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海虹控股“麻雀變鳳凰”,10年9虧卻被國資看中

10年來, 9年主業營業虧損, 靠賣資產度日, 還在為夢想的PBM業務苦苦掙扎的海虹控股, 一朝被“國家隊”收編, 立刻“麻雀變鳳凰”, 複牌兩日股價連續漲停, 而且這個趨勢可能還會延續下去。

作為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上市的海虹控股, 可以說是A股的“老司機”了。 以2000多萬的利潤支撐200多億的市值, 並且還能屹立於A股不倒, 不得不讓人佩服海虹控股講故事的本領。

不過, 今年5月, 因業績引發的股價下跌, 嚇壞了質押著股權的股東, 宣佈停牌, 也套牢了一眾投資者。 那但無論如何大家都不會想到, 海虹控股會被國家隊收編,

更不會想到股價會連續漲停。

國新控股5億入主海虹控股

12月2日, 海虹控股公告稱, 12月4日複牌。 複牌兩天來, 已經連續兩個漲停板。 相比停牌時的怨聲載道, 小散們似乎對海虹控股抱有更多的希望。

在停牌5個月之後, 海虹控股與11月11日, 發佈公告稱, 國風投基金與中海恒、中恒實業、海南策易簽署《增資協議》, 各方同意, 國風投基金在完成中海恒股權登記後, 將向中海恒繳納增資款5億元, 其中3億元計入中海恒註冊資本, 其餘2億元計入中海恒資本公積金。

此次增資完成之後, 國風投基金對中海恒的持股比例為75%, 成為中海恒的控股股東。 而國風投基金通過控制中海恒, 實現對上市公司的間接控制。 國風投基金的實際控制人中國國新控股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中國國新控股是國資委全資控制的子公司, 通過此次重組, 海虹控股搖身一變成為國資控股的一員。 複牌後一舉扭轉停牌前的頹勢, 截至收盤報價30.16元。

目前, 海虹控股的第一大股東為中海恒, 持有上市公司27.74%的股份;國風投基金以5億元持有了中海恒75%的股權。 這也意味著, 在本次交易中, 國風投基金僅以5億元就獲得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值得一提的是, 根據雙方的約定, 協定簽署後, 用過交易所審核實現股票複牌交易後的5個交易日內, 中海恒可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目前持有的海虹控股2%的股份。 也就是說, 如果中海恒減持了上市公司2%的股份, 按照當前的價格每股30.16元計算, 中海恒將直接獲利5.4億元。

(圖片來自網路)

10年9虧保殼有方

11月, 海虹控股公佈了2017年三季度報, 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12億元, 同比減少23.99%, 淨虧損達1.5億元, 扣非之後的淨虧損1.43億元。 理論上來說, 海虹控股今年無疑是要虧損了。 但是海虹控股在此前的十年中, 有9年, 都出現了淨虧損,

但是淨利潤盈利的情況, 可謂是保殼有方。

那麼, 在最後關頭總是能扭虧為盈的秘訣是什麼呢?

11月11日, 在上市公司公佈重組的同時, 上市公司發佈了重大資產出售草案。 其內容是, 海虹控股擬將子公司中公網、北京益虹合計持有的廣東海虹藥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5%股權以及海虹控股、海南衛虹合計持有的海虹醫藥電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100%股權以1.68億元向王忠勇出售, 王忠勇以人民幣現金支付對價。

以現金支付的1.68億, 正好可以填平前三季度的虧損, 並且還有盈餘。 至於能不能彌補公司全年的缺漏, 取決於上市公司四季度“揮霍”程度了。

這就是海虹控股每年都能出現業績變臉的原因。 從2006年至今, 除了2008年扣非淨利潤為448萬,

其餘年份扣非淨利潤都為負數。

在每一年出現前三季度出現嚴重虧損的時候, 上市公司四季度都會出現大額的盈利, 而盈利的原因不是主營業務產生, 而是以出售資產為代價。

關於PBM的故事

既然海虹控股長久以來都在主營業務上虧損, 為什麼股價一直高漲呢?這是一個關於PBM的美麗故事。

海虹控股原先是以紡織起家, 後來搖身一變成了中國最早的網路遊戲股, 2009年開始, 上市公司通過與美國Express Scripts公司合作, 並開始轉型進入醫療電子商務及交易業務、PBM業務以及新健康業務。 而被作為重點運營的專案, 就是PBM業務。

所謂PBM, 就是醫療服務管理, 通過與藥品企業、醫療服務機構、保險公司或醫院鑒定合同, 在不降低醫療服務品質的前提下, 影響醫生或者藥劑師的處方行為,達到控制藥品費用的增長的目的。而這一業務的核心目標是為了提高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盈利的模式是想被代理的機構和製藥企業收取管理費用。

這一業務當初是借鑒的國外的項目,但是由於中美兩國的國情不同等原因,導致這個項目,在海虹控股運營多年,但是至今還沒能幫助上市公司實現盈利。並且根據海虹控股2017年的半年報顯示,PBM的業務僅占公司總營收的13%,但是卻占了營業成本的23%,毛利率為-36.1%。

當然,如果排除這個項目的盈利因素,項目的本身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多年變賣資產卻僅僅完成2000多萬淨利潤的背景下,海虹控股卻能支撐住200多億市值。

也許正是基於對海虹控股PBM業務的潛力,以及這個業務對民生醫療的意義,“根正苗紅”的國風投基金將海虹股份進行收編。

影響醫生或者藥劑師的處方行為,達到控制藥品費用的增長的目的。而這一業務的核心目標是為了提高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盈利的模式是想被代理的機構和製藥企業收取管理費用。

這一業務當初是借鑒的國外的項目,但是由於中美兩國的國情不同等原因,導致這個項目,在海虹控股運營多年,但是至今還沒能幫助上市公司實現盈利。並且根據海虹控股2017年的半年報顯示,PBM的業務僅占公司總營收的13%,但是卻占了營業成本的23%,毛利率為-36.1%。

當然,如果排除這個項目的盈利因素,項目的本身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多年變賣資產卻僅僅完成2000多萬淨利潤的背景下,海虹控股卻能支撐住200多億市值。

也許正是基於對海虹控股PBM業務的潛力,以及這個業務對民生醫療的意義,“根正苗紅”的國風投基金將海虹股份進行收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