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崇禎真有這麼憋屈?

文/史弟

逼死自己的老婆, 殺死自己的女兒之後, 崇禎跑到煤山壽皇亭下, 找了一棵樹, 然後和自己寵倖的太監王承恩, 紛紛上吊身亡。

而他在自己的衣服上, 寫道: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 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簡言之, “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 猶如項羽那句“天之亡我, 非戰之罪”, 失敗的責任全在他人, 不怪自己, 但問題在於, 崇禎真有這麼憋屈?

的確, 當帝位傳到崇禎手上的時候, 已是個爛攤子, 內憂外患的各種跡象已經存在, 後金崛起、政治腐敗、民生凋敝、國力虛空……

崇禎尤為倒楣的是, 在他任期內, 恰好趕上小冰河期, 自然災害也是不斷, 蝗災、旱災、澇災。 特別是西北地方, 人們不得不易子相食, 從而也成了造反的主要發源地。

但除開這些客觀因素, 在這17年任期內, 崇禎自己又幹了些什麼事情?又為何沒有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呢?

客觀地說, 崇禎不像嘉靖、萬曆、木匠皇帝, 對朝政之事幾乎不放心, 他自己很想幹一番事業, 扶大廈之將傾, 所以, “勤政”是他的一個主要標籤。

史書上稱其“雞鳴而起, 夜分不寐, 往往焦勞成疾, 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然而, 一個勤政的皇帝,

並不意味著就是一個好皇帝、一個能幹的皇帝。

崇禎除了即位之初, 將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斬盡殺絕, 可以說幹成了一件大事——畢竟當時才17歲, 有著此番手腕和智慧, 足見崇禎還是有些能力。 除此之外, 幾乎就沒幹成什麼大事、好事。

政治上, 17年內換了17任兵部尚書, 54個內閣首輔, 如此頻繁更換的背後, 是崇禎與群臣之間深深的不信任, 也是直接導致後來崇禎成為孤家寡人, 當李自成進入京城, 身邊只有一個太監配著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 雖然即位之初對魏忠賢的閹党痛殺殺手, 但之後又大肆重用太監, 讓其監軍、讓其治國, 因而有“十萬太監亡大明”之說。

經濟上, 不再徵收礦水、工商稅, 讓東南地區的大地主階級和商人笑得開花,

但也直接導致國庫虛空, 連遼東地區的軍餉都時常拖欠, 從而大大影響軍隊的戰鬥力, 也是大量明軍加入造反隊伍的主要原因。

而為了彌補國庫不足的尷尬, 又向全國農民不斷加征三餉(遼餉﹑剿餉和練餉), 致使農民的負擔更加沉重,

一定程度上不得不官逼民反。

軍事上, 缺乏知人用人的眼光, 更缺乏“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的原則。

一開始十分信任袁承煥, 相信了他“五年複遼”的牛皮, 但當皇太極還沒打跑的時候, 又聽信離間計, 直接將袁承煥給活剮了。

除了袁承煥之外, 明末其實還有好幾個起中流砥柱的大將, 比如盧象升、孫傳庭。 他們不管是在剿叛, 還是抵擋滿清入關, 都立下赫赫戰功, 可最後卻死得莫名其妙, 尤為可惜。

拿盧象升來說, 本想帶領自己的天雄軍保衛帝都, 只因崇禎猜忌多疑, 得不到兵權, 最後被皇太極圍攻戰死。

孫傳庭當初殺死了叛軍最大的頭目高迎祥, 幾乎將李自成、張獻忠壓得喘不過氣來。 後來因為不同意自己創建的秦軍北上薊遼, 而被崇禎以“恃嬌”之罪被革職下獄三年之久。

待到三年後重新啟用,崇禎又只給5000殘兵去抵擋李自成的50萬大軍。以身報國後,崇禎非但不加以褒獎、撫恤,反而疑其詐死。

以上所舉不過冰山一角,崇禎事實上還幹過很多錯誤、荒唐的事,所以,崇禎個人的悲劇在於,其在一個錯誤的時間當了皇帝,能力又匹配不上其野心,更談不上力挽狂瀾,所以最終避免不了大明公司的破產。

而被崇禎以“恃嬌”之罪被革職下獄三年之久。

待到三年後重新啟用,崇禎又只給5000殘兵去抵擋李自成的50萬大軍。以身報國後,崇禎非但不加以褒獎、撫恤,反而疑其詐死。

以上所舉不過冰山一角,崇禎事實上還幹過很多錯誤、荒唐的事,所以,崇禎個人的悲劇在於,其在一個錯誤的時間當了皇帝,能力又匹配不上其野心,更談不上力挽狂瀾,所以最終避免不了大明公司的破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