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悅讀丨《龍脊滄桑》九眼樓長城名冠天下——神京在前 宮闕在目

書名:龍脊滄桑——行走懷柔古長城

作者:于書文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九 眼 樓 長 城 名 冠 天 下

前年秋天, 我第一次登上了九眼樓時, 眼前的情景真得很震驚,

在此之前, 我還從沒見過規模如此之大的敵樓。 不僅如此, 九眼樓還與長城上所有的敵樓不同, 它雄奇倨傲, 厚重靈動, 頗像山頂上的一座古城堡。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 1 9 8 4 年首次徒步考察明長城時, 來到九眼樓, 十分感慨地說:“我們走過所有長城, 從來沒感到如此震撼。 ” 他根據敵樓的位置、規模、作用, 充分肯定了九眼樓為萬里長城第一樓的地位。

參觀九眼樓可選擇不同的道路, 我們是由北京結向北, 沿著西大牆廊道, 直達山頂。 山的名字叫做火焰山, 位於懷柔區雁棲鎮與延慶縣四海鎮交界處, 海拔1 1 4 1 米。 九眼樓就位於火焰山上, 比司馬台的望京樓還要高出1 5 5 米, 是北京長城段中地勢最高的一座敵樓。

因敵樓每面都有9 個箭窗, 建築奇特, 頗為罕見, 故此得名。

01

神京在前 宮闕在目

盛夏時, 我們又一次登上九眼樓, 其情其景與上一次秋風颯颯的感受截然不同, 但唯一不變的是它蒼涼的顏值和雄渾的氣勢, 依然令人怦然心動。

長城上的敵樓不勝枚舉, 威鎮天下的名關名樓也多為人所稱道。 而提及九眼樓, 卻多少顯得有些默默無聞、鮮為人知。 其實, 無論從建築規模還是歷史底蘊, 九眼樓絕不輸給長城上的任何一座敵樓。 稱它為“天下第一樓”毫不為過。

九眼樓建於明嘉靖二十二年(1 5 4 3), 它不是關口, 而是一處重要的軍事結點。 因其位居宣、昌、薊三鎮軍事接點與內外長城交匯處, 以體量最巨、瞭望孔最多而名聲大振。 它位於黑坨山南麓,

明代屬四海治。 不要看它比黑坨山海拔低4 0 0 米, 但其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 早在明宣德年間, 巡按禦使王聰就因火焰山“正當居庸關北、天壽山后”, 一再建言朝廷嚴加巡檢。 明萬歷時, 蔣一葵著《長安客話》, 將火焰山描繪為“適當山陵後背, 乃唇齒相須之地”。 這裡所說的“山陵”, 就是明十三陵。

明代秦霖《宣鎮東路輿圖說》也記載:“登火焰山望之, 而神京在前, 宮闕在目, 是京師以火焰為後屏也。 東顧而薊鎮在左, 西顧而昌鎮環右, 南山崔巍, 拱抱陵寢, 龍之蟠虎之踞, 美哉!山河之固, 天之所以界限華夷, 抑何雄也!”

九眼樓的名字是當地人的俗稱, 並不是它的本名。 明代一般稱其為“火焰山樓”或“火焰山”。 清光緒《延慶州志》上記為“禦靖北台”。 但這個文雅的名字不好記, 人們還是習慣地因其形而稱之為九眼樓。

這是一座正方形雙層建築, 每邊為1 3 米, 各有9 個瞭望孔, 總算起來就是3 6 個。 兩層樓體坍塌得僅存一層, 高度為7 . 8 米, 內有軍士來往巡視的環行步道。 底部砌石條, 上部用白灰砌青色城磚, 構建十分堅固壯美。

樓下西側有小平臺, 為軍士集中的場地。 平臺北側, 有磚砌的臺階, 沿臺階可達敵樓西門。 樓頂為磚砌券拱式結構, 樓內寬大, 可住兵儲器, 向北開兩窗, 四面各有一門, 門高兩米, 闊1 . 2 米, 出入極為便利。

