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豆瓣日記: 《嬰幼兒文學》

本文作者“甜蜜藝術小組”, 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3歲的時候我開始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 為什麼有青春文學, 有兒童文學, 卻沒有“嬰幼兒文學”?雖然我們很小, 但也值得尊重啊。 而且我們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啊(沒看到誕生了那麼多人販子麼)。 於是就在那天媽媽為我擦鼻涕的時候, 我找到了值得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開創“嬰幼兒文學”流派, 當鼻祖, 並成為該流派標誌性的代表人物。 還得有, 粉西!

後來我見到作家桑格格, 一點也不尊敬:姐姐, 你落伍啦。 你還在寫小時候, 我都已經在寫嬰幼兒啦。 而且我是鼻祖哦,

鼻祖哦。

為了證明我自己的實力, 我為這個流派的創作精神做了一個總領性的提煉:每個嬰幼兒小孩都有神奇的眼睛, 神奇的語言, 神奇的知覺, 神奇的感受。 那是另一種人類, 或許比大人更智慧更靈性, 是你們大人把他們變平庸的。

如果有外星人來教育我們, 我們怎麼會變成人類!切!

仰視吧, 膜拜吧!山呼海嘯滴, 高呼萬歲吧!

1

那一年生了一場大病。 潔白的病房裡, 媽媽正在和另一個阿姨交談。

“這小孩子生病了就是麻煩。 他不知道也說不清楚是什麼症狀。 ”那個阿姨說。

“是啊, 不像大人, 哪裡疼哪裡不舒服都可以說出來。 ”媽媽附和道。

晚飯後, 媽媽開始教育我:“以後哪裡不舒服都要馬上告訴媽媽, 頭疼啊, 肚子疼啊, 哪裡癢啊, 都要說出來,

媽媽好告訴醫生。 ”我說好。

過了一會兒, 我興奮的告訴媽媽。 其實自從媽媽說了那個話之後我就比較關注自己的身體。 因此這個細節被我抓住了。 我說:“剛才有一股氣從我屁股裡鑽了出去了。 ”同時心裡懷著一種很害怕的感覺, 因為不知道那是什麼病。 我至今記得那種一點點害怕不安的感覺, 因為多年之後回憶起來很好笑。

“那是屁, 沒事的。 ”媽啊嘴裡說出一個新名詞。 但是我不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還是有點不安。 媽媽連說了幾遍, 那是屁啊。 於是我漸漸認識了這個東西。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 偏偏我記得我第一次認識屁的記憶。

大概過了一年後, 又發生了一次類似的事情。 我拉尿的時候, 發現平時透明的尿變成黃色的了,

把我嚇了一大跳。 我的尿怎麼變顏色了呢?我馬上去找做醫生的爸爸。 爸爸說, 沒事的, 這是內熱太大了原因, 沒事。 但我還是很驚奇。 也想不明白尿是怎麼變得有顏色的了。

我幼年的記憶裡淨是這種奇奇怪怪的記憶, 真稀奇。

醫院裡, 床單全是白色的, 比家裡乾淨多了。 每張床頭放一個鐵架子, 放臉盆。 因為生病了, 開始有玩具了。 爸爸給我買了發條青蛙。 因為整天都不能下床, 就把青蛙放在床上跳。 結果旁邊床位的一個小朋友小胖要拿去玩。 玩著玩著他就把小青蛙放到床邊裝水的臉盆裡去了。

旁邊的大人都誇他:“好聰明啊。 青蛙在水裡游泳呢。 ”

媽媽還說:“你看人家小胖多聰明, 你就不知道吧。 ”那時候我才知道青蛙是可以在水裡遊的。

但是這句話刺傷了我小小的自尊心。 但沒過幾天我就釋然了, 發條青蛙在水了生銹報廢了。 我心疼歸心疼, 心裡卻還很高興。 用我哥哥的話來說:這小胖的聰明只是半截的, 他知道自然知識——青蛙可以在水裡游泳, 卻不知道科學知識——鐵在水裡會生銹。

