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洗髓經總義,《達摩洗髓易筋經》第3篇

一、洗髓經序

易筋洗髓具非東土之文章, 總是西方之妙諦, 不因祖師授受, 予安得而識之?又烏自而譯之也哉?!

我祖師大發慈悲, 自西徂東, 餐風宿露, 不知幾曆暑寒, 航海登山, 又不知幾歷險阻, 如此者豈好勞耶?

悲大道之多歧, 將愈支而愈離, 恐接緒之無人, 致慧眼之淹沒。 遍觀諸教之學人, 鹹逐末而忘本, 每在教而泥教, 誰順流而窮源, 忽望霞旦, 白光灼天, 知有載道之器, 可堪重大之托, 此祖師東來之大義也!

初至陝西敦煌, 遺留湯缽於寺。 次及中州少林, 面壁趺跏九年, 不是心息參悟, 亦非存想坐功, 總因因緣未至,

姑靜坐久留, 以待智人參求耳。 及祖師示人為第一義諦, 聞者多固執宿習, 不能領略, 再請, 予何人斯, 幸近至人, 耳提面命, 頓超無上, 正傳正覺, 得易筋洗髓二帙。 洗髓義深, 精近無基, 初學難解, 其效亦難, 至是為末後之究竟也。 及其成也, 能隱能顯, 串金透石, 脫髓圓通, 虛靈長活, 聚而成形, 散則為風, 然未可一蹴而至也。 易筋義淺, 入手有據, 初學易解, 其效易臻, 堪為築基之初起。

是必易筋之功竟, 方可因之洗髓。 予得師傳, 習易筋已效, 將易筋原本一帙, 藏之少林壁間, 俟有緣者得之。 惟洗髓一帙, 附之衣缽, 遠遊雲水, 後功行至, 果獲奇應, 曾不敢輕易告人, 又恐久而失傳, 辜負祖師西來之意。 於是不揣鄙陋, 譯為漢語, 止求不悖經文, 不敢致飾章句,

根據經詳譯於後, 並為序言於前, 以俟智者之玩味而有得也。 (釋慧可謹序)

二、洗髓經總義原文

如是我聞時, 佛告須菩提, 易筋功已竟, 方可事於此。 此名靜夜鐘, 不礙人間事。 白日任匆匆, 務忙衣與食。 三餐食既竟, 放風水火訖。 抵暮見明星, 燃燈照暗室。 晚習功課畢, 將息臨臥具。 大眾成鼾睡, 忘卻生與死。 明者獨驚醒, 黑夜暗修為。 撫體歎今昔, 過去少一日。 無常來迅速, 身同少水魚。 顯然如何救, 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報, 四緣未能離, 四智未現前, 三身未皈一。 默觀法界中, 四生三有備。 六根六塵連, 五蘊並三途。 天人阿修羅, 六道各異趨。 二諦未能融, 方度未能具。 見見非是見, 無明未能息。 道眼未精明, 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見離, 得了涅 意。 若能見非見,

見所不能及。 蝸角大千界, 眼納須彌。 昏昏醉夢間, 光陰兩俱失。 流浪於生死, 苦海無邊際。 如來大慈悲, 演此為洗髓。 須俟易筋後, 每于夜靜時。 兩目內含光, 鼻中運息微。 腹中覺空虛, 正宜納清煦。 朔望及二弦, 二分並二至。

子午靜守功, 卯酉幹沐浴。 一切為心造, 煉神竟虛靜。 常惺惺不昧, 莫被睡魔拘。 夜夜常如此, 日日須行持。 惟虛能容納, 飽食非所宜。 謙和保護身, 惡厲宜緊避。 假借可修真, 四大須保固。 柔弱可持身, 暴戾災害逼。 渡河須用筏, 到岸方棄諸。 造化生成理, 從微而至著。 一言透天機, 漸進細尋思。 久久自圓滿, 未可一蹴企。 成功有定限, 三年九載餘。 從容在一紀, 決不逾此期。 心空自身化, 隨意任所之。

