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高振凱講《大學》:大器自成

【原文】

詩雲:“瞻彼淇澳, 綠竹猗猗。 有斐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 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 終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 道學也;如琢如磨者, 自修也;瑟兮僴兮者, 恂溧也;赫兮喧兮者, 威儀也;有斐君子, 終不可諠者, 道盛德至善, 民之不可忘也。

【譯文】

《詩經》說:“看那淇水彎彎的岸邊, 嫩綠的竹子鬱鬱蔥蔥。 有一位文質彬彬的君子, 研究學問如加工骨器, 不斷切磋, 修煉自己如打磨美玉, 反復琢磨。 他莊嚴而開朗, 儀錶堂堂, 這樣的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 真是令人難忘啊!”這裡所說的“如加工骨器, 不斷切磋”是指做學問的態度;這裡所說的“如打磨美玉,

反復琢磨”是指他修煉的精神;說他“莊嚴開朗”是指他內心謹慎而有所畏懼;說他“儀錶堂堂”, 是指他非常威嚴;說“這樣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 可真是令人難忘啊”是指由於他品德非常高尚, 達到了最完善的境界, 所以使人難以忘懷。

【解讀】

這是儒家引用《詩經》以竹的氣節來稱讚自我修身至善君子之品德, 與道德行為之風範, 好像似在歌頌贊稱周朝時代某個先賢君子修身養性, 自善其身的美德與其行為之規範。 這篇文章其中主要包涵兩個意義:其一, 是君子應當做到“成者自成, 道者自道”志于自成大器, 其二, 是人生價值在於道德文化修養內誠而外美, 才顯現出他的偉大與高尚, 而受人敬仰。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或者是骨, 或者是玉石, 既是它內在品質與其成色再好, 也只是一塊材料, 不能體現出它應有的高貴價值。 如果通過對它切、磋、雕、磨之後, 它就會成為一件貴重有價值的器物, 才能體現出它應有的價值。 根據切、磋、琢、磨、之技能與對其加工的精細程度, 所雕琢成的精品價值不一樣, 相對“自成自道”的修身養性而言尚且如此。 雖然人人內在都有仁、義、禮、智、忠、孝、誠、信之善本, 如果沒有經過道德文化教化與自我修養, 他也是成不了學識資深, 道德修身至善的君子賢人, 不能成為君子賢人就沒有資格成就大器, 受人敬仰, 成為人的效法榜樣。

[如切如磋者, 道學也]

如此所言中的這個“如切如磋”是講修身成才的開始,

如同切骨斷玉, 是成器物的成型節段。 這個“道學也”講的是君子求學應當是以道深造的意思。 “道學也”講的正是“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論語·憲問》)以道深造過程。

孟子說:“君子深造之以道, 欲其自得也”(《孟子·離婁下》)講的是誠心悟道求學的人, 一定要以自我為主, 只有我要學, 為我學的精神他才算是一個“如切如磋”的求學欲識有志之士。 孟子說:“方圓, 規矩之至也;聖人, 人倫之至也”(《孟子·離婁上》)如此論述中講的正是 “道學也”的道理。 沒有方尺做不成方, 沒有圓規畫不成圓;欲達成為一個君子賢士就應當懂道德, 學人倫, 才能修達成君子。

[如琢如磨者, 自修也]

如果說“如切如磋”是求學開始的話, 這個“如琢如磨”猶如雕玉琢骨開始進行雕琢細作的節段了。

如果對作學問修德性而言, 就是由淺入深拓展學識, 深化悟道達到精深的階段了。 “自修也”與“人能弘道, 道非弘人”(《論語·憲問》)的道理相契合。 例如:“學而不思則惘”(《論語·為政》)又如:“成者自成, 道者自道”(《中庸》)這都是說光會學, 沒有深思感悟能力, 只能算個會學而不會用的書呆子;求學務本, 學以致用才能算是“如琢如磨自修也”的精神。 世上只有人去認識、理解事物, 而事物不會把自己介紹給人。 孔子說:“栽者培之, 傾者覆之”(《中庸》)說的正是“如琢如磨者, 自修也”的道理。

[瑟兮僴兮者, 恂溧也]

修身至善的君子, 他學識資深, 道德高尚, 表面莊重令人敬仰;他的內心卻是十分謙遜, 澹泊明志, 泰而不驕。

[赫兮喧兮者, 威儀也]

這是對君子外表形象的描述與稱讚。

有道德文化修養的君子, 形象與行為儀錶衣冠楚楚, 舉止大方, 言有節, 語有術, 莊嚴威武, 威而不凶, 令人親其而又敬畏, 這可算得上是文貭彬彬的君子風範了。

[道盛德至善, 民之不能忘也]

如此之言是對人生價值的總結。 “道盛”講的是學養資深, 學識淵博, 是名副其實通達萬事萬物之上達者。 “德至善”說的是仁、義、禮、智、忠、孝、誠、信、修得自善其身了, 是達到了學識資深, 道德修身至善的境界了。 “道盛德至善”的君子不僅是內在的品德高尚;外表也要莊重威嚴, 行為謙遜謹慎, 言行舉止大方, 這才是內誠外美的正人君子, 這才是人人所敬仰的學習榜樣, 他才能成為令人尊敬的表率。

我們通過學習這篇文章, 使我們深刻的感覺到,我們中華傳統思想觀念,一直是相信人能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使自己修身至善,成為一個君子賢人。《詩經》中說君子能做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自成大器。《康誥》中說“克明德”意思是人能夠弘揚光明的品德。《太甲》中說:“顧諟天之明命”意思說的是人有念念不忘上天賦予人的光明天性。《堯典》中說:“克明峻德”,意思是人能自我弘揚崇高的品德。

以古文獻可鑒,古代傳統觀念一直都認為人能夠自己成就自己,人能夠自我修善其身,繼往開來的儒學文化,更是推廣宣導“成者自成,道者自道”的思想觀念。今天的人們對這種精神已經有些不理解了,反而有的人認為人不能自善其身,不能自成自道克己從德,不可能自覺棄惡從善,這都是對積澱深厚的傳統文化的不理解,缺少學習與研究所致。

使我們深刻的感覺到,我們中華傳統思想觀念,一直是相信人能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使自己修身至善,成為一個君子賢人。《詩經》中說君子能做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自成大器。《康誥》中說“克明德”意思是人能夠弘揚光明的品德。《太甲》中說:“顧諟天之明命”意思說的是人有念念不忘上天賦予人的光明天性。《堯典》中說:“克明峻德”,意思是人能自我弘揚崇高的品德。

以古文獻可鑒,古代傳統觀念一直都認為人能夠自己成就自己,人能夠自我修善其身,繼往開來的儒學文化,更是推廣宣導“成者自成,道者自道”的思想觀念。今天的人們對這種精神已經有些不理解了,反而有的人認為人不能自善其身,不能自成自道克己從德,不可能自覺棄惡從善,這都是對積澱深厚的傳統文化的不理解,缺少學習與研究所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