2

小時候我對語言有創造性的運用。 他們教會了我“拜拜”就是再見的意思。 但是我的理解卻是另外一回事。 因為每次只要說了“拜拜”, 我站在原地沒動, 那個人就走了。 我的理解就是這樣。

於是每次我不喜歡某個人的話, 我就立馬跟他說“拜拜”。 有時候那個人還在那兒逗我玩, 我嘴裡就突然蹦出個“拜拜”出來。 他們開始哈哈大笑, 包括抱著我的媽媽, 他們不明白我為什麼突然說個拜拜出來。

我還在心裡生氣, 這個人怎麼這麼不識趣, 跟你說了拜拜怎麼還不走開。 拜拜在我這裡就是走開的意思, 但我還沒學會走開這個詞呢, 他們也沒教。

有一次, 一個人拿了一張一百的鈔票逗我。 那時候我還沒見過錢呢, 但我知道那是好東西, 也不知道是怎麼知道的, 感覺吧。 我一拿到那個錢, 就揮揮手, 拜拜。 這次他們終於明白了, 他們哈哈大笑起來, 一邊笑一邊說我真聰明。 的確如此, 如果換了別的小孩, 頂多死拽著錢不放手, 哪有我這麼機靈, 別人還沒說話就把別人打發了的。

我很喜歡狹小的地方, 比如我喜歡我家那個大衣櫃, 我覺得那像我的小房子似的。 一打開櫃門, 我一坐進去, 就跟旁邊的人說, 拜拜。我的意思是你快走吧,我到我的小房子了。我不需要你們這些大人了。那個大人就騙我:那我走了。我很堅決的繼續說到:拜拜。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那麼喜歡那一塊地方,就是櫃子裡那麼大的一點地方。我想這可能跟我早年在子宮裡呆了10個月有關。

記得我喜歡的作家蕭紅,那個一生都孩子氣的蕭紅,在她的《呼蘭河傳》裡寫到和我經歷類似的片段。

“我家的窗子是可以摘下來的,摘下來直立著是立不住的,就靠著牆斜立著,正好立出一個小斜坡來,我稱這小斜坡叫“小屋”,我也常常睡到這小屋裡邊去了。”

蕭紅一生都在找這麼個小屋吧。

3

一次,爸爸讓我搬一把小椅子過來,我順手就搬了兩把過來了。他們嚷嚷:“教你搬一把過來就可以了,一口氣搬這麼多幹什麼。”我接話到:“哎,兩口氣就搬了兩把過來了。”逗得他們哈哈大笑。我覺得我的邏輯很嚴密嘛,有什麼好笑的。

那時候,小椅子是我的私人財產。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喜歡。對身材幼小的我來說,它剛剛好。不像大椅子那麼高,剛好可以坐上去。吃飯的時候,靠在桌子邊,我就可以站在上面,就夠得著菜啦。於是我整天帶著我的小椅子,到處搬來搬去的。

事情發生在我堂妹來的時候。她和我差不多大。不知道為什麼,他也那麼喜歡那把小椅子。(原來的兩把小椅子只剩一把了)我們都爭著要那把椅子,都不讓步,最後竟打起來了。結果是我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頓。我哭得好傷心啊,我覺得那把椅子就是我,一直是我的,為什麼家裡來了一樣大的小朋友就要給我奪去。我真恨不得跟他說,這是我的私有財產!

4

大人們喜歡逗我、騙我,看我反應不反應得過來,這些招數我早就熟悉啦,所以一般不上當。但是有吃的時候是另外一回事。

他手裡拿著一個桔子。他明明是想給我,但又不立馬給我,真讓人著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桔子弄到手了。他們說,分給我們一點點吃,好不好。我說,不好。三下五除二就把桔子吞下去了。他們看著我的樣子又哈哈大笑起來,有個人就說:“呀,你把籽都吃到肚子裡去啦。將來會在肚子裡長一顆桔子樹出來的。”聽了這話,我就不知道是該信還是不該信。許是吃了好吃東西衝昏頭腦的緣故,要是在平時,我早就識破了這些騙人的招數了。我變得有點害怕,想像著肚子裡真的長了一顆樹。綠色的,還挺繁茂的。

