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家寶藏》一夜成網紅?文博探索節目如何讓“國寶開口說話”!

這兩天網上都被央視推出的新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刷屏了。 自12月3日晚, 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正式開播以來, 好評如潮, 第一期便在豆瓣上取得了9.3分的超高評價。

這檔由央視綜藝頻道(CCTV-3)耗費兩年時間研發製作的節目, 此前就因集齊了九大最具份量的國家級博物館(院)而引起了廣泛關注。

儘管《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等珠玉在前, 但不得不說, 《國家寶藏》在文化類節目上所做的探索又達到了新層次。

以往人們瞭解文物, 大多是通過參觀博物館的方式。 即便現在很多博物館都在積極升級布展方式和手段, 但人們能獲取到的資訊還是有限。

如何才能在一期節目的時間裡把文物背後的故事最大程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呢?

以首期節目中故宮國寶——各種釉彩大瓶這一部分為例, 節目組並不直接請出國寶守護人王凱, 也不播放各種釉彩大瓶的任何圖像資料, 而是先把嘉賓請到故宮博物院陶瓷館, 讓真人秀導演給王凱佈置任務——尋找“中國瓷母”, 跟隨王凱在陶瓷館裡兜兜轉轉, 看似漫無目的, 但實際上這一環節正是編導精心鋪排, 為國寶的前世傳奇故事做前情鋪墊。

在隨後的前世故事表演裡, 王凱扮演的乾隆皇帝與“穿越”而來的雍正、王羲之、黃公望雄辯各種釉彩大瓶是否有過度浮誇的問題。

整段演繹臺詞信息量極大, 不僅有對各種釉彩大瓶的介紹, 更包含許多和乾隆皇帝生平有關的趣聞軼事。 如果不是先前已經跟王凱一起瞭解過雍正、乾隆兩位皇帝喜愛的瓷器風格, 觀眾如何能夠如此快速“入戲”, 並get到笑點呢?

乾隆皇帝喜歡蓋章題跋的這件事, 此前曾在網路上廣為流傳。

節目組不僅把它引入節目, 甚至還大開“腦洞”, “邀請”兩位“受害者”王羲之和黃公望前來“現身說法”, 一本正經地讓九大博物館(院)館長一起評價。

正如王凱所說,乾隆硬要把17種燒制工藝運用在一隻瓷瓶上的做法看著很任性,但從中透露出的單純,和想要炫耀國家強盛、工匠偉大的執念卻是很珍貴的。

經過一系列合理想像和編排設計,各種釉彩大瓶從傳統講解和展示中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也讓許多觀眾意識到,原來一件文物的背後竟然有這麼多精彩的故事和人物!而各種釉彩大瓶上的17種燒制工藝所代表的,是一個那麼強大的中國!

短短十幾分鐘的節目,讓各種釉彩大瓶在觀眾面前不再僅僅只是冰冷的文物,更是變成擁有了鮮活生命的國寶!

正如王凱所說,乾隆硬要把17種燒制工藝運用在一隻瓷瓶上的做法看著很任性,但從中透露出的單純,和想要炫耀國家強盛、工匠偉大的執念卻是很珍貴的。

經過一系列合理想像和編排設計,各種釉彩大瓶從傳統講解和展示中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也讓許多觀眾意識到,原來一件文物的背後竟然有這麼多精彩的故事和人物!而各種釉彩大瓶上的17種燒制工藝所代表的,是一個那麼強大的中國!

短短十幾分鐘的節目,讓各種釉彩大瓶在觀眾面前不再僅僅只是冰冷的文物,更是變成擁有了鮮活生命的國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