一切無掛礙, 圓通觀自在。 隱顯度眾生,

彈指超無始。 待報四重恩, 永滅三途苦。 後人得此經, 奉持為宗旨。 擇人相授受, 叮嚀莫輕視。

三、無始鐘氣篇第一

宇宙有至理, 難以耳目契。 凡可參悟者, 即屬於元氣。 氣無理不運, 理無氣莫著。 交並為一致, 分之莫可離。 流行無間滯, 萬物根據為命。 穿金與造石, 水火可以並。 並行不相害, 理與氣即是。 生處伏殺機, 殺中有生意。 理以氣為用, 氣以理為體。 即體以顯用, 就用以求體。 非體亦非用, 體用兩不立, 非理亦非氣, 一言透天機, 百尺竿頭步, 原始更無始, 悟得其中意, 方可言洗髓。

四、四大假合篇第二

元氣久氤氳, 化作水火土。 水發昆侖巔, 四達坑井注。 靜坐生暖氣, 水中有火具。 濕熱乃蒸騰, 為雨又為露。 生人又生物, 利益滿人世。 水久澄為土,

火乃氣之燠。 人身小天地, 萬物莫能比。 具此幻化質, 總是氣之餘。 本來非我有, 解散還太虛。 生亦未曾生, 死亦未曾死。 形骸何時留, 垂老後天地。 假借以合真, 超脫離凡類。 參透洗髓經, 長生無盡期。 無假不顯真, 真假渾無際。 應作如是觀, 真與假不二, 四大假合形, 誰能分別此。

五、凡聖同歸篇第三

凡夫假作真, 美衣為體飾。 徒務他人觀, 美食日複日。 人人皆如此, 碌碌一身世。 不暇計生死, 總被名利牽。 一朝神氣散, 油盡而燈滅。 身屍埋壙野, 驚魂一夢攝。 萬苦與千辛, 幻境無休歇。 聖人獨認真, 布衣而蔬食。 不貪以持己, 豈為身口累。 參透天與地, 與我本一體。 體雖有巨細, 靈活原無異。 天地有日月, 人身兩目具。 日月有晦明, 星與燈相繼。 縱或星燈滅, 見性終不沒。 縱成瞽目人,伸手摸著鼻。通身俱是眼,觸著知物倚。此是心之靈,包羅天與地。能見不以目,能聽不以耳。心若能清淨,不為嗜欲逼。自知原來處,歸向原來去。凡夫與聖人,眼橫鼻長直。同來不同歸,因彼多外馳。若能收放心,提念生與死。趁此健身軀,精進用心力。洗髓還本原,凡聖同歸一。

六、物我一致篇第四

萬物非萬物,與我同一體。幻出諸形相,輔助成生意。有人須有物,用作衣與食。藥耳及器皿,缺一即不備,飛潛與動植,萬類為人使。造化恩何鴻,妄殺即暴戾。蜉蝣與蛇蠅,朝生暮死類,龜鶴糜與鹿,食少而服氣。竟得多歷年,人何不如物。只貪衣與食,妄卻生與死。苟能絕嗜欲,物我皆一致。

七、行住坐臥篇第五

行如盲無杖,內觀照性分。舉足低且慢,踏實方更進。步步皆如此,時時戒急行。世路忙中錯,緩步保平安。住如臨崖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認取頓足處。不離於當念,存心勿外務。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穀。立定勿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隨心靜,止水與明鏡。事物任紛紛,現下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肅容儀。閉口深藏舌,出入息與鼻。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浹骨並洽髓,出神先入定。臥如箕形曲,左右隨其宜。兩膝常參差,兩足如鉤钜。兩手常在腹,捫臍摸下體。睾丸時掙搓,如龍戲珠勢。倦則側身睡,睡中自不迷。醒來方伸腳,仰面亦不拘。夢覺渾不異,九載征實際。超出生死關,究竟如來意。行住坐臥篇,只此是真諦。