結果晚上做夢的時候,我就夢到了肚子裡的這顆樹了。但不是桔子樹,變成桃子樹了,孫悟空從我嘴巴裡鑽進去要吃那樹上的桃子……

5

我們那的方言把身體上的污垢叫做“嘎”。

又一次媽媽給我洗澡的時候,歎到:“啊,好多的嘎啊。”我急忙糾正道:“這不是嘎,是汗嘎。”意思是這是流汗產生的嘎。逗得他們哈哈大笑,說:“汗嘎不是嘎麼?”

後來我讀到那個“白馬非馬”的典故,說是春秋戰國時候有個哲學家,堅持說——白馬不是馬。如果你問,那白馬是什麼?他會說,白馬是白馬,不是馬。——看來我小時候就是個哲學家啦。

6

我還記得有一次媽媽給講了一個小孩的故事。他很少講這樣的故事,不同於大灰狼小白兔之類的故事,所以我記得很清楚。大意是,一個小孩,她媽媽讓他去洗澡,結果他沒洗澡,只把香皂用水打濕就出來了。“你看他多聰明。”媽媽說,“不過,欺騙大人的小孩子也不是好的。”

其實後來我想明白了,媽媽本來不會講這麼個小孩欺騙大人的故事的,她講這個故事不是說要我去欺騙大人,而是要我變得機靈聰明點。於是我對自己深深了失望了,想了這個故事想了好久,我怎麼沒那麼聰明呢。

7

小時候很迷戀一個自己發明的遊戲。把頭埋在枕頭上,盡力的埋下去,閉著眼睛,然後就會在黑暗裡看見五顏六色的花紋,不停的自由變幻。有點像長大後見到的WINDOWS音樂播放機裡無規則變化的圖案。我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因為可以看到花花綠綠的星雲一樣的美麗圖案。這是我小時候自己最喜歡看的電影,還是自己拍的哦。

WINDOWS音樂播放機,你偷襲我的創意!

8

我睜開了眼睛。“咦,醒啦!”頭頂是媽媽和哥哥的笑臉。然後他們說著剛才的事情去了。奇怪的是我聽不懂。我說你們說的什麼。於是他們把剛才的事情說了一遍。“為什麼你們說的我都不知道?”我問。“因為你剛剛睡著了啊。”他們回答。我第一次朦朧的理解了睡眠——好像是時間缺失了一段,因為在我睡覺的時候我什麼都不知道了。而且我還為這種缺失遺憾,因為有時候他們經歷了很好玩的事,我卻睡著了不知道。直到很久後,我對這個世界大多數事情都有所瞭解的時候,我才不那麼遺憾,因為那些我睡著的時候發生的我不知道的事情,很容易通過語言描述知道是怎麼回事。這就是我逐漸理解睡眠的過程。

9

3歲那年,我第一次遇見了藝術,而且還是大地藝術。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從搖籃到家,再到家周圍,再到更遠的地方。有一天,有個小夥伴叫我一起到森林裡去玩,在那之前我沒去過。我們走了在我幼年的意識裡很遠的路,但其實離家也就幾百米的距離。我們進入到森林裡,走了不遠,我驚訝的發現在一片樹林裡,有一個淺坑,裡面堆滿了玻璃碎片,透明的各種顏色和形狀的碎片,被包圍在繁盛的枝葉中間,在林間斜射下來的絲絲陽光中,顯得很好看。這感覺有點新鮮也有點奇怪。我不知道為什麼這裡會有這樣的場景。像夢幻,也像藝術。概念中的森林應該只有樹木。長大後,我回憶,那是我第一次見到藝術,而且是大地藝術。後來大人們告訴我,因為在鄉村,人們經常赤腳幹農活,所以不得不把打碎的玻璃專門用一個地方儲存起來,以避免傷到腳。但我一直覺得,在人們告訴我它的實用功能之前,它就是一件藝術作品。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朦朧中感觸到藝術。

