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中國評劇院推出大型原創評劇《藏地彩虹》

由中國評劇院全力打造的大型原創評劇《藏地彩虹》於12月3日至10日期間, 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中國評劇大劇院)展開首輪7場演出。

《藏地彩虹》主創陣容強大, 調集了各路精兵強將。 邀請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文華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張明媛擔任編劇。 邀請到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熊源偉擔任導演。 由國家一級作曲劉文田、王亞勳二人聯合掛帥, 與著名作曲家趙石軍、青年作曲戴錫英共同擔任作曲和唱腔設計。 演員陣容也同樣不容小覷, 雲集了劇院梅花獎、國家一級演員及眾多青年才俊,

且流派紛呈, 彙聚了評劇藝術(白派、新派、李派、魏派、馬派、張派)六大流派。 該劇主演由成功出演英雄母親的王平再次擔當, 優秀青年演員鄭嵐出任B組。 王平是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劉萍弟子、白派藝術第四代傳人。 梅花獎獲得者、李派傳人劉慧欣,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谷文月弟子、新派傳人王麗京, 國家一級演員孔繼光,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李惟銓弟子于海泉, 以及優秀青年演員王婧、趙岩等都將在劇中擔任重要角色。

《藏地彩虹》是根據北京榜樣——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內科顧虹醫生、北京援藏醫療隊以及其他行業援藏幹部的先進事蹟創作而成。 該劇講述援藏醫生救助藏區先心病患兒的故事, 展現新時期援藏精神,

彰顯兩代援藏人的高潔品質和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懷, 弘揚了漢藏一家親、民族大團結的鮮明主題。 該劇成功入選文化部戲曲劇本孵化計畫資助專案, 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點專案、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專案和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專案。

圖為劇照。 (千龍網發 中國評劇院供圖)

中國評劇院從2014年選材立意, 劇院組建了頂尖的創作團隊, 安排主創先後三次跟隨顧虹醫生深入藏區實地采風, 體驗生活, 走訪了大批醫生及各行各業的援藏英雄, 積累了大量創作素材。 藏區自然環境複雜, 各方面保障條件有限, 主創人員克服重重困難, 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於創作, 虛心學習藏族文化, 深入瞭解援藏幹部工作和生活狀態, 不斷完善劇本和音樂細節。 在整個創作過程中, 我們還受到來自北京文化宣傳主管部門、衛計委、安貞醫院、援藏協會、西藏文化廳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藏地彩虹》歷經三年艱辛創作, 於今年9月29日正式建組。

《藏地彩虹》是在新時期、新形式、新發展情況下,

評劇藝術與藏族文化的一次深度融合。 該劇採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結合浪漫主義、魔幻主義等藝術手段, 有機地融入了藏族音樂、藏族舞蹈和藏戲等藝術形式。 通過以評劇為主體, 提取藏族多元的藝術元素, 在舞臺呈現和表演程式現代化上進行努力嘗試, 從中找出二者契合點, 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創作理念, 探索出一條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身, 既不失評劇藝術魅力又極富濃郁藏族文化氣息的創新道路。

圖為劇照。 (千龍網發 中國評劇院供圖)

圖為劇照。 (千龍網發 中國評劇院供圖)

圖為劇照。(千龍網發 中國評劇院供圖)

中國評劇院是以創演現代戲為主的國家級示範劇院,自建院以來始終站在創作第一線,創排了許多緊跟時代脈搏的經典劇碼,並屢獲讚譽。比如榮獲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等諸多殊榮的舞臺精品《母親》,充分展示了評劇劇種的魅力和劇院的實力。此次,評劇院將再次立足劇種優勢,傾情奉獻歌頌民族團結、弘揚老西藏精神、彰顯生命光輝的現代劇碼《藏地彩虹》,體現新時期時代風貌。上世紀50年代,評劇院曾創作一部藏族題材的紅色經典劇碼《金沙江畔》,展現了軍民一家親的和諧氛圍,上演至今經久不衰。此次創排的《藏地彩虹》是繼《金沙江畔》後近一個甲子,中國評劇院再次以“漢藏一家親”為創作視角打造的一部講述漢藏民族融合的史詩性作品。

(*圖文內容整理自網路)

圖為劇照。(千龍網發 中國評劇院供圖)

中國評劇院是以創演現代戲為主的國家級示範劇院,自建院以來始終站在創作第一線,創排了許多緊跟時代脈搏的經典劇碼,並屢獲讚譽。比如榮獲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等諸多殊榮的舞臺精品《母親》,充分展示了評劇劇種的魅力和劇院的實力。此次,評劇院將再次立足劇種優勢,傾情奉獻歌頌民族團結、弘揚老西藏精神、彰顯生命光輝的現代劇碼《藏地彩虹》,體現新時期時代風貌。上世紀50年代,評劇院曾創作一部藏族題材的紅色經典劇碼《金沙江畔》,展現了軍民一家親的和諧氛圍,上演至今經久不衰。此次創排的《藏地彩虹》是繼《金沙江畔》後近一個甲子,中國評劇院再次以“漢藏一家親”為創作視角打造的一部講述漢藏民族融合的史詩性作品。

(*圖文內容整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