八、洗髓還原篇第六

易筋功已畢,便成金剛體。外感不能侵,飲食不為積。猶恐七情傷,元神不自持。雖具金剛相,猶是血肉軀。須照洗髓經,食少多進氣。搓摩幹沐浴,按眼複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數拘。閉眼常觀鼻,合口任鼻息。度數暗調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濁納清煦。開眼即抽解,切勿貪酣睡。濃褥趺跏坐,寬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調息舌抵 。脅腹運尾閭,搖肩手推肚。分合按且舉,握固按雙膝。鼻中出入綿,綿綿入海底。有津續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鳴天鼓,兩手俱掩臍。伸足抵其趾,出入六六息。兩手按摩竟,良久方盤膝。直身頓兩足,洗髓功已畢。徐徐方站起,行穩步方移。忙中恐有錯,緩步為定例。三年並九載,息心並滌慮。浹骨更洽髓、脫穀飛身去。漸幾渾化天,末後究竟地。即說偈曰∶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腹裡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長生可了。

縱成瞽目人,伸手摸著鼻。通身俱是眼,觸著知物倚。此是心之靈,包羅天與地。能見不以目,能聽不以耳。心若能清淨,不為嗜欲逼。自知原來處,歸向原來去。凡夫與聖人,眼橫鼻長直。同來不同歸,因彼多外馳。若能收放心,提念生與死。趁此健身軀,精進用心力。洗髓還本原,凡聖同歸一。

六、物我一致篇第四

萬物非萬物,與我同一體。幻出諸形相,輔助成生意。有人須有物,用作衣與食。藥耳及器皿,缺一即不備,飛潛與動植,萬類為人使。造化恩何鴻,妄殺即暴戾。蜉蝣與蛇蠅,朝生暮死類,龜鶴糜與鹿,食少而服氣。竟得多歷年,人何不如物。只貪衣與食,妄卻生與死。苟能絕嗜欲,物我皆一致。

七、行住坐臥篇第五

行如盲無杖,內觀照性分。舉足低且慢,踏實方更進。步步皆如此,時時戒急行。世路忙中錯,緩步保平安。住如臨崖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認取頓足處。不離於當念,存心勿外務。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穀。立定勿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隨心靜,止水與明鏡。事物任紛紛,現下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肅容儀。閉口深藏舌,出入息與鼻。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浹骨並洽髓,出神先入定。臥如箕形曲,左右隨其宜。兩膝常參差,兩足如鉤钜。兩手常在腹,捫臍摸下體。睾丸時掙搓,如龍戲珠勢。倦則側身睡,睡中自不迷。醒來方伸腳,仰面亦不拘。夢覺渾不異,九載征實際。超出生死關,究竟如來意。行住坐臥篇,只此是真諦。

八、洗髓還原篇第六

易筋功已畢,便成金剛體。外感不能侵,飲食不為積。猶恐七情傷,元神不自持。雖具金剛相,猶是血肉軀。須照洗髓經,食少多進氣。搓摩幹沐浴,按眼複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數拘。閉眼常觀鼻,合口任鼻息。度數暗調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濁納清煦。開眼即抽解,切勿貪酣睡。濃褥趺跏坐,寬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調息舌抵 。脅腹運尾閭,搖肩手推肚。分合按且舉,握固按雙膝。鼻中出入綿,綿綿入海底。有津續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鳴天鼓,兩手俱掩臍。伸足抵其趾,出入六六息。兩手按摩竟,良久方盤膝。直身頓兩足,洗髓功已畢。徐徐方站起,行穩步方移。忙中恐有錯,緩步為定例。三年並九載,息心並滌慮。浹骨更洽髓、脫穀飛身去。漸幾渾化天,末後究竟地。即說偈曰∶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腹裡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長生可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