10

我還記得三歲時候第一次看到照片時候的感受。當我生活在現實的空間中的時候,我只要移動視線,就可以看見想看的東西。當我原地旋轉360度,就可以把四周的景物都收入眼中。但當我第一次看見照片這樣的東西的時候,它讓我覺得很奇怪。那是一張風景照片,一個人站在一座山的前面,那是我沒有去過的地方。我想看看山旁邊的地方,可是移動視線是沒有用的,照片到邊緣就終止了。再看,就是房間裡的物體了。我只好遺憾的放棄了。這讓我覺得很奇怪,也很有意思。後來我還去問大人那座山旁邊是什麼。這就是我幼年第一次看見照片的感受。

11

“我家有瀑布!”剛上小學沒幾天,當小夥伴們嘰嘰喳喳的說著“我家有什麼什麼”的時候,我冷不丁的來了這麼一句。於是,放學後,大家去我家看瀑布。“小橋流水人家”,在學校學到的這句古詩,其實就是我童年的家的寫照。家門口一條小河,河上有橋,橋下有一個很小的瀑布,瀑布往下流經的是一個小水塘,剛好夠童年的我在裡面洗澡,兩邊是天然石頭形成的假山。河流的前面是一個很大的魚塘,長滿了荷葉,有家養的白色的鵝在裡面遊玩。四周則是廣袤的稻田。橋的這一邊有一片竹林,繁茂極了,只在中間留有一條幽暗的小徑,那是通往回家的路。暑假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河裡釣魚,可以躺在竹林裡看書,或者是在橋上和路過的放鴨人下幾局棋。天氣更熱的時候,我們就躲到橋下的瀑布邊去,讓清涼的水沖刷赤腳和小腿。瀑布其實很小,只有1米多高,但那剛好適合童年嬌小的我。河流到了這裡剛好有個落差,於是形成了天熱瀑布。河流又沖刷下面的大石頭,於是形成了天熱的假山。小學時候在美術課本裡看到建築師賴特的流水別墅的時候,我就總想著怎麼在這地方蓋一座房子。——這就是我童年的樂園,有瀑布的樂園。

12

“當孩子仍在孩提時代,總會問這樣的問題:我為什麼是我?而不是你?為什麼我在這裡,而不在那裡?時間從那裡開始?空間又在哪裡結束?陽光下的生命難道不是一個夢?我所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不就是這個世界的外衣嗎?

當孩子仍在孩提時代,走起路來,搖晃著胳膊,幻想著小溪就是河流,那些小泥坑,就是大海。當孩子仍在孩提時代,他並不知道自己只是個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充滿生命,所有的生命又都是一樣。當孩子仍在孩提時代,對一切都毫無所知,沒有任何習慣,經常交叉著腳坐或者跑……頭髮一團糟,拍照的時候也沒有做鬼臉。 ”

這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詩歌,嬰幼兒文學的代表佳作,來自文德斯的電影《柏林蒼穹下》。

13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所睡的那張小床的左右兩側總在上升和下降,右側上升,左側下降,左側上升,右側下降--總是這樣。房間裡差不多是黑的。可是月亮來了,目光掃過屋角。它看著我床前的牆壁。那堵牆壁看著我、我的小床和旁邊的大床。大床上躺著我的父親,他身後是母親,我看不見她,只聽見她的呼吸。我小心地越過搖籃的左側往外看。搖籃的木頭是棕色的,閃閃發光。那後邊,那一邊,躺著一個長長的人,這是父親。我的目光掃過他的身子,從頭開始一直移到他的腳。我同時看到,他那只提著搖籃帶子的手來回擺動得越來越慢。最後,手指頭伸開了,平攤在床單上,不再動了。搖籃也不再動了。房間的四堵牆靜靜站著,看著我。它們的臉都是黑的,只有月亮照著的那一面是亮的。天花板又寬又大,正好覆蓋住一切。我知道天花板有掉到我身上來的危險,於是我沖著黑暗說,“爸爸,搖!”我看見那只疲憊的手立刻搖起來,開始時很快,很猛,接著又慢下來了。

這是我3歲時候最喜歡閱讀的文學名著,來自蘇童的《井中男孩》裡的一段,特別符合我的生活體驗,我看,以後啊,嬰幼兒文學就應該這樣寫!