九眼樓周圍群山起伏跌宕, 溝壑縱橫捭闔。 近處, 綠樹濃彩重抹, 巨浪般漸漸向前方推湧而去;遠處, 雲蒸霞蔚, 如煙似霧。 東南, 群山懷抱之中的箭扣、北京結一帶長城清晰可見。 回望我們剛剛走過的西大牆, 中間經過8 個烽火臺, 由低向高, 又由高向低, 其中有兩處懸崖, 城牆已不見蹤影, 通往前方的路中斷時, 幾經探尋, 最終都是按照樹枝上的絲帶所指, 從旁邊的小路繞行。 盛夏時節的長城兩側, 不斷有開滿了白花的野丁香隨風搖曳, 無論行於山中,還是站立在城牆上,隨時都可以感受到這清新而芬芳的花香。

然而, 我還是覺得登城的最好季節當在金秋, 那時, 不光是秋高氣爽,單是斑斕的色彩就足以令人沉醉。如果選擇在深邃而迷人的山谷裡穿行,不時會有落葉從樹上優美地飛舞而來,靜悄悄地飄落在身邊。再看林蔭小徑,鋪金堆錦,盡顯金秋之韻味。

輕輕鬆松地登上九眼樓,登臨者無不為眼前長城的壯觀和雄偉所震撼。極目遠眺,群山環抱,層林盡染,頓感一覽眾山小,登山的勞累早已蕩然無存。撫今追昔,城樓上的磚石仿佛記載著令人回味的歷史, 見證著盪氣迴腸的歲月滄桑。透過城壁殘破的九眼瞭望孔,我仿佛看到了盔胄鎧甲,獵獵旌旗,還有士兵那疲憊的眼神,思親的淚光。4 0 0 多年前,那挎劍持刀的將士,曾站在這敵樓下,以血肉之軀與磚石長城凝固在一起,一代又一代,堅守著民族的尊嚴。

歷史曾把九眼的城垛濃墨重彩了一把,同樣又把九眼的城垛扔在了無人眷顧的荒山之巔。多少年後, 當我們默默肅立於殘損的城樓之上,想起那些酒綠燈紅,虛名浮利, 都會如這城垣, 終有殘損的那一天,或如飄零的落葉,隨風逝去, 只有眼前的不言大美,亙古長存, 永恆於世。

排版:明美琪

無論行於山中,還是站立在城牆上,隨時都可以感受到這清新而芬芳的花香。

然而, 我還是覺得登城的最好季節當在金秋, 那時, 不光是秋高氣爽,單是斑斕的色彩就足以令人沉醉。如果選擇在深邃而迷人的山谷裡穿行,不時會有落葉從樹上優美地飛舞而來,靜悄悄地飄落在身邊。再看林蔭小徑,鋪金堆錦,盡顯金秋之韻味。

輕輕鬆松地登上九眼樓,登臨者無不為眼前長城的壯觀和雄偉所震撼。極目遠眺,群山環抱,層林盡染,頓感一覽眾山小,登山的勞累早已蕩然無存。撫今追昔,城樓上的磚石仿佛記載著令人回味的歷史, 見證著盪氣迴腸的歲月滄桑。透過城壁殘破的九眼瞭望孔,我仿佛看到了盔胄鎧甲,獵獵旌旗,還有士兵那疲憊的眼神,思親的淚光。4 0 0 多年前,那挎劍持刀的將士,曾站在這敵樓下,以血肉之軀與磚石長城凝固在一起,一代又一代,堅守著民族的尊嚴。

歷史曾把九眼的城垛濃墨重彩了一把,同樣又把九眼的城垛扔在了無人眷顧的荒山之巔。多少年後, 當我們默默肅立於殘損的城樓之上,想起那些酒綠燈紅,虛名浮利, 都會如這城垣, 終有殘損的那一天,或如飄零的落葉,隨風逝去, 只有眼前的不言大美,亙古長存, 永恆於世。

排版:明美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