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畫大家李有鈞去世 眉山畫壇痛失“定海神針”

眉山網記者 張玉 文/圖

李有鈞究竟是何許人也?他的去世究竟為什麼能引起眉山畫壇如此巨大的震動, 牽動眉山無數畫家的心?

李有鈞潛心繪畫。

少時結緣 癡迷繪畫五十余載

原來, 李有鈞, 眉山市東坡區人, 是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眉山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出生于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專長於國畫大寫意花鳥, 獲得過許多省級、國家級的重要獎, 他不僅專長於花鳥畫, 還擅長山水畫, 創作了一批藝術造詣頗高的山水畫。 他一生建樹頗豐, 卻從不張揚, 潛心作畫, 從不為炒作、商業而畫, 他是眉山畫壇公認的“教練級人物”, 培養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頗具影響的畫家。

李有鈞出生于金石篆刻世家, 家族的藝術基因很好傳遞到了他這一代:他是畫家, 弟弟李有國是著名京劇名家, 妹妹李有仙是小提琴演奏家。 李有鈞的繪畫天賦, 始於1962年, 當年因為母親病重,

家中弟弟妹妹皆年幼, 他不得不休學照顧親人, 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繪畫, 便讓他著迷了一輩子。

摯愛, 是李有鈞對繪畫最好的注解, 為了有更多的繪畫時間, 他每天清晨5點起床, 繪畫2個小時之後再開啟一天的生活工作, 一天之中但凡有點時間, 他都在做繪畫有關的事, 直到他去世前的10多天, 他每天都還堅持繪畫20多分鐘。

李有鈞畫作。

李有鈞畫作。

專攻花鳥 造詣頗深獨樹一派

多年的鍛煉, 李有鈞繪畫技巧早已爐火純青, 在任何時候皆能“七步成畫”, 寥寥幾筆, 就能勾勒出一幅意境之深,

動感十足的畫作, 其筆愈簡, 味愈永, 見招拆招, 借力打力, 所謂大寫之作, 全在舉重若輕, 讓人感悟之深, 可治浮躁之病。

“世界上不能沒有藝術家, 沒有藝術家世界是空白的。 ”李有鈞繪畫從不以賣畫為目的, 更不為迎合大眾的“口味”, 只注重技藝鑽研。 在這個浮躁、喧囂的社會, 他更像一個世外高人, 讓人們肅然起敬。

作為藝術家, 必須要有藝術追求。 上世紀八十年代, 李有鈞的作品就開始在眉山畫壇頗有影響, 但他並不放鬆自己在藝術方面的追求, 而是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逼迫自己不斷進步。 從花鳥畫到山水畫, 他鑽研的的腳步從未停息。 明代花鳥畫大師徐渭, 清代八大山人, 近代黃賓虹、潘天壽、陳子莊等名家作品, 長期以來,

他不斷地探索創新, 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名家評論, 李有鈞的作品畫面簡約、意境深遠 、結構嚴謹, 實現了人與繪畫心形合一, 體現了文人風骨。

李有鈞畫作。

李有鈞畫作。

育人傳技 桃李芬芳遍佈天下

李有鈞不僅是優秀的畫家,更是一位好父親,好老師。在他的教育影響下,他的女兒以及侄兒侄女,分別成了繪畫和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坐得冷板凳,方得真功夫。”李曼丹至今清晰地記得小時候父親教她繪畫的日子,每一次父親都會為她講解了繪畫要點,然後默默離開,留給她自己體悟和思考,待幾個小時之後父親再來幫她指導,如今每每想起父親的話,她總仍不住潸然淚下。

李有鈞的逝世,悲傷不已的還有李有鈞的學生們,池金水、劉劼、 莊朝華、 李亞玲、袁泉、王崇貴、汪曉霞、鄒卓、程琦等一大批在全省、全國範圍內頗有影響的畫家,皆難以掩飾悲痛之情。“李老師知識淵博,造詣精深,每次講課娓娓道來,讓人受益匪淺。”學生劉劼說道,老師對學生的每張畫都會認真批註,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所在。

“1986年,那時我還是一名學生,因為家境貧困,老師經常喊我到他家吃飯,有一次老師帶我到三蘇祠裡畫壁畫,難度很高,非常辛苦,但老師最後把酬勞全部給了我……”學生池金水至今都非常感念老師對他的悉心教導,更感念老師一直以來對他生活的關心愛護。

2016年11月,李有鈞突患重病,在病中他難以割捨的還是他的繪畫,他的學生。他強忍著病痛堅持作畫,有後生請教他,他即使戴著氧氣也要指出後生的存在的不足以及該努力的方向……2017年3月12日,李有鈞因病去世,消息傳來,眉山畫家無不悲痛,紛紛表達對先生的思念之情,這才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李有鈞畫作。

育人傳技 桃李芬芳遍佈天下

李有鈞不僅是優秀的畫家,更是一位好父親,好老師。在他的教育影響下,他的女兒以及侄兒侄女,分別成了繪畫和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坐得冷板凳,方得真功夫。”李曼丹至今清晰地記得小時候父親教她繪畫的日子,每一次父親都會為她講解了繪畫要點,然後默默離開,留給她自己體悟和思考,待幾個小時之後父親再來幫她指導,如今每每想起父親的話,她總仍不住潸然淚下。

李有鈞的逝世,悲傷不已的還有李有鈞的學生們,池金水、劉劼、 莊朝華、 李亞玲、袁泉、王崇貴、汪曉霞、鄒卓、程琦等一大批在全省、全國範圍內頗有影響的畫家,皆難以掩飾悲痛之情。“李老師知識淵博,造詣精深,每次講課娓娓道來,讓人受益匪淺。”學生劉劼說道,老師對學生的每張畫都會認真批註,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所在。

“1986年,那時我還是一名學生,因為家境貧困,老師經常喊我到他家吃飯,有一次老師帶我到三蘇祠裡畫壁畫,難度很高,非常辛苦,但老師最後把酬勞全部給了我……”學生池金水至今都非常感念老師對他的悉心教導,更感念老師一直以來對他生活的關心愛護。

2016年11月,李有鈞突患重病,在病中他難以割捨的還是他的繪畫,他的學生。他強忍著病痛堅持作畫,有後生請教他,他即使戴著氧氣也要指出後生的存在的不足以及該努力的方向……2017年3月12日,李有鈞因病去世,消息傳來,眉山畫家無不悲痛,紛紛表達對先生的思念之情,這才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