附注:“嬰幼兒文學”是一個新的文學概念,專門描述生命最初三五年的經歷和體驗。

“嬰幼兒文學”豆瓣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568371/ 歡迎參與!

(全文完)

本文作者“甜蜜藝術小組”,現居Colombo,目前已發表了46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甜蜜藝術小組”關注Ta。

拜拜。我的意思是你快走吧,我到我的小房子了。我不需要你們這些大人了。那個大人就騙我:那我走了。我很堅決的繼續說到:拜拜。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那麼喜歡那一塊地方,就是櫃子裡那麼大的一點地方。我想這可能跟我早年在子宮裡呆了10個月有關。

記得我喜歡的作家蕭紅,那個一生都孩子氣的蕭紅,在她的《呼蘭河傳》裡寫到和我經歷類似的片段。

“我家的窗子是可以摘下來的,摘下來直立著是立不住的,就靠著牆斜立著,正好立出一個小斜坡來,我稱這小斜坡叫“小屋”,我也常常睡到這小屋裡邊去了。”

蕭紅一生都在找這麼個小屋吧。

3

一次,爸爸讓我搬一把小椅子過來,我順手就搬了兩把過來了。他們嚷嚷:“教你搬一把過來就可以了,一口氣搬這麼多幹什麼。”我接話到:“哎,兩口氣就搬了兩把過來了。”逗得他們哈哈大笑。我覺得我的邏輯很嚴密嘛,有什麼好笑的。

那時候,小椅子是我的私人財產。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喜歡。對身材幼小的我來說,它剛剛好。不像大椅子那麼高,剛好可以坐上去。吃飯的時候,靠在桌子邊,我就可以站在上面,就夠得著菜啦。於是我整天帶著我的小椅子,到處搬來搬去的。

事情發生在我堂妹來的時候。她和我差不多大。不知道為什麼,他也那麼喜歡那把小椅子。(原來的兩把小椅子只剩一把了)我們都爭著要那把椅子,都不讓步,最後竟打起來了。結果是我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頓。我哭得好傷心啊,我覺得那把椅子就是我,一直是我的,為什麼家裡來了一樣大的小朋友就要給我奪去。我真恨不得跟他說,這是我的私有財產!

4

大人們喜歡逗我、騙我,看我反應不反應得過來,這些招數我早就熟悉啦,所以一般不上當。但是有吃的時候是另外一回事。

他手裡拿著一個桔子。他明明是想給我,但又不立馬給我,真讓人著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桔子弄到手了。他們說,分給我們一點點吃,好不好。我說,不好。三下五除二就把桔子吞下去了。他們看著我的樣子又哈哈大笑起來,有個人就說:“呀,你把籽都吃到肚子裡去啦。將來會在肚子裡長一顆桔子樹出來的。”聽了這話,我就不知道是該信還是不該信。許是吃了好吃東西衝昏頭腦的緣故,要是在平時,我早就識破了這些騙人的招數了。我變得有點害怕,想像著肚子裡真的長了一顆樹。綠色的,還挺繁茂的。

結果晚上做夢的時候,我就夢到了肚子裡的這顆樹了。但不是桔子樹,變成桃子樹了,孫悟空從我嘴巴裡鑽進去要吃那樹上的桃子……

5

我們那的方言把身體上的污垢叫做“嘎”。

又一次媽媽給我洗澡的時候,歎到:“啊,好多的嘎啊。”我急忙糾正道:“這不是嘎,是汗嘎。”意思是這是流汗產生的嘎。逗得他們哈哈大笑,說:“汗嘎不是嘎麼?”

