營商之間保持合理競爭,以爭取用戶的青睞。

雖然說運營商、終端廠商、協力廠商三者可能會對這個平臺相互制約,但是作為目前大佬的運營商,肯定不會輕易放鬆這塊蛋糕,畢竟這塊蛋糕不是用來飽腹用的,這是一塊命根子啊!所以我們才看到現在終端廠商有意在eSIM上有所作為,但是運營商一句話就能把終端廠商搞得尷尬無比,強如穀歌蘋果都未能打破,更不用說別的廠商了。而消費者呢?在中國,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協力廠商介入,消費者連爭取一個換套餐都那麼艱難,更不用說別的東西了。

物聯網或是eSIM的突破點?

中國電信在今年的第九屆“天翼智慧生態博覽會”上表示,中國電信支持物聯網eSIM,2017年將試點可穿戴eSIM,將進行手錶類可穿戴業務試點,制定消費電子eSIM規範。不過,中國電信現階段反對手機eSIM,將積極跟進國際國內標準,推動監管政策制定,組織開展安全評估。

可見,運營商的戰略是儘量規避手機eSIM,希望能夠在物聯網eSIM上有所嘗試。這也讓eSIM有了可發展的道路。對於汽車、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來說,eSIM卡是非常必要的技術之一,有了運營商的支持,既能夠帶動這些行業的發展,也能夠讓運營商嘗到了eSIM的甜頭。至於運營商嘗試了甜頭之後會不會進一步開放eSIM,這個可以期待。

總結

從唯物辯證法來看,事物是不斷發展的,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有新事物取代舊事物。而這條取代甚至說革命的道路是異常波折的,會受到多方的阻礙、制約。對於eSIM卡來說,取代已經發展了26年之久的SIM是必然的,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總會有人出來革命,總會有人被革命,或者總會有人為了不被革命而自求發展。從目前來看,eSIM卡有希望借助物聯網來發展自身,但是至於這條路能不能成功,未來沒人知道。eSIM卡,道阻且長!

我們根據要求,在安卓端的聯通手機用戶端(目前開通僅支持安卓端)裡,在地區裡選擇上海,然後在服務辦理中選擇eSIM手錶業務,根據提示自助開戶、連接手錶、驗證個人資訊、選擇號碼(目前大多是185號段)、選擇套餐(當前有10元500M流量以及20元1G流量套餐)、下載卡資料、啟動eSIM卡。整個自助辦理的過程僅僅需要不到30分鐘,就已經完成了eSIM卡在智慧手錶上的啟動。

而使用的過程中就像是是用普通手機一樣,無論是撥打還是接聽,都與普通手機無差。(不過就是對著手錶講電話,會覺得很沒有個人隱私。)

另外一點是,編輯我也嘗試去註銷這個eSIM卡帳號,但是由於目前聯通手機用戶端伺服器好像並沒有與後臺相連,無法自助註銷。通過和上海聯通客服溝通,只能帶著本人身份證去上海營業廳進行註銷。如果說要通過自然登出的話,目前該服務會贈送12個月的話費,只要這12個月話費消耗完畢並且沒有產生額外消費,就會自然註銷,不會影響到個人征信。

總結來說,如果要體驗到eSIM卡的服務的話,無論全國各地都可以在安卓端聯通手機用戶端進行開戶,只要歸屬地勾選上海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就是註銷必須到上海或者自然註銷,這個還是挺麻煩的一件事。

誰才是eSIM的話事大佬?

從編輯對eSIM的試用就可以看出了目前eSIM的現狀。目前僅僅在可穿戴設備上支援eSIM,並且不是所有支援eSIM的設備都能夠得到運營商支援,也不是所有運營商都支持eSIM。這就讓eSIM卡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eSIM的出現顛覆了以往SIM由運營商主導的局面。在eSIM出現後,在運營商、終端廠商之間多出了一個遠端配置管理平臺,誰主導了這個平臺,誰就是掌握eSIM時代的話事大佬。運營商依舊想要掌握這個平臺,設備製造商也想要掌握這個平臺,而消費者當然希望能有一個協力廠商平臺來管理。

對於運營商來說,掌握這個管理平臺意味著能夠延續SIM卡時代的主導權,所有的套餐、資費、盈利模式等都能套用SIM卡時代的套路。如果這樣的話,運營商之間依舊圈地為王,消費者依然很難從運營商間得到什麼切實實惠,而eSIM的作用就只是變小了的SIM卡。

對於終端廠商來說,他們拿到這個主導權意味著他們都夠在激烈的手機/可穿戴設備競爭中獲得優勢。蘋果推出的Apple SIM、華為推出的“天際通”、小米的“小米漫遊”、魅族的“國際流量”就是終端廠商在替代SIM卡方面的嘗試。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協力廠商的管理平臺進入,則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最大的利益。消費者不用再去營業廳裡申請SIM卡,而是在網上瞭解一下哪家的套餐最實惠,就能通過空中的方式進行簽約、驗證身份、使用網路。如果感覺用的不爽,還可以隨時取消套餐、選擇新的運營商。這樣就不得不逼迫運營商要時刻維持客戶的忠誠度,以往的套路都被打破,要重新建立基於eSIM卡的運營模式,並且促進運營商之間保持合理競爭,以爭取用戶的青睞。

雖然說運營商、終端廠商、協力廠商三者可能會對這個平臺相互制約,但是作為目前大佬的運營商,肯定不會輕易放鬆這塊蛋糕,畢竟這塊蛋糕不是用來飽腹用的,這是一塊命根子啊!所以我們才看到現在終端廠商有意在eSIM上有所作為,但是運營商一句話就能把終端廠商搞得尷尬無比,強如穀歌蘋果都未能打破,更不用說別的廠商了。而消費者呢?在中國,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協力廠商介入,消費者連爭取一個換套餐都那麼艱難,更不用說別的東西了。

物聯網或是eSIM的突破點?

中國電信在今年的第九屆“天翼智慧生態博覽會”上表示,中國電信支持物聯網eSIM,2017年將試點可穿戴eSIM,將進行手錶類可穿戴業務試點,制定消費電子eSIM規範。不過,中國電信現階段反對手機eSIM,將積極跟進國際國內標準,推動監管政策制定,組織開展安全評估。

可見,運營商的戰略是儘量規避手機eSIM,希望能夠在物聯網eSIM上有所嘗試。這也讓eSIM有了可發展的道路。對於汽車、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來說,eSIM卡是非常必要的技術之一,有了運營商的支持,既能夠帶動這些行業的發展,也能夠讓運營商嘗到了eSIM的甜頭。至於運營商嘗試了甜頭之後會不會進一步開放eSIM,這個可以期待。

總結

從唯物辯證法來看,事物是不斷發展的,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有新事物取代舊事物。而這條取代甚至說革命的道路是異常波折的,會受到多方的阻礙、制約。對於eSIM卡來說,取代已經發展了26年之久的SIM是必然的,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總會有人出來革命,總會有人被革命,或者總會有人為了不被革命而自求發展。從目前來看,eSIM卡有希望借助物聯網來發展自身,但是至於這條路能不能成功,未來沒人知道。eSIM卡,道阻且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