後來我讀到那個“白馬非馬”的典故,說是春秋戰國時候有個哲學家,堅持說——白馬不是馬。如果你問,那白馬是什麼?他會說,白馬是白馬,不是馬。——看來我小時候就是個哲學家啦。

6

我還記得有一次媽媽給講了一個小孩的故事。他很少講這樣的故事,不同於大灰狼小白兔之類的故事,所以我記得很清楚。大意是,一個小孩,她媽媽讓他去洗澡,結果他沒洗澡,只把香皂用水打濕就出來了。“你看他多聰明。”媽媽說,“不過,欺騙大人的小孩子也不是好的。”

其實後來我想明白了,媽媽本來不會講這麼個小孩欺騙大人的故事的,她講這個故事不是說要我去欺騙大人,而是要我變得機靈聰明點。於是我對自己深深了失望了,想了這個故事想了好久,我怎麼沒那麼聰明呢。

7

小時候很迷戀一個自己發明的遊戲。把頭埋在枕頭上,盡力的埋下去,閉著眼睛,然後就會在黑暗裡看見五顏六色的花紋,不停的自由變幻。有點像長大後見到的WINDOWS音樂播放機裡無規則變化的圖案。我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因為可以看到花花綠綠的星雲一樣的美麗圖案。這是我小時候自己最喜歡看的電影,還是自己拍的哦。

WINDOWS音樂播放機,你偷襲我的創意!

8

我睜開了眼睛。“咦,醒啦!”頭頂是媽媽和哥哥的笑臉。然後他們說著剛才的事情去了。奇怪的是我聽不懂。我說你們說的什麼。於是他們把剛才的事情說了一遍。“為什麼你們說的我都不知道?”我問。“因為你剛剛睡著了啊。”他們回答。我第一次朦朧的理解了睡眠——好像是時間缺失了一段,因為在我睡覺的時候我什麼都不知道了。而且我還為這種缺失遺憾,因為有時候他們經歷了很好玩的事,我卻睡著了不知道。直到很久後,我對這個世界大多數事情都有所瞭解的時候,我才不那麼遺憾,因為那些我睡著的時候發生的我不知道的事情,很容易通過語言描述知道是怎麼回事。這就是我逐漸理解睡眠的過程。

9

3歲那年,我第一次遇見了藝術,而且還是大地藝術。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從搖籃到家,再到家周圍,再到更遠的地方。有一天,有個小夥伴叫我一起到森林裡去玩,在那之前我沒去過。我們走了在我幼年的意識裡很遠的路,但其實離家也就幾百米的距離。我們進入到森林裡,走了不遠,我驚訝的發現在一片樹林裡,有一個淺坑,裡面堆滿了玻璃碎片,透明的各種顏色和形狀的碎片,被包圍在繁盛的枝葉中間,在林間斜射下來的絲絲陽光中,顯得很好看。這感覺有點新鮮也有點奇怪。我不知道為什麼這裡會有這樣的場景。像夢幻,也像藝術。概念中的森林應該只有樹木。長大後,我回憶,那是我第一次見到藝術,而且是大地藝術。後來大人們告訴我,因為在鄉村,人們經常赤腳幹農活,所以不得不把打碎的玻璃專門用一個地方儲存起來,以避免傷到腳。但我一直覺得,在人們告訴我它的實用功能之前,它就是一件藝術作品。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朦朧中感觸到藝術。

10

我還記得三歲時候第一次看到照片時候的感受。當我生活在現實的空間中的時候,我只要移動視線,就可以看見想看的東西。當我原地旋轉360度,就可以把四周的景物都收入眼中。但當我第一次看見照片這樣的東西的時候,它讓我覺得很奇怪。那是一張風景照片,一個人站在一座山的前面,那是我沒有去過的地方。我想看看山旁邊的地方,可是移動視線是沒有用的,照片到邊緣就終止了。再看,就是房間裡的物體了。我只好遺憾的放棄了。這讓我覺得很奇怪,也很有意思。後來我還去問大人那座山旁邊是什麼。這就是我幼年第一次看見照片的感受。

11

“我家有瀑布!”剛上小學沒幾天,當小夥伴們嘰嘰喳喳的說著“我家有什麼什麼”的時候,我冷不丁的來了這麼一句。於是,放學後,大家去我家看瀑布。“小橋流水人家”,在學校學到的這句古詩,其實就是我童年的家的寫照。家門口一條小河,河上有橋,橋下有一個很小的瀑布,瀑布往下流經的是一個小水塘,剛好夠童年的我在裡面洗澡,兩邊是天然石頭形成的假山。河流的前面是一個很大的魚塘,長滿了荷葉,有家養的白色的鵝在裡面遊玩。四周則是廣袤的稻田。橋的這一邊有一片竹林,繁茂極了,只在中間留有一條幽暗的小徑,那是通往回家的路。暑假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河裡釣魚,可以躺在竹林裡看書,或者是在橋上和路過的放鴨人下幾局棋。天氣更熱的時候,我們就躲到橋下的瀑布邊去,讓清涼的水沖刷赤腳和小腿。瀑布其實很小,只有1米多高,但那剛好適合童年嬌小的我。河流到了這裡剛好有個落差,於是形成了天熱瀑布。河流又沖刷下面的大石頭,於是形成了天熱的假山。小學時候在美術課本裡看到建築師賴特的流水別墅的時候,我就總想著怎麼在這地方蓋一座房子。——這就是我童年的樂園,有瀑布的樂園。

12

“當孩子仍在孩提時代,總會問這樣的問題:我為什麼是我?而不是你?為什麼我在這裡,而不在那裡?時間從那裡開始?空間又在哪裡結束?陽光下的生命難道不是一個夢?我所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不就是這個世界的外衣嗎?

當孩子仍在孩提時代,走起路來,搖晃著胳膊,幻想著小溪就是河流,那些小泥坑,就是大海。當孩子仍在孩提時代,他並不知道自己只是個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充滿生命,所有的生命又都是一樣。當孩子仍在孩提時代,對一切都毫無所知,沒有任何習慣,經常交叉著腳坐或者跑……頭髮一團糟,拍照的時候也沒有做鬼臉。 ”

這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詩歌,嬰幼兒文學的代表佳作,來自文德斯的電影《柏林蒼穹下》。

13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所睡的那張小床的左右兩側總在上升和下降,右側上升,左側下降,左側上升,右側下降--總是這樣。房間裡差不多是黑的。可是月亮來了,目光掃過屋角。它看著我床前的牆壁。那堵牆壁看著我、我的小床和旁邊的大床。大床上躺著我的父親,他身後是母親,我看不見她,只聽見她的呼吸。我小心地越過搖籃的左側往外看。搖籃的木頭是棕色的,閃閃發光。那後邊,那一邊,躺著一個長長的人,這是父親。我的目光掃過他的身子,從頭開始一直移到他的腳。我同時看到,他那只提著搖籃帶子的手來回擺動得越來越慢。最後,手指頭伸開了,平攤在床單上,不再動了。搖籃也不再動了。房間的四堵牆靜靜站著,看著我。它們的臉都是黑的,只有月亮照著的那一面是亮的。天花板又寬又大,正好覆蓋住一切。我知道天花板有掉到我身上來的危險,於是我沖著黑暗說,“爸爸,搖!”我看見那只疲憊的手立刻搖起來,開始時很快,很猛,接著又慢下來了。

這是我3歲時候最喜歡閱讀的文學名著,來自蘇童的《井中男孩》裡的一段,特別符合我的生活體驗,我看,以後啊,嬰幼兒文學就應該這樣寫!

附注:“嬰幼兒文學”是一個新的文學概念,專門描述生命最初三五年的經歷和體驗。

“嬰幼兒文學”豆瓣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568371/ 歡迎參與!

(全文完)

本文作者“甜蜜藝術小組”,現居Colombo,目前已發表了46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甜蜜藝術小組”關注T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